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当家不好了(校对)第5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1/651

  由于桥面太高高,所以需要很长的延伸段来减缓坡度。
  所以为了修这桥,大恒帝国的工程师们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的。
  而参观该桥的时候,林子然也是琢磨着,什么时候修一条罗河大桥,毕竟不管是铁路通车还是公路通车,罗海城其实都需要一座超级大桥。
第八百五十三章
京州建跨江大桥
  以罗海城的地理位置而言,它对跨越罗河的大桥是需求非常迫切的,但是吧,这地方还真不好修一条跨河大桥,以连的罗河的南北两岸。
  因为这一区域的罗河实在是太宽了。
  罗海城可就是刚好在罗河的出海口,从罗海城城区渡河前往罗河东岸的话,你得横跨二十多公里的河面……
  二十多公里呢,这都不算河了,而算是海了,站在河边往对面看,都看不到河对岸……
  虽然中间也有部分江心岛屿可以作为过渡,减小修建的难度,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条件依旧是无法做到的。
  所以林子然略微一提后,询问了相关的技术问题后就是很干脆的打消了这个念头。
  想要在罗河的出海口修一条大桥,以联通的罗河两岸,这难度和直接修跨海大桥也没多大区别了,还是等以后技术进一步发展后再说吧。
  至于现在嘛,还是先靠着渡轮摆渡吧!
  最近十几年,随着大恒各地都在修筑铁路,铁路交通越来越重要,随之也就出现了铁路横跨江河的难题,一些中小江河,哪怕是几百米宽的都是问题不大,直接修一条钢铁大桥就行了。
  为此,大恒帝国过去十多年里,已经是陆续修建了二十多座跨度两百米以上的钢铁大桥,前面的很多座都是聘请外国企业设计并施工了,后续慢慢的就自己设计并施工了,其中最长的一座铁路桥乃是曲阳州的罗河大桥。
  其正面跨度达到了八百多米!
  不过因为这已经是位于罗河的中上游了,虽然依旧需要保障船只通航,但是也用不着说保障上万吨海船之类的通航需求啊,所以只需要满足普通内河船只的通航需求就行了,这技术要求低,那么修起来也就简单一些。
  不过在很多地方,尤其是罗河、镜河的下游地区,江面动不动就好几公里的,所以之前都是采用货轮摆渡火车的方式,直接联通火车。
  早期的相关设备都是从克鲁尔王国引进的,后续大恒帝国自己研究并仿制了火车渡轮,大大降低了成本并开始广泛使用。
  如今罗海城这边火车,相当多一部分都是乘坐火车渡轮直接过江的,这玩意虽然麻烦了点,但是总比没有好。
  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还是直接修一条跨江大桥来的好。
  罗海城这边要修罗河大桥是不太靠谱的,但是京州那边却是可以修一条镜河大桥。
  现在的技术虽然还差了点,但是努力努力也就差不多了,毕竟那边的自然环境条件也比较成熟。
  京州距离镜河出海口还有八十多公里呢,这一段的镜河的河面虽然宽的也有四五公里宽,但是窄的地方只有两千多米而已,这努力努力,折腾折腾估计还是可以搞个两三千米的跨江大桥出来的。
  此外因为距离出海口稍远,对桥梁的净高要求也不太高,至少不会像是要求罗海城里的南河大桥一样,南河大桥横跨罗海城市区,并且是经常有大吨位海船往来,对桥梁的净高要求非常高。
  但是京州这边的话,虽然说依旧有不少的大吨位海船,甚至是上万吨的战列舰有时候都会沿着镜河一路深入,抵达京州,但是京州一般也是大吨位海船的终点了。
  镜河流域里,从京州到出海口,这一段镜河乃是下游,通航能力极为出色,主航道水深超过十米,正常通航一万多吨的战列舰都没什么问题。
  而京州往北,其通航能力就开始逐步下降了,京州到丰阳这一段,主航道的水深只有八米左右了,至于再往北一直到镇北城,那已经是镜河中游段了,通航能力比较差。
