魔临(校对)第9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2/2895

  瞎子起身道:
  “主上,此次镇南关和南望城一线兴起的烽火,应该并非三国大战的前兆,乾人那边,是动用他们新建起来的珍贵骑兵部队进行偷袭,而咱们这边,镇南关虽说是楚人的地盘,但也只是那个原本的司徒家降将薛让充当门面举了个司徒家旁系子弟称帝,楚人只是站在后面。
  楚乾两线,应该是雷声大雨点小,做做样子,制造制造紧张态势罢了,没打算真刀真枪地和燕国正式开干。”
  这时,
  野人王见瞎子说完了,
  马上补充道:
  “伯爷,北先生说得很对,楚人的性子我最清楚不过,说好听点,是他们自认为自己是贵族传承的底子,说不好听点儿,就是骨子里没那种跟人豁出去拼命的气魄,尤其是那位楚国的摄政王,其风格是最喜欢将一切操弄于股掌之间,和咱们的大燕陛下不同,他不喜欢赌,他喜欢稳。
  楚人这次推出一个牌面过来,目的只是为了搅和搅和这一池的水,让我们动起来,疲惫我军。”
  野人王需要抓紧短暂的时间尽可能地表现自己,因为他的时间本就不多,每一次他表现出自己的价值后,大概率都能得到生活待遇上的些许提高。
  现在,他争取早日能换到地上的牢房里去。
  因为自打平野伯府建成,他也搬进平野伯府的地下囚牢后,晚上睡觉总做噩梦,时不时地感觉自己身上发寒,总之,那个地儿透露着一股子邪性,因为野人王常常自诩自己为蟑螂,哪儿都能过下去,但这次的囚牢,他是真的不想待了,他真怕再住下去自己会暴毙。
  郑凡闻言,点点头,道:
  “所以这次,是乾楚两国的疲惫之策了,呵呵。”
  以郑凡如今的地位,其实是能够站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去俯瞰大局了。
  先前征讨野人时,东征大军第一次失利,锅,大皇子确实需要背一部分,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燕国连年征战导致的疲惫。
  早年间的战事,燕国动用的是什么军队?
  那是镇北军靖南军,地方军和禁军只是负责打打边鼓,许胖胖当初在南望城集结各路军头子拼命压制住乾国三镇边军的试探,这已经是第一次三国大战里,地方军所做出的最大功绩了。
  而东征大军第一次出征,选择组建的左路军,其实也是因为地盘铺太大了,各地都需要驻军驻守,同时大燕两路精锐自身损耗很大,导致不得不起用地方军和禁军来维系和支撑帝国征伐的脚步。
  望江内左路军浮尸一片,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左路军军队素质比之镇北靖南军差距太大。
  随后,靖南侯挂帅出征,所谓的“移花接木”,
  看似巧妙高深,
  但本质上无非是“田忌赛马”而已。
  就是将地方军和禁军以及成国归附兵马,这些“下等马”乔装成靖南军镇北军开赴玉盘城下,再以换装后的镇北军靖南军为主力,一举击溃野人王所率之主力。
  问题,其实还在,兵员补充和成长远远跟不上连年战争所带来的消耗,靖南侯的做法说白了就是将自己的缺点完全藏了起来。
  再在击溃野人主力后,大燕那么刚强的靖南侯,那么刚强的皇帝陛下,都没有去推行北伐雪原的征程,这就意味着他们自己其实也清楚燕国之疲惫已经到了怎样的一种程度,不是不想打,是打不动了。
  最清晰的例子就是,以前要是带着三千镇北军或者靖南军,哪怕面对上万敌骑,郑伯爷也是敢谈笑风生的,直接骑脸去干也没什么心理负担,反正干不过老子想突围问题也不大。
  但现在,让郑伯爷随机挑选出三千雪海关骑兵出来,哪怕是自家骑兵,郑伯爷也没那个自信去浪了。
  精兵良将,实在是太宝贵的财富,不是说拉人头就能迅速批量整出来的。
  另外,晋地被打烂了,还没恢复过来,燕国也已经国库和民力都陷入了快脱力的状态,这就是军事层面上的另一个层面的影响了,虽说不是一个层面的,但影响是互通的。
  郑伯爷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道:“这不就是当初老毛子在北边屯兵对付咱们的招数么?”
