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相师(校对)第2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2440

  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带领着一些妃子在梅山自杀吊死,而如果按照这画中表达的讯息,崇祯皇帝没有上吊自杀,而是用一个老太监给自己顶了包,他本人则是逃走了。
  秦宇在第十副壁画前停下了脚步,他开始把前面十幅画传递的讯息都在脑海里整理起来,画里的皇帝是崇祯已经无疑,而那位将军也就是旱魃的身份秦宇在心里也有了一个底,崇祯皇帝因为某种原因让旱魃帮他训练道兵,而为了不泄露这个秘密,崇祯皇帝假意处死了旱魃,而秦宇心里对旱魃的身份会有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崇祯处死的将军,最有名的就是那一位了,按照壁画上的讯息,旱魃和崇祯皇帝都是假死,可旱魃假死是为了训练道兵的秘密不被暴露出去,可崇祯皇帝为什么要选择假死?
  知道了崇祯皇帝手里握有五百道兵,秦宇可不认为凭闯王李自成的那些农民兵真的就可以攻破京城,想到这,秦宇心里有一个疑惑浮上脑海:拥有五百道兵的崇祯皇帝为何宁愿看着江山被别人夺去,甚至自己都要装死,消失在世人面前,也不愿意暴露那五百道兵。
  秦宇回忆起史书中关于崇祯皇帝的记载,崇祯皇帝是一位生活节俭,勤于政事,年轻有为的皇帝,刚一继位就铲除了阉党魏忠贤,此后又下罪己诏,可以说在明朝的诸位奇葩皇帝中,论做皇帝的合格度,崇祯皇帝绝对可以排得上前五。
  很多历史学家研究民朝灭亡的原因,有一个原因是众人公认的,那就是崇祯皇帝的运气实在是太背了,从他继位以来,民间是天灾不断。
  《汉南续郡志》记中记载:“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连续十四年旱灾让得百姓民不聊生,这才纷纷起义,而旱灾过后又是一场瘟疫,死人弃孩,盈河塞路,到处都是死人,可以说明朝的灭亡有一半的原因是这些自然灾难引起的。
  “等等!”秦宇突然打断了自己的思绪,自语道:“旱灾,旱魃,这两者之间是不是有某种联系?”
  “旱魃一出,赤地千里,而偏偏这么巧,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就又连续十四年大旱。”
  这让他不得不怀疑两者之间是否是有什么关系,秦宇的眼瞳突然急骤收缩:“要是真有联系的话,那崇祯皇帝的图谋……”
  秦宇信奉一句话,有野心的人会舍弃全部的身家那是为了博得一个更大的身家,作为皇帝,尤其是崇祯这样勤政的皇帝,要说没有野心是不可能的,那么崇祯制造了一场大旱,不顾百姓黎民的生死,还愿意把祖宗的江山基业给丢掉,那么他图谋的东西在他自己的眼里肯定是要比江山更重要。
  在皇帝眼中,比江山更重要的是什么,秦宇在第十一幅画中找到了答案,其实,想到这里,秦宇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猜测了。
  秦始皇功震六合,千古一帝,收天下之兵,铸以金人十二,可最后还是不甘心,他求的是什么,长生,而崇祯皇帝也和秦始皇一样,走上了求长生之路。
  第十一幅画中出现了青色石门,秦宇已经是第三次见到这青色石门了,山神的记忆中,阴间的画面,再加上现在的这第十一幅画里。
  青色的石门打开,老道再次出现,背对着崇祯皇帝,站在石门前,而崇祯皇帝则带着五百道兵浩浩荡荡的走进了青色石门中,从画中的表情可以看出,崇祯皇帝的脸上带着激动和决然的神色,显然,为了求得长生,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国都亡了,只剩下这五百道兵了,必须要谋得长生之法。
第340章
旱魃的身份
  秦宇还记得阴间那位姜婆婆所说的话,这青色石门是一群顶尖的相师们创立的,而明显崇祯除了求长生,带着五百道兵还有想要征服青色石门内那些相师的想法,这是做老大做习惯了的人的惯性,不会忍受有人在自己上面的。
  一切到了这里秦宇已经明白的差不多了,崇祯皇帝从老道的嘴里得知了青色石门的事情,为了求长生,他和旱魃两人金蝉脱壳,全部装死躲过世人的视线,然后找到了青色石门,踏入了进去。
  “不对,这里面有一个点说不过去?”秦宇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他忽视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崇祯是谁啊,皇帝,哪怕是求长生,他也不必要如此隐蔽行事,历史上哪个想长生的皇帝不是为了求长生采取一系列浩浩荡荡的活动,如那秦始皇令徐福出海寻长生,从不遮掩。
  而崇祯皇帝也一样,他完全没有必要遮掩此事,还把自己的江山给丢了,这一切从正常逻辑来说就根本说不通,另外还有一点,秦宇在第十一画里并没有看到旱魃的身影,他把画里的所有士兵人物一个个看过去,依然没有发现旱魃的身影,难道旱魃没有进入这青色石门?
