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亨(校对)第3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8/624

“是,爹爹!”
吴世衡又叮嘱了几句,方才满意的离去。看到父亲离开,吴伯仁吐出一口长气,将写了一半的信笺翻了出来,苦笑道:“最近京师何止是不太平,简直是翻天覆地,这个节骨眼上我哪有心思去管春闱!”
他又写了两行,外间突然传来轻微的敲门声,吴伯仁抬起头来问道:“谁?”
“少爷,南边的消息!”
第七十三章没完没了
听到是倭人护卫的声音,吴伯仁松了口气,他打开门从手下结果一个蜡丸,揉碎蜡丸取出里面的绢纸,将上面的蝇头小楷细细的读了一遍,仰头叹道:“看来我这次的春闱恐怕要不中了!”
对于高拱来说,最近的一个月是他毕生从未有过的体验。他很清楚,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在裕王身上,自己就算现在被论罪处死,只要不牵连到裕王,将来他能成功继位,自己也会有平反昭雪的一天。因此他已经暗自下定决心,只要北镇抚司或者两厂的人找上门来,他就立刻服毒自杀,以免牵连裕王,丧失翻盘的唯一希望。因此在这一个月时间里,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出门,高拱都在身上藏了一个装满砒霜溶液的小瓶子,以备不时之需,这件事情他没有告诉任何人,甚至包括自己的贴身家人。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高拱惊讶的发现事情并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发展,锦衣卫不但没有找到自己的头上,反而找到了另外一个方向——倭国使团,难道这一切都不过是个巧合?高拱在惊诧的同时并没有放松警惕,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渐渐觉得这不过是一场虚惊罢了。他也恢复了日常的生活,出入王府,用心讲学,除了每月少了那一万两银子的津贴,仿佛生活什么都没有改变。
与大多数京官一样,高拱的妻儿都在故乡,在京城身边只有几个贴身仆人和一个小妾,大多数时间裕王都会留其在王府用膳,而其他的时间则多半在家临近的一家“老锅居”吃饭,那家店别的也还罢了,有一道砂锅羊脸做的甚是地道,高拱十分喜爱,每隔个三五天都会去光顾一次。前些日子由于锦衣卫的事情,高拱深居简出,没有去那“老锅居”了,这天天气晴朗,他便换了一身厚衣,往那店来了。刚刚进了门,那东家便赶忙迎了上来,欠了欠身子道:“高大人,您老可有日子没来了!”
“嗯,前些日子身子不是很舒服,便少出门了!”
“那您可得保重,裕王继位之后这首辅还指着您呢!”那东家笑着从伙计手中接过一条热毛巾:“您先擦把脸,还是老三样?”
店东家的话让高拱心中一暖,他擦了擦脸,点了点头:“再来道腊肉炒冬笋!”
“明白!”店东家笑道:“冬笋嫩,腊肉香,正是绝配,小店有新到的山西汾酒,要来点不?”
“也好!”
“好咧,高大人您随小人来!”店东家小心翼翼的将高拱引领到二楼的单间,不一会儿便菜便都上齐了,正如那店东家说的那样,冬笋与腊肉的搭配是绝妙,汾酒的味道也很厚实,烧锅羊脸也还是老味道。高拱正吃的得意,突然发现口中有一个异物,干忙吐了出来,却是一个绢布团,他赶忙将其收入袖中,确认周围无人窥探后方才将那绢布团取出,展开细看起来。
“每月万两依旧有效,当如何支付,还请先生示下!”
高拱倒吸了一口凉气,虽然绢布上没有落款,但他很清楚这句话是出自何人之口,他本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却不想对方竟然还不肯罢手。
“店家!”
“高大人,有什么事情吗?”小二进来问道。
“你们店这砂锅羊脸还是过去的老师傅吗?”
“不错,俺们店这道菜已经二十年了,就没换过人!”店小二自豪的答道:“怎么了,高大人觉得味道哪里不对?可要叫过来问问?”