  就是仗着我体量比你高,我能耗得起,就故意和你耗。
  瞎子则道:“但这方法,代价小,收益大,确实好用,当初咱们也是这般对付小霸王的。”
  随即,
  郑凡和瞎子相视一笑,其他魔王也都点点头。
  只有坐在地上的野人王一脸懵逼,
  什么毛子,什么小霸王,
  这是在打什么机锋?
  发现自己居然跟不上节奏后,野人王顿时陷入了深深的危机感。
  郑凡则继续道:“所以,靖南侯的这封军令,也算是看穿了楚人的谋划吧。”
  那边要闹腾,那就让他闹腾去吧。
  燕国现在的优势在于野战方面的绝对自信,无论是那个薛让还是楚军,只要敢出镇南关冒远了,燕军就有足够的把握将其击溃。
  毕竟靖南侯本人现在可就在奉新城坐镇呢。
  “阿程。”
  “属下在。”
  “我觉得楚人大概率不会出动大军出来,但很可能会派出小股兵马外出袭扰,待会儿你下去后给金术可安排一下,让他领两三千骑外扩出去,咱们主力可以不动,但必要的防卫还是要做好。”
  “是,属下知道了。”
  “四娘。”
  “属下在。”
  “知道现在日子紧吧,咱们的钱粮供需,也就将将能安稳过个冬,但你再想想办法,看能不能筹措结余一部分粮食出来,大概率不会开打,但我们得有备无患。”
  燕军传统,尤其是现如今在晋地驻守的燕军,受军令出征时,得自备一大部分粮草,可等不及让后头来进行运输和补给。
  从燕京那里过来,路途过于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者南望城一线的烽火,可谓是直指燕京的,朝廷那边着重要防备的,还是那边的情况。
  而颖都那里,先前筹措出下半年的军需钱粮出来,已经有些“刮地三尺”了,毕竟晋地因为战祸荼毒,早就成了烂摊子。
  总而言之,接下来如果真要开战,大燕在晋地的各路兵马,得做好自己给自己管饭的准备。
  “三儿。”
  “属下在。”
  “在不影响秋收工作的前提下,多制造一些攻城器具的零部件。”
  “是,主上。”
  攻城器具不可能随军携带,但一些关键性的零部件如果事先准备好了,等到地方伐取木材后就能很快地赶制出来。
  一个个任务分配了下去后,
  郑凡摆摆手,
  道:
  “都散了吧。”
  但就在这时,外头来了一名甲士,躬身禀报道:
  “伯爷,刚收到一封哨骑来信,说镇北王府郡主的车队已近我雪海关,有一支八百人的骑兵随扈,郡主车队约两百人。”
  随扈的骑兵应该是附近哪个将领派出的,而郡主真正自己带过来的人,也就两百。
  野人王听到这一则消息,这一次,倒是一点异常都没有。
  四娘则是面带微笑地看了一眼郑凡,
  显然,
  四娘早就期待去调教郡主殿下了,这会让她有满满地成就感。
  郑凡则摸了摸自己的额头,无奈道:“我还以为镇南关出了事儿后,那位郡主会留在颖都不动了呢,没想到居然还是继续东行到了咱们这里来。”
  瞎子开口道:“而且看样子,应该是得知镇南关有状况后,加快了行进速度赶过来的。”
  阿铭则道:“阿力和剑婢还没回来,这样子的话,他们很可能就在郡主的队伍里。”
  郑凡看向梁程,道:“派八百骑去接应一下。”
  “是,主上。”
  外头现在风头很紧,虽说郑凡对这位郡主很不感冒,但也不想她在自己地盘附近出事儿,否则这屎盆子扣得也太冤枉了。
  四娘开口问道:
  “主上,郡主来了的话,该以什么规格招待?”
  “四娘你就自己看着办吧,不用太隆重,欢迎仪式也免了,对了,郡主住处,安排到城南。”
  平野伯府可是在城北。
  “奴家知道了,主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2/2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