  秦宇迫不及待的朝着第十二幅画看去,结果却忍不住破口大骂:“我操!”
  第十二幅画被人毁掉了,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刀痕,有一半以上的图画已经被这些刀痕给毁掉了,这让秦宇心里是无比的郁闷,就好像一个美女躲在纱帘中舞动着妙曼的身姿,勾魂摄魄,诱惑着你,而当你忍受不住这诱惑,一把冲过去,掀开纱帘,却发现那美女突然不见了,这其中的郁闷程度可想而知了,而秦宇此刻的郁闷程度丝毫不比这个低。
  第十二幅画,会是什么内容?
  秦宇在内心里猜测,按照前面十一幅画来看,第十二幅画应该就是青色石门里面的事情了,可偏偏在这里给断了,秦宇抓了抓头发,把毁掉这画的凶手在心里诅咒了无数遍。
  可即使他再咒诅,这画也不可能变回完好无损的样子,秦宇只能仔细的在那些没画到的地方,还有那些刀痕的空隙中,一边看一边脑补。
  “这里是一块青砖,应该还是青色的石门,那么这里就是门的位置,咦,这是石棺的一角,从这角度来看,这石棺是从青色石门内掉出来的。”
  这是秦宇从第十二幅画唯一能推断出来的讯息,实在是这毁画的人太绝了,几乎密密麻麻的都是刀痕,而那没有刀痕的地方,却是空白之处,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看完这十二幅画,虽然让秦宇对旱魃的身份有了一个底,也得到了一些讯息,但是带给他的疑惑反而要比他知道的更多。
  崇祯皇帝位什么要偷摸的训练道兵,为了进石门,为何要放弃他的江山?
  进入石门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明明那旱魃生前并没有进入石门,他的石棺会从石门中给掉出来?
  那个老道又是谁?在这一切事情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这个庙宇是谁建造的?外面那些士兵又是怎么以诡异的状态活的那么久的,这最后一幅壁画又是谁毁去的,目的是什么?
  太多的疑问压聚到他的心头了,秦宇总觉得这一切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背后推动着,山神是,崇祯皇帝也是,而现在上清宫再次开启地宫,秦宇甚至有些怀疑,他现在所看到的,都是有人愿意让他看到的。
  十二壁画的内容秦宇都已经记在心里了,已经没有了再研究的价值了,准确的说,是现在的时间不允许在让他慢慢琢磨这十二幅画的内容,他要去证实一个猜测,关于旱魃身份的猜测。
  秦宇再次转身来到旱魃的雕像前,将这一人高的雕像给从法坛上抱了下来,这则雕像秦宇看不出来是用什么材料雕刻的,重量竟然和一个这么高的人的重量相同,秦宇估摸了一下大概是一百五十斤左右。
  艰难的将这雕像从法坛上搬下来,原本是打算将雕像搬到门外去的秦宇却被法坛上原来放着雕像的那个位置上的一件东西给吸引住了,那是一块黄锦绸布,折叠着放在了雕像的身下,秦宇把雕像给搬开来,自然就看到了。
  将旱魃的雕像给放在地上,秦宇拿起了那块黄锦绸布,打开之后,秦宇面色变得古怪,这黄绸布打开后竟然有五米之长,而这上面也是三幅画。
  幅度上和墙壁上的十二幅画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三幅画很有可能和墙壁上的画出自同一人之手,一想到这,秦宇神情振奋起来,他有太多的疑问需要从画上找到答案了。
  黄绸布上的一幅画就让秦宇的神情变得振奋起来,那是一潭金黄的液体,而两百多个士兵排着队,其中前面的几位士兵正舀了一碗这金黄的液体灌进口中,这些士兵每人喝了一口后,又离开了,进入了石棺之中。
  “这是黄金液,这外面的两百个士兵能以这么诡异的状态活下来原来是喝了黄金液的缘故,而且从这画上来看,这些士兵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喝一口黄金液。”
  黄金液具有延年益寿的功能,但并不能让人长生不老,这些士兵每隔一段时间喝一口黄金液,来让自己不会死去,但却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只剩下一些本能意识存在。
  这些士兵是刚刚回到的石棺,按照这画上所描述的,这些士兵是去喝黄金液了,也就是说这地宫里面有黄金液的存在。
  这一发现,让秦宇眼眸之中闪过精光,莫咏欣多年来遍寻不到的黄金液,竟然在这地宫里有,秦宇可是知道莫咏欣为了找到黄金液付出了多少努力,自己欠了莫咏欣太多,如果可以找到黄金液的话,那么也能让自己心里好过一点。
