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福运(校对)第2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5/1124

  “老太太,南安郡王突然发兵攻打茜香国,淮扬巡抚衙门得给南疆那里准备好后勤物资和军械!”
  鸳鸯听出了老太太话中的不满,笑着解释道:“琮三爷要帮着处理一些事情,根本就抽不开身!”
  “他一个小猴子,又能帮得上什么?”
  老太太的凌厉眼神缓和下来,没好气道:“莫不成,林如海还需要他帮忙指点不成?”
  “听那边传回的消息,指点倒是用不着,帮忙却必不可少,林姑老爷真心离不开!”
  “哦,说来听听,究竟是怎么个离不开法?”
  “淮扬那边传来消息说,那里的官仓出了问题,必须有琮三爷这样信得过的人监督!”
  “早就听闻地方上的官员胆大包天,没想到还真是!”
  “不仅只是官仓,还有地方官军也都烂得差不多了,听闻就连组织民夫训练的能力都没有了,琮三爷也得盯着点!”
  “呵,林如海身边真就没人了么,怎么什么事都要那小猴儿参合进去?”
  老太太有些不满意,好像真的替贾琮抱不平一般。
  鸳鸯抿嘴轻笑,解释道:“还真是如此,能叫林姑老爷彻底信任的,除了表小姐就是琮三爷了!”
  老太太默然,片刻后点头道:“既然如此,就不要催促了,看来以前老婆子还是低估了这猴儿啊!”
  “老太太放心,等您过八十大寿的时候,琮三爷和林姑老爷一定会回京庆贺的!”
  老太太脸上笑容淡淡不置可否,心中却有些不悦,有一种对小辈失去掌握的赶脚。
  ……
  南安郡王战败被俘的消息被严格封锁,所以京城百姓大多对此一无所知。
  眼下,京城的舆论全都被‘琮三少’的新小说吸引,正沉浸于小说情节里,和猪脚一起种田发展呢,为此甚至讨论得热火朝天,哪有心思理会其他?
  此时,小说情节已经到了猪脚寻到一个距离中原数千里之遥的巨大海岛,在此落脚定居下来。
  接下来,就是各种各样的建设以及种田情节,遇到麻烦解决麻烦,都是在新环境可能遭遇的实际情况。
  先是沿着海边良港建立定居点,而后以此为据点向外探索,迅速扩大控制区域。
  期间用到了天文地理,农田水利还有土木建工之类的技术,迅速将居民点建设成城市,而后以城市为核心辐射周围区域,开荒种地摘采水果,打渔打猎驱逐猛兽毒虫。
  一步一个脚印,闷头大搞发展建设,短短数年时间便建成了数座中原标准的小城,开荒数十万亩,不仅彻底解决了生存问题,而且还以肉眼可见速度发展富裕起来。
  这些内容,都是贾琮结合现代所知常识,还有这时代的南方海商那打探到的信息,推演出来还是比较靠谱的。
  可能预计的困难不足,但足以当做某些野心家的基础海岛攻略了,起码忠顺亲王就是相当郑重对待。
  种田发展,看着一块蛮荒之地,在自己手里变成了人烟繁盛的繁华所在,那种依靠人力改天换地的壮阔,听起来相当的爽快。
  小说情节发展到这里,并没有因为一味的发展建设变得枯燥,反而有了别样的吸引力。
  毕竟是小说,贾琮在这里肆意发挥,写出了不少于中原发展,大相径庭的路数。
  比如教育,猪脚特别重视教育,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甚至以法令形式,要求所有跟随而来的军民子弟,只要年岁到了不分男女都得入学读书,不然就是违法。
  海岛城市建设过程中,最先建设最好的建筑都是学堂,而不是官府衙门。
  这样的行为,自然引起书迷的巨大争议。
  有说好的,自然也有说不好的。
  书迷们分成两派各抒己见,在各大书店推出的半月刊上吵的不可开交。
  主要是普及教育这事,在封建时代十分敏感。
  圣人之道,自然是教化天下!
  可因为生产力和其他一些因素,知识成为统治阶级区分官民的工具,根本就不可能做到普及教育。
  就是小说中,猪脚手下一干文武小弟,也是不理解他如此作为的。
  不过猪脚的解释,也叫他们无话可是,不管心中是什么想法,最后只得老实执行。
  “若是跟随我到海外拼斗的军民子弟从小接受完整教育,长大以后便有了成为强者的可能!”
