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亨(校对)第5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3/624

“我觉得应该,但应该注明情报的来源,还有其可信度没有得到印证!”戚继光毫不犹豫的答道:“我们的任务只是搜集情报,做出分析和判断是上头那些人的事情,我们不需要,也不应该替他们做出判断!”
“嗯,你说的有道理!”藤吉郎点了点头:“不过如果这样的话,很可能会打起来呀!”
“这也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戚继光转过头:“再说,藤吉郎你不是想要立下功勋吗?”
“是呀,但毕竟在这里住了快十年了,感情上还是有点过不去!”说到这里,藤吉郎突然笑了笑:“戚将军,你有没有觉得那个纳西公爵和申王殿下有点相似?”
戚继光闻言一愣,思忖了一会后叹了口气:“是有些相似,两个人都是世间少有的豪杰,只是那个纳西公爵的时运恐怕无法和申王殿下相比!”
“那是自然!申王一路走来,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成了他的铺路石,也不多这纳西公爵这一个了!”藤吉郎叹了口气:“戚将军,你觉得殿下什么时候会出兵?”
“不清楚,不过这一次应该不会太早!”
“为何这么说?”
“这次的事情牵涉的势力太多了!”戚继光答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申王殿下可不愿意当螳螂!”
“这倒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打的越乱越好,最好把所有人都牵扯进来,然后最后来个一锅端?”藤吉郎笑道。
“是呀,所以我现在才明白当初为何他派我来搞什么军事观察团!我原先还以为他是个妄动干戈之人,现在看来倒是我见识浅了!”戚继光叹了口气:“藤吉郎先生,如果像你说的那样,那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关乎极大了,毕竟大明距离这里有万里之遥,一旦开战,那就是离弦之箭,再也收不回来了。所以事先须得再三查证,确保无误了,然后再速战速决,才是万全之策!”
“戚将军说的有理,那就请你在报告的最后写清楚,我在一旁署名便是了!”
南京,莫愁湖。
“果然是三大火炉之一,这才刚刚五月底,就这样子!”周可成擦去额头上的汗珠,将银杯中掺满碎冰块的酸梅汤一饮而尽,旁边的侍女正要将其加满,却被周可成挡住了:“不要再加了,冰东西喝太多对身体不好!”
“是!殿下!”侍女赶忙退到一旁。
以藩王的身份辅政,周可成已经是大明实际上的最高权力者,为了投桃报李,首辅杨博以朝廷的名义将莫愁湖畔的徐达旧宅修缮了一番,赐给了周可成。这座宏伟的宅邸的前身是莫愁湖畔的胜棋楼,传说洪武皇帝与大将军徐达再次对弈,并将其更名为“汤沐邑”,赐给了徐达。经历近两百年的变乱,这宅邸早已易手数次,杨博这也是那朝廷的钱做自己的顺水人情。
“连止泻药都没有的时代,吃坏了肚子腹泻而死的可能都有!”周可成嘟囔了一句,恋恋不舍的看看一旁的盛满冰镇酸梅汤的冰桶,对旁边的几名侍卫道:“这天气你们也热吧?来,每个人喝一碗酸梅汤,不是我小气,这玩意喝多了一旦拉肚子可就糟糕了!”
“多谢殿下!”
“谢殿下赏赐!”
侍卫们闻言大喜,赶忙向周可成道谢,然后从侍女手中接过冰镇酸梅汤,一饮而尽。周可成笑嘻嘻的看着侍卫们喝了酸梅汤,笑道:“怎么样?比起你们老家来,南京的天气还熬得住吧?”
周可成的这几个侍卫都是讲武堂精选的军官生,有东番与南洋的土著、也有倭人、还有大明江南和两淮人,东番和南洋的土著皆表示比起老家的夏天来这根本算不了什么,而江南和两淮人则表示南京的天气又闷又热,难熬的很。周可成笑道:“那若是让你们去更热的地方呢?你们愿意不?”
第六百七十九章
犹太复国者
能够在周可成身边当侍卫,自然都是机敏之人,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纷纷齐声道:“若是为大王效力,便是刀山火海也愿意走一遭,何况只是天热!”
“不用着急,不用着急!”周可成笑着摆了摆手:“天下这么大,难道还怕没有你们建立功勋的机会?不过用兵打仗,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不知天文地理者不可为将,你们在讲武堂里可曾学习过兵要地理?”
