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当家不好了(校对)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651

  但是很可惜!
  他们虽然也装备了一部分的后装线膛炮,但是整体数量还是比较少,根本无法对抗大恒统一军的火炮优势。
第五百四十二章
统一大恒的最大希望
  北方各州的联军现在都急需后装枪炮,而能够大规模生产后装枪炮的兵工厂可不多,整个北方七州里,能够大规模生产后装线膛武器的,不管是枪还是炮,满打满算,不超过五指之数。
  还有一些中型的兵工厂,虽然他们也能够生产,但是产量太低,在这种战争时期很难发挥出来太大的作用。
  得是福元军械厂,南州机器局这种大型兵工厂,或者是遭到破坏之前的紫胜州第一机器局,又或者是京州机器局。
  京州机器局的技术和产能都不错,根据外部消息,该机器局目前仿制生产罗安三型步枪,已经能够做到月产万支,同样也能够仿制生产后装线膛炮,据传他们上个月就生产了三十多门的后装线膛炮。
  京州这边都还算好,有一个京州机器局。
  但是哪怕是京州机器局,也不可能说短时间内就生产出大几百门上千门后装火炮啊,一个月几十门,它得积累一年多才能弄出几百门火炮来。
  而且京州机器局的产能,也不全都是自用的,还得供应周边部分藩镇的部队,比如高庆州本身就没啥大型兵工厂,就需要京州机器局来为他们提供后装线膛武器了。
  当然了,京州姬皇室方面不提供也行,但是人家也不会派兵南下京州,参加联军抵抗林子然的大恒统一军了。
  既然是北方七州联合,各方肯定是需要作出一定的妥协和让步,要不然谁也不是傻子,比如高庆州,京州方面不给他提供后装线膛炮,人家也不会傻乎乎的派遣只装备了滑膛炮的部队南下参战啊,那不是参战,而是送死。
  但是总体来说,京州机器局所生产的各种线膛武器,现在基本上都集中在密河一线了。
  但是受限于时间短暂,估计他们加起来也就装备了大几十门后装线膛炮而已,而且还是分散在整条战线上,渡江部队这边得到的后装火炮支援,顶多也就二十多门。
  完全无法和第十师这边的几十门师属火炮以及后方的独立炮兵部队,总数超过七十门火炮的数量相提并论。
  而且他们配属的火炮大多还是七十五毫米的火炮,有效射程不过四五千米,而大恒统一军这边,可是有一百毫米加农炮的,有效射程达到七千多米。
  一百毫米的加农炮,这玩意的技术含量比七十五毫米野战炮更高,更难量产,没有一定的时间积累,哪怕是京州机器局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大规模生产的。
  因此,目前的大恒统一军在后装线膛炮上,尤其是大口径,远射程的重型火炮上,是占据了更大的优势。
  而利用一百毫米加农炮,就能够有效的压制敌军的炮兵阵地,那么对方的也是后装线膛炮,一样能压制,毕竟射程差别比较大。
  三州联军的后装线膛炮数量少,射程又不如人,被全面压制也就不意外了。
  炮兵部队被全面压制后,他们的步兵部队想要再获得战场上的优势并进行渡江就非常困难了。
  但是这一次阻击敌军渡江的作战,敌军前期所表现出来的炮火支援能力,还是引起了大恒统一军的高度注意。
  第十师很快就是把相关的作战报告以及分析送到了第三军指挥部,当天,第三军指挥部就把敌军装备了大量的后装线膛炮的报告,汇同这一次的作战报告快速送往友军以及罗海城。
  林子然受到第三军战报的时候,那已经是几天以后了,毕竟就算乘坐火车以及南紫河的渡轮,这份报告从东定州前线一路回来也需要好几天的时间。
  对于第三军提及的敌军在雷石渡口战役中,敌军配属了至少二十多门后装火炮进行支援作战,并在战斗前期给予第十师的防守部队造成一定杀伤,同时判断敌军在其他方向,也应该装备了数量更多的后装火炮一事。
  林子然是非常重视的。
  敌军装备后装火炮的速度,这直接影响到了后续大恒统一军的火力优势还能保持多久。
  敌军正在持续的大规模装备后装火炮,这已经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而且随着时间的过去,己方的火炮优势就会越少。
  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如今北方七州联合起来,说起工业生产能力可是比南方六州强多了,哪怕是他们内部还会勾心斗角,无法形成一股绳,但是长久以往还是会有比较大的麻烦。
  装备优势正在逐渐失去,而且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恒统一军也没有办法现在就立即发动大规模的北伐战役。
  大恒统一军需要时间补充,重新积蓄起发动大规模战役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尤其是弹药。
  这种情况下,那么林子然就开始考虑其他方面的优势了,也就是战术、战略优势。
  哪怕是到时候对方的装备水平也上来了,自己无法占到更多的便宜,但是自己还是会拥有其他方面的优势。
  一是己方在新战术,线膛后装枪炮时代的丰富作战经验,这一点,是北方七州部队所无法拥有的。
  第二嘛,这个其实最重要,甚至也是目前大恒统一军最关键的战略性优势。
  那就是大恒统一军是一个整体,而北方七州并不是一个整体,看似是联军,但他们实际上连个统一的指挥机构都没有,就算有,也不可能真正的指挥七州所有藩镇的部队。
  他们,依旧是各自为战!