  “咱们眼下的力量看起来强横,那是因为咱们拥有更加先进的知识体系,无论在哪方面都比海岛上的土著要强得多!”
  “那咱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么,从此就可以刀兵入库马放南山了吗?”
  “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有问题,可时间一长呢?”
  “既然咱们可以乘船抵达这里,那其余拥有发达海船制造技术的势力和国家呢?”
  “要是强敌从海上而来,咱们又缺乏足够的人口,按照中原那一套门阀世家的手段运作,强者数量肯定少得可怜,拿什么和强敌拼?”
  “若是跟随我前来这处海岛的百万军民,后辈子弟都能有接受教育,成为强者的机会,那咱们的基业就用不着担心会被外敌抢走!”
  这一番话,说不上振聋发聩吧,起码暂时平息了猪脚手下高层的不满,一心一意将猪脚的普及教育政策推行下去。
  而猪脚推广的普及教育,可不是中原之地已经成为主流的儒家教育,而是百家齐放的模式。
  这一点,又一次引发了书迷群体的大讨论。
  毕竟是儒家作为主流的时代,小说中的情节确实有些‘大逆不道’的意思。
  可猪脚依旧有话说……
  “愿意跟随我前来外海拼搏的军民虽有百万,可放在偌大一个海岛上还是太少了,甚至只比岛上的土著多一点罢了!”
  “咱们需要发展,土木建城,农田水利,医卜星相还有机关数术之类的人才都需要,单纯的依靠儒家学堂能够培养得出来么?”
  “眼下咱们已经远离中土,除非将海岛上的土著当做自己人,不然在人力之上,还有人才数量上的缺口将会越来越大。”
  “到时候,总不能指望专修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去田地里干活,在工坊里做事,或者在荒郊野岭开挖水利工程,还有在医馆里治病救人吧,那不扯谈么?”
  “咱们的学堂,自然不能只是教授四书五经,百家杂学都的成为学习科目,努力培养出足够数量的合格人才!”
  这一番话,说服了手下的一干小弟,也同时让某些有心人深深记在心上。
  他们有心在海外建国,以后遭遇的事态和麻烦,可能和小说情节上描述的差不多。
  只要脑子没有问题,肯定清楚缺乏人口和缺乏人才,铁定将成为常态,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味模仿中原模式,那纯粹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第275章
纠缠
  说起来也是好笑……
  南安郡王捅了大篓子,甚至本人都被茜香国俘虏,这是对大庆来说绝对是丢脸之极的事情。
  不说南安郡王自己作死,按说朝廷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派出精锐人马杀奔南疆找回场子。
  恰好兵部尚书牛继宗早早赶到南疆督战,此时南疆依旧有边军五万驻守,只要军心士气不彻底崩溃,挡住杀出山林的茜香国军队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时,只要朝廷调派的力,指不定还能反败为胜,趁茜香国军队最为狂妄的时候,给予他们狠厉打击。
  可惜,朝堂上却在此时,爆发了当今继位以来最为浩大的争斗。
  文官集团逮着机会,对勋贵集团发动了极为突然的攻势。
  南安郡王这个勋贵集团的支柱倒了大霉,要不趁机狠狠踩勋贵集团几脚,都对不起他们的脑子。
  然后,南安郡王府在朝堂上的代理人,还有亲密小弟全部倒霉,被文官集团整得根本无法继续在官场立足。
  这些官员,可都是勋贵集团的基本盘!
  南安郡王的突然垮台,对于勋贵集团的影响极大,一时间士气低迷好不憋闷。
  而作为勋贵集团领袖的牛继宗,此时却是身在南疆,短时间内无法回京主持大局。
  这导致勋贵集团无法联合作战,只能各自为战和文官集团大打出手,自然没心思理会南疆的事情。
  导致的结果相当严重……
  政二老爷受到波及,突然间得到外放机会,直接给了个四品粮道的职位,要他限期离京赴任。
  这可真是,天降灾祸啊……
  连沉迷酒色的大老爷都被惊动,因为政二老爷此时的路数,与贾琮当初所言一般无二。
  再想想政二老爷的性子,一旦上任妥妥当冤大头的节奏。
  没理会喜气洋洋的二房上下,大老爷难得主动拜见老太太,将事情这么一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5/11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