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亨(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624

项高瞥了一眼张经,看到对方微微点头,笑道:“无妨,只要僻静就行!”
“那好,请随在下来!”周可成出门叫来朱正育,吩咐其将药库的闲杂人等都赶出去,空出房子听用。朱正育是做惯了买卖了,算张经与项高都是未作官袍,但那等平日里颐指气使的气度还是一看即知。他不敢多言,应了一声便赶忙去安排,张经与项高跟着周可成,来到后院药库门口,只见朱正育正站在门口。他向周可成唱了个肥喏,又想张经与项高躬身行礼,笑道:“时间仓促,只来得及把平日里鉴药那件屋子打扫了下,还请老爷们担待则个!”
“无妨,你在门口守着便是,我与这两位有要事商议,谁来也不要让他进来!”周可成吩咐了一声,便引领着张经、项高进了那件屋子,只见除了一张方桌,三个板凳,桌子上一根蜡烛,便别无他物。周可成带上房门,做了个请的手势:“制台大人、项公,请坐!”
项公笑了笑,先请张经坐下,向周可成延请:“周先生也请坐!”
“多谢!”周可成也不客气,径直坐下,笑道:“二位深夜来访,不知有何要紧事?”
“军情紧急,不得不如此呀!”项高叹了口气:“周先生,你可知道宜兴府城被倭寇攻破?”
“嗯!”周可成点了点头:“俞将军在给我的信里写的很清楚了,好像倭寇的兵力并不多,只有两三百人!”
“嗯,不错!”项高叹了口气:“确实只有两三百人,但却都是奸狡凶悍之徒,不可小视!”说到这里,项高稍微停顿了一下,突然大声道:“周先生,你可知道东南的抗倭大局,眼下就系于你一人了?”
“系于我一人?”周可成有些惊讶的看了张经一眼,只见其便如同一尊泥菩萨一般,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仿佛根本就没听到项高在说些什么。
“这,这个,项公莫不是在说笑,东南抗倭这么大一顶帽子扣下来,小可恐怕接不住呀!”
“周先生你莫要妄自菲薄!”项高沉声道:“你可知道,东南有府城失守,这乃是国朝开国以来百余年来未有之大事,若是天子知晓,会有什么后果?”
“会有什么后果?最好的结果也是送你旁边这位去诏狱喂跳蚤呗,还能怎么样?”周可成腹诽道,他虽然不想其他穿越前辈那样有先见之明,穿越之前就把明史背的滚瓜烂熟,但对当今天子是个什么人物还是知道一二的,简单的来说就是人在幕后,大权在握,用人朝前,用完朝后,甩锅技术超一流。像这样一位天子手下办事,有九条命都未必够用。他偷偷的看了张经一眼,只见对方还是那副泥雕木塑的样子,也不禁暗自佩服对方的修养。
“在下又没有当过一天官,如何知道?”周可成笑道:“不过想必朝廷会下旨斥责吧?”
“斥责?”项高冷笑了一声:“一杯毒酒,三尺白绫,这便是朝廷的情分了!”
“不要紧呀,可以跑路来我这里再就业嘛,别的不说,殖民地总督的位置还是有不少的!”周可成腹中冷笑道,脸上却露出一丝同情的神色来:“这,张大人不是刚刚在嘉兴城下斩获极多吗?将功折罪应该也是可以的吧?”
第八十五章夜访下
“功便是功,罪便是罪,若是可以将功折罪,那军法何在?”张经终于开口了:“府城失陷,军民死伤数万,张某倒也甘心伏法,只是可惜数年功夫,却又毁于一旦!”
“操,这有文化的就是不一样,同样一句话从这位嘴里出来就好听多了!”周可成暗自给张经翘了个大拇指,脸上却装出一副担忧的样子:“大人说的是,只是朝廷的事情小人什么都不懂呀,纵然有心也无力呀!”
“周先生!”项高低咳了一声:“宜兴失陷之事,报上京师最晚也不能超过十天,关系就是在这十天里。”
“您的意思是只要能在十天里夺回府城,便可以把这件事情敷衍过去?”周可成好奇的反问道。
“府城失陷,这是何等大事,岂有能敷衍过去的道理?”项高苦笑道:“何况死伤军民无数,仅仅夺回城池又有何用?”
“那您的意思是?”周可成不解的问道。
“将贼首叶麻斩首或者生擒!”项高斩钉截铁的答道:“在朝廷的缇骑赶到之前,还有一丝生机!”
