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1157

  这也是梁公麾下的龙武系,初啼于世的一桩公案,给当时奉迎圣驾的剑南军民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作为见证者中,不乏当时位高权重之辈,或是未来的宰相种子。
  因此,这段典故也被后人从各种角度,加以阐述和注释,而反复出现在这些大人物的回忆录和家书中,作为梁公及其麾下龙武旧部,不同凡响的开端亲历。
  只是格外放在这里讲,就有些似有所指的诛心而言了。
  于是有人会心的笑了,有人却略有所思,还有人直接出声反驳道,却是作为赐宴陪臣的礼部陆侍郎。
  “还请慎言,这种牵强附会之语,岂是人臣之分……”
  他皱着眉头正色。
  “若是传到大相和监国耳中,岂又是一番大是大非……”
  “怎么会……”
  说话的人还寻思辩解道。
  “只是有感而发而已……”
  “这段公案背后的,可是当年乾元天子是以太子之身,鼓动思乡怨怀的北军将士,兵谏行在……”
  陆侍郎冷笑道。
  “杀尽当权的国舅杨国忠一党,进而裹挟众望请逼上皇赐死太真娘子的故事……”
  “若不是聚兵断后的梁公赶到,以炒粮平复兵谏……”
  “此后乾元天子虽然蒙上皇禅位,而登临大宝,但因此对梁公有所心结,所任皆非,你格外作此言……”
  “那我又要问你,这其中涉及开元上皇和乾元天子的典故,却又是在影射谁人呢……”
  左右已经是一片噤声,只剩下某种幸灾乐祸和略带嘲讽的表情,看着这位口无遮拦的家伙。
  虽然这位还有着同城伯的爵级和通政司的职分,在他头上已经隐然被打上某种“难堪大用”“不为上喜”“仕途艰难”“不宜亲近”的标签了。
  不过陆侍郎在心中也是微微叹了口气,这就是底蕴不足的弊端,所谓木秀于林必摧于风,已经有人迫不及待跳到台前来帮弄是非了。而作为幕后的扶持和推手,他能够权宜伸手的机会也不会放过,但剩下有所不及的地方,就只能自行去应对了。
第255章
内详
  作为结好的汇报的预期,籍着这个场合,刘延庆也将他家老头子暂居在家时,一些关于新军的看法和分析,传话给我。
  在如今朝野舆情中,就算是占据上风和主流舆情的主战派和北伐党人,亦是分为徐图派,急进派和中兼派三类。
  徐图派,以延边的地方实力派为主,主张在准备最充分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对岭外之土进行侵蚀渐并的策略,通过扶持和分化,逐一纳入版图;
  而急进派则以北人党中的将门和军中少壮为主,主张全力以赴,选拔精锐组成一支强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将江南之地那些并不齐心,或是三心两意,首鼠两端的镇守、守臣们,彻底击溃打垮。然后再海路配合之下,夺据要点数路齐发打过江去。当然相对产生的风险和功绩也足够大。
  而中兼派则是某种两不靠,反而人数是最多的,既不主张慢慢的侵并,也不赞成毫无保留的全力出击,而是主张多点多地同时发动局部战役,然后积小胜为大成果,步步为营消化一地的财富人口之后,才重新发动下一轮的攻势。
  这个方案看起来很周全,而且兼顾了延边诸路行司的利益和态度,相似的级别和层次之下,这些封疆大吏,或许私心上没有人愿意给别人做陪衬或是嫁衣的,但是实行过程中过于复杂和琐碎,需要来自中枢强大的协调能力,才能保证各方的基本齐心协力和正常进行,因为涉及环节多,变数也更多。
  属于哪种看起来很美,但是实行起来,颇为繁复的类型,但是据我所知,上层似乎更见倾向于中兼派的意见,因为这个方案只要稍加调整和修饰,简直就是为监国的上柱国量身打造的。
  北伐这种开国以来少有的大业和荣耀,又舍他取谁呢,哪怕是挂个名在后方遥领。
  不过这些都是纸上谈兵的计划和预期而已,到时候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和情况呢,要知道北伐大业开国以来几乎没有一年不在喊,而两学之中,一次为课题而编制的各种方略文书,也堪称汗牛充栋,数以库房计。
  而直道现今,才在内外大势的合力推动下,变成明确的意向。
  作为模范新军才是这种内在意志,最实在的体现,虽然名义上编练这支模范新军,是作为畿内的机动力量,但是实质上,还是为了北伐大业做预备的。
  不然仅仅按照前锋部的配备,就足以满足畿内日常的守御需要,又何必按照兵种配备齐全,搞出五部两翼这种功能完备,充满战地色彩的编制来。
  只要配备齐全磨合完毕,再配以合适的指挥机关,放出去也几乎抵得上一路大军,正好作为监国直接指挥的先遣序列。
  这种针对性和适应面也比较广的精干编成,因为北伐初期主要面对的是北朝旗下的各路军镇。
  北朝的军镇林立,但是也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同类型,基本可以分作几大类。
  第一类为河(西)朔(方)型军镇,也就是传统的西军体系之内,如凤翔、邠宁、鄜坊、泾原、振武、天德、银夏、灵武诸镇。
