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亨(校对)第3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7/624

“哦?你怎么知道?”徐渭好奇的问道。
“只有一个人,看样子也是个生手!如果是要对您下手不会就派这样一个人来!”伴当将轿帘挑高了一点,露出了更大的面积:“您看,就是那个在酒肆旗下面,戴着乌顶大帽的那个黑衣汉子!”
徐渭按照伴当的指示看去,只见街右边的旗帜下果然站着一个戴着乌顶大帽的黑衣汉子,正拍打衣袖,不时向自己这边瞟一眼。
“嗯,不管他了,先回去吧!”
看到目标继续向前移动,慕容鹉吐出一口长气,一颗悬在半空的心总算是落了下来。自从下船之后,虽然很想重新回到过去闲散舒适的生活中去,但慕容鹉很快就沮丧的发现这不过是自己的妄想。上头对于慕容鹉在兰芳社舰队炮击行动中的表现十分满意,认为其是锦衣卫中难得的人才,在眼下这个多难之秋,像慕容鹉这样的干才,当然要压担子,给任务了。于是慕容鹉就被委以监视徐渭的任务,按说锦衣卫的百户已经是中层干部了,用不着亲自干这等粗活,但徐渭的身份大不一样,又是刚刚求见海瑞,慕容鹉决定还是亲自盯着比较放心。
慕容鹉远远的盯着徐渭的轿子,看到其回到住处,这才松了口气,他决定接下来就不必自己亲自动手了,正准备回去休息,却看到一个仆役打扮的汉子朝自己这边走过来,拱了拱手笑道:“兄台,我家主人相召,不知可否抽空一叙?”
慕容鹉一愣,旋即明白自己方才被人看破了,他正想出言推托,那汉子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笑道:“我家主人并无恶意,只是说几句闲话罢了,千万莫要推托!”慕容鹉倒是不担心自己的安全,不管怎么说这里也是大明的地界,自己亮出锦衣卫百户的腰牌,只要没撕破脸谁也不敢动自己一根毫毛,他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也好,还请兄台带路!”
“请!”那汉子欠了欠身体,在前引路。慕容鹉进了院门,只见徐渭正站在台阶上,赶忙上前两步,躬身道:“得罪了,徐先生!”
两人进了屋,分宾主坐下,送上了茶水,徐渭喝了一口,笑道:“不知兄台上下如何称呼,方才为何跟随徐某?”
“在下小姓慕容,方才所为却是受了上司差遣,不得已而为之!”鉴于当初在船上的经历,慕容鹉的姿态放的很低,全无平日里锦衣卫的跋扈:“至于是受何人差遣,却是不方便说,还请徐先生见谅!”
徐渭看了看慕容鹉,心下已经明白了几分,笑道:“既然慕容兄说不方便,那就一定是不方便了,不过应该是不会对徐某不利的吧?”
“这个请徐先生放心!”慕容鹉吐出一口长气:“上头说过了,我们只是防备有不肖之徒冲撞了徐先生,免得生出事端来!”
“嗯,那倒是有劳了!”徐渭自然知道慕容鹉说的未必都是实话,不过其中也有相当的真实性。他笑了笑:“来人,取二十两银子来,给下面的兄弟们买点茶水喝!”
慕容鹉待要推辞,却听到徐渭笑道:“慕容兄,你我接下来要打交道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徐某是个喜欢结交朋友的,不知慕容兄愿不愿意交徐某这个朋友!”
慕容鹉听出徐渭话中的威胁,若是放在几个月前有人敢这么对他说话,肯定是狞笑一声,亮出腰牌,押回去大刑伺候。但今时不同往日,他很清楚眼前这个男人的背后是怎样一个庞然大物,最要紧的是,这个庞然大物敢于和大明动手,而且动手之后还没吃亏。别看自己是个锦衣卫百户,如果徐渭想要除掉自己,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多谢徐先生厚赐!”慕容鹉接过那二十两银子,拱了拱手:“这里替手下兄弟们谢过徐先生了!”
“好!”徐渭见慕容鹉收了银子,笑了起来:“接下来就有劳慕容兄了!”
“不敢!”
慕容鹉出了徐宅,吐出一口长气,这才觉得背上一片冰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出了一身冷汗。他伸手入怀,摸出那二十两银子,在手上掂量了一下,叹道:“两头拿银子,按说是好事呀,我怎么觉得心里发虚呀!”
鹿儿岛,伊集院城。
“…以岛津贵久为从五位下修理大夫陆奥守!”近卫前久用公卿特有的“雅音”宣读完朝廷的旨意后,又从旁边拿起一柄刀来:“这是大殿赐予你的,九州攻略,大殿对您寄以厚望呀!”
