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骨(校对)第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1957

  至于找到这座山洞的“幸运儿”……也不见得能够得到机缘和造化。
  宁奕面色难看地发现了一具尸体,镶嵌在山洞的石壁表层,几乎看不出人形,骨骼消融,几乎与一根倒悬的钟乳石凝为一体,死在了久远的年代。
  山洞内或许还藏了什么禁制……如果进来的不是蜀山弟子,后果可能就与这具尸体一样。
  裴烦屏住呼吸,她甚至想过,这些倒悬着的钟乳石,每一根里面都封印着一具尸体。
  显然不可能,这里的倒悬石柱,看起来像是剑器,但密密麻麻有成百上千,这里是蜀山的后山,不是所谓的古战场……宁奕跟随三师兄温韬修行,他轻声念着墓葬风水经,山地十不葬,墓有十不向。
  不葬童山断山石山过山独山逼山破山侧山陡山秃山。
  不向流水直去万丈高山荒岛怪石……
  这座山洞已经犯了极大的墓葬忌讳,若是有诸多尸体,应该会产生浓郁的阴煞之气,山洞逼仄,狭隘,煞气凝结之后,会有异象陡发,上百具尸体,很有可能就会出现类似“阴兵过道”,“尸鬼复苏”这种恐怖的景象。
  宁奕并没有觉察到阴煞之气。
  他尽可能的让自己放轻松,同时拎着细雪的手指不自觉握紧,提防着身旁悬挂到面前头顶高度的钟乳石,忽然就这么炸开,真的来一出墓底万鬼出行。
  钟乳石可以包裹煞气,温韬隐隐约约提到过,如果是真的用来镇压一些物事的大墓,里面的每一样物品,都不可以轻易挪动,上古时期的墓葬师,顶级的风水大师,都是精通修行的一方人杰,摆放在墓葬里的器物,若是轻易挪动位子,便可能会引起不测。
  轻则墓穴坍塌,财物尽失,重则唤醒一些不祥,被墓主的诅咒缠身,生不如死。
  三师兄温韬曾经有过一次教训,他与佛门的一位同僚约定一起出手,盗取东境圣山某位大人物的墓葬,忍不住多动了一块墓葬品,结果引起了异变,圣山发现了墓底动荡,星君境界的大能震怒,幸亏三师兄溜得快,结果那位佛门的同僚没有逃出墓底,被圣山大能出手捉住,问出了来路,直接废去了修为,剁掉了双手双脚,不知生死……就因为这件事情,那座东境圣山险些与东境长城外的那座灵山打起来。
  宁奕感慨三师兄的遭遇,同时不免心疼那位倒了八辈子血霉的佛门大师。
  温韬讲道的时候,数次提到过那位佛门大师,言语之间尽是缅怀感慨之意。
  三师兄当初修为微薄之时,靠着盗墓起势,小打小闹,各大圣山恨之入骨,却无法奈何。
  温韬在当时,结识了一个叫做“吴道子”的和尚,那个和尚名字听起来像是道宗中人,却剃尽三千烦恼丝,自称是东境灵山的门徒,精通盗墓风水,两个人狼狈为奸,一路上偷了不知道几座圣山,从未有过失手。
  那一次失手之后,三师兄温韬就再也没有去圣山的墓蹦跶过了。
  那个叫吴道子的灵山门徒,据说死得相当凄惨……温韬听说消息之后,心有戚戚然,固然千手师姐杀力冠绝星君境界,各大圣山要给一份脸面,但就事论事,要是自己盗墓被其他圣山当场逮着了,恐怕是没有机会自报家门,就要被砍断三条腿,然后片片当众剐了。
  宁奕一路提心吊胆,最终走过那片钟乳石地。
  山洞仍然漆黑,视线却陡然增大,缠绕宁奕身旁的寒冷之意,渐渐退散。
  路上并不好走,山洞没有明确的方向,更像是一片天地。
  宁奕掐诀而行,丫头的寻龙点穴背得比他流畅,口中念念有词,什么阴虚阳实,什么风巽雷震之位,坎离水火之阵……宁奕索性就放弃了想要以自己半吊子水准开路的念头,放到中州的书院,裴烦丫头多半是那种名列前茅的天之骄子,以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抄写的记忆功底,书院的师长顶多会安慰自己一声“笨鸟先飞”,真正要等到自己起飞的那一天……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宁奕握了握手中的细雪,剑骨觉醒之后……情况倒是有些不一样了。
  脑海当中那些晦涩难明的字词,当初在安乐城院子里跟从徐藏修行,抄写了数十遍的长短经,始终无法通彻理解,忽然之间,像是开了窍。
  像是那根藏在自己身体的骨头,明白了“剑”这个字,到底该怎么写。
  人并非生而愚昧,有人懵懂行走十数年,却在一夜之间,长大成人,就此知道了自己要握住的是什么。
  宁奕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资质普通的人,他能够拎起细雪,能够吃下那些苦,捱下那些刀伤剑伤,也不是因为他乐意隐忍。
  他是一个信奉力量的人,被野兽咬了并不会哭,因为哭不能解决问题,拎起了细雪也不会笑,因为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忍一时并不会风平浪静,没有人会惧怕一个温润如玉的君子,世人害怕的是睚眦必报的恶魔,至于微笑或者严肃,只是一张面具,真正的内在,取决于躯壳里藏着的那个灵魂。
  所以宁奕的精神一直崩得很紧。
  要是这段路出现了意外,哪位钟乳石里藏着的“不干净东西”蹦了出来,他能够确保干脆利落的一剑了结。
  后山这块千丈山,比西岭菩萨庙要邪乎,陆圣老祖宗的敕令,有可能是为了筛选,有可能是为了保护。
  庙大菩萨大,天大地大,谨慎最大。
  等到丫头牵着自己,真的走到了尽头,宁奕悬着的那根神经,这才终于放了下来,攥着细雪的那只手,手心细密渗出了一层冷汗,他长长吐出一口气,望着身边的丫头,面色苍白如雪,嘴唇红润的想让人情不自禁咬上一口。
  宁奕摇了摇头,甩开古怪的念头。
  山洞的尽头,能够明显地看出来人为的痕迹,有人活着走到了这里……这已经足够说明一些事情。
  丫头找的路是正确的。
  石壁的两旁,悬着生锈的托手,宁奕觉得有些眼熟……似乎在哪见到过,两只手由不知名的材质铸造,像是青铜,带着古老的气息,掌心向上朝天,五指收拢,丫头踮起脚,把“剑藏”当中的星辉缭绕之火放在了掌心。
  于是石壁上的两只手,便像是拈火的远古大能,看起来神秘而又威严。
  石壁的近端都被“剑藏”映照得亮起。
  宁奕看到了一块蒲团,不知道在此存放了多久,蒲团已经破碎,他蹲下身子,轻声道:“小霜山有一模一样的蒲团……赵蕤先生来过这里,但是这个蒲团已经损坏了。”
  他惘然说道:“赵蕤先生曾经在这里打坐修行,难道参悟生死之间的秘密……就是在这面石壁之前?”