  而这,才是大恒统一军最大的战略性优势!
  也是林子然统一大恒的最大希望所在!
  单靠一样两样的先进武器是很难奠定全面局势的,不管是后装线膛炮还是机枪都是如此,真正能够奠定局势的,还是战略上的优势。
  所以林子然对前线部队尽快拿下宁禹州和中洛州也就更寄予厚望了。
  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什么北线,而是要尽快的解决宁禹州这个后方的威胁,再拿下中洛州,把整个南方六州连成一片,如此后续才能够整合更多的力量,在整体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对北方七州进行各个击破!
第五百四十三章
全世界都讨厌大恒人
  接到第三军方面的报告后,林子然一方面是给北线各部队,不管是东北线的第三军,还是紫胜州北线、曲阳州北线的其他部队,都是让他们稳住战线,甚至明示他们,在必要时候都可以放弃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只要整体防线不失,那么丢掉一个两个地区是无关紧要的。
  但是部队绝对要稳住,不能出现部队崩溃,甚至被敌军大规模围歼的情况。
  总之就是在保全实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稳住战线。
  另外,林子然还给宁禹州方向的第四军传去命令,让他们加速,尽快的歼灭宁禹州方面的主力部队,奠定大局。
  等把宁禹州方向给搞定之后,按照大恒统一军的一向惯例,就能够就地整编降兵,到时候少说也能够再整编出来三五万兵力。
  再来个混编,届时就能抽调至少一个军的兵力北上中洛州或者其他方向,让大恒统一军在北线上的兵力再多那么五六万。
  当然了,多出来的这五六万兵力其实都不是关键,关键的是结束宁禹州方向的战事后,大恒统一军就不用在这方向耗费大量的弹药等军需物资了。
  现在对于大恒统一军而言,弹药物资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以大恒统一军的作战模式,虽然对兵力也有所要求,但更重要的还是火力密度。
  而有了炮弹和子弹,才有火力密度。
  而且大恒统一军打仗的时候,一向来都是狂轰乱炸,弹药消耗的非常快,而消耗的又快又多,这对弹药补充也就更加在意了。
  没看见前线部队的将领们经常和后勤部门的将领吵架嘛!
  所以,大恒统一军相对来说,更加看重弹药供应,火力密度这些。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大恒统一军放弃兵力优势。
  大恒统一军打仗,早期的时候从来不讲究什么以少打多,大多时候和人打仗,都是占据了兵力优势的。
  现在虽然同时面临北方七州,同时还在宁禹州和中洛州开战,这兵力有点不够用了,但是通过铁路和河运以及海运,大恒统一军的兵力依旧能够通过快速调集的方式,在局部形成兵力优势。
  这一点在东定州方向体现的非常明显,东定州密河一线,看似只有一个第三军总数不过五万多人挡在最前头,然而实际上后头还有一个第七军随时可上前增援呢。
  一旦前线有变,第七军随时都能杀上去。
  而且后方部署在紫胜州以及南海州的部分部队,也能快速通过铁路或内河进行增援。
  所以,可别以为大恒统一军在东定州方向的兵力薄弱了,必要时候,在短短几天内就能把前线兵力增加到十万以上,半个月内就能增兵到十五万以上!
  通过铁路和河运以及海运进行快速调动,才能够让大恒统一军目前以比较少的兵力,同时维持多条战线。
  不过即便是这样,林子然也感觉到兵力不够了,打算再搞扩一个军,恩,等宁禹州那边拿下来后,就能够以宁禹州方向的降兵为基础,和第四军的部队进行混编后,就能够再扩编一个军出来。
  就和之前在东定州,紫胜州,曲阳州方向的扩军一样。
  现在大恒统一军仅仅是步兵师有二十七个呢,骑兵师有十八个,独立炮兵团有十八个。
  而且兵力基本满编,总数超过了五十多万,只是这些兵力依旧不算多,毕竟需要同时面对的敌人太多了。
  所以现在大恒统一军都已经是开始动用守备师了。
  这可是比较少见的情况,大恒统一军是很少动用守备师的,也就是广安战役的时候动用了第三守备师而已。
  但是现在吧,兵力有点欠缺了。
  哪怕目前大恒统一军单纯从兵力上来说,绝对比北方任何两个藩镇加起来的兵力都要多。
  但是也没有北方七个州的十几个藩镇加起来多啊!
  为了进一步缓解一线部队的兵力紧缺,林子然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库存,缴获的福元步枪或类似的滑膛枪改装而来的十八毫米口径的步枪,装备守备师。
  这样的守备师虽然没有后装线膛火炮,甚至前装线膛炮也没有,但是好歹有个后装线膛步枪,再加上滑膛炮的话,勉勉强强也能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6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