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亨(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624

徐渭看了看那船夫,觉得不太像是撒谎,才将钱给了对方,提了随身的包裹上岸,果然看到一条小路蜿蜒向西,回头看了看那船夫已经开船回去了。徐渭虽然是个书生,但却生的身材高大,他伸手摸了摸腰间的佩剑,暗想:“若那船夫是歹人,那埋伏定然是在前面,我须得小心提防!”
第一百九十六章幕友
徐渭按剑沿着小路向西而行,一路上却没有遇到什么麻烦,约莫走了两个多时辰,翻过了前面的小山,果然看到山下不远处便是一个诺大的海湾,岸边到处是平整开的土地和正在修建的房屋,岸边停泊得大小船只少说也有近百条,一缕缕烟柱升起,那是正在烹调的晚餐,他这才松了口气,笑道:“好大一个场面,那吴可卿这次总算是没有说大话!”
徐渭心中欢喜,沿着山坡健步如飞,各种声音飘过树林、灌木丛而来,朦朦胧胧,犹如海的呼唤,渐行渐近,涛声就愈发强烈。待到徐渭终于看到夕阳下闪耀的海水,声音也变得清晰,可以分辨出叫喊声、号子声、斧头劈砍木材的声音、打铁声、以及牲畜的叫声。尽管已经有烟柱和声响预做提醒,徐渭仍旧为眼前的景象瞠目结舌。
成百的桅杆宛若树林,占据了数里长的海岸线。帐篷和房屋仿佛雨后的蘑菇,遍布岸边,他看到拿着鹤嘴锄的民工、满脸刺青的土著水手、正在砌墙的泥瓦匠、叮叮当当敲打的木匠、还有身着盔甲,手持长矛列队而过的士兵、以及正在呵斥牛车的车夫。
“不可思议,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这难道不是一个荒岛吗?”徐渭瞪大了眼睛,在岛屿的这一面和另外一面简直是两个世界,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呢?
“兀那汉子!”
如果不是一个声音惊醒,徐渭可能会一直这样傻傻的呆站在那里。他回过神来看到一个黑衣汉子正看着自己,手中提着一根短棍:“你站在这里做什么?把牌子丢了吗?”
“牌子?”徐渭这才注意到对方脖子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刻着“纠察”二字,那汉子看到徐渭的目光,拿其胸口那块木牌问道:“就是这个,你弄丢了吗?”
“在下姓徐名渭!”徐渭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是受吴师爷举荐,求见周大掌柜的!”
“周大掌柜?”那汉子大吃了一惊,他上下打量了下徐渭,没有伸手接那书信,赶忙恭谨的唱了个肥喏:“方才失礼之处,还请见谅,请随小人来!”
那汉子在前领路,徐渭紧随其后,穿过人群,来到一栋两层楼的房子前,和守门的卫士说了几句话。那卫士看了看徐渭,道:“您在这里稍待,我先进去通传一下!”
徐渭点了点头,站在门前开始观察四周,他能够感觉到周围每个人都在忙碌、奔走,身上都充满一股蓬勃的活力,这是他在绍兴、在太仓、在南京都没有感觉到的,是什么给他们带来这些的呢?难道这一切的秘密就在里面那间木屋之中?
“大掌柜请您进去!”片刻之后那卫士出来了,徐渭走进那间木屋,他看到一个男人坐在两叠厚厚的书册后面,当他听到推门的声音,站起身来,脸上浮现出一缕浅笑,高大的身材几乎让他的脑袋距离房顶只有一臂的距离,身上只穿着一件棕色的紧身皮衣,长筒靴子,唯一让他和卫兵区分开来的只有腰间的一柄金柄短刀。
“您便是徐先生吧?”周可成笑着拱了拱手,又向旁边的一张椅子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我原以为绍兴距离这边路途遥远,徐先生接到来信后还要安排一下家中事,加上过年,至少要到二月份才来的,却没想到来的这么快,也就没有安排人在泉港等候,还请先生见谅!”
徐渭闻言脸色微红,他自然不好意思说自己当时在老家绍兴已经快要断炊了,每天只能靠薄粥度日,得了吴可卿的寄来的信和盘缠自然立刻动身,只得强笑道:“大丈夫当以四海为家,岂能以家宅为念,老死于牖户之下?”
“好,好,这句话说得好!”徐渭这句话倒是很投周可成的胃口,他看了看眼前这个男人,身材高大,颔下浓密的胡须一直连到两鬓,浑然不像是个江南书生,对其的印象不由得好了几分,便问道:“周某是个爽快人,也就不客套了,徐先生你也都看到了,我这里正是草创的时候,缺人缺的要命。你先说说擅长些什么,我也好给你安排一个差使!”
