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亨(校对)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624

疤脸闻言大喜,赶忙点头应允,周可成与他斟满酒,碰杯之后一饮而尽。
将疤脸送出门后,已经是亥时过半。一天劳累,几杯薄酒入肚,周可成已经觉得有几分倦意。回到屋中他正准备上床休息,却听到外间传来脚步声,下意识的伸手拿起佩刀问道:“谁在外面?”
“是我!”外间传来陈四五的声音:“有件事情原本打算要告诉你的,结果方才在酒桌上便忘了,出门才想起来!”
“大哥你进来说话吧!”周可成放下佩刀,笑道:“是什么事情?”
“你记得上次我们来东番时在江口救起的那个妇人吗?”
周可成想了想问道:“你是说太平嫂?”
“不错,就是她!”陈四五笑道:“你这次出海前让她跟着我去月港,给了她一些银子买养蚕所需的东西,还说若是需要人手都调配给她,你还记得这件事吗?”
经由陈四五这番提醒,周可成立刻想了起来。莫不是已经产出丝来了?那可是开了一条金河呀!他的心情一下子便激动起来:“成了吗?有多少生丝?”
“怎么说呢?”陈四五笑了笑:“只能说成了一半,那太平嫂在月港买了几千株桑苗,在河边开辟一大片好地,活了八九成,加上原有野桑嫁接、扦插的,长得势头倒是旺得很,好大一片桑园。”
“哦?这是大好事呀!”周可成闻言大喜:“有这么多桑叶,可以产出多少生丝呀!”
“植桑是成了,可是养蚕却败了,好像是遭了蚕瘟,死了七成多,产出的蚕茧也是死茧小茧!”
“原来如此!”
陈四五看了看周可成的脸色,小声道:“阿成,我说句公道话,那妇人虽然亏了兄弟不少银子,但确实是尽心尽力去做了,但这养蚕缫丝除了自家是否卖力气,还得看蚕花娘娘赏不赏这口饭吃,你也莫要怪那妇人了!”
周可成看了看陈四五,笑道:“既然养蚕是我事先应允的,成与不成都是我的责任,我又怎会怪她?这样吧,明天下午你让那太平嫂来我这里一趟,我先问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吧!”
“那就好!”陈四五见周可成应允了,笑道:“那我就明天叫她来见你!”
当太平嫂走进房间时,房间里挤满了人,周可成坐在那张大桌子后面,正在一张纸上画着什么,而那个船厂的东家、新来的几个朝鲜工匠、葡萄牙人、陈四五围在桌子旁,聚精会神的听着周可成说的话,在后面则是几个土著首领在排队等候。
“您打算用这玩意来快速干燥木材?”杨彻看了看纸上的绘图,用不那么肯定的语气问道:“这样能成吗?”
“没错!”在屋子里时周可成的声音不大,因此每个人都屏住呼吸,好能听清楚他在说什么:“我们不缺木材,这里的山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如果我们能提供足够的斧头和锯子,道卡斯人可以一天从上游放下一千棵大树来,但这些木材必须经过三年以上的时间干燥我们才能用来造大船,否则用不了多久就会因为变形而四分五裂,问题是我们现在没有那么长时间来等待。而这玩意可以让我们在十天内得到需要的木材。”
“可是这样能成吗?”杨彻怀疑的问道:“千百年来都是用的老办法,周兄弟,海上的风浪可不是开玩笑的,要是用了不好的材料,一个浪头过来把船打散了也不稀奇。”
“若是依照老办法,你永远也造不出飞鱼号和白鸟号那样的快船来!”周可成笑道:“不过你的谨慎是对的,我们可以先做一个缩小版!”
“缩小版?”
“嗯!”周可成向站在旁边的那个朝鲜弓匠勾了勾手指:“你是叫弓平是吗?”
“是的!”那朝鲜弓匠没想到周可成突然叫到自己,吓了一跳,本能的就要跪下磕头,却被周可成叫住了:“别磕头,过来说话,我问你,制弓那个步骤花费时间最多?”
