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大亨(校对)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24

“好,那就一言为定!”周可成卷起袖子,向船厂主人拱了拱手:“敢问一句,贵厂木作行在哪儿?”
“啊?客官您这是要干啥”船厂主人被周可成的举动吓了一跳,赶忙将其拦住。
“自然是造船啦!”周可成笑道:“对了,不知您怎么称呼,这些日子要麻烦您了!”
“不敢!在下姓杨名彻!”船厂主人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周可成,虽然这客官身材高大魁梧,但皮肤富有光泽,手上皮肤光滑,双眼有神,又有钱买船,显然并非那种出卖力气过活的穷人。他正要伸手阻止,但转念一想,看周可成也不像是神智失常的人。若是当真能把这条怪船造出来,自己即便白送他一条,却得了一种新船的法式,出的不过是些材料人工,算来还是自己赚了。想到这里,杨彻便伸出右手,做了个邀请的手势:“客官请随在下来,不过事先可说好了,这木作行里都是些下作人,邋遢的很!”
“无妨!我也是个手艺人出身的!”周可成笑道:“接下来还要请杨师傅多多包涵!”
让杨彻惊讶的是,他本以为这个奇怪的客人方才不过是说了几句客套话,可看他到了木作坊,拿起刨子锯子墨斗干起活来还像模像样,虽然无法和作坊里的那些老师傅相比,但肯定是花过心血的。在作坊里面做事情的几个小工看到这个奇怪的客人,也跑过来看热闹。不一会儿便被师傅赶了回去,还着实吃了不少拳脚。杨彻看了一会儿,便回去张罗自家生意了,待到晚饭时分回到木作坊里,看到周可成还在那里忙着,便过去打了声招呼:“客官,天色不早了,先歇歇,明日再来干吧!”
周可成应了一声,拍了拍衣服,抖去身上的木屑。杨彻看了看工作台上那些做到一半的活计,只有一些很小的木件,看尺寸不像是船上用的,倒像是儿童的玩具,他拿起一个看了看,问道:“客官,您这是——?”
“模型!周可成将工作台上的部件收拾好了,笑道:“杨师傅您说这船没有法式造不出来,我又没法子拿出啥法式来,便先造一条小的给您看看,到时候您的工人便可造样子放大几百倍造一条出来便是了!”
“模型?”杨彻这家济源号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已经有六七代了,他刚会走路就学着背各类造船法式,木工法式,几十年下来早就熟极而流了。虽然数千年来世界各地的船舶形制、结构变化很大,但组成这些船舶的部件比如龙骨、肋材等却大同小异。周可成不说还好,一说立刻便点透了那层窗户纸——是呀,若是能造出模型来,即便没有法式,照葫芦画瓢岂不是更简单?自己若是能把那船模弄到手,不,哪怕只是跟着做一遍,这种新船的法式岂不是就到了自己脑袋里?想到这里,他的心思立刻热衷起来。
“周客官!”杨彻挤出一脸笑容:“我看这法子不错,只是您这手艺比老师傅还慢了些,怕是耽搁了您的事情,要不明天我来做事情,您在旁边看着指点几句便是了,如何?”
“我就不信你这馋猫闻到鱼腥味还不上钩!”听了杨彻的话,周可成暗笑道,先造船模,然后通过放大法来建造真船,这在近代和现代造船业里是非常常见的做法,但可能是出于技术保密的原因,中国古代造船业里却时常通过口口相传的造船法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像杨彻这样的老师傅都是将这些造船法式当成安身立命的饭碗、传子不传媳的秘传法门,是绝对无法抗拒一种新船法式的诱惑的,这也是他径直跑到价钱最贵的这家济源号来的缘故。
“这个——”周可成装出一副犹豫的样子:“我看您这里事情也很多,会不会太过劳烦您了?”
“不忙,不忙!”杨彻怕错过了这次机会,赶忙笑道:“这几天也没啥活计,来您这里松松筋骨也好,不怕您笑话,我是从小在船行里长大的,三天没摸刨子便吃不下饭!”
