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1157

  比如西路的西蜀、荆南联军,拿下了山南重镇商州之后,就再次分兵,西蜀军一路向西攻略入川门户——大散关,以断绝蜀地输送关内的钱粮。另一路荆南军则则转向北,进据蓝田关而大破关内诸侯之一的临潼军,进而逼近华州。
  而中路的江西招讨行司,在受挫之后也在短期之内,再度蓄势发力,聚兵六路人马,于都亟道南面的汝州和豫州境内,与节节抵抗的北军大战连场,虽然重新将战线推回到了沙河以北,但也将原本颇为繁华的叶县、鲁山,应城打成了遍地废墟,形同鬼域的焦土。
  而东南路的前沿军行司,也接到了江宁方面再度催促用兵的均旨,因此分兵重点进击势在必行了,但是关于所用谁人的部曲,就尚且优待商榷了。
  这可是诸如殿前、拱卫诸军,以及少数几个老牌军制等一线主力,才有的待遇和专属权利,这也算是某种变相的暗示和激励吧。
  对于别人来说,功成名就,身居高位,手提重兵,升官发财之类的目标,或许都基本达成了,但对我来说,却还远远不够,从某种程度上说,我这支军队,脱离了北伐的大环境后,就还是无根飘萍,无源之水。
  我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一块,可以作为基本盘的根据地,之前无论如何征战,挂了多少头衔,都不过是把临时的治下,当作敌占区来收刮和补充资源的过客,缺乏稳定下来种田暴兵的机会。
  夷州和婆罗洲虽然好,但距离大陆实在远了些,各种利益牵扯也复杂了点,更适合做提供资源的大后方和贸易据点,但却不适合作为直接的根据地来全盘打算。
  而且我还缺少治民理政的人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官阶层的种子,能做到令行禁止,善用谋略和战术打胜仗是一回事,但是管理经营地盘产生税赋和兵员,又是另一回事了。
  虽然我事先有所预期的培养了一批少年家臣,并送他们去参与各种短训班,但是治理自家的领地和治理具体的州县,还是有所差别的。
  既需要足够的实践和庶务的经验历练,也需要足够的吏目文员之属的基层人员,作为行政执行力的延伸和拓展。
  两天之后,当又一批补给征收调派完毕后。我再度召集各部主官于中军,宣布下一步的去向。
  “北上迂回宋州?”
  他们不由惊讶了一下,顿时嗡然有声的议论起来。
  “我军目前据有的陈州、毫州与宋州之间。”
  负责讲解内详的姚平仲,则用长杆比划着沙盘上的额标识继续道。
  “为邙炀山区所贯穿,正所谓利守而不利攻。”
  “较大的兵力展开,都比较吃力……”
  “特别在敌军高度警惕,很容易打成短期僵持之局……”
  “但是许州就不同了,地势平川而四通八达,于宋州接境亦是少有险阻……”
  “经过前期的侦闻,目前以许州为界,北朝的兵马,暂分为南面和东面两大行台……”
  “其中许州,则是直隶于洛都大元帅府的前沿……”
  “因此这也是我们机会所在……”
  “正所谓三方统属,令出多门……虽然很可能要面对多方围攻……”
  “但我们直取一路突破的话,或可取出其不意之效……”
  “就此迂回突入宋州的胜算和概率,还是颇大的……”
  “老崔,你的第三营,外加第三、第四、第五辅军大队……”
  我转向崔邦弼道。
  “在此就负责留守扶沟……”
  “且放心,我会看守好大伙儿的后方的。”
  他沉声回答道。
  “你留在这里的压力或许会比较大……”
  我格外交代道。
  “来自洛都的命令,会让那些北兵反复前来,尝试攻打和夺还……”
  “防御且安心,野战对阵或许还不好说……”
  崔邦弼当即正色保证道。
  “笼城据守险要,却是我辈最擅之道……只要火药铅子充裕,定然管教谁来都要头破血流,无功而返……”
  “但你只需坚持到,我们在宋州得手,与毫、陈两地练成一片就好……”
  我点点头到。
  “到时候,就算放弃扶沟镇这个要点,也是无妨的……”
  “友军的刘延庆部,会在陈州太康城以北,向宋州发动佯攻作为呼应……”
  “以方便我们越境迂回的行事……”
  “占得宋州之后,我们在战略上可选的余地,就多了……”
  “这样若是事有不谐,无论是东向靠拢招讨本阵,还是北上阻截河东兵……或是再度西进威胁都亟道……”
  “我们都有足够腾挪,施展的空间……”
  “帅司既然不肯大用我们,那就让我们自寻出路好了……”
