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当家不好了(校对)第4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1/651

  现在各国海军的火力布局实在是太乱了,就算是大恒帝国海军自身,那也是乱七八糟什么布局都有,有传统的船旁列炮布局,有中央炮廊布局,也有中轴线前后炮塔布局,总之是各种各样的都有。
  但是林子然,对新战舰要求的是,主炮必须采用中轴线前后炮塔布局。
  当这种火力布局确定下来后,其实这种火力布局的战舰设计,已经和后世早期型的前无畏战列舰非常的类似了。
  而唯一在林子然看来还有些缺陷的就是,预计中的三百毫米的主炮的射速非常的慢,而一百五十毫米舰炮的威力又稍微小了点。
  到时候面对一些装甲化的快速战舰恐怕会很尴尬!
  虽然还没有成品出来,但是南州机器局反馈的就是,正在研发当中的三百毫米口径的舰炮射速预计在三分钟到四分钟左右一发。
  理论射速都需要几分钟才能打一发出去,而实际海战中恐怕还要更低!
  之前的统一级战列舰的两百五十毫米主炮,需要两点五分钟才能发射一发的射速,本来就已经够慢的了,现在的三百毫米口径舰炮更慢。
  林子然觉得有必要提醒海军方面!
  得到林子然的提醒后,海军那些玩了一辈子小破船的海军将军们,琢磨着这好像也的确不怎么靠谱,四门主炮看起来是强悍了,但是射速慢打不中敌人也没啥用啊。
  但是吧,不要也不行啊,这年头主力战舰的装甲厚着呢,口径不够大的主炮根本无法击穿敌舰装甲。
  至于面对部分装甲化的巡洋舰火力不足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案,那就是增加副炮口径。
  具体有两个方案,一种是再装备几门两百毫米的二级主炮,另外一种方案就是装备一百七十毫米的舰炮。
  但是吧,又有海军将领提出,既然三百毫米口径的主炮射速太慢,那么我们干脆统一装备两百五十毫米口径算了,搞四座双联装炮塔,一口气装备八门两百五十毫米口径的火炮。
  火力照样强悍。
  这个想法被林子然知道后,觉得这些海军的将领们想法还真多,真这么搞出来的话,可不就是地球上无畏舰的火力布局设计嘛!
  对于海军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林子然基本不怎么干涉,反正现在动来动去的也就是火力布局,而实际上以现在的技术,单纯火力布局的变化影响不了什么。
  哪怕是真搞出来四座双联装,八门统一口径主炮的战舰,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畏战舰,战斗力依旧有限,而且还会因为拉长了船体,需要更多的装甲防护,导致防护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海军的新战舰,林子然是让他们自己慢慢折腾,他自己把握大方向就可以了。
  不过尽管新型万吨战列舰都还没有完成最终设计,但是具体的造舰计划却已经是被确定了下来。
  明年就开工一艘万吨铁甲舰以及修建一艘大约五千吨级岸防铁甲舰以及两艘完善性穹甲巡洋舰和两艘无防护巡洋舰。
  如果明年国内形势比较顺利,尤其是统一战争已经结束了的话,那么还会视情况增加若干战舰的订单。
  批准了上述的战舰建造计划后,林子然也就把海军的事务先扔一边,毕竟海军的扩张,是为了应对未来的威胁,而且是多年以后的威胁,现在不着急也急不来。
  目前帝国眼前重要的事还是同意战争。
  最近帝国的主要军事行动,都集中在了平南州地区。
  梁成磊率领的第一军团顺利拿下镇北城后,就在海军方面镜河分舰队的掩护下,沿着镜河持续向平南州进军,前期并没有遭到敌军的抵抗,不过深入平南州腹地后,就是频繁遭到了敌军抵抗,分散出去的小股部队以及补给线频繁遭到敌军袭击。
  尤其是为大军运输物资的,部分无武装内河运输船只,频繁在镜河以及部分支流河段遭到敌军陆军火炮的偷袭,损失较大。
  这种情况下,梁成磊就知道,自己必须改变战前制定的战术了。
第六百三十八章
两州局势
  梁成磊率领第一军团北上平南州后,沿着镜河以及镜河的多条支流展开军事行动,一路其实都算得上是顺风顺水的。
  平南州的大多主力部队已经是损失在京州战役、镇北城战役里,剩下的少数部队根本无法抵抗第一军团如此庞大规模的兵团。
  北边的北安州,一向来都不像是什么大州,纵然也有派兵南下协助作战,但是派遣的兵力也不多。
  至于高庆州和宁武州,这两州现在自顾不暇,他们本身就已经是在京州南线战役、京师战役里损失惨重,后续在京州东北部地区又是持续面临着叶克明率领的第二军团持续进攻,连自保都难,根本不可能再派兵援助。
  西边的南湖州,他们同样也是压力巨大,在东边面临着第三军团的威胁,在西边的罗河沿岸,还面临着第四军团的威胁,尤其是第四军团就在罗河南边,天天琢磨着想要沿着罗河杀上去呢,这种情况下他们也没有能力派兵增援。
  周边几州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平南州也就只能得到北安州有限的帮助,但是仅仅是凭借这一点帮助,怎么可能抵挡得住梁成磊率领的第一军团。
  梁成磊率领的第一军团,可是拥有三个军以及一个骑兵军,两个重炮,一线战斗兵力就达到了将近二十万人,并且拥有大量的重武器,配属了大量的一百五十毫米口径、一百二十毫米口径、一百毫米口径的中大口径后装火炮,又有着镜河分舰队下属各炮舰队的火力支援。
  他们根本无法进行正面的对抗!