“哦哦!”周可成茫然的应了两声,暗想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认识这两人。项高看出周可成的心思,叹道:“周先生,那叶麻麾下不过两百余人,行踪飘忽,若是以大军征讨,反倒未必合适,而且制台大人麾下的兵马还要应付其他贼寇,可用之人不多。你麾下皆是百战之余,又有倭人、土蛮,适宜山林之间,反倒更合适些。”
周可成听项高解释了一会,才明白了对方的用意。原来当时明军为数不多的可战机动兵力都在张经手下,如果从前线抽调出来回头围攻位于后方的这一小股敌人,等于是把原先的作战计划完全推翻,如果这时候有大股倭寇从海上杀过来,那整个海防体系就崩溃了。而且宜兴距离徽南山区也就是一步之遥,那一小股倭寇要是往山区里面一钻,要想把这两三百号人找出来消灭掉可不是十天半个月能成的事情,即便成功了张经也已经在诏狱里喂跳蚤,完全是为他人做嫁衣了。而周可成陆上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其战斗力已经在先前得到了验证,如果能够追上那一小队倭寇,便有不少取胜的把握。
“项公,制台大人!并非在下推脱,只是眼下我不知道这队倭寇在何处,对当地的地形也不熟悉,而且我手下的士兵多半是倭人和东番土人,若是深入内地,只怕会被乡兵当成是倭寇,反倒引起误会——”
“这些你都无需担心!”项高笑道:“制台大人会发出凭信路引,我也会亲自随军,化解误会。大人也知道你这些兵丁都是自己募集的,所以先开支一万两银子的开拔费,事成之后再予赏金两万两,如何?”
“这个——”周可成闻言心动了,自己才四百兵,对方就肯出这个价码,绝对是大手笔了,只是自己能搞的定吗?
“周先生!”项高看出周可成有些动心了,鼓动唇舌继续劝说道:“这么做不但是为了制台大人,还是为了你自己。你想想,到现在为止你废了那么大力气,立下这么大功劳,制台大人可都是看在眼里的;若是换了一个人,您先前的功劳、苦劳,新来的那位大人会认吗?”
还没等周可成做出回答,张经站起身来,沉声道:“两万两银子的开拔费,初更前送到,叶麻的首级三万两,天亮后立刻开拔,如何?”
“是,遵命!”周可成干脆的站起身来,正如项高说的,哪怕是为了自己,为了兰芳社,自己也应该接受这个命令。
宜兴。
在上岸之前,龚宇听到了汹涌的水声,由于前些天下了大雨的缘故,河的宽度比过去要宽了几乎一倍。望着汹涌打转的河水,他心中暗想,莫非这是在惩罚自己的恶行吗?
龚宇并不是第一次来宜兴,在当机户之前,他家曾经是个收茶收丝的小贩,舍光了本钱才做的机户,那时候他跟着父亲足迹遍布江南,来过宜兴不少次。只不过这一次他不再是推着小车,拿着账本的小商贩,而是拿着倭刀的强徒。
“龚宇,你过来!”一个粗鲁的声音将他从回忆中惊醒了过来,他赶忙向队伍前面跑去。只见叶麻和一个倭人用倭语交谈了几句后,便指着前面一条岔路口向他问道:“这个岔路口分别是去哪个地方?”
龚宇上前两步,仔细辨认了一会回头答道:“回当家的话,往左边是去溧阳的,往右边是去常州武进的。”
“嗯!”叶麻满意的点了点头,回头对一旁的倭人重复了一遍,笑道:“林五郎殿下,您觉得应该去哪边呢?”
这个倭人没有说话,仔细的辨认了一下岔路口两边道路上的车痕脚印,突然指着对龚宇用半生不熟的汉语问道:“为什么左边这条路上的车痕要多一些?”
“因为左边这条路过了溧阳,就是句容,然后就是南京了!”
“南京?是大明的都城?大明天子就在那里?”那倭人瞪大了眼睛。
“不,不!”叶麻笑着解释道:“大明有两个都城,南北两京,天子在北京,南京只是留都!”
“留都?”林五郎点了点头:“既然这样,那就选左边这条路吧!”
“左边这条路?”叶麻吓了一跳:“林五郎殿下,您不是开玩笑吧?南京乃是大明两京之一,虽然没有北京那么防备森严,但四周留守的兵马也有十余万,往那边走不是送死吗?”
第八十六章关卡1
“不,不,不!”林五郎笑道:“叶先生,做生意的事情我不明白;打仗的事情你不明白。战场上不是人越多越好的。团结一心小心戒备的一方,便可以少胜多。若是各自只顾着自己,麻痹大意,人多的一方也会输。大明的都城肯定很大,十万大军,也没法在一起,我们每次只攻打一个,其他人肯定不会救援。而且他们肯定觉得自己身处于安全的地方,不会防备我们这么少的人会进攻他们?以有备的少数,攻打没有防备的大多数,胜利者一定是我们!”
“嗯,五郎殿下说的是!”叶麻钦佩的点了点头:“那我们就选择左边!”
“龚宇,你过来!”叶麻叫来龚宇:“你对路途熟悉,在前面探路!”