为首的侍卫是个东番人,皮肤黝黑,身形精悍,他点了点头,操着闽南口音的汉话道:“禀告大王,讲武堂有这门课程,一共二十五个课时!”
“嗯,那主要是哪里的地理呢?”
“主要是九边、两淮!日本、还有南洋也有!”那侍卫答道。
“那恐怕还不够!”周可成点了点头:“这样吧,今年毕业的军官生加三个月的军事旅行,目的地呢就是苏伊士和亚历山大,你们也几个想参加吗?”
“想!”那侍卫挺起了胸脯,大声道。
“好,好,那待会你们就去侍卫总管那里报个名,你们其他的同学想参加的也可以报名,费用就从我的私人基金出!”说到这里周可成站起身来:“记住了,讲武堂毕业的军官生是英勇的战士,但不是粗鲁的武夫,拿起刀剑你们是战士,放下刀剑你们就是学者,不但要善于使用刀剑,还要善于使用笔、铅锤、圆规和尺子。你们的力量不仅仅是来自于发达的肌肉,更来自于你们的头脑。要学习,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士兵和长官学习,向敌人学习,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战胜所有敌人,将我们的旗帜插到太阳照到的任何一片土地上!”
“是,殿下!”年轻的侍卫们挺起了胸脯。
看着年轻军官生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柳荫中,周可成笑了笑,走到冰桶旁给自己又倒了一杯酸梅汤,喝了两口,叹了口气,看着山脚下如镜面般平静的湖景。在旁人看来,自己已经登上了权力和财富的顶峰,但周可成自己心里很清楚,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十七世纪可是没有抗生素的。但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两天前送到的戚继光报告与其说是报告,不如说是一本书册,里面包含的内容庞杂繁芜,许多甚至就是毫无关系的内容的堆砌。
周可成耐着性子将其看完,他能够从这一行行文字后面看到了报告起草者的用心和忧虑。通过这份报告,周可成能够感觉到奥斯曼帝国这个庞然大物还在凭着自己的惯性缓慢的向东扩张,而其内部的各派势力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如果说苏莱曼苏丹以及之前的历任苏丹还能凭借其巧妙的政治手腕缓解内部矛盾,甚至向外转移,使之成为对外扩张的动力,而现在这位继任者塞利姆二世是否有能力那就要打个问号了。而当时的基督教世界则处于一种“战国”状况之下,这些王国、共和国、帝国们在抵御奥斯曼人的入侵的同时,还在一面相互进行战争,一面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很难想想近代化的萌芽正是产生于这片混乱的土地,最后结出硕果,征服了全世界。
当看到报告中那位纳西公爵的经历时,周可成不得不感慨历史学家总是青睐胜利者的名字。相比起戚继光和藤吉郎,身为穿越者的周可成更能理解这个犹太人的真正目的——这是个犹太复国主义者,他希望利用奥斯曼苏丹的巨大力量在自己的故乡重建犹太国家,建立锡安山上的圣殿,让犹太人不再是一个没有自己国家的民族。即便戚继光和藤吉郎知道的并不多,文笔也只能说过得去,但从报告中的只言片语不难看出这个犹太人经历的艰险、计划之宏伟、精力之旺盛、才能之卓越,但是像这样一个伟大而又才能卓越的人物的名字周可成在穿越前却从未听说过。
可假如这位纳西公爵的计划成功了,奥斯曼人成功的与尼德兰人建立了反西班牙同盟,在十六世纪中叶摧毁了威尼斯共和国,获得了地中海的控制权,那么从意大利到伊比利亚半岛都会陷入奥斯曼海军的威胁之下,而失去了西班牙亲戚的支援,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恐怕是抵挡不住奥斯曼人的无敌大军的。整个欧洲近代史将完全改写,而作为这一切的源头,纳西公爵肯定会在世界近代史中占据一个不小的片段,甚至还会成为若干重要的考点,折磨后世的中学生们。既然周可成没有一点印象,那只能说明一点——和他二十世纪的后辈不同,纳西公爵的复国计划最后失败了,和他的宏伟计划一样,他本人也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被绝大多数人遗忘。
无论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东亚人,还是兰芳社的首领,周可成都颇有站在这个犹太人一边的冲动。西欧在近代的扩张史,同时也是其他古老民族的屈辱史,尽管周可成对奥斯曼人没啥好感,但假如他们可以铲平巴黎、伦敦、巴塞罗那、塞维利亚、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维也纳,周可成也不是不可以捏着鼻子在一旁递铲子送斧头的,毕竟情况再糟糕也糟糕不过近代史那样了。但在经过一番思忖之后,周可成还是打消了这个主意,以兰芳社现有的体量,贸然投入战局很可能会把局势彻底搅乱。与其这样,不如先派出大量的学员搜集情报,等待更好的时机,毕竟在苏伊士运河完全修通之前,兰芳社的舰队要绕过整个非洲才能进入地中海,这一地理瓶颈就限制了其力量投入的成本。
“不知道我能不能撑到那一天!”周可成叹了口气,回头看了看镜子,由于工艺的问题,新造的玻璃镜子里自己的样子有些怪异,不过还是能够看见额头上的皱纹和两鬓的斑白,他握紧拳头,低声道:“请再给我十年时间,不是为了我,是为了大明,为了东亚,为了兰芳社!”
