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亨(校对)第4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1/624

“证人都在外边,大人若是不信,可以传证人对质!”那文高平沉声道:“想必那些赂金还在张大人住处,海大人可以立刻派人查看,若有半点不实,小人甘受反坐之罪!”
张居正在一旁听得莫名其妙,凑过头来想要看个究竟,海瑞本能的将那张状纸收入袖中。张居正见状,脸色微变:“刚峰兄,你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海瑞笑了笑,挥手招来旁边的书吏,低声吩咐了几句,那书吏吃了一惊,看了看张居正露出迟疑的神色,又看了看海瑞方才快步出了花厅。半响之后那书吏回到花厅,凑到海瑞身旁附耳低语了片刻,海瑞点了点头,那书吏又走出花厅。
张居正此时再也耐不住性子:“刚峰兄,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还以为这个无赖所言属实吗?”
“张大人!”海瑞转过身来,已经是面带寒霜:“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出京之时囊中有多少金银?”
“金银?”张居正闻言一愣:“我出京为官,身边只带了百余两银子,你这莫不是在盘问我?”
“百余两银子?”海瑞冷哼了一声:“那你现在可以想想应该怎么解释那些金银的来路了!”海瑞话音刚落,那书吏便带着两个衙役从外间抬进一个笼箱来,笼箱上头盖着几本书,下面却都是黄白之物,众人的目光一下子就都吸引过去了。
“张大人,这些都是从你的床下找到的,你还有什么话说?”
“你派人搜查我的房间!”张居正脸色大变:“海刚峰,你好大的胆子,别忘了我才是你的上官!”
“那又如何?”海瑞冷笑道:“海某是什么人,张大人不会今天才知道吧?我本想还你一个清白,想不到呀想不到,原来张大人是这么个清白法!”
张居正顿时哑然,突然他恶狠狠的盯着跪在地上的文高平,喝道:“说,躲在你背后的是谁?”
“张大人!”文高平毫不畏惧的与张居正对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苍天有眼,世人有眼,您既然敢收,敢做,又为何怕人知道?我背后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黄白之物是从哪里来的,那张纸上写的是真是假?您说是不是呀!”
第两百七十一章
刀俎和鱼脍
张居正被文高平这番话驳斥的哑口无言,最后他只能怒喝一声:“来人,将这厮押下去!”而那文高平也不反抗,只是哈哈一笑就跟着衙役出去了。
“刚峰兄,请你相信我——”张居正正想向海瑞解释,却看到海瑞举起那张纸:“太岳兄,我只想问你一个问题,望你如实回答:这张纸上写的是真是假?”
“是真的!”张居正犹豫了一会,最终还是叹了口气:“但刚峰兄你想想,为何这贼子如此清楚?肯定从一开始就是他们设下的圈套!”
“我当然知道这是圈套!”海瑞叹了口气:“但问题是别人未必会相信,就算别人会相信,江南士林和朝廷也未必会相信。这么多银子,又牵涉到数十名士子的功名还有解散书院的事情,如果传播出去,你觉得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你该不会以为朝中就没有人愿意为徐文长他们说话吧?”
听海瑞说到这里,张居正不禁颓然:“想不到,想不到那徐文长竟然如此毒辣!”
“太岳兄,你大笔一挥就要开革39名举人的功名,还要解散讲谈社。你知道这些年来徐文长在这上头花了多少银子?多少心血?你觉得他会束手待毙?要不是你身上这身官袍,一百条性命都已经交代了!”海瑞叹了口气:“这里不是京师,什么事情你老师一句话就能帮你办妥了,这里是江南,是兰芳社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地盘。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说不定都在别人的监视之下,而你居然下船之后就先赴接风宴?也亏你喝得下酒、吃的下菜、收的下银子!”
张居正面如土色,半响之后他叹了口气:“刚峰兄,那你觉得现在应该怎么办?”
海瑞仿佛根本没有听清张居正的问题:“徐文长不是傻子,他肯定知道这点贿赂你老师肯定能压下去。这次的事情他也没有往大里闹,而只是派人来我们这里,说透了就是敲山震虎!若是这一次不成,他肯定还有更厉害的后招!”