经过一番推辞,杨彻终于争到了给周可成帮忙的机会,他害怕被别的工匠窥看道这一机密,还将其他工匠赶到外边去,只留下小儿子给他和周可成打下手。不过他在手艺上的确是一把好手,很多周可成半天多都加工不出来的零件,他三下两下便造出来了,而且质量还好许多。这样一来,只用了四天功夫,周可成打算建造的北美双桅纵帆船模型便建造好了,看着在水中漂浮的样子,周可成不禁松了口气——第一步总算是完成了。
第二十章造船
经过一番推辞,杨彻终于争到了给周可成帮忙的机会,他害怕被别的工匠窥看道这一机密,还将其他工匠赶到外边去,只留下小儿子给他和周可成打下手。不过他在手艺上的确是一把好手,很多周可成半天多都加工不出来的零件,他三下两下便造出来了,而且质量还好许多。这样一来,只用了四天功夫,周可成打算建造的北美双桅纵帆船模型便建造好了,看着在水中漂浮的样子,周可成不禁松了口气——第一步总算是完成了。
“还真是条好船,要是真能造出来就好了!”一旁看着水上船模的杨彻突然叹了口气。他虽然不知道眼前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斯库拉帆船,但船帆位置与船只重心的平衡、尾部吃水深度和船身的稳定性、船只应对前后波浪,这些东西古今中外都是相通的,船模在水面上行驶一段,像杨彻这种老船匠自然是看得出来其中的妙处。
“客官,您打算造一条多大的?”杨彻突然问道。
“第一次建造,也不知道材料行不行,就造一条八丈的吧!”周可成在心里默算了一下,他记得大学时候他在船模社建造的第一件船模便是一条32比1的巴尔的摩双桅纵帆船,这是一种斯库拉帆船的北美变种,船模长73厘米,折算过来大概就是八丈。
杨彻转过身,向周可成深深的做了一揖:“多谢您慷慨大度,将这造船法式赐予小人。客官您放心,这条船我一定用最好的材料,接下来的事情还请您一一指点!”
“杨兄弟何必多礼!”周可成笑着偏过身子,让过杨彻的这一揖,笑道:“这船只是我在弗朗基人那边看过的,有许多帆缆是我们大明没有的,能不能造的出来也还不知道,你要谢,待我们造出来再谢不迟!”
“大家都是两只手,弗朗基人能造的出来,我们自然造的出来!”杨彻笑道:“只是劳烦您多多指点,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当!”周可成笑道:“这些日子我也学到了不少,我们相互学习吧!”
杨彻听到周可成这个颇为陌生的词汇,不由得一愣,旋即笑道:“对,对,相互学习,相互学习!”
在船厂里的时间过得很快,眼看着船台上的龙骨就好像有生命一般,逐渐长出了艏柱,然后是艉柱、肋材,距离自己记忆中的那条巴尔的摩纵帆船的样子越来越近了,他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渐渐长大,满是甜蜜和欣慰。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已经两个多月过去了,船台上已经竖起了桅杆,铺好甲板,剩下的只有漆作了,至于船帆等舾装都要等船下水之后才能开始。
“周兄弟,应该再过两三天你的船就可以下水了,想不到我竟然能凭借几张图纸、一个模型就把这条船造出来!”杨彻看着船台上已经大体完成的新船,声音里流露出一丝得意。
“这都要多谢杨兄你呀!”周可成笑道:“若不是你,这船也只能在纸上罢了。”他这句话倒是真心实意,在造船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产生于大约两百年后的斯库拉帆船采用了许多当时还没有的理念,多亏了杨彻手下工人的巧手,才一一将其克服。尤其是在船帆的设计和布置上,这种新式帆船更是别出匠心,荟萃了西方数百年帆船航海技术的精华,帆船的绝唱——飞剪式帆船便是在其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风帆时代,帆对于船来说就是鸟的双翼、车的发动机,决定了船的航速。相比起传统的中式帆船,周可成建造的这条斯库拉帆船除去两根桅杆之外,在连接船首与前桅、船尾与主桅的支索都可悬挂三角帆,船之两侧还有外伸帆桁,称翼帆杠,可挂翼帆,主桅和前桅顶端必要时可以悬挂横帆,修长的船身减少了船帆之间的干扰,可以将动力达到最大化,在风向有利时,满帆时航速可以超过十二节,即便早期的蒸汽船都无法与之比拟,更不要说当时普遍航速只有45节的普通帆船了。不过要装配这么多船帆缆绳倒是废了杨彻很大功夫,须知当时的中式帆船很多使用的是硬帆,船帆支撑依靠的是帆骨支架,因此对船帆的材料要求很低,必要时草席都可以替代。幸好宁波这边与弗朗基人贸易往来甚多,济源号这里也承接了一些替外国商人修补船只的活儿,像船帆、缆绳、滑车这些耗材也有一些存货,不过这条船造下来也耗用的差不多了。
“阿爹!”