第六百八十章
新订货
南京,户部。
“请问若是要见吴侍郎,要怎么走?”沈明臣有些胆怯的看着眼前这个坐在长桌后的书吏,在长桌上摆放着一块铭牌,上面写着“问讯处”三个字。
“您要见吴侍郎?”那书吏抬起头来,笑问道:“那请问您有没有预约呢?”
“预约?”沈明臣闻言一愣,旋即笑道:“在下沈明臣,乃是北京留守胡宗宪胡大人的使者,受命前来商议关于拨款的事情!”
“原来是沈先生!”那书吏手指滑过一旁的排列表,笑道:“找到了,您在这里稍等,我让人进去通传一声!”
“好,好!”想不到那书吏竟然没有为难自己,沈明臣不禁有些喜出望外,他以前可是久闻六部书吏的厉害,即便是三品、四品的大员有时候也要吃他们的苦头,他从袖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门包,巧妙的从袖子下面塞了过去:“有劳了,些许心意,还请收下!”
那书吏一愣,看了看左右无人注意,赶忙收下,低声笑道:“沈先生,吴大人今早事情不多,您稍等一会即可!”
那书吏说的果然不错,只过了片刻,便有人出来引领沈明臣,穿过一个院子,来到一间花厅前:“沈先生请,大人便在里面相候!”
“多谢!”沈明臣拱了拱手,进了门,只见吴伯仁坐在上首,两人起身相互行礼,分宾主坐下,吴伯仁笑道:“沈先生你今日来应该是为了军费拨款的事情吧?”
“不错!”沈明臣苦笑道:“吴大人您也应该清楚,当初靖难时徐阶和李春芳把九边的可战之兵几乎尽数抽空,结果都毁在了寿州,后来重建的新军也就是个样子货。东主受命北京留守,第一桩大事便是重建宣大、蓟州、辽东,这几个军镇,以护卫北京。朝廷几位相公虽然议定了,但是谈到款项,就只有找你了。吴大人,这件事情可千万耽搁不得呀!”
“沈先生你也不要叫苦了,北边的情况我还是知道一点的!”吴伯仁笑道:“京师北迁之后,北京的外戚贵胄,太监宫女、文武官员都没了,加上侍候他们的奴仆随从,至少二三十万人,少了这么多张嘴,至少粮食应该是不缺的吧?”
“粮食确实不缺,但光粮食是不够的呀!”沈明臣叹道:“军中器械、药子、布帛还有将士的薪饷,都是要银钱的!只凭北直隶那点税如何够?”
“这方面我也知道!”吴伯仁笑道:“你先看看这个!”说罢他从桌上拿起一张纸,推了过去。
沈明臣接过那张纸一看,身体微微一颤:“这,这些是——?”
“沈先生,你应该知道当初平定北方之后,申王殿下便辞去了大都督得官职,并上奏朝廷,要将募集的平乱之军逐一裁汰,这些就是已经裁汰的十二个联队步队的甲仗火器。你先清点一下,就走海路运到天津卫,然后再由胡师具体分配!”
“好,好!”沈明臣闻言喜出望外,笑道:“说实话,眼下九边最缺的其实不是人,而是甲仗器械,这可是解了燃眉之急呀!”
“当初殿下募集的新军前后一共有一百二十个联队,会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大部分裁汰,多余的甲仗将全部送到天津卫!沈先生,你现在可以放心了吧!”