  裴烦并不出声,而是怔怔站在石壁面前。
  宁奕意识到了丫头的不对劲,他转过头,与丫头一起注视着刻在石壁上的绘画,草草的几笔,有一道凌霄的身影,高举某样沉重不可度量的物事,横扫一切,重重砸下。
  砸剑!
  宁奕看着这一副画面,心跳骤然加快,他的面色苍白两分,粗略扫过一遍,只觉得看得十分吃力,又累又倦,望向丫头的侧脸,那张苍白好看的面颊上,再一度焕发了红润,“剑藏”在主人的心念感应之下,变得像是一枚猩红星辰。
  宁奕知道大修行者的手段,可以在文字和画面上蕴含意念,剑意、刀意、枪意、棍意……诸多意志,都可以加持,每一座圣山,前人留下来的珍贵宝藏,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承,而有机会目睹的,都是稀少的天才。
  有人可以悟到前辈的意念,少走许多弯路。
  但这道精神的力量,会随着不断的参悟,而不断的减少。
  并非所有人都会有所感悟,这与资质无关,这是一种上天注定的……缘。
  缘,妙不可言。
  赵蕤先生在这里打坐,悟到了生死,带走了一些道藏。
  徐藏看到了“砸剑”。
  丫头观摩这副壁画。
  第一眼所能看见的……就是这副壁画,而对壁画毫无触感的宁奕,惘然四顾,他目光一寸一寸扫视着这面石壁,一无所获。
  然后他缓缓低下头,注意到在山壁的底部,似乎生出了一根杂草。
  宁奕的眼神变得微妙起来。
  草不生无根之地……那根杂草生在山壁之间……就说明这座山壁的背后,连接了另外一片空间。
  宁奕蹲了下来,伸出了手。
  去拽那根杂草。
  出乎意料的……那根枯黄的杂草,就这么被宁奕拽了出来。
  少年的呼吸微微停滞,他看着那根弯弯曲曲的枯黄杂草,来不及反应,眼前的石壁,开始发出了轰隆隆的声响。
  封锁的天地之间,亮起了一线光明。
第十三章
指引前行的一束光
  天地震颤。
  正在屏息参悟石壁,沉浸在“砸剑”意境当中的裴烦,恍恍惚惚之间,耳旁响起了巨大的声音,那声音愈滚愈大,宛若雷霆。
  闭上双眼,脑海当中翻来覆去都是那道“砸剑”身影的丫头,觉得天地昏暗,那一剑砸来……整个世界,都亮了。
  于是她睁开双眼。
  果然整个世界都亮了。
  一线天后,一线光明。
  石壁缓慢开启,在宁奕和裴烦两个人瞠目结舌的对视当中,于绝境之地,掀起一道光明。
  宁奕低下头来,看着自己手中的那根枯草,喃喃道:“我他……服了。”
  裴烦面色红润,她摸了摸自己眉心的“剑藏”,那枚大红枣在刚刚的参悟当中,似乎获取了一些神妙的物质,此刻变得饱满通盈,丫头抬起一只手,指向山壁开启的光明当中,声音惊讶道:“是那张符箓。”
  宁奕看到了开启山壁之后,悬在光明当中的那张符箓,与悬在蜀山后山的一模一样。
  “温韬说过,传送法阵当中,品秩不一,种类诸多,其中最为复杂的是一种叫做‘子母阵’的阵法。”丫头喃喃道:“阴阳两端,来回往返,这种阵法需要极高的空间天赋,往往布置起来繁琐而又麻烦,除了大型的城池,譬如天都皇城,才会采取如此布置方法,子母阵需要积攒数量庞大的星辉和阳气,用来填补阵眼的隋阳珠,消耗极大。”
  宁奕面色无比震撼,道:“这是一座子母阵?”
  裴烦伸出一只手,触碰这张悬浮的符箓,摇了摇头,道:“这不仅仅是一座子母阵……”
  “悬在后山一线天的那张符箓,带着极致的杀气,还藏着诸多的禁忌手段,防止外人入内,恐怕即便修为高如千手大人,也无法越过那张符箓,想要触发法阵……需要一些不为人知的条件,我也不知道这一次究竟是触发了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19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