“擅长什么?”徐渭脸上露出了一丝傲然的笑容:“大掌柜的有什么差使尽管指派,钱粮兵谷、刑名文牍之事,徐某倒也还知道一二!”
周可成诧异的看了看眼前这个男人,对方的话语虽然用词谦逊,但还是掩不住里面的傲气。大可为国家,小则为家族,钱粮兵谷刑名文牍这八个字几乎囊括了一个组织的所有重大事项。若是这徐渭不是个大言欺人之辈,那对自己可是一件大好事,至少自己可以从眼前一堆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花在更加重要的事情上。
“徐先生,刑名也就罢了,毕竟兰芳社不过是一家商铺,这样吧!”周可成从一旁书架上拿了一叠书册过来:“你先熟悉一下情况,若是可以,过两天便把工人名册薪饷这一块给管起来。薪俸嘛,就依照双桅纵帆船船长一级发放,住宿饮食什么都是社里的,一年三十五两银子,年底再分花红,可好?”
“担凭大掌柜安排!”徐渭心中暗喜,周可成给的这个价码着实不低了,一年三十五两银子即便在江南也足以养活一家五六口人,加上吃饭住宿都是社里的,至少可以省下来大半,即便没有花红也是很可观了,相比起在绍兴时饱一餐饿一顿的状态不啻是天上地下,他赶忙伸手接过周可成递过来的书册,暗想要好生揣摩一番,尽快做出一个样子来,免得丢了好友举荐的面子。
第一百九十七章账薄
徐渭翻开书册一看,不由得一愣,只见上面被细线纵横划出一个表格,第一横列分别写着“资产”、“成本”、“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等字眼,而第一纵行写的则是日期,中间的空格写的是若干字码,却不解其中的意思,整本宛若天书一般。他自小有神童之命,聪慧过人,虽然科举不顺,但当时人也都清楚这并非是他文章写的不好,才学不佳,只不过是时运不济罢了,像其他的杂学无不是上手极快。他静下心来稍一揣摩便发现这些字符虽然自己并不认识,但却自有规律,绝非胡编乱造而来,应该是某种账薄。
徐渭将那叠书册粗粗翻了一遍,发现都是类似的满篇都是类似的符号,任凭他如何聪明,也无法硬生生猜中其中的含义,只得对埋首于一堆书册之中的周可成问道:“大掌柜,这书册中我有几个不解之处!”
周可成抬起头来,看到徐渭指着账薄上的阿拉伯数字,才想起来这种计数方式在明代还没有流传开来,赶忙笑道:“是我糊涂了,这些是阿拉伯数字,是我从几个西夷商人那里学来的,因为用的手熟,便用这个了。”说话间,周可成已经把阿拉伯数字给徐渭讲解了一遍,以徐渭的脑子自然记得分明。
“那这些呢?资产、成本、所有者权益这些分别是什么意思?”
原来周可成方才拿给徐渭的乃是一份按照复式记账法记录的账薄,即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将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看成是资金在资产与权益这两个项目间的等额流动,所以任何一个经济业务,都将在两个或者两个相关的账户中做等额双重记录。比如周可成的船队花费了一千两银子在济源号订购了一条大船,那么船队的资产项这一栏便增加了价值一千两银子的两条船,而所有者权益下的流动资金这一项则要减少一千两银子。相比起当时店铺里普遍的流水账,复式记账法可以更加清晰的反应出企业所进行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并通过若干项目看出企业经济状况的好坏优劣。徐渭是何等聪慧之人,立刻便看出了其中的奥妙,赞道:“真是妙法,如此一来东家对店铺经营情况便可一目了然,再也不用担心店铺里的伙计勾结起来欺骗东家了。东翁,此法也是您从西夷商人那里学来的?”
周可成惊讶的看了看徐渭,以他过往的经验,在很多事情上越是知识分子就越是会坚持旧有的知识体系,尤其是新旧知识体系还没有发生碰撞,决出优劣的时候,毕竟这些人在旧有的知识体系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舍弃旧的知识体系则沉没成本太高,这倒也是人之常情。却没有想到对方表现的如此的开通和积极。
“不错,这也是我从西夷商人那里学来的!”
“想不到那些西夷商贾也有这等过人之处!”徐渭从从背囊中取出笔纸,笑道:“还请东翁讲的仔细些,让在下记录下来,私下里再仔细揣摩!”