“更厉害的后招?什么后招?”
“我也不知道,但他肯定有,因为他手里的牌实在是太多了!”海瑞露出一丝苦笑:“你想想,向你行贿的有缙绅,有世家,有富家子弟,但是没有一人敢不出来指证,你想想这意味着什么?没有一个人敢于对徐文长说不!他们和你不一样,家业亲族可都在江南,倭乱过去还没多久!”
张居正何等聪明,立刻明白了海瑞话语中的未竟之意——既然这些人从上到下唯徐渭之命是从,给自己设下了个陷阱,那徐渭若是要对自己更进一步,只怕也没有什么难的。自己刚踏上下关码头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落入对方的掌握之中。
“那刚峰兄以为现在该怎么办?”张居正问道。
“这就要看太岳兄想要怎么办了!”海瑞笑了笑:“海某也不是傻子,当然知道这次首告是怎么回事!说透了,就算你能够把这次的事情压下去了,对方也能有各种层出不穷的后手,闹到最后只怕谁都不好收场。”
张居正默然半响,最后还是点了点头:“也罢,事到如今也只能各让一步了,不过刚峰兄,你素来行事刚直不阿,那徐文长行事如此跋扈,你却如此的软弱!”
“太岳兄,不是我软弱,而是你行事有些太过分了。这么说吧,如果你只开革那三十九名举人,而不去碰讲谈社,我也会站在你一边的!”
燕子矶,长啸阁。
南京城中若论第一酒楼,并无定论,但若论鱼脍第一的,却供认是燕子矶旁的长啸阁,除去厨子手艺一流之外,再就这长啸阁就在江边,原料比城中的酒楼也更为新鲜,鱼脍又是最讲究新鲜的,示意长啸阁在鱼脍上胜过了城内的不少酒楼。
长啸阁顶楼的西厅已经摆开了五张长方桌,四周的墙上依照当时的风俗陈列着古玩、瓶花和字画。而此时却只有一张长方桌旁有人,桌上摆放着酒器杯盏碗筷,却没有菜肴。张居正坐在桌旁,看着对面的徐渭和项高,脸色颇有些难看。
“海大人,张大人!”徐渭笑着拱了拱手:“这长啸阁最出名的是鱼脍,而鱼脍最要紧的便是新鲜,所以都是等客人上了桌才上菜的,还请二位稍待!”
“罢了!”张居正
冷哼了一声:“鱼脍而已,吃不吃又有什么打紧的?徐相公,我们还是谈正事吧!”
徐渭看了一旁海瑞一眼,笑道:“也好,那就先谈正事!徐某是个俗人,这些年都是和生意人打交道,礼法什么的都忘光了,待会若是说错了什么还请张大人莫要见怪!”
“无妨!”海瑞接口道:“还是爽直些好,便如当初治水时一般便是!”
“有海大人这句话徐某就放心了!”徐渭向一旁的项高点了点头,项高咳嗽了一声:“其实我方的要求很简单,第一、恢复那三十九名开革士子的功名;第二、处置当初诬告之人,反坐其罪,其他的事情我们也就不追究了!”
“休想!”张居正冷哼了一声:“那三十九名士子的功名已经开革,若是就这么恢复了,那出尔反尔朝廷的威信何在?当初出告之人乃是本官的好友,岂有卖友求荣的道理?”
“我方就两条要求,张大人连一条都不答应,那看来就没有什么好谈的啦?”徐渭摊开双手:“照我看挡路的不是朝廷的威信,而是张大人的颜面,既然张大人这么看重自家的颜面,那我等也只好等到张大人彻底没了脸再来谈啦?”