高拱本想通过师傅查一下是何人将这布团塞到自己这道砂锅羊脸里的,但转念一想以周可成的神通广大,肯定不会留下什么痕迹给自己,问了也是白问。
“罢了!”高拱摇了摇头,陷入沉思之中,良久之后他才决定暂且先不理会,静观其变。这时他才发现店小二站在一旁始终没有离开,还在等候自己的吩咐。
“没有什么,你替我取个火来!”
“是,高大人!”店小二欠了欠身体,片刻之后便取了火来,高拱示意其退下,将那绢布点着了,待其烧尽了方才吐出一口长气,冷笑道:“既然你还不死心,那我就看看你还有什么花样!”
“平津丸”号是一条堺的商船,大肚子,两根桅杆,航速慢,但稳定。这条船的主人往返于堺与淡水之间,运出日本的硫磺、铜料、白银和武器,运回糖、香料和各种药材,还有明国的器物,同时还兼营一点客运,在堺有不少倭人乘船去淡水这个“希望之地”或者南洋去讨生活,不难想象,这样的船上的治安是不会太好的。而唐。胡安少校此时已经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了——一大早醒来他发现自己的钱袋已经不见了,他全身上下除了衣服和一把剑之外便别无他物了。
“该死的,这条船上的都是贼!找到之后我要先用九尾鞭抽打他一百下,然后吊死在桅杆上!”胡安愤怒的骂道,而船长却依旧是一副全然没有听懂他说什么的样子,目光呆滞的看着他。不过当他看到胡安的右手下意识的按在剑柄上时,则以惊人的敏捷向后退了几步,右手一挥,就涌上来两个面露凶光的护卫来。
“把你的手从剑柄上松开!”船长的声音里满是显而易见的威胁:“不然我的人就要动手了!”
胡安看了看船长的身后,除了那两个护卫,他还能依稀看到两个正在把弄火绳枪的身影,他明智的松开了手:“我没有伤害您的意思,我只是想找回自己的钱和东西!”
“那就去找!但不能使用武力!这条船上唯一能够使用武力的人只有我!”船长厉声喝道:“我是看在神甫的份上才允许你保留着自己的剑的,别逼我没收你的剑!”
第七十四章新兵营
“可是我的钱已经被偷了!”
“我知道你的钱已经被偷了!而且也不太可能找的回来了,你应该更小心一点,在这种地方每个人都应该小心点。你说的没错,船上的都是贼,包括我的水手们!”船长露出了嘲讽的笑容:“不过没有什么,吃一堑长一智嘛,你下一次就会小心些了,反正你的船钱和饭钱都已经付过了,我不会把你赶下大海的!”
“可是我还有接下来的路程!”胡安急道:“我的目的地是马刺甲,接下来的路程怎么办?”
“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船长笑道:“你可以想办法挣钱,这不难,你应该会耍弄腰上那玩意吧?兰芳社的周大人正在招募新兵,你可以先给他干几个月,再打两仗,盘缠就够了,说不定还能发一笔。”
“兰芳社正在招兵?”胡安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去了:“是真是假?”
“当然是真的!”船长笑了起来:“你一下船就可以自己确认了!”
“他这是要和谁打仗?”
“这个就不清楚了!”船长笑了笑:“不过这关你什么事情?反正只要不拖欠军饷不就行了?你的母国又不在这里,和谁打对你来说不都一样?”
胡安张了张嘴,发现自己竟然无法反驳对方的反问,的确对于当时的绝大多数投身雇佣兵行业的人来说,能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军饷才是重中之重,其他的问题都是可以忽略的,而兰芳社在这方面的信誉是非常好的。自己现在是一个钱包被摸了的流浪汉,还有什么选择不成?
船长看到胡安这样子,已经明白了六七分,笑嘻嘻的拍了拍对方的肩膀:“你们弗朗基人善于使用火器,在兰芳社那边很受欢迎的,一去就能当上个队长什么的,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将来还能得到封地,那就不一般了!而且你也不是第一个为周大人效力的,不要想太多!”
