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门派要逆天啊(校对)第5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9/584

  “船到桥头自然直,况且我并无后路,只能向前。”
  “道友心性通达。”
  樵夫赞了一声,随后却是主动作稽行礼道:“道友如今功成无缺,修为当世少见,在下有个不情之请……”
  “我拒绝。”
  陆行舟眉心法眼透出三寸慧光,一望之下,自然能看到此刻大殿之外,胡颉等人的状况,俨然是陷入了迷蒙之中,而再回看过去,却发现面前哪里有什么樵夫,只有一团清光,看不出分毫人样。
  视觉可以欺骗你。
  嗅觉可以欺骗你。
  听觉可以欺骗你。
  味觉可以欺骗你。
  触觉可以欺骗你。
  心觉可以欺骗你。
  而人与天地的交互通道,便是这六觉,亦称六感。如果这六感皆迷惑的话,便能凭空造出不存之物。
  比如——
  一个樵夫。
  而此刻,
  陆行舟也只有通过爽灵魂睁开法眼,才能看清眼前樵夫的真实面貌,却是一根青葱郁茂的六节苦竹。
  随后就听那樵夫继续道:“若是道友答应,我愿为道友前驱。”
  “说说看。”
  只见陆行舟面色不变,话锋一转:“不要误会,我只是觉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何况我和道友一见如故,冥冥中似乎有一场大缘分,这才想着助你一臂之力,绝对没有任何非分之想的。
  樵夫:“……”
  少顷,樵夫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后才出言道:“还请道友助在下,除灭祖师留在此地的魔菩提。”
第四百九十八章
魔菩提
  魔菩提。
  听闻樵夫口中冒出如此耐人寻味的字眼,陆行舟不禁挑了挑眉:“还请道友详细说明,何为魔菩提?”
  樵夫摇了摇头:“道友何必明知故问?”
  “魔菩提。”
  “在下的称呼还不明确么?那厮自认菩提,但实际上,不过是菩提祖师留下的恶念化身,如何能称得上菩提之名。昔日再太古量劫末期,西行之时,祖师还能压制这恶念,但现在却是压不住了。”
  “压不住了?”陆行舟似有所悟,事实上早在从胡颉口中听到所谓西行旧事时,他就有一个疑问了。
  菩提道人。
  要知道,当时正值诸圣大战,齐齐消失。天庭灵山二分天下的年代。三清和女娲彻底消失不说,世尊也是依靠三世之变,又献祭了昔日的截教大弟子多宝,这才成功降下如来佛祖这一尊化身。
  而和世尊相比,菩提道人当时已然脱离佛门,不理世事,他又是凭什么,才能现身插手西行法仪的?
  而且若是他和如来佛祖联手,未必就不是镇元大仙的对手。
  可为何镇元大仙杀上灵山时,
  他没有出手?
  这些疑问,哪怕是胡颉也无从回答。但现在,从樵夫的言语之中,陆行舟觉得自己似乎发现了真相:
  “当时在西行法仪前现身,帮助佛门教化了那最后一位妖族先天大圣的,就是道友你口中的魔菩提?”
  “非也。”樵夫否认道:“当时还是祖师。”
  “但现在不是了。”
  樵夫摇了摇头,继续道:“昔年祖师斩下那恶念,便是将其镇压在了这方寸山,并将我栽种在了山内,希望以此净化那恶念。初时那恶念还安安稳稳,祖师残留的意念还可以主导其思绪变化。”
  “但随着时间流逝,量劫愈发接近终末,劫炁愈发深重,不断消磨祖师意念,这才让那恶念抓住了机会。”
  “事后祖师为了镇压那恶念,避免其外出作乱,于是封闭了方寸山,并命我将其镇压,已然无暇他顾了。”
  “而在下虽然尽力压制。”
  “但时至今日,也已是力竭了。”
  “尤其是不久前,还有另一位道友,更在道友之前进入了这方寸山,结果被其一路引进了三星洞之中。”
  “如今恐怕凶多吉少了。”
  “那恶念有了凭依后,脱困应该也就在这几日了。”
  “时运不济啊。”
  说到这里,樵夫还深深地叹了口气,虽然从人心轮的回馈来看,对方字字句句皆是发自真心,但陆行舟依旧保持了警惕,继续问道:“菩提道人何等神通,圣人之尊难道还奈何不了区区恶念?”
  “道友有所不知。”樵夫解释道:“昔年女娲造人,三清立教,皆是以人为本,顺应天意而成就大道。”
  “但世尊和祖师却不同。”
  “当时三清把持正道,女娲稳坐钓鱼台。世尊和祖师为了从夹缝中寻得一线生机,这才开创了佛门。”
  “而这一线生机,便是功德。”
  “何为功德?”
  “人之感念即为功德。”
  “开创佛门,广渡世人,发大宏愿,从而在人族中争取口碑,搜罗信仰,最后令亿万万人感念其存在,进而衍生功德。世尊和祖师借助这份泼天功德,这才令大道网开一面,证就了圣人果位。”
  “道友应该走得应该是修天意一路吧?”樵夫右手叩心,沉声道:“岂不知,人心即是天意的道理?”
  “……?!”
  陆行舟神色微震,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怪不得佛门和三清道统不同,一直热衷于传道和收拢信徒。”
  “就是为了聚人心?”
  “先聚人心,而后以人心改天意,再借此成圣?”
  “盗天机!”
  不得不承认,别看这手段好像不怎么样,但能想到,并且实施,最后甚至成功,世尊和菩提已经堪称惊艳了,毕竟太古无数仙人,就只有他们两位成功在三清和女娲的压制下走出了圣人之道。
  无论期间有多少困苦,成功了就是成功了。而圣人之下皆是蝼蚁,这一步之差,往往就是天地之别。
  而相应的,对于菩提道人恶念的诞生,
  陆行舟至此也有所猜测了。
  至于樵夫,更是再度叹了口气:“只可惜,人心易变啊。”
  没错。
  人心易变,对菩提这样的修道之人而言,道心坚定,自然是不会为外物影响。但为了成就圣人,他们深陷红尘,于太多的人心思绪交汇。而这些就像是一盆盆污水,不断泼洒在了其灵台之上。
  这就是不走正道的坏处。成就是成就了,但也凭空多出了许多不应有的麻烦,这恶念恐怕就是其一。
  而且很有可能不仅仅是恶念,
  还有……力量。
  “最后一个问题。”陆行舟沉声道:“为什么要请我?”
  “因为道友修为最高。”
  樵夫很实诚地说道:“若是道友没有突破到如今境界的话,便会和外面的几位道友一样被在下送出方寸山。”
  “而既然突破了。”
  “在下就觉得有一拼之力。”
  “况且道友……”说到这里,樵夫刻意顿了顿,随后才道:“……您本就是方寸山内出去的,这也是因果了。”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9/5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