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1157

  通过严酷的训练带来的苦楚和疲累,他才重新勉强把持住本心,不停的告诉和提醒自己究竟有几分几两。
  他本来就是一个底层的小武官,连最末微的职级品秩都没有混上,为了从,才不惜恶了上司孤注一掷缺了这个出来送信的机会。
  这才因为遇上现今这位极具潜力的主公,成为最先投效和拱卫左右的一小群部下,才有了这个一路坦途的出身和机缘,所以他格外珍惜这个机缘和资历。
  他这个军中第二大营头的身份,不仅仅是因为他作战多么奋勇卖命,轮拼命的机会他自认比不过杨再兴那群老义从出身;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多么才华出众,独树一帜,比起军中资历和素养,自有韩良臣专美于前;更不是功劳最大的那个,单轮军中表现和战绩,他也没有力压群雄的本钱。
  他自认比较被看重的地方,无非就是作为最早一批的老人,更加忠实可靠,在军中令行禁止,在私下行事也不折不扣之类的简单因素和缘故而已。
  想明白了这些利害得失和基本道理,才没有再度迷失在这种纷纷绕绕的诱惑之中。
  但他身边带出来的那两队人,就没有这个好运气了,在各种享乐的邀约中,被各种吹捧和巴结,而迷昏头说了不该说的话,许下不当的承诺,或是泄露了有关碍的内情,而被他亲手惩罚的,就足足有五个人,几乎占了一队小半人。
  其中两个人,无论如何痛哭流涕的苦求和忏悔,也不可能再留在军中了,能够被解除军籍派到远州去以商社义从的身份,变相流放中以观效尤和悔过情行表现,是他可以争取到最好的结果了。
  这还是看在他们是无心之失的初犯份上,对于刻意走漏消息或是主动出卖情讯的吃里爬外之辈,严厉拷逼泄露影响之后,绑上石头沉在珠江口的,与水藻游鱼为伴,通常是这些叛徒和异己分子,最普遍的处理结果。
  相比一片纠结各有心思的部下们,我正处于某种春风得意的时光中。
  作为履任的新军七将之一,我也正在上城的御苑别宫——荔霞圃,和其他人一起接受来自宫内省的赐宴,也是某种集体公开亮相和吹风场合。
  所谓人工营造出来,令人使节错乱的一片繁花锦簇之中,堂中醺醺然的热风拂面而过,不知名的宫廷大雅之乐,洋洋洒洒飘摇萦绕在殿阁厅堂之间。
  据说现场很多的花卉,很多都是大内专属的温室里专门培育出来,在这里作为摆设之后就很快在几天内调零死亡的消耗品。
  在场仿若众星捧月一般的,若干个被环绕的小团体中,我正在那些日后须得长期共事,的同僚和新部属们站在一起。
  一边用手中端着彩瓷杯盏,轻轻碰唇致意,回应那些点头招呼的路过身影,或是环绕左右刻意示好的面孔和表情。
  自有一种飘飘然的感叹,我终于也有一天,能够在公众场合拉班结派,自称体系的机会了,虽然我这个团体是规模最小的那个。
  这还是因为我缺少根底的缘故,所以没有多少亲熟故交,可以留下来攀谈。
  毕竟我认识的人颇为两极分化,认识的那些居于高位者,都是所交甚浅的范畴,能够见面招呼鼓励几句就算好了,自持身份也不会在我这里少多停留,以免造成某种倾向和认知上偏移……
  而我熟知社交层面的那些人,却又因为身份太低,不可能出现在这种场合中,为我助阵和捧场,不过我还是相当满意了。
  按照南朝军中的成制,自营团官以下,皆设三佐一材,辅理日常庶务,并在主官阵亡或是不能履行职责的情况下,充当依次递补负责领头组织战斗和战地进退。
  其中包括了作为掌旗令,和指挥候补的副佐官一到两名,视编制规模酌情增减;纠掌军法风纪的军宪官,将虞候一人;督导日常训作,战时策划行帐的一到数人的营参,以及分掌军械出入维护的材官。
  之前我作为体制外的龙州团左,自行规划一些不成体统的编制也就算了,现在既然成为朝廷新军的一员,这些缺失自然要速速补上。我也因此在这个场合中,意外的见到了另外一些“熟人”。
  比如,占据我左首边的,自然是通过背后的运作和我的指名要求,被迁升到都知衔,继续作为副手留任的辛稼轩,据说他这个位置本来被好些人盯上,本来排不到他,只能外放到别处军州作为补偿。
  但是他有一个贤内助,因此龙雀园那里在其中很是出了些气力,再加上我表态用熟不用生,才稳住了他的位置,因此他在这个场合上很有些沉默寡言,尽量把风头都让给我。