正如船长所说的那样,胡安一下船就看到了招募士兵的招贴,虽然他不认识汉语,但一门六磅炮上面交叉着两根长矛的标志他还是认得出来的。在船上他已经考虑过了:还有什么比亲自参与更能够对未来敌人的军事实力做出客观评价的呢?凭借在堺学会的一点简单的日语,胡安表达了自己要当兵的意愿,招募者倒是没有在意他弗朗基人的身份,确认了身体强壮、可以熟练使用长矛和火绳枪之后,就立刻给胡安做了登记。按照登记的文书所说,头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期只有半饷,不过吃穿全包,三个月以后开始全饷,不过像他这样有很好基础的应该很快就能得到升职,薪饷也会比普通的新兵翻倍。登记完毕之后,胡安就得到了新兵的第一项福利——无限量鱼粥,也许是因为刚刚从船上下来的缘故,胡安觉得这鱼粥至少比果阿的葡萄牙人给自己新兵吃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要强多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胡安少校重新体会了当初自己在北非操练新兵的感觉——只不过这一次他自己是士兵而不是军官:烈日下的长途负重行军,大量的队列训练,各种武器的使用和维护,即便他体格强壮,身经百战,每天也被操练的精疲力竭。不过从一个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的角度上看,这些训练对于这些菜鸟来说是有些负担过重了,而且所有的工厂几乎都在加班加点,他领到的火绳枪几乎是全新的,显然兰芳社的高层正在进行为一场新的战争做准备。
“兰芳社的下一个目标是谁呢?”这正是胡安关心的问题,如果是马刺甲的话,胡安几乎可以肯定胜利将会属于兰芳社。原因非常简单,马刺甲的葡萄牙人有数不清的敌人,盟友却屈指可数。之所以葡萄牙人还能盘踞在马刺甲的原因无非有二:1、他的这些敌人之间也都有着尖锐的矛盾;2、葡萄牙人在海战和军事筑城技术上有巨大的优势。而兰芳社的舰队至少不亚于葡萄牙人,而宽裕的金库足以收买到足够的土邦酋长盟友,有了这两样,葡萄牙人能够守住马刺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胡安决定寻找机会离开淡水,登上前往马刺甲的船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但还没等胡安找到逃跑的机会,新的命令便改变了他的计划,二月底的某个早上,刚刚吃完早饭,新兵们没有进行一天的训练,而是开始发放新的物资——用厚实的夹袄、呢绒帽子、靴子,绝大部分新兵这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这座气候炎热的海岛,他们好奇的摆弄着这些衣物,相互之间开着玩笑。胡安倒是松了一口气——假如兰芳社的下一个目标是马刺甲的话,肯定不会给新兵们发放这些玩意。
既然不打算向南进攻,那与其冒险逃跑回去,不如先留在这里,更进一步搜集兰芳社的情报!胡安很快就下定了决心,随着呆的时间越长,他对于这个对手就越是好奇。在胡安看来,这个陌生的敌人有点像是威尼斯共和国,都是从一个荒僻的地方起家(兰芳社是从一个荒僻的海岛,而威尼斯则是盐礁湖),控制着贸易路线,国库富庶,依靠雇佣军立国。当然,兰芳社的实力还远远无法和鼎盛时期的威尼斯共和国相提并论,但其发展速度和势头却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下一个目标是谁呢?
既然要准备冬天的衣物,那答案就显而易见了——要么是日本、要么是朝鲜,当然也有可能是大明。以胡安的判断,这三者的可能性日本最高,朝鲜次之,而大明最小,原因非常简单——大明的体量摆在那儿,以威尼斯共和国的强大,碰上奥斯曼帝国也要绕着走。周可成只要不是傻子,就肯定不会去触大明的霉头,倒是日本是个不错的目标,孤悬海外,又已经有了基础,无论是鲸吞还是蚕食都是不错的策略,换了他自己也会这么选择。
第七十五章逼迫
打定了主意的唐。胡安便开始把注意力花在搜集各种情报上,他的所见所闻也仿佛印证了他的各种推测。因此不难想象当他发现自己登上的船只乘着向东亚大陆吹拂的季风开始向西北方向航行时有多么的惊诧了!