“哈依!”岛津贵久磕了个头,双手从侍从手中接过赐刀,沉声道:“近卫公,大殿如此厚爱,贵久实在是粉身难保!”
“明年春天,大殿将亲自领兵渡海,攻略九州!”近卫前久笑道:“只要贵久殿下拖住大友家与龙造寺家,岛津家便能安堵萨摩、大隅、日向三国!”
第九十七章招募
“大殿的慷慨大度,贵久十分感激!”岛津贵久松了口气,这个条件可以说相当厚道了,依照日本古代的行政划分,九州岛被划分为筑前国、筑后国、肥前国、肥后国、丰前国、丰后国、日向国、大隅国、萨摩国这九个令治国,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现在岛津贵久大概控制了大隅一国,萨摩半国,而周可成大笔一挥,就一下子让岛津家一下子领地几乎翻番,虽然说位于南九州的日向、大隅、萨摩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石高都无法和北九州的筑、肥、丰六国相比,但岛津家也只需要承担牵制的任务。显然,周可成这是看在岛津家长久以来与兰芳社的良好关系上才做出这么有利的裁断的。
“我来之前大殿说过了,贵久殿下是他多年以来的好友,无论是兵法还是器量都是一时之选,九州的攻略要多多仰仗了!”近卫前久笑道:“我还听说贵家的几位少殿下都骁勇善战,希望能够在接下来平定九州和四国的战争立下战功呀!”
听到近卫前久提到自己的几个儿子,岛津贵久脸上也禁不住露出自豪的笑容,。作为历史上岛津家的中兴之主,他在历史上最为后人称道的不是削平分家,控制了大隅和半个萨摩国,而是生下来四个好儿子:岛津义久、岛津义弘、岛津岁久、岛津家久。这四人虽然当时年纪还不大,但已经在岛津与九州诸大名的征战中显示了各自的才能,作为他们的父亲,岛津贵久自然也觉得十分自豪。
“想不到犬子的一点名声竟然得让近卫公听闻,真是惭愧!”与绝大多数自豪的父亲一样,岛津贵久立刻让自己的四个儿子前来拜见近卫前久。近卫前久在随口考较了几个问题之后,突然笑道:“贵久殿下,看来我回去之后要向大殿进言,加封你一点领地了,要不然三国之地,恐怕还不够你家的四匹良驹驰骋呀!”
“近卫公说笑了,以我贵久的器量,安堵日向、大隅、萨摩三国之地都已经是难以承受,哪里还敢要更多领地!”岛津贵久敏感的神经又一下子紧绷起来,在权力的游戏中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他很清楚要想建立稳固的统治,那君臣之间的实力对比必须在一个合适的比例之内,而岛津家安堵三国就已经触碰到了这条红线,如果增加更多的领地,必然会对周可成刚刚建立的对西国、九州、四国的脆弱统治造成潜在的威胁。这么简单的道理近卫前久肯定清楚,既然如此,那他方才说的话只能解释为是对自己的试探,如果自己的回答稍有不慎,就会给岛津家惹来灭顶之灾。
“贵久殿下!我方才说的是您的这四个儿子!”近卫前久的笑容变得愈发耐人寻味:“据我所知,依照武家的传统,您这四个儿子中应该只有一人可以继承您的家业,其他三人只能成为一门众,或者出继其他分家,能够分到的领地不会超过三万石吧,不知道我猜的对不对?”
“虽然有些无奈,但这就是数百年来武家的规矩。长子继承家业,其余的儿子就必须成为兄长的手足,为了家名存续而奋斗。如果给予长子之外的其他儿子过多的领地,家族就会衰落,甚至会引发内斗,导致家名断绝!”岛津贵久叹了口气:“近卫公,请您转告大殿,并非贵久不想要更多的领地。只是大殿麾下立下大功的武士最多也不过得到一国、两国的领地,而贵久并未立下太大的功劳,却被赐予过分的赏赐,这只怕会引来其他人的不满,无论是对贵久还是对大殿本人都不好!”
“嗯,贵久殿下果然是耿直忠厚之人呀!”近卫前久叹了口气:“让你的儿子们先退下吧!”
岛津贵久小心的看了一眼近卫前久,确认对方并无恶意后,示意自己的四个儿子退下。近卫前久咳嗽了一声:“贵久殿下,大殿让我转告你,希望您可以让两个儿子到大殿的身边去!”