  这也是为什么第一军团北上之后能够迅速突进,深入平南州腹地的缘故。
  为了挽回劣势,他们采取了收缩兵力,同时派遣部队绕行袭击帝国陆军后勤线的。
  这让第一军团遭到了一定的麻烦,但是这种麻烦并不致命,顶多是让第一军团的后的运输麻烦一些,派遣更多兵力进行武装护送而已。
  不过即便是这样,梁成磊也不打算给他们太多机会了。
  敌军的这种骚扰抵抗,也是需要大后方作为依托的,没有后方稳固的地盘,他们根本无法维持军队,他们的军队可没办法做到地盘都完蛋了,还能钻进山沟沟里和帝国陆军捉迷藏,他们没那个组织能力不说,而且他们的军队自身都不可能愿意。
  能打就打,打不了就投降,这才是各州藩镇部队的正常选择。
  所以梁成磊决定调整作战计划,不再是和之前那样,把部队铺开来试图全面控制,而是打算集中兵力,一鼓作气攻占平南州州城以及其他几个重要城市,然后再一路杀到北安州攻占他们的州城以及主要城市。
  当把这些中大型城市打下来,那么基本上也就可以宣告平南州以及北安州地方藩镇政权的覆灭了。
  连藩镇政权都覆灭了,那么剩下的抵抗自然也就消失了。
  当这么决定后,第一军团也是开始收缩兵力,甚至都不在顾忌中南部地区还有部分县镇依旧被敌军所控制,而是直接集中兵力,以每一个军为一个主攻方向,同时向平南州州城以及各郡郡城进军。
  当第一军团开始集中兵力之后,敌军固然还持续进行骚扰袭击,但是却是被第一军团迅速拿下了各大城市。
  九月十八日,第一军团麾下第四军攻克平南州州城,第三军以及第七军也是一东一西,连续攻占多个郡的郡城。
  十月二日,第一军团攻克了平南州北部盐丘郡的郡城,宣告了平南州大小十一郡的郡城,尽数落入帝国陆军掌控之中。
  平南州州令左平书顽抗到底,战死于盐丘郡城内。
  紧接着,第一军团并没有停下步伐,而是持续北上北安州,他要趁着北方的寒冬到来之前,彻底拿下北安州。
  十月四日,第一军团所属的前锋已经杀入北安州,抢占北安州南大门宁北县炮台,打通了镜河上游通往北安州的关卡。
  随后大军在海军炮舰部队的掩护下,杀伤了北安腹地。
  北安州的地处北方,再往北就是严寒冻土地带,因为地理环境不怎么好,气候也不行,所以人口少,农业也只能说一般,自身实力薄弱。
  他们虽然试图动员了五万兵力进行顽抗,但是他们最后关头动员出来的五万部队,并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顽抗,而是在第一军团杀到的时候,在高级将领的率领下,干净利落的就地投诚起义了。
  北安州,甚至都没有进行像样的抵抗,就被第一军团彻底拿下,北安州藩镇覆灭。
  第一军团迅速北上,连续攻占了平南州、北安州后,也是让大恒帝国的统一战争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林氏王朝的陆海军部队,依托镜河,把北方各州给分割了开来。
  剩下的宁武州和高庆州以及南湖州、西北州这四州,基本上已经不具备继续顽抗的可能性。
  这种大局势很多人都能够看的清楚,包括控制这些地区的藩镇们,所以,这些藩镇们的态度也是开始软化了。
  这个时候,林子然下令,传旨上述依旧还在抵抗的四州,重申了优待投诚政策之余,还首次在统一战争期间,发出了措辞强烈的威胁:如果现在还不投诚的话,那么以后想要投诚也就没机会了!
  这个威胁让很多人发生了动摇,很多四州内的将领们,已经是开始绕过上头的藩镇,直接和帝国陆军接触反正起义事宜了。
  虽然四州的藩镇们,还想要顽抗,嗯,其实他们的抵抗也不是为了抵抗统一,实际上他们自己也知道统一已经是当代大趋势,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抵挡的。
  他们的顽抗,只是希望通过顽强的抵抗,为自己博取一些话语权,好在后续的和平谈判里为自己博取一个更好的出路,比如说能继续当拥有实际军政大权的州令,继续当一个听封不听调的藩镇。
  但是藩镇们想要让麾下的部队继续打下去,为自己博取一个更好的前途,他们手底下的将领们也都不傻,是不会傻乎乎的给上头的藩镇当垫脚石的。
第六百三十九章
通告效忠
  谁都知道大恒要统一了,上头的藩镇们让自己顽抗,也只是为了谋取更好的前途而已。
  但是,凭什么让自己打生打死,为上头的藩镇谋取更多的谈判资本,为啥我就不能直接带着部队投诚过去,为自己博取更好的待遇?
  四州各部队的军官群体们,不管是高级将领还是中低级军官们,他们不仅仅不想要和上头的藩镇们一起死,更不想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垫脚石,他们更希望用手中还掌控着的部队为自己谋取更好的待遇。
  藩镇和藩镇麾下的军官群体,利益可不一致。
  那些高级将领们,虽然有些人有顾虑,但是还有一部分人是想要继续保留军爵,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甚至不少人都还想着,投过去了先当一段时间的顾问,以后未必就没有继续领军,成为实权将领的机会。
  而中低级军官们就更不用说了,这一批人实际上是最希望投诚的群体,之前的诸多部队的投诚,大多也都是中低级军官们发动的。
  哪怕是高级将领不愿意投诚,他们自己也会带着手底下的部队投诚过去。
  因为这些中低级军官们投诚过去之后,只要不是太倒霉,又或者是心存不满之类的,老老实实接受军官再教育,接受思想课程教育的话,一旦合格后,就能够进入帝国陆军继续服役。
  换句话说,投诚过去的话,固然有所损失,但是损失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1/6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