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骨(校对)第10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9/1957

  他是对的。
  也是错的。
  灵山的苦修者内……也有谋逆之人。
  而当双方的利益处在共同阵营之时,便可以“结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这个时候他明白了。
  宋雀比自己看得长远的一点……就是关于如今的天下局势。
  天都和灵山之间的谈判。
  其实没什么可谈的。
  和则灵山吃小亏。
  不和则灵山吃大亏。
  当天都使团来到灵山,打定主意不会给出如何好处的时候,就注定了这个结果。
  这种局面之下……破冰的方法,只有一个人。
  宋雀钦定的那个外来人。
  坐在长桌上接近半个时辰的宁奕,很没有风度的揉了揉胳膊站起身子,他咕哝着开口,“可能是昨宿没睡好的原因,腰疼脖子酸……”
  这么一句不合时宜的开场白,让殿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僵硬了。
  联想到宁奕险些迟到,脑补出天清池昨晚画面的宋净莲默默不语,心想这句话真是烂透了。
  宁奕忽然笑着问道:“太子殿下,你昨晚睡得怎么样?”
  李白蛟沉默片刻。
  “本殿……睡得很好。”
  宁奕从袖袍里取出了一块木令,道:“这块令牌是沉香木,有着安魂助眠的作用,不远万里送到天都,能帮到殿下,便是好的。”
  太子不易察觉的皱起眉头。
  第二枚神海阵。
  宁奕站起身子,走到了长桌的另外一边,将自己手中的第二枚神海阵令牌按在了桌上。
  “关于这场谈判……”
  他凝视着太子的双眼,微笑道:“我有一解,唯与殿下二人可言。”
  太子笑了笑,问道。
  “何解?”
  一字一顿。
  “太平之解。”
第一百四十四章
我要做握刀的人
  神海阵,持阵者只需要以一缕魂念,便可勾勒出另外一方天地的“轮廓”。
  而两座神海阵的阵纹相同,激发之时,便可“互相”通话。
  这就是太子能够来到“灵山大殿”的原因,另外一块神海阵令牌,就在宁奕的身上。
  当宁奕提出要与太子私密对话的时候,他激发了自己手中的令牌,“倏”的一声,长桌尽头的太子影像便消散无影。
  而对应的,站起身的“宁奕”,也保持着闭目持令的姿态。
  ……
  ……
  承龙殿檀香袅袅。
  屏风倒映出两道身影。
  虚幻和现实交错,阵纹与烟雾相织。
  屏风之后摆着一张茶几,太子的对座之处,正好沏着一壶茶。
  宁奕不动声色,瞥了一眼自己的身前,正好摆着一盏瓷盏……很显然没有人会一个人饮茶之时,在对座也摆一壶茶。
  只不过遥隔万里。
  他以神海阵前来,无法触碰实物。
  太子笑着端起茶盏,轻抿了一口,“待客之道罢了。”
  宁奕也笑了,淡淡道:“殿下有心了,可惜宁某无法端盏。”
  “下次见面,人依然在,茶依然温。”太子放下瓷盏,微笑道:“你我相识多年,无须兜兜转转,便直接开门见山吧。”
  “何为太平之解?”
  殿外起了一阵清风。
  端坐的两道影子在屏风上摇曳,太子斜倚在椅上,毫无帝皇风范,像是一个普通公子,开口声音也相当温和。
  对灵山的打压,对北境的色厉内荏……似乎都是假的。
  但宁奕知道,太子是天都三条雏龙之中最“真实”的那一个。
  他的拉拢是真的,杀意也是真的。
  “殿下想杀人。”
  宁奕的声音在屏风的阴影中响起。
  太子笑了,如殿外的春风。
  “杀谁?”
  “李白鲸。”
  宁奕语气淡然,不缓不慢,“但殿下又不想脏了自己的手,所谓杀人有因果,轮回有报应,铁律之下,皇族自残,总要受到掣肘,大隋铁骑百万洪流,淹没琉璃山并非难事……但,做不得。”
  太子饶有兴趣看着自己掌心的那块神海阵令牌,手指摩挲木令,翻来覆去,眼中满是惊叹和赞美。
  宁奕笑了笑,说出了所谓的“太平之解”。
  “我也要杀人。”
  太子的手指翻动木令,没有丝毫的停顿,仍然是笑着问出了两个字。
  “杀谁?”
  “韩约。”
  宁奕平静道:“我不怕因果,不怕报应。杀了韩约,琉璃山自然瓦解,我替殿下掀了李白鲸头顶的那座避雨屋,殿下再来收人命,已经不需要大费干戈,连躲雨的山头都没了,随便一场大雨,就能要了那个人的命。”
  太子的注意力停留在“神海阵”上,语气悲伤道:“皇族之间,何必自相残杀?”
  “长陵射杀李白麟的时候,殿下心里恐怕不是这么想的吧?”
  咯噔一声。
  翻转木令的修长手指停住了动作。
  李白蛟脸上的笑意短暂的凝固,或者说……停留在唇角微翘的阶段,他并没有因为被拆穿而生出愤怒,不满,耻辱,或者类似的负面情绪。
  相反。
  他望着宁奕,笑意在停滞一刹之后,变得更加上扬。
  “世上有些东西是相通的。譬如得到和失去,黑和白。杀死一个人有多欢喜,在这之后就会收获多么大的悲伤……”太子的语气有些落寞,摇头道:“你不是皇族,你不懂这种感觉。”
  光明皇帝的血液。
  给了皇族统治大地的力量。
  也给了他们无与伦比的情绪感受力。
  徐藏在杀死红拂河护道者的时候,李白麟就曾感受过这股巨大的直抵内心的痛击……或许那位先祖是希望后代子孙能够团结起来,每一人的死亡都是对血统敲响的警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9/19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