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福运(校对)第3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3/1124

  晁盖有些不确定道,目光下意识看向宋江。
  宋江也有些不确定,试探着问道:“一半应该有的!”
  吴用则是但笑不语,一副诸葛孔明智珠在握的架势。
  眼下的梁山,人马数量不过数千,距离巅峰时期的十万军马差远了。
  就算按照七千青壮计算一天两顿,一顿消耗粮食半斤,一天就是七千斤。
  这还是没有训练的时候,一旦开启训练模式,平均一人一顿起码得有一斤饱饭,不然根本就撑不住。
  而从祝家庄和高唐州劫掠的粮食,超过十五万担,也就是一千八百万斤。
  供应眼下的梁山人马,起码都能吃个七八月!
  可眼下,距离打破祝家庄不过两三月,拿下高唐州不过一个来月时间,山上的粮食储备起码都有一半以上吧。
  可柴大官人的回答,却是大大出乎了宋江等人的意料。
  “不足一半了!”
  大官人目光深沉,嘴角满满都是不屑,冷笑道:“各位头领全都虚报人数,每次索要的粮食数量都严重超额!”
  说到这里,嘿嘿笑道:“眼下有我管理后勤,并且还将各部门人马的花名册全部弄齐,严格按照后勤条例管理的话,剩下的粮食支持半年完全不成问题!”
  “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不等宋江三个从粮食大为减少的惊讶中回神,柴大官人继续道:“上次梁山为了救某打破高唐州杀了高廉,高俅这厮就是为了颜面都得出兵!”
  此言一出,无论宋江还是晁盖都没有接话,显然心中对此已经有数。
  “为了避免出现意外……”
  说到这里,柴大官人笑道:“也就是旷日持久的战争,梁山这边必须加强钱粮管理,希望能够支撑更长时间!”
  “大官人所言甚是!”
  宋江连连点头,感叹道:“也是我等以前疏忽了,没想到梁山损耗粮草如此严重,还请大官人加强管理,也好叫我等心中无忧!”
  晁盖和吴用也都纷纷开口,表示对柴大官人的支持……
  “都说开源节流,梁山上数千青壮汉子,个个都是大胃王,吃起饭来真是不要命!”
  等气氛重新变得融洽,柴大官人这才笑道:“眼下能够威胁到梁山的村镇已经没有了,其他村镇也不好随意出兵攻打,不然对梁山的名头影响太大!”
  这话,算是说到宋江和晁盖心里,他们也是为此相当烦恼。
  “破州攻县的话不是不成,以地方厢军的战斗力,实在是不堪一击得紧!”
  柴大官人直言不讳道:“可如此一来,就是彻底的扯旗造反,说实话此时的大宋虽说根子都烂掉了,却还没到墙倒众人推的地步!”
第370章
不一样的额梁山后营
  宋江感觉有些莫名其妙,怎么柴大官人开口便说,大宋已经烂到根子里了?
  就他所见所闻,大宋很是繁华锦绣么……
  吴用依旧一副智珠在握的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真的对大宋具体情况十分了解呢。
  晁盖根本就不在意,大宋的根子烂不烂和他关系不大,他只是一个水匪头子罢了。
  “呵呵,有些事情诸位不清楚!”
  柴大官人笑吟吟开口:“大宋在仁宗年间就开始出问题,不然也不会有范仲淹还有后来的王安石两次变法!”
  “要是朝廷没有问题,变法干什么,瞎折腾么?”
  宋江和吴用互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熟悉的神色.
  最不爽的,就是柴大官人这等出身高贵之辈的优越感,知晓太多底层百姓和官吏弄不明白的东西。
  “说得太细也没意思!”
  偏偏,柴大官人就是要吊着胃口,悠然道:“诸位只要知晓,眼下的大宋官府收入,超过四分之三都扔进军费之中,而且还有越来越高的迹象,就知晓大宋出了严重的问题!”
  摆了摆手笑道:“这些,暂时跟咱们没多少关系,还是说说某在水泊岛屿上种粮食,饲养鸡鸭鹅和家猪等事情吧!”
  “正要向大官人讨教!”