  所谓听宣不听调,只在名义上服从洛都朝廷,官吏军民财赋皆自行处断,定期还要用官职爵位和其他封赏来安抚之的典型藩镇。
  因为地处盛产健儿和良马,在这些藩镇之内,事实上是由大大小小的将门和武人团体构成某种金字塔,然后对内恩怨纠缠相互争斗攻伐又一致排外,朝廷只能扮演某种调停和追授的角色。
  第二类为防边型军镇,如泾阳、大同、卢龙、云中、松漠、剑北,汉中诸镇,主要防的是那些安东、塞北、南平之地那些不认同洛都正统的,外疆封藩诸侯和他们的附庸部族的进袭。
  因为这些地方大多数土地贫瘠,人烟稀少,在这里藩镇不像河朔那样富饶可以自给,军饷自然耗费大,只能靠洛都朝廷中枢拨给接济,因此相对服从洛都的号令一些。
  第三类为中原防遏型,也就是作为洛都朝廷的统治核心,两河诸道的屏藩和拱卫,历史上这些地区,相对富饶繁荣,经济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物质条件也是数一数二的望要之地,属于那位权臣的基本盘之所在。
  先后有过宣武、忠武、武宁、河阳、义成、昭义、河东、陕虢、山(南)东、河中、金商等名目。又有魏博、成德、卢龙、易定、沧景、淮西、淄青等镇为外围和附庸。
  第四类则是东南财赋型,主要位于淮河以南,这里经济发达而民风孱弱,因此这些军镇也相对积弱的多,需要定期像洛都朝廷输供一定财赋,来换取某种认可和保证。当然,另一些人还同时在向南朝输诚和领受官职。
  其中包括浙东、浙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闽中、湖南、荆南等名目。新军的编成,主要是针对他们而言。
  只是这次有些人玩的太嗨了,还以为这仍旧是以往那种守御畿内,混吃等死的晋身之途,而想办法钻进来,结果就撞在风剑浪口之上了。
  虽然我身在宴席之上,但是此刻老城城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却多少可以察觉一二,比如因为某个消息突然离场,或是被人叫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的个别人等,宗室很容易成为各种猜测和谣言的新素材。
  而那些自持身份的贵人们,在新话题的讨论中,努力掩饰的目光,总有那么一两道,会偷偷漏过来,显然与我们脱不了干系。
  而前任讨逆军正帅刘绍能,在带兵平定了天南之后,也注定要入阁,在参事府或是枢密院内,获得一个位高权重,但不能实际领军的位置,而无缘北伐大业,多少将功名成就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儿子刘延庆身上。
  所谓兵战凶危,越是规模庞大的战事,参与的人和事物越多,涉及的范围和时间跨度越大,就越是变数多多。
  因此,在新军诸将中寻找合适的盟友和翼护,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恐怕也是他暗中的主张和安排吧。于是相比那些大有来由的门阀背景或是军中山头鲜明的锋将们,相对弱势还有所渊源军中的我,就顺理成章的成为,某种援引外力的首选吧。
  不愧是带兵多年的老帅,就暂掩锋芒在家,也不失各种洞彻通达和老成事故。想通了这些关节,我不禁折节赞叹道。
  既然如此,我干脆顺水推舟和刘延庆就着编练新军的用途和看法讨论起来,并初步商定了几个相互交流的细节。
  比如让他的人和我的人,在中立的场地上,进行一场小范围的对抗演练,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失。
  我们一边讨论着一边慢慢的远离人群,以避让开那些时不时凑上来搭话的新面孔。却发现廊柱背后,已经有人在了。
  “那个罗藩子只是运气好而已……”
  其中一名武官服饰的年轻男子道。
  “这种出彩的由头,都让他给撞着了……”
  我愣了下,这就是久违的打脸情节么,就这么让我撞上了。刘延庆则有些幸灾乐祸的呵呵笑了起来。
第256章
我保证不打死你
  “只是个远藩的子弟……”
  说话的年轻武官打了个嗝,继续道。
  “这可不是什么远藩,好歹是国朝八叶之一……”
  有人故意撩拨他。
  “你知道什么是八叶么……”
  “开国銮平殿上受封的八大世爵,至今还剩下多少……”
  “那不是更……家世门荫,算什么本事……”
  “本事,人家也是有的吧,好歹是参加过平定天南,安远的战事……铁打的军功……”
  撩拨他的人继续调笑道。
  “那定然也是家中的安排……躲在后边混混功劳的……”
  “我听说,人家是散尽家财自募部众,协从官军出战,才某取得军中出身的……”
  那人同伴似乎就此别上了苗头。
  不过我却嘿然不语,有一种荒谬之感,我这一路过来,质疑我出身和资格的,倒是见过不少,只是,将我的成就归在出身太优越,环境条件太好的,却还是头一遭……
  “那也是因为有个好家世才行啊……”
  年轻武官涨红脸道。
  “如此天时地利人和,加诸一身,就算是个愚弱不堪之辈,也可以打造出一番名堂来。”
  “只是我辈时运不济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