“也好!”周可成暗想发生你学的越多越快,将来用起来就越是顺手。随着兰芳社的规模越来越大,周可成作为一个穿越者的弊病就越发明显。由于孤身一人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宗族、没有血缘带来的社会关系,因此最早跟随他的那一批人多半是来自于社会底层的流民,这些人来做水手、士兵、冒险商人、开拓者还好,但缺乏足够的知识来担任管理者和行政官僚。早先组织规模小的时候还好,随着兰芳社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人员、财富的不断增多,周可成也越发觉得时间不够用,他面前有两条路可以走:像汪直等人一样将舰队分为规模不大的若干股,然后分给部下指挥,自己只满足于当一个联盟首领的位置;或者建立一个只忠实于自己的行政官僚队伍,然后借助他们的帮助来掌管这个越来越庞大的组织。如果说在台湾岛那个蛮荒之地这个需求还不那么紧迫,那么获得中左所的泊地之后,这一需求也就变得越来越紧迫了。
周可成心里想着心事,嘴上将复式记账法和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讲述给徐渭听,一开始徐渭还不时提问几句,询问一些不解的地方,到了后来干脆只是埋头记录,显然他意识到对方话语中包含的信息量实在太大,自己绝对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弄明白,干脆先一股脑儿都抄下来,回去再慢慢揣摩。
“师傅!”
周可成抬起头来,看到小七站在门口:“小七是你,有什么事情吗?”
“师傅,您也不看看都什么时候了!”小七举起右手的食盒:“我给您送晚饭来了”
“晚饭?”周可成站起身来向窗外看去才惊讶的发现已经是傍晚时分了,自己自从穿越以来虽然接触过的人数以千计,但能够像徐渭这样能够让自己有与其精神交流的还是第一个,对方学的起劲,自己教的也开心,竟然不知不觉间两个多时辰便过去了。
“徐某愚钝,耗费了东翁这么多功夫!”徐渭赶忙站起身来,躬身谦谢:“先告退了,下次再来请教!”
“徐先生不是也没有吃饭吗?”周可成一把拉住徐渭的衣袖,对小七道:“快去再拿双筷子来,徐先生留下来与我一起吃!”
徐渭也是个放荡不羁的性子,推辞了两次不成便坐了下来,小七从食盒中拿出酒菜,周可成一边摆放筷子,一边向小七解释道:“这位便是上次吴师爷向我举荐的师爷,姓徐单名一个渭字,以后中左所工人的名册薪水这块便交给他管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算术
“那可太好了!”小七笑嘻嘻的给徐渭倒了一杯酒:“不瞒徐先生说,咱们兰芳社里能写会算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恨不得把一个人都劈成两半当成两个人用,您要是能把这块给管起来,我可就轻松多了!”
“这个——”徐渭苦笑了一声:“不瞒这位小兄弟,我本以为自己还是有点学问的,可方才听东翁所讲的关于数术和记账的事情,才发现浅陋之极,恐怕还要些时日才学得会!”
“数术?徐先生您能听懂这些?”小七眼中立刻流露出佩服的光:“许先生您能听懂这个,一定是天底下有数的聪明人!”
看到小七敬佩的目光,徐渭不禁有几分脸红,苦笑道:“其实也不是听懂,只不过是一知半解罢了,只能硬生生记下来,回去再仔细参详!”
“一知半解就很厉害了!俺跟师傅这么多年了,还不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不瞒您说,这我师傅说这数术是诸项学问里最要紧的,若是能学会了,便有开天辟地的本事。可惜我脑子笨,只能学会一点皮毛,徐先生这么聪明,定然是能学会!”
“小子,别给自己偷懒找理由!”周可成冷哼了一声:“还不快去让厨房再添两道菜上来!”待到小七退下,他才对徐渭笑道:“小儿辈不知道天高地厚,说话不知轻重,徐先生见笑了!”
“东翁何必过谦?”徐渭肃容道:“徐某少年时也曾经拜访过几位数术名家,在‘鸡兔同笼’、‘韩信点兵’上花过不少精力,但从未听过说东翁方才说的那些!”