  宋江也不客气,直接道:“比如如此贱业,按说由大官人这等天潢贵胄操弄,怎么都感觉不妥当!”
  吴用和晁盖纷纷点头,他们心中也是感觉相当别扭的。
  好好一个强人山寨,怎么搞得好像成了一个农家庄园了?
  “还是那句话,不管梁山眼下声势如何,最好都能够自给自足部分粮食物资!”
  柴大官人笑道:“万一要是出现了和官军对峙的局面,也能坚持得更久一些!”
  “还有,山上的老弱妇孺数量也不少,还有一些不太适合征战的青壮,总不能白白养着他们吧,太过空闲也是麻烦,搞不好就要生事,还不如叫他们忙活起来!”
  这理由还真不错,起码宋江等人没法反驳。
  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
  很快,梁山前营和后寨,完全变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
  前营秩序混乱,一帮子青壮汉子无所事事,聚集赌博打架时有发生。
  最叫柴大官人看不上眼的,便是数千汉子随地大小便,搞得整个前营臭气熏天,有些地方甚至没办法落脚。
  为了收拾前营的卫生,后勤部特意组建了一个清扫大队,专门将犯了错,但错误不大的家伙塞进去,就负责清理角落里到处都是的肮脏玩意。
  后营这边又是另一番景象……
  地面干净整洁,每隔一段区域就有的公共茅厕。
  为了培养后勤部麾下人马的卫生习惯,柴大官人下了严令,同时柴家庄一干庄丁负责具体实行。
  好在这一套,在沧州柴家庄已经实行过了,这些庄丁都十分熟悉,按照柴家庄的规矩办事就成。
  随地大小便,或者不遵守卫生规则的,直接送到清扫大队,让其干活干到吐为止。
  好在后营这里也没多少老弱妇孺,除了宋江的老父亲之外,其余头领的家眷很少搬来山上。
  若非这次高唐州柴家,以及沧州柴大官人家大搬迁,带来了不少的仆妇和丫鬟,后营这里想见个女的都难。
  这些人,在沧州柴家庄都习惯了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所以自然而然遵守柴大官人的命令,使得梁山后营很快就成了干净整洁的宜居环境。
  有柴家庄庄丁带头,划拨给后期部的人马自觉遵守,柴大官人只需要做好监督就成。
  后营的卫生环境大好,一干隶属于后营的头领和小头目,习惯了这样的环境后,大多不怎么乐意跑到前营‘受罪’。
  除了搞好卫生环境外,柴大官人还有意在后营,建设成片有规划的居住区。
  随着以后梁山的规模越来越大,上山的百姓和老弱妇孺的数量也会多起来。
  梁山头领虽然习惯性对女色不感兴趣,可总有家眷需要安排,也得有一个不错的居处,总不能住军营吧。
  或许古之良将能够做到,梁山好汉却没这等素质。
  除了严格的卫生条例,还有即将规划的居住区外,柴大官人对隶属于后勤部的各类工坊,还有打渔队相当看重。
  有了‘前世’记忆,一些专门生产日用品,比如酱醋还有棉纺,面粉以及榨油之类的作坊很快建立起来。
  有合用的生产技术,有严厉的规章制度,还有完善的工资保障体系和奖惩制度,这些工坊很快就发挥了作用。
  起码,梁山数千人马在这方面的需求,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甚至还能通过水泊良好的运输渠道,送往邻近州县发卖,形成一定规模的商业网络。
  除此之外,柴大官人对于打渔队也是相当看重的。
  为此,他专门找到宋江和晁盖,将浪里白条张顺,还有活阎罗阮小七要到后勤部,专门做了打渔队的头领。
  这两个家伙刚开始还不乐意,觉得打渔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显示不出他们的本事。
  “屁的本事!”
  柴大官人招来这两厮,没好气道:“八百里梁山水泊附近,根本就没有成建制,有战斗力的官军水师存在!”
  “就算山寨人马出动,水军也只不过是充当运输人马,又没办法上陆冲锋陷阵,有什么好骄傲的?”
  “那也总比打渔强吧?”
  阮小七不岔道:“水军头领的名头,怎么也要比打渔头领强得多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3/11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