“放心了,放心了!”沈明臣松了口气,他奉命南来的时候早有吃闭门羹的心理准备,毕竟京城现在在南京了,九边的重要性已经大打折扣,能够这么痛快的拿出这么多东西来,着实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虽说这些东西都是别人淘汰下来的旧货,但算起来也就用了一年多时间,总比没有强。
“至于饷银的事情,我会让人在天津卫建立一个总核算处,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沈先生你主管此事,如何?”吴伯仁笑道。
“啊,这,这——”沈明臣当然知道这里的好处,不由得喜出望外:“下官只怕不能胜任!”
“我会给胡师写一封信,具体事情会在里面!”吴伯仁笑道:“沈先生你无需担心!”
“好,好!”沈明臣下意识的应道,当他离开花厅的时候,双脚几乎踩在棉花团里,一脚高一脚低的。
“蠹虫!”看着沈明臣的背影消失在门外,吴伯仁发出一声冷笑。在周可成新建的政治格局里,胡宗宪所担任的北京留守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对于传统的华夏国家来说,北方的游牧民族是最主要的威胁,因此最强大的军团必须部署在北方边防线上,但为了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必须在京城屯扎重兵,即强干弱枝。为了解决以上两个政策之间的矛盾,明成祖朱棣在靖难成功之后不久便迁都北京,由天子亲自指挥强大的北方边防军,即天子守国门。
而在第二次靖难战争之后,为了确保对首都的控制,周可成在摧毁了北方军力之后,又将都城迁回南京,由胡宗宪出任北京留守,指挥辽东、蓟州、宣大这几个北方军镇,而延绥、宁夏等几个西北军镇则由另外的巡抚指挥。显然,胡宗宪几乎处于唐代安禄山同一个位置,而唯一不同的是,宣大、蓟州、辽东这几个军镇眼下实力空虚,暂时无力威胁南方,而天津卫的存在又使得南方可以通过海路迅速投放平叛的军事力量。作为周可成的心腹,吴伯仁当然知道天津卫的重要,所以他在返回南方之前,就举荐自己的心腹李真担任天津卫的长官,并下令其加快港口和要塞区的建设。至于将裁汰军队的武器运给胡宗宪也是周可成的授意,毕竟这可以取代原本必须支出的拨款,用节约下来的款项可以向江南兵工厂订货,生产更新式,质量更优良的武器。订货会带来就业,税收等等众多好处,在这个事情上,吴伯仁早已熟极而流了。
第六百八十一章
渐变
“龚宇、杨彻、今井宗久他们还真是财运亨通呀!”吴伯仁叹了口气。他很清楚近期南京城的平静不过是一种表像罢了,在苏松常三府的运河建设已经进入了高峰期,那些放下武器的士兵们并没有让他们回家,而是摇身一变变成了建筑工人,开始对苏松常三府地区的河道进行整治,确保吃水两米半以内的船只可以直接航行到太湖沿岸的许多小商埠,空间规模的金属冶炼厂和铸炮厂也正在修建当中,而这一切都是在巨额的金钱的推动之下完成的。身为户部侍郎,公债委员会的主任,吴伯仁很清楚那些预先购买大批国债的豪商们将从中得到多么丰厚的回报。
“老爷,夫人派人来问,您今晚要不要回家吃饭!”家奴的声音打断了吴伯仁的思绪,他想了想:“算了,待会我要去摄政王那边去禀告一些事情,估计会留饭,晚饭我就不回去吃了!”
“是,老爷!”
吴伯仁回到书案旁,开始处理起公事来,到了约莫晡时,他便上了轿子,在一队护卫的簇拥下来到了莫愁湖畔的申王府。
“伯仁来了呀!”周可成热情的向其招了招手:“你来的正好,快坐下,给伯仁拿副碗筷来!”
“多谢殿下!”吴伯仁毫不客气的在圆桌旁坐下,向半躺着的阿迪莱欠了欠身子:“夫人,您还有几日要生产?”
“应该是这个月底之前了!”周可成笑道:“等孩子满月后,我打算去一趟马刺甲!”
“什么?”吴伯仁吃了一惊:“这么快?”
“嗯!”周可成点了点头:“我们这边倒是不急,但阿迪莱的爹爹那边倒是有些忍不住了!”
“哦!”吴伯仁看了阿迪莱一样,从对方的目光中也感觉到了一丝焦虑:“那大明这边怎么安排?”
“朝廷交给你、张大人、魏大人三个人,金山卫交给文长,莫娜在东番镇守!”周可成低声道:“如果有事,她从东番来也快得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3/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