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福运(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1124

  大庆比宋朝好的是,没有燕云十六州的糟心事,疆域广阔没有强力的外族威胁。
  “再有,文官治军弊端太多了,宋朝还有几大将门勉强支撑,起码每每在关键时刻都有拿得出手的将领可用!”
  贾琮笑嘻嘻道:“大庆呢?”
  “可大庆没有宋朝那么严重的边患啊!”
  司定忍不住开口反驳:“眼下正是大庆国力蒸蒸日上,四海升平的好时候,用不着那么多的强军……”
  啧啧……
  连皇家人都这么想,可想而知当今的心思。
  “若是国家军力不盛,之前不起眼的小小边患,也将越积越大最后成为难以忽视的大患!”
  贾琮摇头道:“失去了平衡,文官集团完全可以为所欲为,就算边塞或者整个天下都乱了也没事!”
  说到这里顿了顿,悠然道:“反正不管什么人当皇帝,都需要文臣治理国家!”
  司定骇然色变,看向贾琮的目光犹如锋利刀枪。
  “用不着惊讶,实话实说罢了!”
  贾琮摇头道:“反正不管你怎么说,我这屁股都坐在勋贵这边,以后自然会见分晓的!”
  目送楚王世子匆匆离去的背影,贾琮嘴角含笑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
  这次的交流,有些不欢而散的意思。
  可这又如何?
  立场不同,想要他彻底倒向皇室那边,怎么可能?
  也就是这个世界没有明朝,而是陈友谅建立的陈汉王朝,取代了明朝的地位。
  只是陈友谅的治国能力,比起朱重八还是有点差距的。
  陈汉王朝一直都不稳定,内部叛乱频繁,各地藩镇割据严重,最后陈汉王朝勉强维持了两百多年轰然倒塌。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没有出现明朝那帮子文官独霸朝堂的局面,大庆皇室不明白其中的害处。
  当然,理念不同归理念不同,贾琮和司定的交情,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若是以后有机会的话,倒是可以以明朝为原型写一写文官集团一家独大后,到底会有多么猖狂的小说。
  ……
  就连楚王世子,这个与‘琮三少’关系密切的宗室子弟都劝说失败,一时间京城内外的佛寺和庵堂主持也没辙了。
  而‘琮三少’的新小说,依旧不紧不慢稳定更新,掀起了更大的浪潮。
  小说故事里的时间线,已经到了北周和南陈对峙阶段,静斋一如既往扮演白道领袖角色,为了维持南北两国的江湖秩序,确实付出了不少心血和努力。
  只是,仔细琢磨的话,很容易察觉静斋弟子每每出手,都带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性,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佛门的利益。
  不少书迷纷纷在会友书店半月刊,以及类似评论刊物上发表书评,早早就道出了其中的内情。
  所以,别看故事中的静斋声势越发浩大,可书迷们却都不怎么喜欢。
  一个主要为胡人政权维持统治,处处以佛门利益为先的尼姑庵,实在引不起书迷们的喜欢。
  更有甚者,书迷们对于静斋弟子一个个貌美如花气质出尘很有些怀疑。
  某个叫做‘爱吃地瓜(的群众)’的书迷就特别嘴毒,发表在某不知名评论刊物上的书评,对此就提出过疑惑。
  “一帮尼姑不削发老实修行,竟然还在江湖上混出了‘仙子’的名声,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更绝的是,她们不仅没有自我反省,反而看起来还相当陶醉和得意,每每和新出江湖的青年高手同游天下,啧啧,不知道的还以为静斋与某个江湖世家联姻呢!”
  “说实话,每每看到这里的时候,都让我有一种感觉,静斋的修炼之法本就脱胎于魔门的《天魔策》,魔门有一门魅惑手段,这静斋弟子是不是也带着那么点子魅惑气息,只是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圣洁不可方物!”
  这一版书评,在书迷群体中引起了极大轰动,顺着笔者的话往下想,还真有那么点子可能。
  这位‘爱吃地瓜’的书友,可不仅仅只有一篇毒辣书评,另外还有:“有时候真是怀疑,静斋收了那么多美若天仙的弟子,难道她们真的全都回山潜修了么,就没有与世家豪门,甚至皇室联姻的么?”
