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1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1/1157

  “我不管后方朝中的那些大人们是怎么想的,又有什么理由和借口……”
  “就是不要短了我军前的输供,则一切万事好说……”
  “还有,不要再拿那些官票和军钞来作为犒赏和加饷了……”
  “这种在北地谁都不认的废纸般玩意,能派什么用处。”
  “况且在北地局面日渐困顿之下,就算是有真金白银,也未必能买得到像样的东西了……”
  “再强令使用这些军钞,难道与让麾下各部儿郎动手去抢有什么区别么……”
  然而,就像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的道理一般。
  “铁帅……”
  一名军将匆匆疾步走了过来禀告道。
  “近日军中突然出现了一些传闻……”
  “言称朝廷有意令本军就此退兵,南下前往荆北……”
  “岂有此理。”
  颜铁山再次有些,狠狠瞪了旁边的这位观军容使一眼。
  “这是谁人制造的谣言……又是谁在传播……”
  “传我令去,敢于祸乱军心者当斩……”
  “我在授你权益处置之便……”
  说到这里,他转而望向身后群山狭夹的远方。
  “眼下关外的数十倾屯田,已是收获在即……”
  “能不能长久坚拒下去,乃至站稳脚跟就看这一出了……”
  “千万不能在让人心给乱起来了……”
  这时候关城远处尧山上的哨台烽燧,再次冒出了代表敌势来袭的烟火,一时之间各种预警和传讯,调集和整军的号角声,在潼关内外预警响彻成了一片海洋。
  时隔不久的西军攻势,再次在秋高马肥之际轰然而至了。
  然而正可谓无独有偶,广袤的北国大地上,江宁事变经过距离上的延迟和传播过程当中的充分酝酿之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回波和余响却还在持续荡漾和发酵着,更多不一样的东西出来。
  ……
  与此同时的河北道。
  位于沧州运河北端一处河岔口的前沿哨寨——钓台寨,再度迎来了一个难得清闲的早晨。
  这里说是哨寨,其实已经抛弃了传统粗陋的木围栅墙,或是比较节省人工、物料的,土木混搭结构的寨子形制;改用了大批量取土烧砖的砌墙之法,配合夯实抬高地面足足十尺的奠基,而呈现出棱边八角的一处大型台垒,外墙面上还用淮地所产灰浆抹平填隙,自此坚如硬石而无畏风吹日洒雨淋的剥蚀。
  而哨寨内里,则是比较紧密的分作上下层叠三层,沿着外墙从高到低逐级排列着各种建筑和设施,从高处的哨塔、炮垒,到中层的修理间、五金匠铺、兵仗库、子药房、粮仓、食堂、营舍、伙房;再到低处畜栏和马厩,办埋式的酱缸和酿坊,室内的水井和露天的消防水池,联通内外的排放沟渠等等一应俱全;
  除了中心预留出来的大小两处校场,以及作为标制建筑的高大扳臂信号塔兼烽燧、鸽房之外,所有内部建筑的顶部都是平整如一的;因此很被各种过道和索桥,连接成一片又一片的上层活动空间,其中大部分都被附上肥厚的泥土和收集来粪肥,种满了各种速生易长的菜畦和瓜果苗圃。
  既是体现了淮镇境内已经成熟起来,无论军民地方的各个领域,可以初步实现大批量重复模板化的建筑风格,又在见缝插针的布局填塞之间,呈现出某种浓重的地方化的风格。
  这座哨寨离,除了常驻的两队铳军一队白兵,五六十名杂役和辅卒之外,还有八具散射小炮和六架转轮大铳,可以沿着预设的炮位进行转移和机动;再加上扼控河口折转处,而仅有东北两面应敌的人工地理胜型,不要说那些在河北大地上到处流窜的所谓义军、流寇之属,就算是首当其冲的平卢道方面再度杀过来之后,也是可以抵抗一二而伺机坚持上一段时间的。
  因为还有背靠以及初步疏通过的运河之便,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得到来自河上车船队输送和补充,乃至船上火力投射的远程支援;所以这一出程磊也兵分史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水陆与上下游的各处军事据点和城邑,盘活成一条线的整体格局。
  因此,通过这一连串沿着故运河节点,如同百足蜈蚣一般的筑垒推进和延伸之势下,沧州境内大部分地方已变得平静了许多,许久未有见到成群结队的境外流窜武装了。
  而在钓台寨西北向的河道对面,被焚毁的平卢军故营和沿河据点,至今也未有恢复起来的迹象,而只剩下一些歪歪斜斜倾倒的缘柱,埋没在疯长的荒草当中。
  而披着一身露水顶着晨曦余光的,刚从值夜的哨位上走下来的老兵油子王秋,也在努力舒活着有些僵直的身,而听着骨节发出的细微呻吟声。
  自从“沧州大战”之后,他足足养了好几个月的伤势才得以归队,然后总算是拿到了士官修习的荐书和旧识陈渊所提供的担保状,在十分痛苦的往复资格考试里折腾了一年半之后。
  他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权刀牌队正,也终于变成了扩军之后,新编防戍第三十一营里领校尉衔的团副之一,专门负责带领和操训那一队的白兵。
  然后闻到炊伙的香味,不由让一整晚只啃了些行军饼干的他,顿时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因此,还在墙头上沿着索道下来的功夫,他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吆喝和招呼起来。
  “今个儿的早食吃得是啥。”
  “杂豆饭团子,还是裹饼子,烤麦麸子还是杂馅丸子?”
  “海味大酱汤还是干菌油渣汤,或是胡辣疙瘩汤?老浆酸汤子?”