第两百七十二章
刀俎和鱼脍2
“你——”张居正勃然大怒,还没等他发作,徐渭就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来,丢到桌子上:“这是张大人当年中进士的同年,我把里面来自南直隶的几位标记出来了,又查了查家中有子弟是这一科的,应该也不会错到哪里去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张大人你以为你不说我就查不到吗?因为自家子弟这一科不中,就坏了三十九人的功名,还要废了讲谈社,好歹毒的心肠!莫要以为自己中了进士就是天上人,可以为所欲为,尔等手中笔可杀人,我徐渭手中刀亦可杀人!”
说到最后,徐渭已经是声色俱厉,张居正却是又怕又怒,对方这番话明里说的是那举告之人,但何尝又不是说的自己?他正想拂袖离去,却听到一旁的海瑞沉声道:“徐相公,既然今日来了,就是好意商量,以武力相挟就不好了。再说你就算杀了举告之人,那三十九人的功名也回不来,这又是何苦呢?”
项高也笑道:“海大人说的不错,文长你方才确实说的有些过分了,你这是来和二位大人商量事情,又不是和海外的蛮子打交道,岂能如此无礼!”
“呵呵!”徐渭打了个哈哈:“项公教训的是,方才徐某确实失言了,还请张大人见谅!”说到这里,他起身向张居正拱手行礼。
张居正何尝不知道海瑞和项高这是在打圆场,但他心里也有几分害怕,唯恐撕破了脸徐渭真的派人去把他的同年好友灭门。这时店小二将鱼脍送上来了,却是放在一只冰盘之上,鲜红色的鱼脍摆放在冰盘之上,灿若鲜花。店小二为四人面前摆上碗筷料碟,笑道:“四位老爷,这蘸料有些辛辣,吃之前还请小心了!”
张居正出身官宦世家,少年得志,素来席丰履厚,对于饮食之道倒也是内行的很,他看了看那鱼脍,感觉与自己是平日里吃过的鱼脍有些不一样,小心的夹了一片,沾了点料碟中的调料放入口中,顿时辛辣直冲脑门,他下意识的闷哼了一声,放下手中的筷子,双目紧闭流出眼泪来。
“太岳兄,怎么了?”海瑞见状赶忙问道。
“好辣!”
“辣?”海瑞惊讶的看了看自己的料碟,里面除去暗红色的酱油之外,还有一些绿色的膏状物,难道那辣味便是从这里来的?
“哦,这酱油里都添了芥末,所以才会这么辣!”徐渭笑道:“用来配鱼脍最佳,既然张大人吃不惯,那就让人换一碟没有芥末的来!”
“不必了!”张居正制止住来撤碟的店小二:“我这两天有点鼻塞,方才那一下反倒通了鼻息,感觉好多了。”他拿起筷子,又夹了两片沾了蘸料放入口中,惊讶的发现在蘸料的承托下,鱼脍显得愈发肥厚甘美,咀嚼两口竟然有一丝鲜甜,却是自己过去从未尝到的,禁不住又伸出筷子夹了一片。
“小二!”海瑞也吃了一片,皱了皱眉头问道:“敢问一句,您这鱼脍是用什么鱼做的,味道怎么有些不一样?”
“回禀老爷!”那店小二笑道:“敝店中的这鱼脍乃是用的极北虾夷地的金枪鱼所制,最是肥美!”
“虾夷地?”张居正放下筷子:“那是哪里?”
“乃是北方的一个大岛!”徐渭解释道:“与倭国最北端隔海相望,当地渔获极多,我兰芳社在当地有几个殖民点。当地气候酷寒,鱼虾皆肉厚,最为肥美,用来做鱼脍更是其中的上品,这鱼脍便是从那边运来的。”
“不可能吧?”张居正问道:“倭国与我大明便是远隔重洋,你说的那虾夷地只会更远,鱼虾离水最多两天就腐烂不可食,这鱼脍怎么可能从那么远的地方运来?”
“张大人这就有所不知了,那虾夷地冬日酷寒,冰块所在皆是。只要将冰块至于底舱,四周隔以隔温板,将鲜鱼至于其中,便可经久不腐。再说我兰芳社之快船,可日行八百里,从虾夷地至金山卫最快二十日便可至!这虾夷地之鱼脍不但比江中鱼脍肥美,而且更干净,无需担心引来腹疾,我家周大人最喜食虾夷地之鱼脍,这运鱼之法便是他想出来的!张大人若是喜欢,可多吃一点!”