“花费时间最多?”弓平想了想,小心的答道:“若是角弓的话,自然是等待粘合牛角、筋和弓胎的鱼皮胶干的时间了!”自从朴德泰被周可成释放之后,那几个一同从朝鲜来的工匠都眼热了起来,尤其是这个弓平,他的手艺在周围人里都是出类拔萃的,只是因为不小心得罪了管事的,被故意跳出来送到万里之外,因此他做梦都想像朴德泰一样立功被释放成为良民,然后积攒些钱将自己的母亲赎买出来团聚。
“不错,那我们就先拿这个弓来试试,若是弓行,在拿船材试试便是!”周可成便一边讲解,一边画了起来。他手上画的是一个山寨版的干燥窑,他自然不知道现代版的木材干燥窑是什么解构,但大概的原理还是明白的——简单的来说就是把要干燥的物体放在某个封闭的空间内,然后不断将加热后的空气吹进去,自然就可以加快物体的干燥速度。说白了就是一个大烧水炉子加一个鼓风机罢了,这对于现在的周可成来说可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周可成与众人商议了一番细节,笑着站起身来:“很好,现在去做吧,剩下的细节问题我们可以慢慢改进!”
第一百一十四章杂交
他的笑容意味着散会,人们纷纷躬身退下,只剩下周可成本人,他向太平嫂点了点头:“来吧,现在让我们来谈谈蚕瘟的事情,你从头到尾说一遍给我听听!”
“是,东家!”太平嫂知道自己不能浪费对方的时间,方才自己已经看到了这个男人有多忙碌了。她上前两步,向周可成福了福,便从自己前往月港购买蚕种、桑苗、还有各种养蚕器具、到种植桑苗、浴蚕、下蚕、喂蚕、一眠、二眠、三眠、分箔、采桑、大起、捉绩、上簇、炙箔等细细的说了一遍,周可成听得十分仔细,不时打断对方询问几个问题。到了最后周可成点了点头:“嗯,看来你已经做得很尽心了,你可有想过为何会发蚕瘟呢?”
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太平嫂告诉自己,自己的命运完全取决于眼前这个男人的喜怒,她昂起头,尽可能克服心里的恐惧说道:“蚕种,这些蚕种是从月港那边带过来的,适宜福建那边的水土,未必适应这边的水土。”
“嗯!”周可成点了点头,这个女人的反应倒是有些出乎自己的意料,他原本还以为对方会和陈四五一样,把问题推到虚无缥缈的神灵上,虽说还不敢肯定发蚕瘟的原因一定是因为蚕种不适宜这边的水土,但至少寻找问题的思路是对的。
“小娘子,发蚕瘟的事情你不用太在意了,虽然这次养蚕失败了,但我听陈大哥说你种桑的事情倒是做的不错,功过相抵,我也就不赏不罚了。”周可成笑道:“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既然蚕种不适应这里的水土,那奴家就用本地的野蚕与带来的家蚕配种,这样培育出的新蚕便能适应这里的水土了!”太平嫂大着胆子答道。
“这样也行?”周可成原本还打算提醒对方改善养蚕处所的通风条件,定期用石灰水给场所消毒什么的,但突然听到培育新种的法子,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也未免太高大上了吧!
“自然是可以的,奴家已经尝试着培育一批出来了!”太平嫂奇怪的看了周可成一眼,低声解释了起来,原来虽然家蚕的祖先是古代中国人从野蚕培育出来的,但其实从形态上看家蚕与野蚕并没有什么差异,而且也没有出现生殖隔离。使用家蚕与当地野蚕杂交,产下既有家蚕产茧大,丝质坚韧;又有野蚕适应当地环境优点的后代,也是古代中国人早已发现的技术,出生在养蚕世家的太平嫂自然也想到了这点。
“好,好,你有心了!”听到这里,周可成越发高兴起来,看来自己上次在江口真的是捡到宝贝了,作为一个上级,还有什么比有主动性解决问题的下属更宝贵的财富呢?
“你好好准备,明年春天从头再来便是了!”周可成笑道:“你养蚕的屋子我也让人给你翻新一下,只要你在这里把生丝搞出来,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多谢东家!”太平嫂赶忙敛衽拜了拜:“不过能不能动作快些?”
周可成闻言一愣:“加快些?你什么意思?”