“我们这是去哪里?”胡安惊讶的向上司问道,而那个土著军官就像当初他对待东南亚土著士兵那样不屑的看了他一眼,然后用藤条狠狠的敲了一下他的脑袋:“蠢货,这不是你应该知道的!”
杭州,总督行辕。
“制台大人!”戚继光的脸凝重:“属下以为不能再这样坐视下去了!必须采取行动!”
胡宗宪的脸活像一座石雕,烛光为他的皮肤罩上了一层阴森的橙色,深深凹陷的眼眶底是深深的阴影,他没有说话,目光转向俞大猷。这名宿将的态度就要持重多了:“末将以为还是以持重为上!”
“持重?还要怎么持重?”戚继光剧烈的反驳道:“进出金山卫的贼船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都是装配数十门大铳的夹板大船,贼兵更是数不胜数。而且贼船出没江上,测量水深,航道,这分明是为大举入侵做准备!难道我等就在这里坐视?”
“戚将军慎言!”俞大猷慢悠悠的答道:“这个贼字还是莫要随便说得好,以老夫所见,那周可成虽非我大明臣民,但与贼还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东南倭乱,他立功不小!”
“此一时彼一时罢了!”戚继光冷笑道:“当初尔等不过借朝廷之力剪除异己罢了,如今异己已除,他又羽翼丰满,便原形毕露了!”
俞大猷正待争辩,眼角突然瞟到胡宗宪抬起了右手,赶忙垂首听命。
“戚大人,你说的行动是什么意思?”
听到上司询问自己,戚继光心中大喜,赶忙起身道:“制台大人,俗话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既然贼人运兵屯粮,查看水道,已经凶相毕露。那我等就应该攻敌于未发,荡其巢穴,诛其首脑!”
“那你说要怎么攻敌于未发,荡其巢穴,诛其首脑?”
“贼人所依仗,无非舟楫而已,当选一风高之夜,从水陆两面同时进攻,纵火焚其舟船,必能大获全胜!”
胡宗宪眼角跳了跳,强压下心中的怒气,眼下金山卫有几万人口,厂房、仓库、财物堆积如山,几乎苏南大部分州县的富商巨贾都有牵涉其中,如果用了戚继光的夜袭之策,肯定是玉石俱焚。且不说成不成的了,就算成了,后果也是不堪设想,到了那个时候,还得自己去面对那如雨的弹劾。
“戚将军!”俞大猷叹了口气:“照我看这件事情还是从长计议吧!你也知道周可成夹板大船的厉害,他所有的大船肯定不会都在金山卫港中。若是用你之计,且不说成败未卜,即便成了,将来他若是领兵前来报复,岂不是遗祸无穷?”
“他调动兵船便是图谋不轨,岂能因为他将来可能兴师报复就畏首畏尾?”
“调动兵船不假,可未必就是图谋不轨,毕竟金山卫那边并没有修建城郭。周可成若是真的要动手,金山卫就是他的根本,岂有不先稳固根本的道理?”
“好了,你们两个先退下,让本官好生斟酌一番!”胡宗宪见手下两员大将争得不可开交,只得示意他们退下。待到两人退下,胡宗宪突然站起身来,在屋内来回踱了两圈步,向一直沉默不语的项高问道:“项公,你以为周可成这是在做什么?”
“要挟!”
“要挟?”
“不错,别忘了朝廷现在还没有释放倭人使团,他现在也是骑虎难下!”
“该死!”胡宗宪顿足道:“本官已经连续上了三封奏疏,将这倭人使团与江南倭乱的关系剖析的分明,为何朝中却始终不肯释放倭人使团?难道他们真的有犯谋逆大案?项公,如果真的朝廷不肯放人,周可成真的敢动武不成?”
“胡大人!”项高低咳了一声:“周可成动武估计是不会的,毕竟刀兵一起,生灵涂炭,他在金山卫这些年的苦心经营就都白费了。不过来点硬的倒不是不可能,不过以老夫所见这倒也未必是坏事!”
“项公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周可成可能会炮轰留都,阶段漕运!”
“什么?”胡宗宪脸色顿时变得惨白:“他有这么大的胆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8/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