张居正将信将疑的看了看鱼脍,又吃了几片,也许是因为关乎到那个周可成的缘故,他突然觉得原本鲜美的鱼脍索然无味起来。
“徐相公!”张居正放下筷子:“看你起居用度与君候将相无异,为何一定要死咬着这三十九人之功名不放呢?说到底,兰芳社在海外领地之广袤,讲谈社的士子又岂会没有出路?何必一定要走科场这条路?又想富可敌国,又想科场得意,世间岂有两全之法?

“这么说来张大人还是觉得讲谈社这么多士子中举是一件坏事啦?”
“不错!若是这般下去,短则十年,多则二十年,南直隶两浙的科场恐怕是讲谈社一家独大,这对于朝廷,对于你们都不好!”
“张大人,对于这件事情我家大人却与你的看法恰恰相反!”徐渭笑道:“在他看来,这对于大明来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海瑞听到这里,脸色微变:“徐相公说的大人是周可成周先生?”
“不错!”徐渭点了点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二位大人应该听说过这首诗吧?”
第两百七十三章
刀俎和鱼肉3
海瑞与张居正都点了点头,徐渭方才提到的却是唐代诗人赵嘏的《韵府》的前两句,全诗为“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芸台四部添新库,秘殿三年学老郎。
”诗中意思倒也浅显,即唐太宗李世民推行科举,使得天下有志之士俯首明经,白头苦学,到头来却多半一事无成,多了几本典籍,蹉跎了自己的志气罢了。
“二位都是饱学之士,应该知道这科举不光是为了选拔才学之士,为朝廷所用,还有别的用意。毕竟贤能才略之士,若是居于草泽之中,无进身之阶,不为朝廷所用。早晚必生怨尤之心,若为他人所用,岂不是成为朝廷的大患?我讲谈社中贤士如云,徐某说句夸口的话,三吴贤士半在讲谈,张大人你因为一己私念就将我三吴近半贤士打入草莽之中,断其进身之阶,您觉得这是好事吗?”
“三吴贤士半在讲谈?”张局长冷笑了一声:“不过是些商贾之徒,下些苦力把八股文的功夫弄得烂熟罢了,还敢自称贤士!”
“商贾怎么了,苦力又怎么了?”徐渭冷笑道:“莫非张大人您不是走八股制艺这条路上来的?莫非下苦功读书还有差错了不成?张大人干脆上书朝廷,将天下苦读而得功名之士的功名尽数开革,只留下您这等轻轻松松二十出头便高中进士之人岂不更好?”
说到这里,桌上的气氛已经僵住了,徐渭和张居正都扭过头去,海瑞与项高相视苦笑。片刻后海瑞咳嗽了一声:“项公,若是不能恢复那三十九名士子的功名,你们会怎么做呢?难道就要动武?”
项高犹豫了一下,看了徐渭一眼,徐渭冷哼了一声:“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项公大可直言!”
“是这么回事!”项高咳嗽了一声:“关于这件事情,周大掌柜的有过吩咐,若是那三十九名士子的功名无法恢复。因为这件事情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讲谈社,所以决不能让他们吃亏了!所以对这三十九名士子,我方要给予一定的补偿!”
“哦?”海瑞脸色微变:“周先生果然是仁义过人,不知道是给什么补偿呢?”
“大明的功名周大掌柜是给不了了,不过兰芳社也有类似的东西。周大掌柜吩咐过了,这三十九名取得举人功名的士子都自动获得高级事务官的身份,凭借这个身份可以去兰芳社的所有殖民地和机构出任官职!”
“啊?”海瑞本以为是给银子,却没想到变成这样,他正想出言阻止,却听到项高继续说道:“周大掌柜还说了,既然讲谈社的士子大明不给予功名,那兰芳社要,今后将在讲谈社对结业生进行事务官考试,只要是通过考试的,都可以在兰芳社出任官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1/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