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亨(校对)第5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9/624


第六百四十章
孺子
周可成这番话放在现代社会不过是老生常谈,但在四百多年前的古代却是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不敢想,若是换了个人,便是杀头族灭的罪过。徐渭瞠目结舌了半响,叹道:“大人说的不错,先帝行事确实颇有可议之处,但天下不可一日无君,否则不知几人称孤,几人道寡,百姓岂非更是不堪?”
“文长这话说的倒是不错,确实天下不可一日无君,至少现在不可以少了天子,但天子有多大的权力却是不一定的,莫说古时圣君尧舜禹,便是唐宋时帝王,也没有今日大明天子这般予天下于一人的权势吧?”
“大人所言甚是!”徐渭点了点头,本朝帝王权力远胜唐宋时候天子这在明代士人中已经是一个公认的常识了,虽然这是好还是坏还有争议,但对于眼下徐渭的立场看,缩小天子的权力自然是更有利的。
“所以这件事情既然圣上不允也很好,那就等海刚峰回来再说,由他来触这个霉头。那孩子就先寄养在金山卫,他身份特殊,你我都不可以直呼其名,就称他为孺子吧!”
“孺子?这个名字好!”徐渭眼前一亮,周可成为朱翊钧起的这个名字却是有来由的,孺子本来就有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之意,而且西汉末代皇太子刘婴由于被王莽操弄,虽然帝位空虚却还是当了三年皇太子,未曾登基,后世也称之为孺子,其经历与朱翊钧颇有相似之处。
“大人,只是海刚峰他肯来吗?”
“我已经让吴伯仁去请他了,应该会来,即便不来也没什么,天下好名之人难道还少吗?”
海南,琼山府城朱桔里。
虽然已经是初春时分,但道路两旁的稻田里已经有不少正在劳作的农夫了,他们忙碌着催赶着耕牛,犁开一条条泥沟,身后的妇女和小孩则弯腰插着稻秧,布谷鸟儿在枝头跳跃,发出清脆的鸣叫,看着眼前的一切,海瑞觉得心中一片宁静。
距离辞官回乡已经有大半年的光景了,如果一开始乡里好友还有不少对他放着高官不做回乡的做法颇有微词,那么随着两京接二连三消息的传来,这些微词很快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他远见卓识的钦佩。琼州府上的乡绅们用一种几乎可以说是幸灾乐祸的口气议论着那些往日里高高在上的名字的悲惨下场,而颂扬着海刚峰急流勇退,独善其身的英明。凭心而论,海瑞并不喜欢这种颂词,因为这好像是说自己抛弃了天子、朝廷,回乡独享太平。他海刚峰并不怕死,自从束发读书以来他就以诸位先贤为榜样,如《正气歌》中所云: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为正义献出生命。但问题是他在战争的双方都没有发现义之所在,战争的双方都是为了争夺权力,为了任何一方而死他都不甘心,偏偏他又无法向旁人解释这些,这种苦闷缠绕着他,让他始终皱眉不展,只有时常到朱桔里后的小山上散步游览,从熟悉的家乡山水中获得一点慰藉。
“海老爷,海老爷!”叫喊声将海瑞从思绪中拉回了现实,他抬起头,看到里正正骑着驴朝这边过来,一边大声叫喊。他赶忙拱手道:“怎么了,家中出事了吗?”
“不是家里出事,是有客人,贵客呀!”里正跳下驴子,一边向对海瑞还礼,一边笑道:“海老爷,您这是要时来运转了呀!您家里人正忙着招待贵客,让我来找您,快,快随我回去!”
“贵客?什么贵客会来找我?”海瑞不解的问道:“莫不是广州来的客人?”
“哎,您就别问了,快随我回去吧!俺见识浅薄,哪里说得清楚!您一回去不就全都知道了?”里正一边请海瑞上带来的驴子,一边上了自己的驴子:“我就说您满肚子的学问,肯定不会一辈子呆在这种乡下地方的!”
海瑞听到这里,知道没法从里正嘴里弄明白了,便催驴赶回家。刚刚到了院门口,他便发现气氛已经完全变了样,这一爿已经传了好几代人的、有着宽大的青石板天井和众多砖木结构房舍的老屋,在他离开的时候,还是那样灰暗单调、没精打采,甚至破败寒伧。而现在已经被分两列排开的锦衣侍卫平添了几分富贵之气。邻居们用一种小心而又敬畏的目光看着这些特殊的客人,看到海瑞回来,赶忙殷勤的上前问候。
“打扰诸位高邻了!”海瑞向众邻里做了个团揖:“客人在哪里?”