  又比如,站在我右首边的人称“营参”首席参事官,也不是什么外人,居然就是我熟知那位鹿公长孙——陆游,陆务观同志,天晓得家里把他从总章参事府派驻水师的差遣,转到我这里来要费多大的代价。
  连带任命的次席、三席、四席等参事官,则是他的几个参事府背景同僚,从自我履历介绍上看,都是有过相关外放履历或是任事经验的熟手。
  这样下来,在我的部队体系内,一个陆家班色彩的团体,已经隐然成形了。此刻他扮演了某种谈笑风声,活跃气氛和润滑关系,顺带在诙谐话语中,完成相应人物背景的角色。
  而正面对我一板一眼说话的,则是新委派下来执领军宪的将虞候,同样也是我军中少数可以谈得来的旧识,前利州兵马钤辖赵隆,也是安远州庆功宴中,少数没有中毒,而得到提升叙用的受益者之一。
  只是他在军前,同样受高宠案牵连,为新来的主将所不喜,一句“牵涉待查”夺职就赶回到广府去,等到安远州战事发生变化,他的部队已经没了,因此,高宠前去赴任前,给他求了一个出身,没想到阴差阳错的塞到我这里来了。
  此外,还有陈夫人那只骑从护卫的领队宁都尉,字志远,他直接从防军里直接调遣过来,带着一帮相熟的老兄弟来帮衬我了,这般好意,我当然是照单全收了。
  他们履任的同时,也多少举荐或是提携了一些亲熟故旧过来,作为直属的部下和军士将官的候补,这也是应有之义的成例故事。
  为了让背后那些支持者乃至朝廷放心,我不能也没有理由拒绝的,只能将他们相对的集中安置在一起,便于就近管理和监督。
  至于负责整备军械的材官,在我极力运作之下,并没有另派他人,改由前大匠沈岳出任,据说他接到这个任命的时候,几乎是热泪盈眶,各种胡言乱语不能自持,只剩下溢于言表的激动和感恩。
  不过因为他的残疾和身体不便,难以长期随军行动,因此这个职务实际上,是由新人孔吉吉作为他的副手身份承担起来。
  其他的次要杂职,诸如营中火头官还是崔屠子,辎重骡马兼夫役队长,依旧是钱水宁,只是级别和待遇有所辍升。
  这样下来,我私底下对这只部队,依旧保持了相对的控制力。
  “有德……”
  正在且言且思着,突然主动靠过来一群人,领头的对我招呼道。
  “如今添为同僚,还望多多帮衬……”
  却是另一位熟人,天南招讨军主帅刘绍能之子,典型将门N代刘延庆,虽然有些同龄人常见轻浮跳脱的毛病,但是为人比较爽朗慷慨,奉命在战地上配合过几次,还算默契和愉。
  他现在是新军后锋将,别号“雄武”,他身边穿着武官袍或是文职服色的各色人等,有关没关的林林总总的足有大十几号人。
  “最好把你的气运,也沾染给我一些才是……”
  他很是声调爽朗的调笑道。
  “彼此彼此吧……”
  我也回应道,心中却暗道果然还是来了,就算是在新军之中,也需要拉班结派进行站队的,就不知道他背后是谁授意的。
  “我更羡慕你那边的人才汲汲啊……”
  “人头汲汲还差不多,人才嘛就不好说了……”
  他嘿然笑了起来。
  “好歹是仗着父辈的余荫,有些人愿意跟过来混前程而已……”
  “你还真是直言不讳啊……”
  我也只能跟着呵呵了,却是不知道用什么表情吐糟好了。你这么当着众多部下自爆其短的打脸,真大丈夫否。
  然后我果不其然的看到,他身边好几位明显是亲信心腹,所露出“又来了”之类的苦笑,以及另外一些错愕和尴尬的表情。
  不过他这么一插科打诨下来,两边的排距和生分,就消失了许多,开始相互找着话题和由头攀谈起来。
  两边合作一伙,顿时成为场中最大的一群和关注焦点。直到今天的正主儿,代表大相国的当代监国,在一群近臣和内官的簇拥下,在清扬变作浑重的大雅之乐的鼓吹中,徐徐出现在内厅,这才重新泾渭分明的分散开来。
  各自站若笔挺,目不斜视,做出一副倾慕诚恳的霖听姿态来。
第247章
谋求,谢礼
  当代的监国是一个净面如玉,风度优容,相当英朗的中年人。他目透有神,颔下一缕美须,顾盼间自然有一种威仪扑面而来,神态间强大的自信不明而喻,仿佛天下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挡他的决心和意志。
  这大抵就是上位者所长期居养出来的王八之气吧。作为这个国家实质的统治者,执领幕府下一代的当主,仅仅扫视一眼的气场,顿时压的左近鸦雀无声。
  只是他心思似乎不在这里,只是说了几句场面话,对于我们这些新军诸将额外训导几句,无非是“尔辈皆当国之栋梁”“自是勉励王事、忠勤为国”“一番前程贵不可言呼……”
