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11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5/1157

  “有敌自海上而来,再陷直估寨了……”
  “什么……”
  这个消息顿然在堂下激起一片哗然声。当即就有一位生得孔武有力,而鬓发浓密的军将主动出列喝声道。
  “还请督帅与我一只轻兵,即可前往夺还和驱除……”
  毕竟,前一次直沽寨沦陷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至今还是历历在目的;一旦被这些占据了直沽寨的敌寇,清除了海河河道当中淤塞和障碍的话,那就意味着来自敌方水师的战船,深入河内而炮轰焚掠沿岸的故事,再度重演一遍了。
  而且相比前一次只是短期肆虐一番就退往海口的结果,这一次却是有淮镇主力的大军为呼应和蔽翼,一旦任期势大,则整个幽州东面和沿海各州,都要不稳和动摇起来了。
  然而在这个关口上,韩忠彦却是再度有些犹豫了;在此风云汇集的幽州保卫战在即之刻,是否还有必要分出宝贵的机动兵力,去确保和维持一个侧翼的局面和态势呢。
第1219章
平卢(五)
  平卢道,幽州南部,高粱河与桑干水交汇之畔。
  虽然象征性的隔河对射已经结束了,但是在浮空飞舟的遥遥指示下,持续不断的例行炮击,还是时不时的落在对岸的营垒里;间歇性的溅起一阵又一阵的破碎残片,或又是飞舞的人类肢体;再加上猎兵队投入的自由击杀和寻猎,对面河岸上已经在没有巡曳的队伍,以及多少敢于轻率露头和现身的人影了。
  而风雷旗下的淮军将士们,也依旧在不紧不慢的用从附近拆除而来建材,逐一捆扎成各种用来渡河的工具,而且就这么明目张胆的展现在露天之中。
  毕竟类似的渡河抢战,在淮镇的征战当中已经经历过了许多次了,堪称得上是具有相当成熟和经验和对策了。比如用充气皮囊和木板组成的浮筏,就这么当着对方的面逐一成型了。
  负责用特制的风箱和伸缩筒子吹气鼓囊,监督着辅卒和军役用刀斧消切合适木板的鲁倌儿就是其中一员;当然了,经过这些时日的打磨和历练,已经洗脱掉他身上作为新兵的那种生涩和不够成熟,而正式成为一名领有全额津贴和补助的正卒,可以在这阵前直接指使着,临时分配的辅卒和军役在内足足五个人干活。
  而在他的不远处,则是那些胆子更大的老兵们所制造出来的动静,他们甚至赤着膀子站在河水里洗身,而挑衅式的做出一些不甚雅观的举动来,尽可能的撩拨和刺激着对岸敌军阵营,然后为本方潜伏的猎兵们,引出一些比较合适的狙杀目标来。
  因此,在短时间内累积下来吃了许多亏之后,对岸就彻底学起了缩头乌龟,而只顾躲在营垒背后用毫无准头可言的弓弩,时不时的漫射过来权作象征性的反击。其中大多数都没有机会抵达南岸,而就落在河水里冲走了。
  然而,还没有等鲁倌儿一边数着第五只射到河岸上的落矢,一边完成这个早上的第十一个充气皮囊,很快就听到吹响了午间开伙的哨子;然后,抬着铁皮大桶和饭筐子的厨头和辅卒,就已经忙不迭的为他们送上来今日的军中饮食。
  虾酱猪肉炖芋干条,算是淮东新出现不久的特色军中伙食之一。炖得烂呼呼肥瘦相间的大膘肉,连浓酱汤汁一起扣在糙米杂豆团子上,三五几下就下了肚子一顿。
  然后,一口气巴掌捏的五个团子,就沾着酱汁彻底消失在嘴里了,甚至连加盐的茶汤都省下了,打着饱嗝的鲁倌儿只觉得在没有如此惬意和满足过了。
  当然,他所能够享受到的阵前物资条件和保障,是建立在后方已经平定而大为通达的情况下。
  作为进攻幽州的桥头堡和前沿要冲,河北平原上与平卢道交境的益津关(河北霸县)、瓦桥关(涿县南)、淤口关等幽南三关,早已经被克复拿下来,而变成后方重要的粮台中转枢纽。
  所以,通过多条路线源源不断的水陆转运力量,军前的供给和支应还是相当的充足。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于需要编管沿途占领区人口和城邑的需要,从淮上渡过黄河所运出的粮食有很大一部分,被耗用在这些地方控制力和秩序重建的维持需求上。
  然而,还没有等鲁倌儿彻底消食完毕,而对岸就突然的金鼓齐鸣警号连天的,而四下里炸响开各种呼啸声来,然后就见骤然冒出来的烟柱和火光之间,一连数枚有些眼熟的彩色焰箭,从敌营的后方徐徐然的升空而起。
  “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是他们这些岸前士兵心中最大的疑惑和不解了。