“已经在屋里了!由令弟海玥招待着!”里正有些胆怯的看了一眼那些锦衣侍卫,小声道:“海老爷您先进去吧,莫让怠慢了客人!”
海瑞并不喜欢这些排场,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径直进了院子。只见堂屋里弟弟正与一个身着锦袍的公子说些什么,那锦袍公子背对着自己,认不出是何人,不过背影倒有些眼熟,应该是见过的。他进得屋来,沉声道:“不知哪位贵客来访,海某怠慢之处,还请见谅!”
“在下吴伯仁!”那贵公子转过身来,笑着躬身行礼道:“不告而来,冒失之处还请海先生见谅!”
认出来人是吴伯仁,海瑞的脸色有些难看,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伸手请对方坐下,一旁的海玥见兄长回来了,松了口气,低声道:“兄长,您总算是回来了,这位公子说是从南京来的,要请您回去为官,我也不知你的心意,只能竭力推脱!”
“你做的很好!”海瑞向兄弟笑了笑,目光转向吴伯仁,又恢复了平日的严峻,冷声道:“吴公子你不在南京,来海某这穷乡僻壤作甚?”
第六百四十一章
访客
“海先生恐怕还不知道吧?”吴伯仁笑道:“半个多月前朝廷大军已经克复北京,李、黄二贼自相残杀,徐贼服毒自尽,天下已经重归一统。吴某这次来琼山,便是请您回南京的!”
“原来是这样!”海瑞脸上浮现出一丝讥诮的笑容:“着实是可喜可贺,想必吴公子你也在其中居功不小,此番一定是加官进爵呀!只是海某这里四壁空空如也,也拿不出什么贺礼来,希望你莫要见怪!”
吴伯仁来之前早就做好了被海瑞当面叱骂的心理准备,这等嘲讽只当是没听见,笑道:“扫除乱党,平定天下乃是圣天子的福德,大都督之运筹帷幄,将士们百战功成,学生不过一介书生,又何敢贪天之功为己有。这次来之前大都督已经说过了,若是将您请回南京,便是有功,否则便是有过!”
“哦,想不到周大人这么看得起我!”海瑞笑了笑:“那他让我回南京做什么?”
“请您出任左都御史!具体的情况在信中!”吴伯仁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双手呈上。
“左都御史?”海瑞接过书信,却没有看放到一旁,冷笑道:“好大的面子,左都御史掌察覈官常,参维纲纪,凡有政事背谬,及亲王、大臣骄肆慢上者,许直言无隐,乃是正二品的高官。周大人竟然私相授予,真不知道这是朱家的天下还是周家的天下!”
“海公,您误解了,周大人出兵北征之前已经私底下与圣上商议过未来左都御史的人选了,以您为左都御史也是圣上的意思,并非大都督的私意!大都督不过派我前来询问您的意思而已。而且克复京城之后,大都督已经上书朝廷,请求辞去五军大都督的官职,关闭大都督府,解散所募集之军!详情信里都已经写得非常清楚了,您可以先看看!”
“周可成辞官裁兵?此事当真?”海瑞吃了一惊。
“自然是真的,我出发前大都督才刚刚上的书,朝廷批复下来还要些时日,算起来再过十天半月琼山这里应该就可以看到塘报了!您到时候就知道了!”
听了吴伯仁的这番解释,海瑞默然不语,半响之后他突然叹道:“若你说的是真的,那周大人纵非大圣大贤,也绝非我海刚峰可以评论的了。从古至今,像他这样有重造国家之功,又肯自己辞官解兵的,不过郭汾阳一人。无论他先前做了什么,只凭这一件事,后世史书之上也是要一番美名的!”
“如果周大人能听到海公您这番赞誉,一定是高兴的很!”吴伯仁笑道:“那您愿意随我去南京吗?”
“再等些时日吧,如果周大人他真的如你说的那样辞官解兵,那他便是大明的大豪杰,大忠臣,有他的亲笔信相邀,海某还不至于这么不识抬举!”