“是,当家的!”龚宇犹豫了下:“要不给我装成收茶的小贩,便是让官兵遇到了,也认不出来!”
“嗯,这是个好办法!”叶麻笑道,他从腰间拔出一柄金柄短刀递给龚宇:“赏你的!”
“多谢当家的!”龚宇跪下磕了个头,将短刀小心的藏入怀中,然后他换了一身衣服,背了个箩筐,扮作收茶的小贩模样,沿路向前走去。
穿过岔路口,龚宇回过头看了看,倭寇和海贼们纷纷坐下来进食休息,乱哄哄的是海贼,那些倭人就要安静的多了,他们围成一个圆圈,有人打磨擦拭自己的刀,还有人在整理自己的收获。这伙倭人是两天前偶遇的,据说他们在嘉兴城下打了大败仗,死了很多人,而叶麻首领建议去宜兴那儿碰下运气。这些人都是强盗、是恶人,若是放在一个月前,自己做梦都不会想象得到会成为其中的一员,甚至还为他们探路,打探消息。而现在自己却如此的平静,真是不可思议。
龚宇回过头,穿过小石路向前走去,他穿过桥梁,经过一片树林,直到双腿酸麻,精疲力竭。然后他在一棵大树旁坐下,用干粮和清水填饱自己的肚皮。一切完毕后他在树干上留下一个印迹,然后继续前行。
傍晚时分,龚宇看到前面的道路被一条矮墙截断,在矮墙后面依稀可以看到金属的反光,他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继续上前。
“站住,什么人?”栅栏后有人高声喊道。
龚宇停住脚步,答道:“收茶的,你们是——?”
“溧阳县的乡兵!”一个身披罗袍的汉子从矮墙后面探出头来:“你来路上可有遇到倭寇?”
“倭寇?”龚宇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哪里有什么倭寇,就是路上没有什么人,空荡荡的让人心慌!”
“看来是去常州了,菩萨保佑!”那汉子松了口气,回头喊道:“你们两个,把拒马搬开!”
拒马被搬开了,龚宇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进了门,看到矮墙后面有四五百个乡兵,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离得近的正好奇的看着自己,离得远的则摇着骰子,说着闲话。那个身着罗袍的汉子走过来,问道:“你是从哪里来的茶贩?”
“小的是湖州人!”龚宇唱了个肥喏,笑道:“每年这个时候都来这一带收茶!”
“湖州人?”那罗袍汉子上下打量了下龚宇,突然问道:“你说来收茶,那我问你,这里有什么茶叶可以收的?都是什么季节收?”
“这个,有春茶,夏茶,还有秋茶。春茶最好,不过多半是卖给大茶商,像小的这种小茶贩,一般都是收点夏茶、秋茶,还是别人吃剩下的——”
“好了,好了!”那罗袍汉子摆了摆手,打断了龚宇的话头:“哪个有兴趣听你废话,站到一边去,等县丞老爷问话!”
“是,是!”龚宇赶忙放下箩筐,站到一旁。那罗袍汉子离开片刻,不一会儿便引了一个身着官袍的中年人回来:“老爷,这个便是路过的茶贩,小的方才已经盘问过了,确是茶贩无疑!”
那中年人点了点头,目光转向龚宇,龚宇赶忙跪下磕了两个头,道:“小人拜见老爷!”
“起来说话吧!”那中年人看了看龚宇,温声道:“你是从宜兴府那边过来的?路上可有遇到倭寇?”
“回老爷的话,小人是广德杭村人,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去兴化、溧阳一带收些茶来贩卖。这次也是这样,不过没有经过宜兴府,只是过了张渚,然后一路向西北走来。路上未曾遇上倭寇,只是行人稀少,与往年大异!”
“嗯,你可知道两天前宜兴府城被倭寇袭破了?”
“啊?”龚宇装出一副大惊失色的样子:“这,这小人便不知道了!”
“嗯!据说这伙倭寇人数不多,但都是精悍之徒,可以一当百,你没有遇上,也是你的福气。你就不要贩茶了,快快返乡回去便是,待到时局清平了,再出来不迟!”
“是,是!多谢老爷提点!”龚宇应了两声,磕了个头便出了门往来路上去了,此时他已经将墙后乡兵的人数,兵杖都记在心里。遇到叶麻之后便在地上一边解说,一边比划,不一会儿便说完了。
“县丞亲自领兵,有四五百人,弓弩火器齐全,还有百余人有甲,有矮墙拒马。”叶麻回头看了看自己的手下,算上倭人也不过两百人,露出一丝难色来:“五郎殿下,我们还是绕路吧!”
“不急!”林五郎笑道:“你问问他,那个县丞是个什么人?”
“是个好人,他让我速速回乡去,莫要遇上倭寇,等时局平静后再出来做生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