  “既然本阵有意北迂宋州的话……还请以标兵团为先手……”
  穆隆主动请命道。
  军议结束后,散去各自回部队做准备,我也回到中军打点行装,突然参事第五平想我禀告:
  有河南颍川地方士人来投。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要搞毛啊,当我没见识,好糊弄么。
第336章
许昌
  “这便是许昌古城么,果然是宏伟异常啊……”
  我站在高耸绵连,大河环抱的城墙之前,很有些横刀立马范儿,举鞭遥指道。
  作为河南冲要——许州的首府,史上曾为三国时曹魏的故都,魏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的典故,自此沿袭至今。
  因为地处望要关冲的腹地之要,许昌故城历来同样是群雄逐鹿,兵家必争之地,史上多次易手和被焚掠,而这次也轮到我来争一争了。
  既然要玩战术迂回,得先完成声东击西欺敌的佯动,让对方摸不着头脑而不敢轻举妄动才是,其中包括让我麾下的普通士兵相信,我们是要来尝试打下许昌城,进一步威逼洛都的。
  因此,按照无数次做过的一般,攻城的营地和各种器材,被像模像样的构建和准备起来。
  炮团也将准备好的木制“大炮”,像模像样的推到了阵前,按照练习过无数次的操条,就近垒砌起炮垒来。
  “将军却是妄自菲薄了……”
  一个声音在身边我道。
  “将军连挫河南、河东、都亟三道兵马……转战数州而无一合之敌……”
  “已经名动一时了……”
  “我辈所负微薄之学,也闻名前来附冀前程……”
  我不可置否的笑了笑。
  对他们来说,我们也就是毁坏家园乡祉的侵略者,破坏生活日常的外来人才是,居然还有本地有所名望的士人来投奔,这是吃多了猪油,蒙了心么。
  然后我才知道,在北朝的治下,一切资源都重点向军队倾注的先军之策,奉行兵强马壮才是根本的情况下,就算是地方上的士人也不见得好过,反而有些羡慕南朝的文风鼎盛了。
  而这些跑来投奔的人,他们严格说是前士人,也就是在地方的纷争之中,举家成族都被北朝麾下的兵马,给灰灰了的苦大仇深之辈,因此在南军“光复”了扶沟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冒出来,各种投献王师。
  我想了想,还是让人把他们,送到前沿军行司哪里去,相信对于帅司的大人来说,还是多少有点象征意义的。
  毕竟,这么一群不知道哪个旮旯里钻出来的,遗老遗少式的人物,放在我这里反而是鸡肋和烫手山芋,私自聚揽人望什么的,还不是我这个层次可以玩得起的,说不定里面还夹杂着北朝的死间什么的。
  只有眼前的这个,被我留了下来,一方面因为他足够年轻,比起那些上年纪的人,在日常中更不容易藏住城府和细节。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名字,他叫赵鼎,出自颍川名门望族的赵氏子弟,曾经做过豫西转运判官的主簿。
  而我记得在另一个时空,同样名字和背景出身的人,却是北宋的进士出身,然后做了南宋的宰相,婉约词派的领头人,也是继岳武穆之后,被赵构君臣坑死的主战派代表人物。
  而在这个时空,他的家族被卷进洛都之变,先是被各种乱兵屠戮,然后又被北朝派来镇压的兵马,大掠一番,最后只余下他这么个死剩种跑出来,结果发现家乡的最后一点渊源,也被人连根拔起了。
  就如北朝常见的弱肉强食法则一般,赵氏彻底失势族灭的消息传开,田庄宅邸祖产祭田,都被当地的豪强给勾结驻军,给瓜分殆尽,连自幼定下亲事的世交之家,也一边暗中收留款待有加,一边偷偷报官把他交出去撇清关系。
  所以……作为熟悉地方的土著和带路党,他表现的还是恰如其分的,很符合一个满心悲愤和仇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那些北朝军将和权要付出代价,的复仇者形象。
  当然,这也不排除,各种巨大的付出和牺牲,只为了更深入的取信于人和更大的目标与图谋。所以,我干脆把他带在身边,既是方便监视管控,也方便传递一些错误的情报和动向。
  突然城中吹起了一阵鼓号声,守军居然主动出城迎战了?
  这些出城列阵的军队,褐袍短衫,黑色璞头,他们手持的武器,也充满了某种特色,细长的是铳,粗短的是管口手炮,红黑色的旗帜上,绘制的是一只长耳彪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