天色已晚,书房外的庭院里一片漆黑,倒是庭院外头的客厅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那是得知海瑞即将前往南京出任左都御史的乡邻前来拜访,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甚至并不知道左都御史是多大的官职,但都为本乡本土出了海瑞这样一位“名宦”而感觉到由衷的喜悦。不过他们并没有见到海瑞本人,海玥说自己兄长身体有些乏已经早早休息了,拒绝了客人们带来的礼物,并感谢众人的好意。这些淳朴的乡民们纷纷表示理解,在他们看来海瑞在这个时候肯定要与那位吴公子商量进京当官的事情,在表明了恭喜之意后,便纷纷离去了。
但与乡民们想象的不同的是,此时的海瑞并没有和吴伯仁在一起,他只是一个人坐在桌旁,呆呆的看着窗外黑洞洞的庭院,面露愁容,此时的海瑞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即将入京当官的幸运儿。
“哥!”外间传来海玥的声音,只见其喜气洋洋的进了屋,笑道:“四邻们实在是太热情了,我嘴皮子说干了才把他们都劝走了。大哥你放心,这次我一个铜子的礼也没收,绝不会败坏我们海家的名声的!”他说到这里,才发现海瑞坐在书桌旁,满脸愁容,桌上的粥和咸菜一点没动,已经凉透了。
“哥,你这是怎么了?你身体不舒服吧?怎么粥一点都没动?”
“没什么!”海瑞摆了摆手:“我身体还好,这是心里有事,没有胃口吃东西,都拿下去吧!”
“哦!”海玥应了一声,却没有去拿盘子,径直在书桌旁坐下,问道:“大哥,你是为进京的事情操心吗?”
“嗯!”海瑞点了点头,海玥虽然只是海瑞的从弟,但两人从小感情就很好,而且海瑞在外为官时,家中便是海玥撑着门户,历史上海瑞无子,还是将海玥的第二个儿子过继为之,才没有绝后。因此海瑞在许多事情上并不隐瞒自己这个从弟。
“大哥,难道这吴公子是不会好意?这是给你设的圈套,想把你引到南京陷害?”海玥问道。
“这倒不至于!”海瑞摇了摇头:“周可成这人别的不说,气魄极大。再说以他现在的权势,想要害我的性命也用不着这么麻烦,派个刺客就够了!”
“那是为何?是不是去当这个左都御史很困难?很危险?”海玥又问道。
“那怎么会?”海瑞笑道:“左都御史掌管都察院,已经是正二品的高官,而且上至天子,下至百官,皆可进谏弹劾,即便不和天子之意,最多也就是辞官还家,又能有什么危险的?”
“既不是圈套,也不是危险,那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个你就不明白了。我是担心被人利用,成为害人的工具!”海瑞叹了口气:“这吴公子也还罢了,躲在他身后那周可成却着实是个厉害人物,我稍有不慎便会被他所利用,做错了事情那可就后悔莫及了!”
第六百四十二章
南京
“大哥,你说的吴公子身后那人便是写信给你的吗?”
“嗯,就是此人!”
海玥想了想之后问道:“那兄长可曾想到那人会利用您来害何人?”
“这个——”海瑞陷入了迟疑之中,半响之后苦笑道:“这个我着实不知,我也不瞒贤弟,此人之行事非常人所能测度。以愚兄之才具,实不能知!”
“若是如此的话,那照小弟看,大哥还是不用多想,明日随那位吴公子去南京便是!”
“哦,为何这么说?”海瑞不解的问道。
“大哥,我们琼山府是个荒僻所在,消息闭塞,您在这里凭空苦想就算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什么的。要么就什么都别想,一辈子在琼山府当个隐士;要么就随那位吴公子去南京,把事情搞个清楚,再无其他选择。可如果那个周大人是想用利用您来害人的话,计算您不去他也能找别人,到头来肯定还是成的,到时候大哥您在琼山也肯定是没法安心度日的!”
海瑞听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当局者迷,贤弟说的不错呀!如果我留在琼山倒是可以独善其身,可若是周可成真的有什么阴谋诡计,将来事情发作了,我在琼山只怕也不得安枕。与其这样,还不如去南京做这个左都御史,与他周旋一番便是!只是家中之事,要劳烦贤弟了!”
