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福运(校对)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124

  “哈哈,昨天评论的乃是国之大贼董卓,内容相当精彩,可惜你没能听到!”
  “董卓么,大汉四百年江山基本就废在他手里,人人得而诛之的贼子,有什么好评论的?”
  “那你就错了,董卓在没进京前,绝对是大汉朝的励志典范,可以称得上一声人中之龙!”
  “一个祸国殃民的贼子,怎么就成人中之龙了?”
  “董卓的出身你应该记得吧?”
  “当然!”
  “他一个良家子,靠着军功拼成堂堂河东太守,麾下西凉铁骑可谓汉末边疆雄兵之首,这还不是励志典范么?”
  同桌的其余公子哥,也忍不住加入进来,侃侃而谈神采飞扬:“其手下李催郭汜,还有张济樊绸,都是相当了不得的骑兵将领,甚至不一定比白马公孙要差!”
  “还有袁绍手下的第一大将鞠义,也是在董卓麾下混出头的,以及整个汉末三国期间,都难得一见的方面统帅之才徐荣,同样也是董卓手下!”
  “武将其实也不差,华雄起码也是准一流武将,还有一个一流水准的张绣!”
  那位昨天有事,没有第一时间听到三国评论的公子哥,此时听得一愣一愣的,最后有些恼羞成怒,没好气道:“那又如何,董卓最后不还是成了国之大贼么!”
  同伴们却是不以为意,关系最熟那位笑道:“你可能不知,按照‘琮三少’的推断,那董卓很可能乃是四世三公的袁家门生,不然屠夫出身的大将军何进被忽悠了要请外援,也不会第一时间就想到董卓!”
  “不会吧,真要这么说的话,董卓怎么会杀了袁逢一家子,岂不是更叫人不齿?”
  “只能说袁家这是自作自受,董卓进京后被滔天权势,还有无边金钱美女迷花双眼,正是野心膨胀肆无忌惮的时候,袁家上下依旧把他当做门生故吏随意折腾,先有袁绍指着鼻子痛斥,后有各种糟心事,董卓脾气上来那还管得了那么多?”
  “不仅如此,若非董卓一怒之下大开杀戒,将袁逢一大家子全部干掉,之后的汉末群雄逐鹿就没其他势力什么事了!”
  “怎么说?”
  昨天因故没听到最新评论的公子哥一脸抓狂,感觉错过了全世界。
  “袁家嫡长子袁基一同被杀啊,要是袁基没死的话,四世三公的袁家基业根本就轮不到袁绍和袁术瓜分,一个没有分裂的袁家有多强大,综合一下袁绍和袁术两兄弟的势力就可见一斑,根本就没其他诸侯什么事!”
  这时候,另一位公子哥脑洞大开,迫不及待道:“我倒是想到一种可能,袁逢一家子遭难,除了自身缘故之外,怕是也少不了其余世家大族的手笔。尤其是弘农杨氏,同样是汉末顶级世家,又怎么可能叫袁家一家独大?”
  “有这个可能,弘农杨氏可比袁氏低调得多,黄巾之乱同样少不了杨家的推波助澜,只是他们家走的不是争霸天下的路子,却也不会叫袁家独美于前!”
  “……”
  几位以往流连花丛的公子哥,此时却是对隐藏在三国故事背后的事情更感兴趣,一个个满脸振奋唾横飞,神采飞扬指点江山好不畅快,这可比流连花丛有意思多了。
  整个京城,受到三国评论的影响,到处都是议论纷纷的场面,热闹喧嚣之极……
第48章
结果良好
  三国热借助三国评论更上一层楼!
  三国评论,也借助三国热迅速传播,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隐藏在群雄争霸,金戈铁马之下的皇权和世家之争,还有世家的强大力量,无不触目惊心叫人胆寒。
  不仅市井坊间,甚至豪门大户也都大肆传播。
  据闻,就是皇宫大内,当今休息的时候,也让身边内侍模仿说书先生,说一说《三国演义》,听一听三国评论。
  三国的一些内容和情节,真的很有说道啊。
  荣国府不是真的与世隔绝,慢慢的也受到了影响。
  大老爷最近频繁接到八公家族的邀请,受到了相当热情的招待,这是他失去荣国府家主位置后,相当难得的体验。
  毕竟不是真的傻子,大老爷可是接受过荣国府完整的继承人教育,很快就弄明白了事情的根源。
  很明显啊,凡是邀请他的勋贵,三句不离三国,话里话外对《三国演义》的作者‘琮三少’相当推崇。
  显然,随着进一步揭露三国幕后故事的评论出现,京城顶级勋贵圈子没有继续沉默,给予了同为勋贵子弟的‘琮三少’足够的重视。
  就是大老爷本身,在听过几回三国评书后,也是对于三国故事相当感兴趣的。
  没其他原因,金戈铁马征战沙场,本就是男儿梦想。
  勋贵家族几乎全是武将出身,自然对颂扬武将的三国故事,有特别的好感。
  等大老爷听完了三国故事,又听了一耳朵三国评论后,再也坐不住,直接将贾琮喊来问话。
  见礼之后,大老爷也没客气,直接问道:“三国评论,真的是你小子写出来的?”