这时杨彻的小儿子从外边进来了,他跑到杨彻身旁,低声附耳了几句,杨彻的脸色一下子便变得阴沉起来,他向周可成拱了拱手:“周兄弟,外边有点事情,我先出去处理一下,马上就回来!”
“好说!”周可成拱了拱手,自己走到船台旁,开始仔细检查起船工的漆作来,这可是自己的第一条船,将来自家性命可就维系在上面,可马虎不得。
过了半响,杨彻回来了,周可成看到对方脸色很不好看,便问道:“杨兄,怎么了?”
“没什么!”杨彻摇了摇头,片刻之后方才叹道:“哎,这年头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为何这般说?”周可成好奇的问道:“我看兄弟您这济源号生意很不错嘛,船工的手艺好,你经营的也好,从盐仓门到灵桥门,上百家船厂没有一家比得上的。”他这句话倒不是恭维,杨彻这济源号有快三百工人,木作、漆作、绳缆作、铁作等车间一应俱全,技术工具以当时的标准看也很先进了,管理的也很不错,订单多的做不完,若不是他那几张图纸模型引起了东家杨彻的好奇心,光排队就得排到明年去。
第二十一章麻烦
“兄弟你是有所不知呀!”杨彻叹了口气:“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我这个济源号从七世祖传下来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也算有点薄名了,想不到竟然被官府看上了,刚刚我出去便是应付衙门来的人。”
“衙门来的人?难道是官府要霸占你的船厂?”周可成第一个反应就是大明的官员也太会玩了,几百年前就搞国有化了。
“兄弟你说笑了,老爷们一不会造船二不会经营,他们要我的船厂去干嘛?几个江边的破木棚子能换几个钱?”杨彻苦笑着摇了摇头:“是官府说要补足海防卫所的战船,让各家船厂建造战船,济源号名声太大,分摊到四条快船,年底前交货!”
“这不是好事吗?”周可成笑道:“杨兄您的生意越做越大了,连官府都找上门了,若是人手不足,最多多招募些工人,再开几个船台就是了!”
“多招募几个工人?”杨彻瞪大了眼睛:“周兄弟你不是在拿我寻开心吧?官府造船可是不给钱的,这四条快船做下来我连本钱都要赔个底掉,哪里有钱来多招工人?”
“啊?不给钱?那岂不是让你白干活?”
“可不是吗?”杨彻叹了口气:“其实也不是一文不给,早些年给的是官钞,就是一叠废纸,这些年倒是给银子铜钱了,可给的还是太少,还不够工料钱,而且就连这点钱都会拖延不发,要想拿到手还得去衙门走门路,拜码头,最后到手的就更少了,所以我才这么心烦!”