“一家人何须说两家话!”海玥笑道:“小弟我没有什么本事,只能做这些小事!”
“贤弟不必过谦了,家事岂能说是小事!”海瑞站起身来,向海玥敛衽拜了一拜:“一切都拜托贤弟了!”
海玥笑着受了海瑞这一拜:“些许小事,何须如此!也罢,我便受了你这一拜便是,兄长只管放心去南京,家中一切有我!”
海瑞是个果决性子,他次日便与吴伯仁一同前往广州,果然数日后便在官府的塘报里看到了周可成辞去五军大都督官职和受封申王的消息。他便与吴伯仁一同上了船,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北,与1566年的四月抵达了金山卫码头。
“海公,年余未见,久违了!”周可成微笑着上前一步,向海瑞长揖为礼。
海瑞神色冷淡,并没有还礼,两旁的同行之人脸色微变,周可成却好似全然没有发觉,伸手将一旁的中臣镰成召来,笑道:“海公,这便是小犬!镰成,还不快向海老先生行礼!”
“中臣镰成拜见海老先生!”中臣镰成赶忙敛衽下拜,向海瑞磕了两个头。海瑞这次脸有些绷不住了,上前一步将中臣镰成扶起,对周可成道:“你这孩儿倒是生的俊秀,想必容貌更随母亲一些,可为何不随你姓?”
“海公猜的不错,镰成他个子随我,容貌倒是更像他的母亲!”周可成笑道:“海公你有所不知,我毕竟是大明人氏,在日本是异国之人,倭人多有不服,所以我将在日本的领地和官职都给了这孩子,让他随母姓中臣。”
“原来是这么回事!”海瑞点了点头:“这倒也是个办法,不过你远隔重洋,时间久了只怕还是会生出事端来!”
“是呀,所以我才这么急着辞去官职,无官一身轻呀!这样就可以专心管我的海外生意!”周可成笑道:“不瞒海公说,我周可成就是个商贾,能多赚些银子,积攒些财货,多娶几个漂亮娘子,富贵安乐一生便好了。可没有你们治国平天下的念头,这次若非是朝廷搞出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情,我是真的不想管的。所以我让伯仁请你回来当左都御史,把那些奸臣贼子都好好管管,这样我就可以安心过快活日子了!”说到这里,周可成一把拉过一个棕发碧眼的丽人来:“海公,这是我新纳的一位娘子,叫阿迪莱,虽然长得与我大明仕女有些不同,可也别有一般韵味吧?”
海瑞下船前在腹中准备了好几套预案,准备狠狠的痛斥周可成几句,哪怕拼了性命不要,也要让对方看看自己的风骨。可没想到对方先是让儿子来向自己磕头,又介绍自己的小妾,口中更是东拉西扯,没有一句正经的,弄得他心浮气躁,哭笑不得,原先准备呵斥的腹案早不知道被丢到九霄云外去了。那棕发丽人倒也大方的很,笑道:“阿迪莱见过海公!”便向海瑞鞠了一躬,海瑞没奈何,只得拱手还礼,口中道不敢当。
“好,好!”周可成见阿迪莱与海瑞见过了礼,笑道:“海公,我现在已经被封申王,没有圣上的旨意,就不方便去南京了。所以今日我就在这里给您设宴接风,明日便让伯仁与你一同去京城,如何?”
“也好!”海瑞没想到周可成竟然还这么守规矩,略有些惊讶:“设宴就不必了,太过铺张了!”
“海公请放心,就是家宴而已,没几个人参加!”周可成笑道:“再说我又不是用大明的银子请你,又有什么好怕的!”
周可成果然没有撒谎,桌旁只有数人,除去周可成、中臣镰成、阿迪莱、吴伯仁之外,剩下的一个也都是海瑞的熟人——徐渭,也没有寻常达官贵人宴会上的繁文缛节,除了两个不时来上菜和清理桌面的婢女外,屋内就没有其他人了,就连倒酒的活计都由中臣镰成抢着干了,菜肴虽然鲜美,也只有七八道,这让生性简朴的海瑞也不由得暗自点头,觉得周可成的立场虽然不同,但在这方面倒是颇对自己的胃口。
酒过三巡,周可成放下筷子道:“海公,今日设宴除了为你接风洗尘之外,还有一桩事!我想让你见一个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9/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