  问这话时,大老爷仔细打量眼前庶子。
  高,壮,结实!
  已经差不多九岁过半的贾琮,给大老爷的感觉相当惊讶。
  不知不觉,贾琮此时身高已经过了一米六,比之寻常成年汉子都不差了,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长的。
  之前贾琮一直在大房晃荡,大老爷也没怎么在意,不想转眼这家伙已经长得这么高壮结实了。
  身体强壮,加上又没染上乱七八糟的怀毛病,身上自然而然有一股子‘勃勃英气’,大老爷似乎从中,看到了贾琮写三国故事和三国评论的根源。
  要说此时,大老爷对贾琮这个庶子,确实有些刮目相看。
  能写出三国故事已经很不错了,起码证明贾琮对沙场征战,还有阴谋权术方面有些见解,这对于资源不缺的荣国府而言,其实算不得什么。
  当然,大老爷刻意遗忘了自身,还有眼下荣国府主人们的状态,只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也不看看,被当做荣国府下一代家主培养的凤凰蛋贾宝玉,是个什么货色。
  若只是如此的话,大老爷虽然会高看贾琮这个庶子一眼,却也不会太过放在心上。
  可贾琮这个庶子,继续写出了剖析三国故事背后隐藏的内幕,这就很了不得啦。
  就是大老爷本身,听三国故事时也只是听个乐子,根本就没想过三国故事背后隐藏的内幕。
  听过一些后,大老爷也是忍不住大开眼界心头发寒。
  其中正治斗争的冷酷无情,还有疯狂恐怖,都叫他感觉浑身冰冷,心头直冒寒气。
  大老爷可没经历过这些,也缺少这方面的见识和阅历。
  荣国府最风光的时候,大老爷可是号称京城第一纨绔,就是当初的太子,以及当今皇帝都不敢轻掠其锋。
  只要不是犯上作乱,有上一代荣国公庇护,大老爷的日子过得不要太滋润。
  等上一代荣国公去世,荣国府的声势大不如前,大老爷立即缩回了府里当宅男,根本就不理会外头的纷纷扰扰。
  别看他挂着一个一等将军头衔,可是没资格参合朝堂事务的,自然而然朝堂纷争也与荣国府越来越远。
  所以,大老爷到现在依旧是个纨绔性子,对于朝堂纷争的残酷以及本质,理解相当肤浅甚至可笑。
  头一次听闻三国评论,将大汉时期的朝堂纷争,分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种震撼和惊讶可想而知。
  这时候,又有一干顶级勋贵推波助澜,大老爷想不重视贾琮这个庶子都不可能,谁叫写出三国故事和三国评论的‘琮三少’,就是这小子。
  单以对朝堂纷争的理解,以及某些事情的本质看法,大老爷心中清楚,他是不如眼前自家庶子的。
  心情自然相当复杂,却也说不上对青出于蓝的忌惮。
  他甚至琢磨,以后若是遇到了事情,倒是可以把这小子喊来问一问,指不定能有更好的判断和处理方式。
  毕竟外头对‘琮三少’的推崇可不是说着玩的,起码听过三国评论的存在,都不会认为‘琮三少’是个正治白痴。
  受到舆论环境影响,大老爷又不是什么聪明人,自然而然就起了看中贾琮的想法,很正常的事情。
  贾琮不知自己当初鼓捣这些的目的,基本已经达成。
  “回老爷的话,孩儿是根据众多史料,加上一些猜测写出来的,有错漏的地方还请老爷见谅!”
  不管如何,先承认自己的问题总不会有错。
  见大老爷的态度还算不错,他也就坦然开口。
  “怎么就想着写这玩意呢?”
  大老爷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总不能问你小子的心思够复杂够深沉的啊,这么隐蔽的内幕都能揪出来。
  他还想弄清楚,贾琮这小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呵呵,主要还是想澄清一下某些事情,不让某些人借机生事,把污水泼在武人身上!”
  贾琮眼下也反应过来了,应该是外头的舆论,已经影响到了大老爷的判断,心中微喜的同时,回答的时候自然更加自信:“比如温侯温侯吕布,这位三国第一猛将的为人,确实有些不堪,但他也算得上皇权与世家斗争的牺牲品!”
  “怎么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1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