“原来是向我索要人质!”岛津贵久松了口气,在他看来倒是应有之义,虽然说一开始他与周可成的关系是平等的联盟,但时日变迁,双方的实力对比已经发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获得了大明天子的册封之后,隐然间周可成已经有了取代朝廷和幕府,成为天下人的势头了。在心里岛津贵久已经将自己当成了周可成的家臣了,依照武家社会的惯例,臣下向主家交出人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那就岁久和家久如何?”岛津贵久问道,这两个是他比较小的儿子,通常惯例也都是将较为幼小的儿子交出去当人质的,长子留着继承家业,次子留作预备以免不测。
“最好是义弘和岁久!”近卫前久笑道:“家久殿下还未曾元服,贵久殿下,我此番来不是索要人质的,大殿希望义弘殿下和岁久殿下前往的目的另有大计!”
“另有大计?”岛津贵久想了想,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压低声音问道:“大殿莫要要对今川家用兵?请大殿放心,岛津家一定会倾力相助!”
“贵久殿下,您误解了,大殿的义子刚刚与今川皆为秦晋之好,又怎么会对今川家用兵呢?”
“那难道是朝鲜?大明?”
“不,是吕宋、是马刺甲,是印度、是锡兰!”近卫前久沉声道:“征伐完九州和四国之后,大殿的南十字星旗就会指向西,在那里有数百万石,不,上千万石得领地,只要勠力奋战,即便是足轻之子也有希望成为一城一国之主,何况像义弘、岁久殿下这样的俊才?”
第九十八章开发
“吕宋、马刺甲、印度、锡兰?”岛津贵久陷入了沉吟之中,领地位于南九州的岛津家可能是全日本最早接触西方商人的日本大名了,通过商人们的描述,岛津家对于被称为“南蛮”东南亚地区的了解要比当时的大多数日本大名要深的多,这也是当初岛津贵久会和周可成结为联盟的原因之一。因此岛津贵久对于以上地区的真正情况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近卫殿下!据我所知,这几个地方不但路途遥远,而且气候炎热,多有疫病呀!”
“贵久殿下,东番距离我国也不近,也是气候炎热,多有疫病呀!”近卫前久意味深长的笑道:“当地情况如何,您也应该知晓一二吧?”
岛津贵久陷入了沉默之中,别的不说,淡水盛产的蔗糖、樟脑、生丝、鹿皮、金沙以及各种海产品和木材,即便不考虑从大明而来的转口贸易,这也是一块极为富庶的领地了,最要紧的是,据往来的商人说当地绝大部分土地还处于未开发状态。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岛津贵久点了点头:“既然是大殿的意思,那贵久唯有俯首听命!”
“贵久殿下请放心,这件事情您绝不会后悔的!”
正当近卫前久为兰芳社的九州攻略四处奔走的时候,周可成却在千里之外的东番大员,在真实的历史上,荷兰人于1623年在大员湾的一座沙洲上建立一个简单的砦城,这就是著名的奥兰治城(安平古堡)的前身。直到1683年满清击败郑军为止,在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里都是台湾岛实际的统治中心。荷兰人选择这里作为殖民据点的原因有二:1、大员湾是一个近乎封闭的海湾,外海的十一座沙洲与海岸线之间围成了一片泻湖内海,而可容大型海船安全通过的实际上只有北线尾与大鲲身间的一条水道。这片内海是天然的避风港,而沙洲又能抵御土著人的侵袭;2、大员湾背后的台南平原是台湾岛最大的一片平原,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发展农业的条件远远胜过周可成选择的淡水。周可成选择淡水的最大原因只不过是因为那里是台湾最大河流淡水河的入海口,他可以乘船深入内陆罢了。数年前葡萄牙人曾经企图在当地筑城,被周可成派兵驱逐,随后在沙洲上建了一座小堡,用作监视葡萄牙人以及偶尔与当地土著交易之用,当地便又陷入了沉寂之中。直到1557年的冬天。
“这就是给你们准备的定居点!”周可成指着远处植被茂密的陆地:“看到了吗?那儿便是码头,你们平时可以和土著交易一部分所需的货物!”
众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仿佛不远处涂满石灰的商站外墙。也难怪他们如此,远处陆地视野所及之处到处都是茂密的灌木和红树林,更深远的内陆依稀可见高大的乔木,看不到一点人类活动的痕迹,周可成所指的码头其实不过是一栋两层楼的木屋、一圈木栅栏圈着的空地以及一条深入海中的木栈桥。
“周大首领!”毛海峰斟酌了一下语气:“这里未免也太荒凉了一点吧?”
“其实还好啦!”周可成笑道:“这里周围的平埔族比我刚来的时候已经好多了,至少他们已经没有了猎头的习俗了。只要你们打着兰芳社的旗号,一般就不会遭到袭击。只要不太深入内地,即便开拓田地,也不会遭到袭击,我们已经和当地的村社达成协议了,距离海岸三十里内的土地都可以开辟耕种。”
几个海盗首领交换了一下眼色,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个苦笑道:“周大人,有没有不那么荒凉的地方呢?”