“奴家的意思是,其实用不着等到明年春天,可以养夏蚕的。”
“什么?”周可成闻言愕然:“难道不是蚕只能在春天养的吗?”
“东家这就有所不知了!”太平嫂笑道:“这养蚕之法一要看天气、二要看桑叶、三要看劳力,之所以通常百姓只养一季蚕,乃是因为怕采摘桑叶太甚,伤了桑树根本。人力和天气也不凑巧。而在这东番之地,地气温暖,桑树四季常绿,人民少而桑树多,大可轮流采摘不会伤到桑树根本,而劳力大家一不用下地种田,可以一心蚕桑之事,自然可以多养几季。奴家小时候听村子长辈说过,古时候江南有八辈之蚕,一年下来可以结茧八次之多,这东番地气候更比江南暖和,应该也能八次的!”
“八次结茧?”周可成听到这里,已经是目瞪口呆,的确正如这妇人所说的,这些从福建浙江迁徙过来的移民基本就没有种田的,粮食基本依赖渔业和从当地土著交换而来,毕竟人口总过还没过千人,造船、打鱼、建筑、航运都不够用,哪里还有用来种田的。如果真的能像对方说的那样,一年结八次茧,抽八次丝,光是满足因为朱纨搞海禁而弄出来的生丝贸易缺口就能让自己赚的盆满钵满,不过在此之前得把组建武装力量,加强防御的步骤加快了,那些葡萄牙、西班牙商人可不是善财童子,能够拿刀抢他们可不会拿钱买。
想到这里,周可成已经打定主意要尽快前往双屿打捞那些沉船,无论是照葫芦画瓢仿造还是直接拿来用都很好,他脸上却挤出笑容来:“好,好,做得好,小娘子你尽管去做,我一定会支持你的。你原先的养蚕地方是在圆堡旁边吧?我觉得就在桑林边起一排房子,一来采桑叶路上省点时间;二来圆堡这边人太多,也容易发蚕瘟。”周可成一边努力回忆着穿越前自己知道的那些防菌杀毒小技巧和养殖小动物知识,一边絮絮叨叨的给太平嫂灌了一脑子,足足念叨了小半个小时才把迷迷糊糊的太平嫂送出了门。
“嗯,出发打捞沉船之前,要先把凯达格兰人和道卡斯人的武装力量纳入体系之内,就算是长矛加角弓也好,至少也是铁制兵器了,至少比印第安人强大多了。”刚把太平嫂送出了门,周可成就打定了主意,自身财源不断拓展的同时也让他的危机感不断提高,与陆地上不同,十六世纪的海上还是赤裸裸的丛林世界,如果说以前这台湾岛在欧洲人眼里还不过是鸟不拉屎的荒岛,最大的用处不过是与明国贸易的中转港而已,可如果能出产生丝与白糖,那就立刻变成了值得为其发动殖民战争的宝地。自己可不希望落得个为他人做嫁衣的下场。
第一百一十五章学徒
“小七,你告诉道卡斯人,就说若是阿坎这些日子没事,就来我这里一趟,我有事情找他!”
“周掌柜!”当阿坎走进房间的时候,周可成正在和陈四五商量着送给林希元的礼单,无论是从尽可能长的时间保持月港这条贸易孔道,还是将来建国获得朝廷的承认,这都是一条难得的人脉,太轻了不行,会被人轻视;太重了更不成,会激起对方的贪婪,对于实力弱小,企图在大明帝国边缘的石缝中挣扎求生的周可成来说,这可是一根很难走的钢丝绳。
“阿坎,欢迎!”周可成热情的站起身来,同时用低微的声音对陈四五说:“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金银象征性的送点,海豹皮、人参、松子、乌鱼子、鹿脯这些药材美味多送,还有林府管家那一份也不能少了,我们需要一张嘴在林希元耳边说好话!明白了吗?”
“明白,让林老爷明白,只要咱们没事,各种珍稀货物都会四时送上,又不能让他觉得干掉我们大有好处!”
“好,准备好了立刻出发,需要的东西在清单上,如果有水牛的话,多买几头回来,拉车犁地都需要!”
“是!”