  基于镜河的通航能力,同时也是考虑到京州的重要经济政治地位,这进出镜河的海船,其终点站一般都是在京州,极少有大吨位海船会一路沿着镜河北上的,那样搁浅的风险太大。
  所以新的大桥,如果是修在京州的北部,那么对通航净高的需求就会大幅下降。
  从理论上来说,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是完全有能力在京州修一条跨江大桥的。
  而需求那就更不用说了,京州可是大恒帝国的铁路核心枢纽,乃是全国铁路网的中心交汇点,往来的火车是非常多的。
  为了满足火车通行的需求,京州的火车渡轮也是数量最多,规模最为庞大的。
  如果此地能够修建一条铁路大桥沟通南北的话,对于铁路网的运行提高意义重大。
  此外,普通民众跨越京州的南北两岸也就更容易了。
  京州和很多城市一样,因为镜河的缘故,所以只能是侧重于发展其中一侧。
  京州位于镜河西岸,主城区都在西岸,而一河之隔的东岸,虽然说也有所发展,但是依旧太缓慢了。
  如果有一座大桥沟通两岸,那么对东岸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如此也就能够进一步推进真个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所以视察完了罗海城这边的大桥后,林子然就吩咐了手底下的官员们,琢磨着看看能不能在京州也修一座大桥,用以通行火车,同时呢,最好也要兼备马车人员的通行。
  手底下的官员们听了后,也是开始召集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的研讨了,至于后续能不能修,什么时候修,那都是后续的事了。
  林子然暂时也就放下了这事,继续他的行程。
  视察完普通的工商业等事务后,林子然又视察了若干重点企业,主要是罗海钢铁公司、南州机器局、罗海造船厂这三大企业。
  罗海钢铁公司,乃是大恒帝国里里产量最大的钢铁公司,而且技术先进,该公司可以提供大量的普通民用领域的钢铁产品,同时还提供大量的工业用、军事用的钢铁产品,比如说舰用装甲钢以及其他各类特种钢材等。
  不过整体来说,虽然罗海钢铁公司的产能更大,甚至成本也比较低,但是在尖端领域上,其实还不如京州钢铁公司。
第八百五十四章
南州机器局
  京州钢铁公司在钢铁材料领域里的技术,那是大恒帝国里最好的,其旗下的特种机械厂所生产的各类机床用的刀具,虽然暂时还不如克鲁尔王国的顶级产品,但是也没差多少了,至于在国内,那更是吊打其他企业的刀具。
  不过罗海钢铁公司还有个优势技术,那就是他们在大型铸件领域里独领风骚,性能不错,成本还低。
  该钢铁公司下属的重型机械厂,乃是大恒帝国里技术最先进,产量最大的大型铸造工厂,供应着百分之四十以上大恒帝国各行业所需要的各类大型铸件。
  这个大型铸件,指的是是那些几十吨甚至几百吨的超大型钢铁产品,这些东西看起来似乎都是傻大个,但是在工业制造领域里,越小越难,同时呢,越大也越难。
  铸造几十甚至几百吨的钢铁产品,既然保持性能,还得控制成本形成工业化生产,那可不是容易的事。
  看完罗海钢铁厂,林子然又跑到了福元军械厂、南州机器局、罗海造船厂这三大国防企业进行视察。
  福元军械厂不用说,专注于枪械研发,生产的他们,拥有全球范围内最先进,最庞大的枪械研发、生产体系。
  其研发的福元五型步枪,不仅仅是大恒帝国的制式步枪,同时也是畅销全球,成为蓝星至少十多个国家的制式步枪,而该型枪的仿制型号,那就数不胜数了。
  这么说吧,当代各国所有采用无烟火药的小口径步枪,要么就是福元五型步枪,要么就是其各种仿制、改进型,无一例外!
  看过福元军械厂后,林子然又来到了隔壁的南州机器局。
  这南州机器局也是大名鼎鼎了,过于久远的历史不说了,最近几年他们的几款产品依旧畅销全球!