  带着第一幅画的惊喜,秦宇继续看向第二幅画,这幅画只看了一眼,秦宇就感觉到一股悲伤的气息迎面扑来。
  画上,一位将军不停的撞击着青色石门,跟在他身后的两百士兵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悲愤的神色,一次,两次,三次,最后那将军软到在了地上,而青色石门左侧的一块石砖竟然出现了一丝龟裂。
  秦宇可是知道当初山神全力一撞都没有对青色石门造成任何的损伤,这位将军竟然比那山神还要厉害,这让秦宇对于旱魃的恐怖程度又多了一分认识。
  最后一幅画,这又是一副让秦宇看不懂的话,第一眼看去,一片血海,无数浮尸飘在血海之上,血流漂杵,有光着头的和尚,还有穿着道袍的道士,甚至秦宇还看到了一个胸前挂着十字架的西方传道士。
  而在血海之上有着一个老道的身影,和先前一样,秦宇看不到老道的面容,但是从老道跪下的动作和那佝偻的身躯来看,秦宇可以感受到老道心中的那股悲伤。
  老道将血海中的尸体一个个的捞起,不管是道士还是和尚,还是那些西方的传教士,甚至包括一些普通的士兵,画面最后定格在老道抱着这些尸体消失的那一格画面上。
  三幅画到此结束,而在黄绸布的结尾处,秦宇却发现了一首诗词,一首耳熟能详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秦宇自然不会陌生,还是三国演义的片尾曲,只是,在这里突然出现这么一首词,提这首词的人的目的何在,又是想要表达些什么东西?
  这三幅画并没有给秦宇解惑带来任何的帮助,反而又多了一些疑惑,为什么这最后三幅画要放在这雕像上面,是不想给别人看到吗?这水潭底下的洞穴本来就极其隐蔽了,要不是恰巧今天这些士兵带路,秦宇相信,自己不一定能找得到这里,那么还有必要这么隐藏起来吗?
  站在原地沉思了许久,秦宇决定不想了,他现在还要做两件事情,一,是证明自己心中的猜想,那旱魃的生前身份,虽然他已经有把握不会搞错,但还是证明一下的好。
  第二:去寻找那黄金液,既然知道这地宫里有黄金液的存在,那么秦宇肯定不能放弃,要是出了地宫,就不知道下次还有没有机会进来了,依照上清宫那些道士,恐怕是绝对不会再第二次开启地宫的。
  秦宇看着手中的黄锦绸布,眼神闪烁,最后,叹了一口气还是决定就让它留在这里吧,里面的内容他都记住了,带出去也没有了意义。
  秦宇将雕像搬出庙门外,那些士兵并没有回到石棺,仍然是站在原地,看到秦宇抱着雕像出来,视线齐刷刷的转向这边,一股凌烈的杀机让秦宇忍不住身体一颤,这是这些士兵们看到他动了这个雕像,散发出来的杀气。
  “大明袁督师在此!”秦宇将雕像地上一放,高声喝道。
  此话一出,两百士兵齐齐跪倒在地,这一幕让秦宇的嘴角微微扬起,看来,他心里的猜测没有错,旱魃的生前果然是明朝督师袁承焕。
第341章
溶洞
  旱魃的身份秦宇已经确认无疑了,正是那位抗辽大督师袁承焕,那位在历史上被崇祯皇帝以凌迟罪行处死的名将。
  袁承焕没有死,崇祯也没有自杀,不过袁承焕最终还是死了,但是尸体却因为某些原因变成了旱魃,等于获得了重生。
  一切都联系起来了,秦宇将袁承焕的雕像又搬回了庙宇内,重新把黄锦绸布压在下面,出了庙宇,有袁承焕的令牌所在,这些士兵只是目送着秦宇离开,没有任何的举动。按照原路返回,秦宇再次来到了洞口处,重新进入潭水中,朝着岸边游去。
  “快看,那里有动静,是秦大哥回来了。”
  水潭岸边,杜若希坐在地上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姚丹则是在杜若希身边靠着休憩,而范未书和年轻道士两人则是盯着岸边,刚刚说话的正是年轻道士。
  “冷死我了,等我先穿上衣服先。”秦宇从水里爬上来,看到几人都想要张口询问的表情,先开口说道。
  “为什么你下去了这么久,都有三刻钟了。”等秦宇穿好衣服,在那拨弄湿淋淋的头发时,杜若希第一个开口询问。
  “这个水潭太广了,我游了半个小时估计都没有到潭中央,实在是太冷了,我忍不住就回来了。”秦宇漫不经心地说道。
  “你的意思是说你没有找到那些士兵的踪迹?”杜若希皱着眉,目光有些怀疑的盯着秦宇。
  “嗯,没有发现。”秦宇看着杜若希答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244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