  “不会是剩下的烤豆薯吧,这玩意不耐饿还老泛酸胀气。”
  “实在不宜多吃的,还是留给那些夫役和杂工加餐吧。”
  当然了对于他而言,最直观的无疑是自从打下了安东之地以后,所带来各种明显的变化。
  就是军中原本就有些令人羡慕的伙食种类,由此变得更加丰富了;就连各种军民用途的罐头和便携的行军饼干、压缩口粮的名目,也多出了好些个新品种来。
  而在哨寨这种前沿据点里,除了这些日常囤积备战的米麦盐菜、饼干罐头等辎粮日用之外,每旬往返一次的车船在接送走转运伤病员之外,还会送来一些比较特别的配给和日用品,比如烟叶、板糖、果脯、茶饼、烧酒、牙粉、油膏,乃至时令的枣、梨、核桃、柿子什么的本地果子。
  在没有女人可以宣泄而格外寂寞的驻留期间,他的唯一兴趣和消遣,就集中在了变着花样鼓捣这些吃食方面上了。比如就近从河里捞些杂鱼来做成酱酢,从野地里用火铳打几只野兔、獾子什么的,时不时的调剂和改善下口味。
  而前些日子,一只青皮老驴落水淹死之后,简直就成了他们的一场饕餮狂欢了。然而,还没有等他摸进伙房多久,就被骤然响起的警号喇叭声给惊出来了。
  “慌个什么……”
  他不由有些不满的嘟囔着,重新奔上值守的哨位。
  “天大地大,还有比让人填肚子更大么……”
  “又是哪里流窜过来的送死货么……”
  然后他就彻底愣直了,因为在远处西南方向的地平线上,卷荡起了隐隐的烟尘和持久如潮的震荡之声,还有隐隐的军歌号子。
  而在咫尺镜里高高招摇在空中的一面大旗,顿时让他抓在嘴里啃的半只烧蹄髈,浑然不觉失手的跌落在泥尘当中,然后被他毫不有犹豫的踩踏过去,而用充满欢喜欣然和激动的声音叫喊到……
  “快快升旗发出信号……”
  “向我们的大帅致意和献礼啊……”
第1214章
淮动(十)
  择选吉日,誓师起兵,就此兴兵北向而扫平大河南北之域。
  在一片“扫除北虏,清朗乾坤”“鼎复中原,兴致太平”的口号与《城南子》《游击军》的军歌声中,徐州彭城郊外南清河之畔的誓师场面,虽然颇为简单而异常宏大庄重;
  十数只番号和人马汲汲与大校场之中,相继经历一应校阅之后的流程之后,就即刻启程赶赴前方了。而在此之前,至少数万石的物资和甲械,已经先行离岸装船向北沿途输送而去了。
  “也许,我们正在见证的,乃是一番伟大世代的开端啊……”
  “这无疑代表得是一各全新时代的王道霸业啊……”
  “终于等到了这么一天了么……”
  无数站在城头上观礼的军民百姓当中,不乏有人发出这样那样的由衷感叹道。
  在一众送别和观礼的后宅女眷当中,唯一不同的就是多出来一个亦步亦趋站在身后,与那位宇文小主母左右侧立盛装打扮的小晋君;
  虽然似乎还是第一次见识这种场合,看起来还有些怯生和羞涩难耐;但是毕竟是天生的贵胄血脉,自有一种天家熏陶出来的雍容庄重的风范与典雅气度,却也让人不由的生出各种别样的猜想和念头来了。
  有人觉得这是某种对于南朝尚有缓和之心的变相信号;毕竟这位大帅自江南脱险归来之后,并没有急于动兵江宁而兴师问罪,而是以甫经变乱而需要稳定大后方为由,先扫除和平定北地周边的残余威胁和妨碍为首要之事;
  但也有思路比较奇特或者说是容易钻牛角尖的人,则有更加异常大胆的想法和猜测,难道这位大帅对于南朝的国统也是有所想法么,所以才格外保留了这位在后宅的位置,并不远千里的将其从江宁府给带回来。
  ……
  而在平卢道的首府兼幽州治所,在因为战争带来的短暂红利和收获,刚刚回复了些许生气和繁荣的蓟城当中。
  平卢道大都督韩忠彦此刻的心情,用后世的流行语言就像是日了狗一般来形容了。
  风云突变的实在太厉害了,本以为是南朝内部生变,自己这边可以乘机坐地起价,而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条件,连在身边引而不发的淮镇威胁,也能因此土崩瓦解或是在内乱当中被严重的削弱;
  但没有想到南朝号称筹划万全的行事,居然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样子货,经过徐州变乱之后的淮镇实力几乎丝毫未损,非但不去找南朝大梁的麻烦,反而是把矛头对准了自己这边了。
  这让他在开春之后,对于攻打和抄掠河北张邦昌势力所取得的一连串优势和成果,都变得黯然失色或者说是失去了大部分的价值和意义了。
  况且因为物候环境的缘故,平卢道的秋收又比河北道更晚一些,山内又比山外更晚一些,这也意味着原本需要占用大量人力来进行的秋收活动,将首当其冲的撞在了淮镇汹汹而来的兵锋上。
  这对于数年来饱受饥荒与困顿的折磨,而新近才有所缓和的平卢道军民百姓而言,或又是才从短缺和饥饿当中摆脱出来的地方军队而言,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噩耗和灾劫,却不知道这个冬天,又要有多少人熬不过去了。
  但更让他烦心的则是迫在眉睫的另一些忧患事项。
  虽然,他所在这座蓟城的城墙高达三丈宽一丈五尺,幅员三十三里周长,以节度使兼都督府所在牙城为中线,分东西南北四桓外加一座子城,一共分布着大小十座城门和九大片坊区;是一座南北略长,东西略窄的长方形城池,也是平卢道中最大的城邑所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1/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