看着周可成笑着迎了上来,阿坎皱了皱眉头:“你现在已经不再需要我和道卡斯人了吗?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派人来找我?”
“你都看到了,我忙的连吃饭的时候都在和人商量事情!”周可成示意对方坐下:“如何,牛都还好吗?”
“很好!”听到周可成问道牛,阿坎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对不起,我应该先向你致以谢意的,已经有三分之二的母牛怀孕了,明年这个时候,牛群的数量就会翻一倍的!”
“那就太好了,看来很快我就能从你这里买牛了!”周可成的神色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其实我今天找你来,是关于你们道卡斯人年轻人的事情的。”
“我们道卡斯人年轻人?”阿坎闻言一愣:“怎么了?”
“你们道卡斯人有成年礼吗?”
阿坎闻言一愣,旋即便好像听到什么可笑的事情,笑了起来:“当然是有的,怎么了?你怎么会对这个感兴趣的?”
“可以向我介绍一下吗?”
阿坎怪异的看了看周可成,还是讲述了起来,原来与全世界其他地区的土著一样,道卡斯人对部落中的土著少年也有成年礼,其中包括斋戒、长老训示,举行赛跑、狩猎、歌舞,宴会等活动,经过这一仪式,少年才能成为拥有各项权利的部落成员,若是无法通过的人就不得不离开部落,或者一辈子作为没有任何权利的卑微者生存下去。
“听你方才说的,这成年礼应该是教授部落中的少年一些技能和知识吧?”
“不错!”阿坎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每个成年道卡斯人都有相同的权利,但把权利给不配拥有他的人只会害了他和部落,所以要经过成年礼,把不配拥有权利的人筛选出来,这就是成年礼的意义。”
“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周可成笑道:“不过恕我直言,好像你们这项礼仪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很多地方还是改一改比较好!”
“过时了?此话怎讲?”
“你们成年礼里面主要的内容是舞蹈、狩猎、赛跑。可是你也去过明国了,应该也看到了那边的情况,百姓多以耕织为业。你说狩猎、舞蹈在那种环境又有何用?你看看我那些渔船,一天出去打来的鱼就胜过你的部民在山中狩猎数十日的;当日在河岸旁,你挑选的都是第一流的猎手,却被我的人打得一塌糊涂,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修改一下成年礼的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吗?”
“那你的意思是?”
“很简单,未来是属于海洋、农夫和战士的。少年是部落的未来,所以也必须学会这些职业所需的技能才能成年。依照我的意思,以后你们少年的成年礼干脆就改成操舟、爬桅杆、升帆、射箭、摔跤、使用长矛这些更有实战意义的活动,你看如何?”
“这个办法好!”阿坎立即就领会了这个建议的好处,不难想象假如这一改革成功了,道卡斯人的军事力量将会获得巨大的增长,旋即他又低声问道:“你这个建议只有对我们道卡斯人提起吗?”
“现在是的!”
阿坎立刻就明白了对方的言下之意:看在朋友的份上,可以让道卡斯人有先行一步的优势,但假如自己这边拖延不决,那他就会把向凯达格兰人提出这个建议,到了那个时候后果自负。他霍的一下站起身来:“我现在就回去说服父亲和长老们!”
“如果可以将这一方案推行到凯达格兰人和道卡斯人身上两到三年,应该有一千五百名左右受过良好训练的士兵了,加上我的舰队,应该足以征服整个台湾岛了!”经过这段时间,周可成对淡水河两岸的大概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凯达格兰人和道卡斯人主要活动范围在从淡水河下游到入海口一段,而中上游的台北盆地实际上是沼泽地和丛林交杂的地带,当地的居民主要居住在沼泽地中的高地或者四周的山坡上,当地土著称这里为“大加蚋”,意思是“平坦而浸水的土地”。对于周可成来说,这片沼泽地却即可以招募大陆移民开垦为肥沃的稻田或者糖庄,又可以以轻舟深入台湾岛内陆,获取各色特产,乃至征收捐税,雇佣佣兵,而这些都离不开道卡斯人和凯达格兰人充沛的人力资源,原因无他,周可成集团自己的人力资源实在是太有限了。
“看来军械制造必须加快脚步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烘干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