  靠着辛辣毒舌的书评,这位书迷倒是一时间成为了书迷群体中的风云人物,每次纂写的毒辣书评,都成为其余书坊争相抢夺的资源。
  总之,若非小说故事确实精彩,单论静斋一干弟子的话,其实并不如何讨喜,甚至叫部分书迷感觉厌恶。
  尤其,当北周武帝再次灭佛,静斋当代弟子又一次跳出来,往这位历史上难得明君头上扣屎盆子的时候,真的没多少书迷对静斋弟子有多少好感。
  只要听过小说的,基本都能听得出来,那就是正值壮年的北周武帝死的不明不白,其中有佛门的影子。
  至于作为佛门代表的静斋参没参与进去,根本就没必要多提,反正脱不了关系。
  后面的情节,就是小说最大的一处高朝,拥有明显佛门背景的杨坚篡位,而静斋一干弟子却是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袖善舞分化拉拢的手段,真真叫人叹为观止。
  不仅如此,当杨坚身边突然多了数位佛门高手护卫,众多佛门势力在静斋的指挥下迅速运转,显露出了恐怖的实力时,所有书迷都被此时静斋这等拥有定皇位的气势惊住了……
第243章
未来规划
  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到了这一步,可以说‘琮三少’的这本新小说,依靠引人入胜的情节,已经席卷整个京城,无论官民全都热议的话题。
  就连顺天府衙开展的清查京城内外寺院,道观以及庵堂的行动,都没能引发京城百姓大的关注。
  如此一来,倒是叫负责此事的链二,还有接受检查的寺院,道观和庵堂主持方丈暗暗松了口气。
  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痕,谁也不知道这些方外之地所做的一些隐秘事情,究竟有没有外人知晓,又知晓多少?
  一旦爆出来,可不是说着玩的……
  眼下不受重视的状况,倒是颇叫方外之地的主持们轻松不少,当然真正轻松的只是道观而已。
  谁叫‘琮三少’的新小说直指佛门的某些古老黑料,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就是他们自己听了都感觉跟真的似的,导致京城地域佛门声誉受了极大影响。
  可也没办法,此时不管是京城佛门还是‘琮三少’都处于风口浪尖,不管是佛门的反应动作过激,还是‘琮三少’出了任何意外,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事已至此,通过人脉关系施压已经完全失效,京城佛门又不敢玩什么盘外招,干脆就装起了鸵鸟,纯粹当做外头的风言风语不存在,‘琮三少’写的真是一本热门小说罢了。
  只是,之前的故事一连提到两次‘灭佛’,结果开启‘灭佛’的皇帝都没啥好下场,瓜田李下叫人不得不心升疑惑,是否历史真的是这样发展的?
  天地良心,京城佛门一干主持方丈感觉无比冤枉,他们哪知道这些是真是假?
  就是他们自己突然听闻这样的情节,表面镇定内心也是波澜起伏,很有一种对佛门先辈的敬仰:原来在南北朝末期,佛门先辈竟是如此牛叉!
  其实,京城佛门高层,之所以判断不出真假,还是因为他们真的觉得,南北朝时期的佛门先辈能够做到这些。
  不要忘了,红楼世界可以能够施展‘法术’的世界!
  道门修士能够施展道法,佛门修士自然也能释放佛法了。
  但凡修炼达到一定层次,能够以精神干扰现实,就能够做到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更何况,有些高僧大德的精神修为异常强悍,甚至在小范围区域,以一人之力影响百人规模的精神,也就是陷入幻境不在话下。
  而在南北朝时期,佛门身上的外‘胡’气息浓郁。
  也就是说,当时的佛门修士,拥有不少来自佛国天竺的修炼秘法和手段,谁知道究竟能够做到哪一步?
  所以,虽然‘琮三少’的小说看似夸张得很,实际上在京城佛门高层心中,还真不一定是虚言。
  只是,‘琮三少’所写小说没有最劲爆,只有更劲爆。
  不说佛门投资杨坚成功,在开皇年间获得了丰厚之极的回报,结果却在太子杨勇身上栽了跟头,被魔门暗中支持的晋王杨广翻盘成为最后赢家,顺利登基为帝。
  这一情节,很叫书迷们有种扬眉吐气的爽快,不想一向成功的静斋和佛门在这时候栽了跟头。
  一波表达欣喜之意的书评立马上线,尽管也有一些书迷表示,历史上真实的杨广也是崇佛之君,却根本引不起书迷们的兴趣。
  按某位叫做‘许你一世承诺’的书迷在评论版所言:“俺们看的是故事又不是真实历史,没必要深究!”
  故事在这里,花费了一点笔墨描述杨广这位皇帝的所作所为,平南陈,兴科举,开运河,以及三征高句丽的事情。
  怎么看,这厮都是英明神武的明君,只是做事太过急躁,也对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没多少了解,最重要的是与世家决裂,最后导致隋二世而亡。
  ‘琮三少’胆子很肥的在小说中评价了句: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这一次,又引发了书迷群体的大讨论,甚至就连许多看不上所谓小说的儒家门生,都参合进来了。
  毕竟是评点帝王么,借着一本小说叽歪叽歪,想来就是当今不爽也不会太过在意。
  事实也确实如此……
  毕竟,小说故事里明显暗示,后来所谓的‘千古一帝’李二,除了军功和体恤民生这点之外,其余国策几乎照搬杨广当初的政策,很有讨论的价值和必要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11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