“有呀,淡水上游和竹堑那边要好很多,不过那就要用银子买了!”周可成笑道:“一亩地一两银子,是荒地,不过无论人口还是交通都要比这里强多了,不像这里,一个男人授田五十亩,女人减半,一个人200文契税就行!”
几个海盗首领向周可成告了罪,退到一旁自己商量起来。周可成最看重的其实不是他们手里巨额财富,而是他们手中的人和船队,尤其是人。按照他们自己的统计,愿意归降的这几个海贼手下共有八万余人,大小船只千余艘,虽然距离史书上记载的“十余万众,船只数千!”还有一些距离,但也相差不远了。如何消化好这么大一股人力,关乎到兰芳社的西向战略是否能够成功执行。
和绝大部分人类社会一样,虽然都是海贼,但贫富、出身、志向却是天差地别。有发了大财想要洗手上岸过安生日子的;也有早已习惯了杀人放火,逍遥海上不受管束的;也有居心叵测,想要借兰芳社这根高枝,想要更进一步的;当然,最多的是面对突然的变化,茫然不知所措随波逐流的。对于不同的人,自然要采用不同的策略。
“我还是选淡水那边吧!”海贼们商量完毕,几乎众口一词的答道:“一两银子一亩也不算贵!”
“是呀,我手下有一百多个人,就先买个三千亩吧!”
“嗯,我要七千亩!”
“我要一万亩!”
周可成点了点头,示意一旁的书记过来登记,这几个人手头都不缺钱——即使不考虑这几年做倭寇和海商积累下来的财富,光是向兰芳社出售船只他们就多了一大笔现钱,他们毫不犹豫的将其变成田宅。这也是周可成希望的,有恒产者有恒心嘛!有家有口有田有宅,就不怕他们不老实了。
第九十九章心软
而且出售给他们的其实不过是大片的荒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垦。从地理上看,从东亚前往马六甲海峡海路最好的始发港是海南岛,其次是珠三角,再次是闽南地区,第四就是台湾岛了。前三者都是大明的疆土,做做生意,建个商站还有的商量,屯兵聚粮,造船打仗那就休想了,既然前三个都不行,那就只能选择第四个了。
经过周可成多年的苦心经营,淡水的造船业、港口基建、军工已经粗具规模,如果再加上海峡对岸的中左所和闽南三角洲的手工业,已经足以支撑未来对东南亚的经略。唯一的问题就是粮食,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需要充足的粮食,因此对台湾的开发箭在弦上,势在必行。而大规模的开发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这一批前海贼很好的对象。只是没有人选择大员让他有点失望,毕竟作为一个军港这里的条件更好,而且台南平原的农业条件更好,作为一个指向东南亚的出发基地,大员的条件要比淡水好得多。
“愿意替人抬轿子的人还是少呀!”周可成暗自叹道,他废了这么大功夫亲自把这些人特别拉到大员来,就是想找两个冤大头,现在看来还是白费了一番功夫。
“周大首领,我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周可成回过头,发问的是毛海峰,作为汪直最得力的义子,他掌握着百余条乌尾船,这种广式帆船乃是用硬木建造,坚固厚实,远非充斥倭寇船队中的那些杉木建造的沙船可以比拟。汪直降服之后,他也是唯一一个选择保留自己部下和船队,远去吕宋殖民的。
“毛头领请讲!”
“在下从来也未曾想过您是这样一个菩萨心肠的大好人?”
“毛头领是什么意思?”周可成的眉头皱了起来,这是个危险的信号,他身旁的几个铁甲卫士上前一步按住刀柄,站在毛海峰身旁的人赶忙向两旁退开,以免受到牵连。
“没什么!”毛海峰毫不畏惧的与周可成对视:“像您这样的大忙人眼下不去准备攻打九州四国,却抽出时间来陪着我们这几个废人购置田产,不是菩萨心肠的大好人是什么?”
“毛头领说笑了!”周可成做了个手势,让自己的卫士们退下:“汪大头领与诸位既然信得过我,将这么多兄弟托付给我,那周某自然要不负汪大头领与诸位的信任,替各位安排好。至于倭国那边的事情,我既然已经辞去官职,自然就不会再去过问了!”
“不再过问?”
“嗯!有遇吉、吴诚、许梓、张先生、近卫殿下他们在,也用不着我再去操心了。今后我只会操心西边的事情!”周可成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毛头领,大海很大,世界更大,容得下你,也容得下我。你若能在吕宋开辟一片新天地,周某只会乐见其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7/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