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当家不好了(校对)第5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1/651

  大恒帝国之前研发的三百五十毫米舰炮,海军是没有装备,不过后来陆军根据这款火炮的技术,最后搞了个短管版本的榴弹炮,作为列车炮使用。
  这玩意的威力那是杠杠的,开一炮就得散架!
  这可不是调侃,而是真的散架,陆军的第一辆三百五十毫米列车炮在进行首次实弹测试的时候,就是因为后坐力过于庞大,直接就把运输列车炮的列车地盘都给震散架了。
  迫使陆军方面放弃了原定的快速机动的计划,而是改为机动到位后,直接浇灌水泥底座,用以抵抗庞大的后坐力。
  打完以后怎么办,得先炸掉水泥底座才行。
  大恒人对重型火炮的情节,其他国家的人是很难理解的。
  不过外人不理解是他们的事,大恒人自己怎么用是自己的事。
  叶伟明中卿率领的第十六师抵达安丹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发起进攻,而是和王子军一起固守阵地,他们在等待后方的重型火炮的抵达。
  时间慢慢的过去,进入乾圣十六年后,安丹战役已经持续了将近两个月了。
  但是周亚平王子却是相信,安丹战役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结束。
  因为他和叶伟明共同期待的重型火炮已经是陆续抵达,其中包括了四门一百七十毫米加农炮,一门两百毫米加农炮,六门两百五十毫米的短管榴弹炮。
  除了这些超重型火炮外,还有大量的一百五十毫米加农炮,野战炮,榴弹炮,轻型榴弹炮,一百二十毫米野战炮,一百毫米榴弹炮、七十五毫米野战炮。
  大量的火炮,尤其是大量一百五十毫米以上的重型火炮抵达后,大恒帝国陆军也是终于开始了行动!
  乾圣十六年一月十三日,已经是在安丹城外驻扎了很久的大恒帝国陆军首次对安丹城发起进攻!
第八百三十六章
炮轰港口
  战斗开始后,大恒帝国陆军就是用着他们最擅长的方式在战斗,那就是用炮弹湮灭敌人!
  他们动用了大量的超重型火炮以及重型火炮,对预定的目标进行覆盖式炮击,大到三百毫米的炮弹,小到六十毫米的迫击炮炮弹,大恒人的炮弹彷佛不用钱一样扔出去。
  那啥,这一次其实大恒帝国的参战部队,还真不用为弹药担心。
  因为大恒帝国在统一后十几年里,每一年都囤积了大量的弹药,其中很多都是早期的弹药其实质量都不咋地,保存期不够长不说,甚至因为技术进步很大,现在这些老旧炮弹连报废拆解回收的价值都不是很大。
  搞的大恒帝国最近几年对统一后最初几年储备的大量弹药很是头痛,这直接扔了不行,销毁也要花钱,送人人家还不要呢,所以经常搞实弹演习,把老旧炮弹打出去。
  奈何大恒帝国统一初期的那几年里生产储备的老旧炮弹实在太多,如果真用连实弹演习全部打出去,说实话哪怕是财大气粗的大恒帝国都得心痛,不是因为这些老旧炮弹,而是因为火炮的磨损!
  要把帝国库存的那一批老旧炮弹打出去,还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炮管呢。
  但是如果用在战场上,那么就没有这么多顾虑了,大恒帝国可是一船一船的往这里运各种老旧弹药,现在炮兵们能够敞开了打,甚至打到炮管报废,估计这运来的炮弹都还有剩下的!
  这种大规模炮击,那是大恒陆军的常规节目了,就算是对面的奥利萨人也都是早早就修筑起来了坚固的防炮洞,用来防备大恒人的猛烈炮击。
  但是他们依旧没有预料到大恒人的炮兵到底能狠到这种程度!
  炮弹多也就算了,这竟然把三百毫米的炮弹也打出来!
  而且竟然把奥利萨人部署在港口区的一百五十毫米重型加农炮也给打掉了,把港口区里的好几座军火仓库也砸掉了!
  要知道,港口区里有奥利萨人的一百五十毫米重型加农炮,有效射程达到十二公里呢,并且他们在前线还有炮兵观测员,一旦观测到大恒人的炮兵部队试图进入这一区域,立马就会发起炮击。
  “他们是怎么打掉我们的港口区的?”不少奥利萨的士兵们都有这个疑惑!
  “难道是他们的海军也参战了,直接从无尽海峡里进行的炮击,但是不对啊,他们的海军不是没过来嘛,而且我们的海军还在无尽海峡严阵以待呢,南北两岸的炮台足以封锁大部分无尽海峡的航道,并且还有我们的舰队布防,他们的海军舰队不可能闯进来啊!”
  大多奥利萨的士兵们,并不知道大恒人的炮兵部队并没有进入他们的十二公里有效射程之内,而是在距离港口区大概一万四千米的地方就停下来构筑炮兵阵地。
  因为大恒人这一次带过来了六门最新服役的一百五十毫米重型加农炮,和陆军的历代重型加农炮都喜欢采用海军舰炮技术一样,这一款的十四年式一百五十毫米重型加农炮,同样脱胎于海军的一百五十毫米舰炮。
  这玩意的最大有效射程可以达到一万五千米!