  如舰载速射炮系列,他们的一百五十毫米四十五倍口径速射炮。
  他们直接用一款一百五十毫米四十五倍口径的舰载速射炮,直接打下了偌大的江山。
  这玩意既可以充当战舰的副炮使用,还可以充当轻型战舰的主炮使用,甚至你都可以直接搬上岸充当岸防炮、要塞炮使用。
  后来各国普遍玩大吨位混合主炮战列舰后,各国普遍提高了主力舰的副炮口径,追求二级主炮,他们又推出了一百七十毫米的速射炮,这是人工装填的最大口径了,也不需要机械装填系统,便宜又好用,这买的也挺好的。
  而更大口径的速射炮,则是属于出口限制产品了,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获得了出口许可,同时这东西产量也有限,出口的并不算多,基本都是搭配克兰级装甲巡洋舰为代表的大型战舰一起出口的,而且还是减配的猴版。
  此外还有一款不太起眼,但是产量更大,卖得更好的速射炮,也就是七十五毫米舰载速射炮,这玩意的适应范围更加广泛,上可充当主力舰的小口径副炮,比如说现在很多国家建造混合主炮战列舰的时候,都喜欢用三百毫米口径的主炮达到一百七十毫米到两百五十毫米之间的二级主炮,然后再搭配一款七十五毫米的小口径副炮。
  战列舰上的七十五号毫米速射炮没其他用处,就是用来反鱼雷艇的。
  除了在战列舰上应用外,这款速射炮还可以安装到中小战舰上充当副炮使用,甚至都可以安装在巡逻艇,鱼雷艇之类的战舰上充当主炮。
  而这些轻型战舰,尤其是鱼雷艇那些小国们购买的挺多的。
  在国际武器市场上,南州机器局在舰炮领域是吊打全球,他们的产品可能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便宜的,但是绝对是性价比最高的。
  外国购置新战舰,如果自己无法研发生产,又没有特殊的政治利益非要去采购克鲁尔等传统三大工业强国产品的话,只是单纯考虑武器性能和成本等,往往都会考虑大恒帝国这边的舰炮。
  这不仅仅性能出色,而且价格也便宜,同时大恒帝国在大多时候出售这些战舰,也是不附带什么政治条件。
  甚至都不一定非要收现金,而是可以让其他国家用实物支付,比如说各种工业原料,比如大恒帝国和东海岸四国达成的多批军械贸易里,虽然是用恒元黄金计较,但实际上他们是通过橡胶、稀有的矿产进行支付的。
  甚至针对部分弱国,小国,他们自身没有能力开采那些特殊矿产的时候,大恒帝国还会主动跑上去帮他们开采,而他们只需要付出开采权而已,嗯,顺便还可以收税呢。
  很多国家跑到大恒帝国来采购军舰,很多都是看中了大恒帝国的速射炮便宜好用以及没有附加政治条件,灵活的支付方式。
  而便宜好用、没有太多的附加政治条件、灵活的支付方式,也是大恒帝国在过去十多年来能够快速撬开国际武器市场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早期大恒帝国的武器装备在性能上还没有太大优势的时候,就是依靠着上述三大招竞争外贸武器订单的。
  当然了,少数和大恒帝国保持军事贸易合作的国家也是出于政治因素。
  比而说北方六国,他们都已经是和大恒帝国签订了一系列的各种协议,把国防和大恒帝国深深绑定了,一条西海岸共同防御条约,西海岸共同防御司令部,让北方六国和大恒帝国彻底结成了事实上的军事同盟关系,他们所用的武器装备,自然也都是清一色的大恒制式装备。
  当然了,人家北方六国也不亏,甚至是赚大了,自从他们和大恒帝国达成了一系列的各种合作协议后,他们在经济领域获得了大量的利益,大量北方六国的产品得以进入大恒这个全球范围内最庞大的第一市场,同时他们也能能廉价,更方便的采购到大恒帝国的各项工业产品。
  融入了大恒帝国经济圈的他们,经济是每年都保持着高速增长,人均收入从之前的不足大恒人的三分之一已经增长到大恒人的百分之七十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1/6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