看着苦恼万分的杨彻,周可成心中也不禁生出一丝同情来,不管对方的动机如何,自己这条船若是没有他是肯定造不出来的,而且还不要钱,替自己至少省下了好几百两银子,这就是个很大的人情了。他拍了拍杨彻的肩膀,低声道:“熬过这一次就好了,毕竟官府也不是天天都要你们干活的。”
“周兄你是有所不知呀!”杨彻叹了口气:“其实就算没有官府这茬事,我这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了,木材的价格越来越贵,造船用的大木都要从福建那边运来,豆腐都做出了肉价来,这买卖如何做的下去?要不是我这是七代的祖业,我都想干脆把这厂搬到福建去了。”
周可成听了细问下去才知道自从唐代开始,宁波(当时叫明州)便是著名的海贸港口,造船业十分发达,结果就是到了宋代周围山上的大树都被砍的一干二净,所需木材不得不从内陆砍伐然后沿着河流放排下来。但到了明代,就连位于内陆河流两岸山中的大树也被砍的差不多了,像龙骨、桅杆这些要求比较高部分的船材必须从邻近的福建省走海路运来,比如周可成这条船上的龙骨和桅杆就是用的福建木材。这么远的路程运费、木材商的利润一加起来,价格自然就十分感人。以杨彻为代表的浙江造船商和更靠近木材产地的福建同行比起来,自然就要吃不少亏了。
周可成听了杨彻这番抱怨,心中突然一动,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他安慰了杨彻几句,让他将心中的怨气发泄了大半。杨彻得了官府的差使,还有许多事情要安排,便先走了。周可成看天色不早了,收拾了一会准备回自己的住处休息,刚刚出了船厂的门,就看到小七神情惊惶的跑过来,远远地看到周可成便连声喊道:“师傅,不好了,不好了!”
“什么事情?我们到边上说!”周可成将小七拉倒路边,低声问道:“出了什么事情?”
“师傅,您记得那个谢三的事情吗?”小七低声道:“我四五叔昨天去村子里收丝,听说有人正在打听收丝人的底细,很可能是官府的人。”
“嗯!你叔没事吧?”
“没事,俺叔听到这个消息就把那个村子的生丝收完,然后就回来了。”
周可成点了点头,这倒是在他意料之中,像生丝收购这么高利润的行业肯定有很多人盯着,原先谢三也是依仗攀了余姚谢家的关系,才能咬到这块肥肉。自己杀了谢三,夺了丝票,也只能乘着这些在四周觊觎的家伙还没有反应过来咬上一口就跑。他默算了一下,手头的丝票已经换回来七八成了,剩下的也不过两三成,丝季也已经过去的差不多了,新丝还等等到明年四五月,没有必要再去冒这个风险。
“你阿叔做的不错!”周可成低声道:“回去告诉你阿叔一声,剩下的丝票就不要管了,船已经快要下水了,招人的事情要抓紧,乘着那个米兰达还没有回去,我们把他手上那些火器买些来,接下来用得上!”
“嗯!”
双屿岛,葡萄牙商馆。
对于米兰达来说,八月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经过长时间的痛苦、失望之后,幸运的小天使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虽然他手上的那些商品依旧没有卖出去,但在生丝上却走了运,最近两个月每隔十来天,那个会说葡萄牙语的明国商人就会让手下运来几担生丝,而且价钱比岛上的价格还要低百分之十,看着库房里越来越多的生丝,米兰达仿佛感觉到前途正在向自己微笑。
“教士们说的没错,金币落地的声音能让人的灵魂升上天堂,不,金币能让我现在就活在天堂里!”米兰达将杯中的葡萄酒一饮而尽,美妙的心情让有些发酸的酒都显得无比美味:“可惜那些火绳枪和印度棉布没有卖掉,不然就可以有钱多买一些生丝和瓷器回果阿了,不过路上也没必要在其他地方耽搁了,这么多宝贵的生丝如果途中出了什么纰漏就划不来了!”
第二十二章订货上
米兰达正美滋滋的筹划着自己的未来,传来了敲门声,随后便是摩尔奴隶生硬的声音:“主人,周先生来了,他要见您!”
“周先生?”米兰达兴奋的站起身来:“快,快请他进来!”对于这个给他带来源源不绝财富的明国商人他可不敢慢待,要知道双屿岛上可有的是对生丝翘首以盼的各国商人,他可不想被别人抢走。
“真高兴见到你,周!”米兰达热情的举起双臂,给了周可成一个拥抱,然后给出了一个非常中国式的提问:“周,看上去你瘦了!”