  这个射程对于当代各国陆军的火炮而言,可是非常恐怖的,要知道各国陆军的一百五十毫米左右的远程压制火炮,基本都还停留在一万两千米左右,个别性能优秀的也才一万三千米左右。
  但是大恒帝国陆军嘛,要的就是射程更远的火炮,所以对一百五十毫米的新型加农炮,要求射程达到一万五千米以上。
  有了这样的远程压制火炮后,才能够让大恒陆军的炮兵们在安全位置上从容的进行炮击。
  并且在炮击的过程里,还能够不慌不忙的升起高空观瞄气球,为己方的火炮提供射击诸元。
  六门新型的一百五十毫米重型加农炮,对着港口区轰击一整天后,基本上港口区也算是彻底废掉了,港口区里的众多仓库储备了大量的弹药补给,结果就这么被炸飞了,甚至还发生了弹药仓库里的弹药殉爆,造成了更加猛烈的二次爆炸。
  在港口区里的敌军重炮被解决掉后,大恒的其他射程比较近的火炮也是靠近部署,直接封锁了港口区以北的安丹城区,并对安丹城区进行了猛烈的轰击。
  此时的安丹城区里,其实已经没有多少普通人了,平民们早就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先后逃出城,因为他们早就知道此地将会爆发一场惨烈的大战,如果继续留在城内就是一个死字。
  当地的国王军以及奥利萨人,也没有拦着平民们不让他们逃跑,周歧这个国王虽然靠向奥利萨人,但是他毕竟是丹拿人的国王,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二十几万的平民在战火中死去。
  毕竟交战双方,谁都没有顾忌当地人死活的打算,不管是大恒人还是奥利萨人,那炮弹都是不要钱一样往外打。
  大恒人有很多临近过期的弹药,奥利萨人同样也有。
  这一场安丹攻防战,双方都算得上是弹药充足,这打起来后能够把整个安丹城化为废墟。
  但是,现在的奥利萨人的港口区弹药库被炸,虽然还能够从南方本土通过传统进行补给,但是大恒人的重炮部队也不是好惹的,已经是把港口区进行了全面的封锁,奥利萨人的货船想要把炮弹运输过来,就得冒着炮火靠近并卸货。
  在猛烈无比的火炮掩护下,叶伟明中卿指挥着王子军的部队再一次向城区挺进。
  王子军的士兵们在战斗素养上虽然差了点,武器也差了点,但是叶伟明已经是临时给他们补充了一批重机枪和迫击炮以及大量的手雷。
  在大恒人的重火力炮火掩护下,他们还是能打一打的。
  至于第十六师,只是派出了师属所属的侦察营分散,以排为规模分散进去参战,主要是为了己方的炮兵部队引导炮击目标,至于主力步兵团可没有上去。
  叶伟明可不愿意把大恒人自己的部队当成炮灰一样,去填安丹城这个战争绞肉机。
第八百三十七章
恒奥默契
  这可是巷战呢,就算是己方占据绝对的优势,哪怕是把整个城市都炸成了废墟,但是进攻部队依旧容易遭到敌军的伏击,从而导致伤亡惨重。
  毕竟安丹城内的很多建筑,可都是砖石结构的建筑,水泥建筑也不少,这些建筑就算是被炮弹命中摧毁了但是成为废墟后,一样可以作为最好的掩体,让防守方的士兵藏在后方开火。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叶伟明中卿并没有轻易的派遣第十六师的普通步兵上前参与巷战。
  巧的是,奥利萨人也是让国王军派系的一万多人顶在前面,而他们自己则是退居二线。
  实际上,现在的奥利萨人已经是准备着撤退了。
  安丹守不住了!
  这是战斗爆发后第一天,奥利萨方面就的出来的结论。
  大恒陆军的火炮实在太凶猛了,而且港口区的弹药库被摧毁,不仅仅弹药库,实际上连粮食仓库都被摧毁了,只剩下位于城区内的几个小型临时弹药粮食仓库撑着,这根本撑不了几天。
  同时己方的物资运输船只在大恒人的远程炮火的威胁下,也无法靠近码头卸货。
  他们的陆军要求海军提供炮火支援的时候,也是遭到了奥利萨帝国海军方面的拒绝。
  准确的说,不是奥利萨帝国海军方面的拒绝,而是奥利萨帝国高层早就下过命令,丹拿王国的战事要控制规模,海军的任务是继续封锁无尽海峡,控卫本土沿岸,如无帝国高层直接下令,不得擅自参与丹拿王国方面的战事。
  为什么陆军都打了,海军却是不打?
  这是因为现在奥利萨帝国和大恒人都是在掩耳盗铃,一边用换国籍的方式,一边用民间志愿兵的方式,并且双方都很默契的派遣了一个步兵师为核心,辅助部分炮兵部队的参战部队。
  从表面上来看,交战双方并不是大恒帝国和奥利萨帝国,依旧是丹拿人的内战。
  但是,如果海军也参战了,那么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奥利萨帝国的海军可不能换个国籍就变成丹拿人海军,就算换了人家大恒人也不会承认了。
  奥利萨帝国海军一动,人家大恒人的海军也会动,战争规模就很难控制下来了,一旦战争规模无法控制,那么到时候大恒人的海军舰队恐怕就不是来无尽海峡炮击安丹城,而是会直接跑到奥利萨帝国本土沿岸,直接炮击奥利萨帝国的沿海城市了。
  除了要控制战争规模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支持的丹拿国王周歧明显太渣,基本已经是丢了所有丹拿王国的其他地方,只剩下一个安丹城而已,就算是这个安丹城里也没什么人了,只剩下几万军队在这里顽抗而已。
  丹拿战争已经失败了,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奥利萨人也是很清楚这一场丹拿内战,他们奥利萨帝国成为了失败方。
  想要夺回丹拿王国,就需要继续增兵安丹,把战争扩大化。
  但是需要派遣多少兵力才够?
  十万?
  够个屁,人家大恒人的第四军团把剩下的兵力调过来,总兵力就超过十万人。
  二十万?
  三十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1/6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