  然后我辈中人在中锋第一将封邰素的领头下,一起回应“谨遵上训”“自当不惜己身为国为朝报效一二”云云之类的表态。
  作为排在最后一个被点到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这位长得一副好皮囊的中年监国,格外多看了我几眼。当然作为这种层面的人物,是不会在公众场合过多赘言,或是格外表示什么的,不然,估计明天又会变成某种政治立场的风向标。
  然后随着匆匆离场,又恢复了相互交谈的,只是大多数话题都转到了新近发生的那场袭击事件上去。
  因为格外动用了火器,在成近百人死伤,各种猜测皆有,只是重点大都不在那位正主儿冯坚身上,而是更多集中在现任京兆尹元义方的心腹,宋申锡的名头上。
  毕竟比相比历代被称为“泥菩萨”“站班马”“活摆设”的大多数京兆尹,这位可是难得在任上干得有声有色的强梁京兆。而且背后靠山极硬,就算是广府之变的例行追责之中,许多人都吃了罪责和干系,就唯独他因为有人力保,而依旧逍遥任上。
  而作为他的心腹干将,宋申锡无疑是替他干脏活,精瘦阴私勾当,又兼推到前台出风头、吸引仇恨的重要人物之一。
  因此这次袭击事件,未尝造成了剪除羽翼又打击了其官声,制造出治下不力口实的效果。但谁又想到,这只是一个女人的请求和某人不按理出牌的临时起意而已。
  作为实质上的额幕后黑手,看着他们绞尽脑汁的苦思冥想,或是分析厉害和关键,说的是头头是道的,或是故作悬疑的大吊胃口,卖弄所谓的内幕消息,或是煞有其事的推理论证,做出重重论断和种种猜想,不由很有些啼笑皆非,却又有些源自幕后大反派自鸣得意的味道。
  所幸这里并没有一个戴眼镜的万年小学生,也没有扎马尾的娘炮国中生,就连那位“此事大有蹊跷”的元芳同学,也不在场。
  所以我可以堂而皇之的和别人一样讨论这个话题,然后各种诱导着各种天马行空或是脑洞大开的想法,大多数时候我甚至不需要主动发言,只需做一个呵呵哈哈的听众,然后点评上一句“可能”“大概”如此之类的,所谓大内宴中是基本没有秘密科研,相信这些猜测出了这里之后,很快又会发酵酝酿乘更多似是而非的东西。
  剩下的就是吃吃喝喝,讨论风花雪月,借助建筑的廊柱和庭园的花木作为遮掩,进行各种叙旧迎新式的串联和拉帮结派。我虽然在这种场合还有些生疏,但是我那些部属和同僚,就不一定了,他们还是有一些关系呼和旧识的,再加上自来熟的刘绍能相伴,给我介绍各种亲熟人等和在场值得关注的人士。
  倒也不觉得被冷落和疏离,至于YY小说里常见的,借着这种宫中背景的公众场合,为了私人仇怨而秀优越感或是使小手段,进行打脸的事情,却是一件也没让我看到。
  不过这也应该是正常的,能够出现在这里多少都是有所背景的人物,那种为了一时之气,拿自己前程和风评,去赌对方丢脸和制造话题的人,毕竟至少少数。
  就算有什么无意失仪或是不周到的细节,也有人好意的提醒我,最多感叹下八叶之一的罗氏,离开广府的社交场合实在有些久了,都已经是上代人又上代人的事情了。
  无论态度和意向如何,我也得以初步认识了,草创不久的模范新军其他几部人马的路数,除了我这只大规模编列铳器的左厢游击两营;全骑兵的右厢“游弋”两营以外。所谓五部两翼各支人马,在大致统一框架下,都是各具特色的存在。
  比如中锋部的将官和下辖,主要是来自殿前军和御龙卫的天之骄子,连营头都比别人多一个,麾下四个大营约五千人,除了水军之外,其他兵种一应俱全,甚至还配属有专门的攻坚器械。主官封邰素也是新军七将之中级别最高的一位,兼领有模范新军的副统制衔。
  左锋将谭国臣,麾下则主要是来自神机军中的背景居多,各种轻重火器的配属是一大特色。也是我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的竞争对手,起码我相当羡慕他们所装备的野战长炮。
  右锋将袁撕虎,出身拱卫军中的上四卫,因此他的麾下具有相当鲜明的驻泊野战军特色,拥有高于普通比例的重装步卒,大量编配的车阵。
  前锋将阳文里的麾下,则是典型突出机动的轻装部队,主要出自先前勤王联军中,擅长攀越的山地部队和部分州郡兵,以配备大量便于机动的车马著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