  然后自己方阵营当中的喇叭声也由此吹响开来督促着他们丢下手中的材料工具和未吃完的食具,火速的拿起侧近的火铳刀剑,就地完成集结和列队……
  看着对岸骤然掀起的大片烟火和嘈杂当中的混乱声嚣,我微微一笑,然后下达了强渡过河的命令。
  在骤然加强的短促炮击和更加密集的对河排射当中,无数个绑着皮囊的浮筏被同时从河岸上推入水中,在善于泳溺的先兵和敢战士推动下,载着相应的装具和器械,缓慢而稳定的向着并不算宽敞的对岸飘渡而去。
  虽然对岸的营垒当中,仍有一些零星的箭雨仓促的射出来,而纷纷溅落在他们的头顶和身边,但是大多数不是射空就是被浮筏上的装具给挡住,只有少数人在河水中荡漾出血色来,然后就很快被跟在身后的同伴接替过去。
  这时候对岸的攻战和纷乱,愈加的嘈杂与热闹起来,被点燃起来的浓烟和烈火也已经笼罩了大半可见的河岸防线;当然了从这里已经可以比较明白的看见,因为对方某种准备比较仓促的原因,在对面河岸所建立的营垒其实只朝着河面单向存在,而在侧后方向是基本不设防或者说来不及布置的;
  所以依靠当地出身的向导,从下游觅地潜度过去的数营骑兵,才能取得如此相对有利的成果的。不然的话,也就是个牵制、骚扰和截断后援而呼应本阵大队人马强攻的基本效果。
  不多久,就有第一批浮筏抵达了对岸,而被贴着河岸固定下来,然后有通过浸在河水里的牵引长索,而与其他推过来的浮筏联并在了一起,然后一条临时过渡而仍有些晃荡的浮桥就此基本成型了。
  而那些蹲在河岸浅滩里作业的先兵,也在近处营墙零星的反击当中,从浮筏上的防水装具里拿出火铳和刀剑来,成为了第一批守卫河岸滩头的力量。而直到这时候,对方仍旧没有一只武装力量能够主动杀出来,试图和反击或是驱除这些躲在河岸下的先兵。
  于是接下来的事情就要简单的多了;当可以通行的浮桥数量已经达到了两位数以上的时候,就算火力支援和掩护都已经停下来了,也再没有人能够抵挡和抗拒,淮军将士抢攻过河的必然趋势了。
  当然了,在幽州城下决定性的战役开打之前,在这片广大战场当中真正的主角,其实还是我带来的十几个营头的骑兵,尤其是那些安东子弟组建而成的骠骑兵。
  与之相对的是表现得有些孱弱和乏力的燕地骑兵;不过这也并不算什么的稀奇事情,因为自北国权臣张氏一族崛起于幽燕之地的安东行营后,平卢道当地久负盛名的骑兵力量,就一直被持续削弱的厉害;
  几乎每年出产大多数的骏马和表现出色的骑兵,差不多都被优选去了洛都,而充作畿内的拱卫力量和京军诸卫的兵源;尤其是在两度北伐期间,因为本身机动性的缘故,燕地优先被抽走的都是骑兵或是骑马代步之属,而只剩下一些二三流的地方驻防力量和机动性有限的屯守边军;
  以至于至今平卢道上下都还没有缓过劲来,不过毕竟基本的底子和历代的基础在那里,再加上邻接和背靠草原诸藩获取马匹的便利,也许只要休养生息或是生聚上那么一两代人,就能有所恢复过来。
  不过,既然现在我率火器大军已经来了,他们就再没有这个机会了。或者说,正在我军中服役的那些安东子弟,也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的;毕竟他们的祖祖辈辈,可是没少在战场上和这些燕地骑兵,世世代代得打过交道的;可以说是彼此最了解和熟悉他们的敌人和对手了。
  如果不是最终成军的骑兵实在数量有限,而淮镇的要求又相对宁缺毋滥的话,在现有的十几营骑兵的基础上,以辅助骑兵的名义再凑出两三万骑手完全是不成问题的。
  这还是仅限于辽东辽西所在的辽河流域,还是因为近些年穷步黩武和征战绵连,所带来的人力匮乏与疲弱,不然还有可能募集到更多;也并不包括新入手未久的从铁岭到混同江流域的中部地区呢。
  此外,从那些保留了领地的诸侯分藩等附庸势力当中,大概还可以临时募集到一至两万自备坐骑的骑兵,不过从成色上就不好说。
  当然了,如果再让安东休养生息几年时间,等到地方重建和人口恢复的大多数成果开始体现出来之后,这些数字完全还可以再往上翻几番的。
  因此,光是从骑兵战的现成实力和后续底蕴上,就已经完全压倒了对方一头。
  不多久,度过了桑干水的我,就在被夺占下来的临时营垒里,接收战果的报告。
  “恭喜军上,此番破敌过万……”
  “斩首四千有余,俘敌约五千,又获各色夫役、丁壮约八千……”
  “缴获榆关守捉、兴平军、卢平团结、渔阳镇四部的旗帜数百面……”
  而这显然只是幽州攻略之前的热身战而已。
第1220章
平卢(六)
