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骨(校对)第7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7/1957

  徐清焰轻声道:“我……”
  顿住。
  她低垂眉眼,皂纱下的目光有些模糊,甩了甩头。
  一身紫衣,坐在碑石前的裴灵素,沉默不言,片刻之后,才沙哑道:“徐姑娘……这几日,辛苦你了。”
  徐清焰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
  吴道子大字型躺在雪地上,他的眉头高高扬起,像是痛苦,也像是惘然。
  飞雪飘在男人的面颊上。
  滚烫的温度将其溶解。
  所以他的面庞有些湿润。
  他很想知道,妖族那边……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
  短暂的沉默之后。
  裴灵素忽然开口,道:“我不会放弃。”
  吴道子微微抬起头来,他看到了坐在石碑前的那个紫衣女子,轻声喃喃,像是自言自语,更像是一种宣誓。
  一只手扶着帷帽,已经准备转身离开的徐清焰,在心底轻轻效仿着开口。
  “我也……不会放弃。”
  说完这句话,她忽然顿住身子。
  因为想起了一件事。
  一件很重要的事。
  她在命字卷里,占卜这趟“回归”,看到了漫天的大雪,像极了今日的风雪原……但一切都万分模糊,似乎有血光和刀剑,还有模糊的呐喊与厮杀。
  今日宁奕没有从那扇门回来。
  自己看到的……是另外的一副场景么?
  徐清焰抿起嘴唇,轻声问了一个问题。
  她抬起一只手,指向头顶,无数风雪包裹着那扇巨大白银古门。
  风雪缩小。
  那扇古门逐渐消弭。
  连接两座天下的“奇点”,被打碎的“空间”,重新修补。
  一切就像是未曾发生过的那样。
  风雪原四下皆寂。
  只有徐清焰提问的小小声音。
  “门关上之后,宁奕还能从哪里回来?”
第六十二章
风声(上)
  自天都事变三年之后。
  西境变得“安静”起来。
  从前的西境也很“安静”,只不过与如今不同,彼时三皇子在位,艰难对抗着东境,坐拥琉璃山的二皇子,正是意气风发之时,执掌滔天权柄,只手遮天。
  从前的西境,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如今……则是一切落定,尘归尘,土归土。
  如今的“安静”,是稳定,是太平。
  西境的每一位百姓,平民,都乐于见到这一幕,有圣山的弟子出行,下山游荡,大小城池入驻了天都的三司官员,二皇子和三皇子用以地下厮杀,角力的“匪帮”势力被清除,这三年来,西境的商贾买卖越发多了起来。
  这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一幕景象。
  大人物站在最高处,亲眼目睹着这一切的发生,到结束。
  从结果看到本质,他们知道西境太平与战乱,本质上并无不同,造成如今局面的原因……其实是权力的高度集中。
  太子在天都重设“莲花阁”,把太宗陛下当年废除的一些条律重新拾回,这座天下不能一日没有主人,而皇帝从长陵离开之后再也没有出现。
  总要有一位“接班人”。
  太子一日没有登上长陵,坐上真龙皇座,他便一日没有“名分”。
  但他有“实权”。
  嫡长子,储君位,理所应当,他替“太宗”照看这座天下,万里山河在他面前匍匐,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皇权”已经在天都铺展开来。
  位居在天都高位的那些高层官员,大隋权贵,皇都名流,经历过三年前那一场动荡的……都不想再看见第二场“政变”,尤其是见过,再往前推十年的“天都血夜”的那些老人们,他们勤勤恳恳,战战兢兢走在官场薄冰上,早已不是孤身一人,他们背后连接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庞大的家族脉络,复杂的利益关系。
  他们禁不起这样的拆解和冲击。
  而太子是一个“温和”的人。
  在皇帝“失踪”之后,太子并没有逼迫这些老人立即表态,也没有展露出急切登基的野望,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以储君的身份,堂堂正正的,把天都的权力握在手中。
  接着便是重启三司,将当初的政变真相打压掩藏,动用了打倒剑行侯宁奕的“公孙越”,作为制衡三司的棋子,隐约要开辟出看管“执法司”、“情报司”、“平妖司”的第四个司署机构。
  既给甜枣,也给棒槌。
  公孙越这三年来,顶着执法司少司首的名头,游走在天都地底,黑暗之中,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条毒蛇,当年咬死了“宁奕”,是天都政变源头的引线,被这么一条毒蛇盯上……即便能安稳一时,也不可能安稳一世。
  太子隐约有着成立“监察司”的意思,作为自己身边的亲属机构,并不凌驾于三司之上,而是游走在天都地底,三司之外,以便能够时刻监察三司……以防当年发生在自己父皇身上的旧事,再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对他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对那些老人而言……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先兆。
  从来没有人能够把“权力”安排到令所有人都满意的地步,没有完美的制度……因为每个人都会渴求更多。
  监察司的确能够监察三司。
  但当监察司的源头也坏了呢?
  据说太子的身边,已经有了一份“监察司”的初步名单,这些成员可以来自执法司,可以来自情报司,可以来自北境的平妖司……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从“春风茶舍”之中走出。
  没有人知道这份名单。
  现在三司之中的成员,已经无法摸清楚,自己的朋友,到底还是不是朋友。
  当年太宗闭关在寝宫,大隋的朝堂一片乌烟瘴气,哪里有人的屁股还是干净的?只要太子想算旧账,他可以轻易揪下任何一位官员,无论是持令使者,还是大司首。
  这就是太子如今令人畏惧的地方。
  他……没有表态。
  若说是“既往不咎”,偏偏出现了“监察司”名单这样的消息,可能会建立第四司的消息,伴随风声在天都的大街小巷中迅速传播,即便是在早茶摊子上喝粥的草民,在这些日子,也有所耳闻。
  太子是一个“温和”的杀伐派。
  过去的事情,如今只是被他暂时放下。
  或许有一天,会被重新提起来。
  而这份“虚无缥缈”的第四司名单,就是对过往三司的告诫和威胁。
  再没有人会认为,太子李白蛟,像当年情报里描绘的那样,是一个终年沉溺于青楼酒色,扶不上墙的废物货色……这位藏锋多年的年轻人,比二皇子李白鲸还要多三分聪慧,比三皇子李白麟还要多三分坚韧。
  他生得最早,却也把大隋看得最清楚。
  这些年来,踏进春风茶舍,见识过太子真实面貌和风采的“有志之士”,几乎全都被太子的魄力所折服。
  这股力量缓慢沉淀,随着他的隐忍一同沉寂到大隋的三司。
  太子积蓄力量的同时,这些人沉默生长。
  直到今天。
  春风茶舍开出了花,结出了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7/19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