周可成强忍住对方身上散发出的异味,这个时代的海商身上的味道可不敢恭维:“这段时间我忙得很,忙着为您收购生丝,这次我带来了十五担生丝,除此之外,我还给自己弄了条新船!”
“十五担生丝,周,你真是我的天使!”大喜过望的米兰达张开双臂,周可成赶忙后退了一步,避开对方的拥抱:“爵爷,给我弄杯喝的来吧,一路上我渴坏了!”
“当然,当然!”米兰达赶忙给周可成倒了一杯葡萄酒:“来吧,最好的塞维利亚葡萄酒,在这里可不容易喝到。”他一边倒酒,脑子里一边飞快的运转着,由于带来不畅销的货物,米兰达手头的现金已经用完了,换句话说,他根本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周可成现在这些生丝的货款。这样一来,眼睁睁的看着一笔丰厚的利润离自己而去倒是小事,更糟糕的是周可成会把这些生丝卖给其他商人,这意味着这条自己好不容易才打开的获得生丝的渠道被别人瓜分,这是他决不能接受的。
“亲爱的周!”米兰达竭力让自己的声音变得亲切一些,亲热的靠了过去:“一定是圣母在眷顾着我,让我在遥远的东方遇到了你,不但帮我追回了被骗走的钱,还送来这么多生丝。要是没有你,我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别这样,爵爷!”周可成偏过头去,竭力让自己距离对方远一些,本来西欧人的体味就很重,而这位米兰达爵爷至少已经有一两个月没洗澡了,身上的味道更是浓烈之极,若不是打他身上火器的主意,周可成早就躲到一旁去了。
“我也从您这儿挣了不少钱,我们是互惠互利!”
“互惠互利,这句话说的太好了,朋友!”米兰达眼睛一亮:“我有一个主意,为什么我们不把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加长久、更加稳固呢?我想一定会对我们双方都更有利的!”
“您可以说的详细一些吗?”
“您看!”看到周可成流露出兴趣,米兰达大喜,他赶忙走到旁边的柜子旁,取出一份海图在周可成面前摊开,一边比划一边解释道:“亲爱的周,请看:每年夏天的时候,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海面上吹的是西南风;而在冬天这一带吹的是东北风。因此每年夏天我们葡萄牙人乘船从印度的果阿航行到双屿来和你们明国人做生意,而冬天则乘船返回果阿。但是我们带来的货物通常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无法全部卖光,不得不等到第二年再来收欠款。这就降低了我们资金周转的速度,也减少了利润。既然我们之间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信任,为什么不易货交易呢?你拿走我的货物在明国销售,我带走你的生丝,只有其中的差额才需要支付现款。周,你觉得如何?”
说完之后,米兰达紧张的看着周可成。而周可成却一直保持着沉默,低头思忖,过了好一会儿方才抬起头来:“请原谅,恐怕我无法答应您的要求!”
米兰达顿时急了,站起身来:“为什么?难道你不信任我吗?”
“不,我并不是不信任你!只是如果我们双方要易货交易,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的商品是我需要的,至少要是在大明能卖得出去的,有利可图的。您有什么商品?印度棉布、火绳枪、盔甲、刀剑。你也看过我们大明的松江布了,质量更好,价钱也更便宜,你让我卖给谁呢?哪里赚取利润呢?”
“那火绳枪、盔甲还有刀剑呢?”米兰达还不死心:“你不是买了一支去吗?那可是欧洲最好的火枪,王国军队装备的就是这种,还有半身甲,比你们明国皇帝的士兵所使用的还要好!”
“麻烦就麻烦在这里呀!”周可成苦笑道:“我买一支火绳枪是用来应付盗贼的,可是你足足有一百支火绳枪,我到哪里去找那么多人来买你的火器干什么呢?至于你的半身甲就更不用说了,在大明只有皇帝的士兵才能拥有盔甲,私藏盔甲是要砍头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