  四野一片肃杀森然,被火焚过后斑斓丑陋的大地,仿若在无语的静对苍天。
  在仿若无边无际的擂鼓鸣号声中,齐声高唱着歌子的铅灰色洪流,连带着成片波光粼粼般的刀枪和帽盔反光,像是汹涌大潮中雀跃的游鱼一般,徐徐然竞相向前的奔涌潺动着,不慌不忙得淹过青褐色的原野,而让视野中所见的大地,都仿若是就此彻底变了颜色一般。
  一时之间的天地之间,仿若是除了雄壮的歌子和脚步声之外,就再没有其他多余的杂音和响动了,这是一幅令人窒息而心悸得不敢大声喘息的场景。
  直到漫山遍野隆隆的马蹄奔驰和震鸣声,还有众多沉重的马拉炮车所碾过地面的沉闷滚动声,像是滚开沸腾的海洋一般得纷纷填充进铅灰色军队序列之后,才得以重新打破了这种笼罩在战场和人心上,所暂时主宰一切的整齐共振。
  原本高耸坚厚而让人安心的城塞,在他们面前也仿若是成了微不可及的一处孤岛和绝地一般,令人沮丧而失望起来。
  然后,还没有等他们好好喘息上多久,随着鼓号生而变阵的大军从列,开始用那些前后衔接在一起的大厢马车,就地变成一座座现成的营垒出来。
  “车城”,这个时隔多年而几乎已经消失在历史古籍当中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了城头上所有围观和目睹者的心中。
  然后,就像是冰冷深沉大海的军阵,霎那间变作了熔岩本滚的火山一般的,爆发出震天动地响彻云霄的声浪来。
  “万胜……”
  “万胜……”
  “万胜……”
  “万胜……”
  在一片山呼海啸声中,我骑着被命名为“皮皮虾”新坐骑,也在前呼后拥的甲兵簇丛下抵达了战场前沿,打量起眼前这座看起来颇为雄峻的军城,也是进攻幽州州城之前的最后一个妨碍。
  突破了并不算深也不怎么宽的高粱河——桑干河一线之后,同样平坦无遗的幽州地界,就像是不情不愿被按倒的熟美妇人一般,彻底向我的大军放开胸怀和腿弯。
  屏护在幽州四野南境的广阳城,回城,龙山城、常道城、军兴寨、弄口镇等外围军城与据点,还有雍奴、会昌、安次、潞平、沃县等五处县治,相继在两日之内多路进击一鼓而下。
  直到在距离幽州治蓟城已经不远的另一处要冲兼军塞——笼火城(今北京丰台区大葆台),才遇到了相当坚决的抵抗,而暂且停下脚步来。
  自此桑干河到高粱河的两水流域内,从幽州东南的善济寺,再到幽州西面的普天堡,足足数十里宽的大纵深和除了笼火城以外的十一处大小新旧据点,已经全部落入了淮军的掌控当中了。
  而要说这处笼火城,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地理名胜和历史典故的所在了;前身是汉时幽州刺史部所置的阴乡县,属广阳国。后汉亡而三国勃兴群雄四起,故城毁于袁绍与公孙氏的拉锯征战。仅存其遗址而在北燕慕容氏崛起后重修为垒,俗谓之笼火城。
  而在前朝隋末唐初的开国争霸当中,这里也爆发过一场颇有影响的局部战役;
  唐武德三年,因为据有幽州的地方实力派罗艺,遣使入关归唐称臣,首当其冲的河北窦建德大怒,乃遣将高士兴击罗艺于幽州,不克而退军笼火城,为罗艺骑军所袭击而大败之。
  然而过多久,再度卷土重来的窦建德大军,又被罗艺亲率的幽州劲骑,依靠地利之便复败于笼火城之下,自此不复再来。
  笼火城是一座不择不扣的大型军塞,相比其他看起来有些年久失修,或是荒废日渐的城塞军垒,因为这里曾经是北朝安东行营的粮台和转运枢纽所在,所以被修缮的格外厚实坚固;
  据说是以采自燕山的整条麻石为基,而堆砌以大块灰色城砖,又以米汁合土浇筑其隙,因此相比雍奴、会昌、安次那些长满荒草和小树的县城城墙,长宽不过两三里的笼火城却是墙面平整异常而干净光洁的很。
  城头上更是箭塔哨楼密布而旗帜林立守军重重,看起来就不像是好相与的所在。
  所以,先期抵达的赵良嗣率一营猎骑兵和两营骑步军,只是试探性的发起了一轮进攻;被城上的床弩和石炮等重械,摧毁了伴随马车所临时改造而成的简单攻坚器械后,就在没有硬碰硬的强取,转而优先肃清周边而遮断内外联系,就此静待后路的重型装备送上来了再说。
  在此期间,他们倒是和城中突出来的骑兵交手数度;然而这一次对方的表现,就不像之前遇到的那些平路骑兵那么鱼腩,而是体现出了什么叫做弓马娴熟而穿割自如的道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5/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