“哦!徐先生还在《孙子算经》上花过功夫?”周可成大吃一惊,看徐渭的目光立刻大不一样。原来方才徐渭说的‘鸡兔同笼’、‘韩信点兵’都是我国魏晋南北朝著名数学书籍《孙子算经》中的著名问题,这本著作主要是基于算筹这一计算工具,教授使用者如何进行乘除、分数乃至开方方法,在工程计算、天文历法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实用意义。徐渭既然在这本书上花过功夫,至少表明这个人在数学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对工程技术或者天文学方面有相当的兴趣,这对眼前的周可成来说可是个宝贝。
“让东翁见笑了!不瞒东翁讲,徐某幼年早慧,六岁开蒙,九岁便可作文,在乡里也算是略有薄名。却不想被这些杂学分了心思,在科途上便蹉跎了,如今已过了而立之年,还只是个生员!”说到这里,他来的脸上不禁泛出一丝苦涩。
“徐先生应该也听说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吧?”周可成笑道:“能够金榜题名,青云直上固然是好事,可读书人也绝不只有科举一条路可以走吧?”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古有千文义,须知学后通。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名题仙桂籍,天府快先登。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众英。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英雄三百辈,随我步瀛洲。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徐渭背诵的声音越来越小,脸上的笑容却越发凄惨,周可成坐在一旁,心中也不由得暗自感叹,古代中国读书人金榜题名固然荣耀,可科途的艰辛也是不足为外人道,根据后人统计,有明一代即便是在乡试中高中魁首的解元能够高中进士的也只有一半,也就是说科举考试绝不是学问好就一定能中的,学问、书法、揣摩考官的心理、运气等因素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历史上少年成名、天资过人、名满天下却始终考不上的大有人在,周可成身边这位便是其中之一。
“东翁,你可知道我方才背的是什么诗?”
“《神童诗》!”周可成虽然不能像徐渭那样背下来,但开头两句还是知道的。
“神童,哎,我徐渭这辈子就是误在这‘神童’二字上面了!”徐渭长叹了一声,将杯中残酒一饮而尽。
“依我看,就算是考上了状元也未必有诗里写的那么得意!”周可成给徐渭倒了一杯酒,问道:“徐先生,你听说过子贡、陶朱吗?”
“自然听说过!”徐渭莫名奇妙的答道。
“那你知道前朝天子点的第一个状元是谁吗?”
“这,这个——”徐渭一下子给问住了,他固然博闻强识,但嘉靖已经在位三十年了,谁会记得上一任皇帝点的第一个状元,半响之后他只得颓然道:“在下不知,是何人?”
“我哪里知道!”周可成摊开手:“不要说前朝皇帝点的第一个状元,我连当今天子刚刚点的那个状元都不知道是谁。子贡和陶朱公都是两千年前的事情,你我都记得,可几十年前的一个状元就连你一个读书人都记不得,由此看来,这科举之途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光鲜吧?”
“话也不能这么说吧!”徐渭如何不知道周可成这是在安慰自己,可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小就将科举视为人生的唯一途径,虽然在这方面受了诸多磨难,但还是下意识的为其辩护:“子贡乃是圣人子弟,陶朱公更是有扶越灭吴之功,否则千载之下,我们如何能记得住?”
第一百九十九章招标上
“孔圣人有七十二门徒,你记得几个?就算陶朱公没有先前的事情,只凭他三聚三散家财的事迹,也会为后人传颂,毕竟他入得可是货殖列传!”
“你的意思是科途不如经商?”徐渭想了想问道:“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确实子贡和陶朱公他们富比王侯,以一己之力笑傲王侯,可那都是春秋战国时候的事情了,自从汉武帝立盐铁之法之后,若无功名,便是由万贯家财也不过一匹夫耳!”
“是吗?”周可成笑道:“那徐先生你觉得我也是一介匹夫吗?”
“这个——”徐渭顿时哑然,他的本能告诉自己眼前的男人绝非一个商社首领这么简单,但偏生又不像是有什么功名官职的样子。周可成笑着站起身来:“徐先生,时间不早了,你一路辛苦了,就先去休息吧。今后你在这里的时间还长着呢,你可以慢慢看着再说。”
第二天天刚亮,徐渭便被外面的动静吵醒了。他匆忙起床穿衣,刚刚出门便看到周可成正站在门外举手抬足,活动身体。他听到身后的动静,转身看到徐渭笑道:“早,我这人就是个劳碌命,天一亮躺在床上就浑身发痒,打扰徐先生了!”
“东翁说的哪里话,在下方才也已经醒了!”徐渭笑道:“说来徐某也是如此,一日也闲不下来,不如待会便去取了这工人的名册薪饷,开始做事吧!”
“呵呵!”周可成闻言笑了起来:“徐先生也太性急了,你不知我兰芳社与外边有些不一样。这样吧,你先在我身边跟上几天,把各处的情况了解了再开始接受不迟!”
“也好!”徐渭想起的所见所闻,心里也生出几分好奇之心,向周可成拱了拱手:“那就请东翁多多担待了!”
周可成做完两段柔软体操,两人吃了早饭,便去了昨日那栋两层小楼里。刚刚坐定了,便看到周可成取了一份封面写着日程安排的小册子,翻开看了看笑道:“正好今日上午通往船坞那段路招标,徐先生便随我一同去看看。”
“招标?这是何事?”徐渭不解的问道。
“徐先生请随我来!”周可成走到屏风后面,揭开桌子上的一块帘幕,笑道:“请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