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3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3/1157

  更别是保有独立在外的作战和自持能力,难怪长久以来,神机军空有强大的投射火力,却只能用来依托城垒营寨据守要点,或是分别配属在各军名下,在步队军阵的掩护下,进行野战防御或是攻坚作战。
  只是在这些火器的打击下,这些北兵也呈现出颇为顽强坚韧的一面,他们主要的对应方式,就是训练有素的举盾列阵,交错合力抵挡对面投射过来的爆炸或是燃烧物,或是针对性的循着轨迹局部四散避让开来。
  就算被迎面击中掀翻,只要不死或重伤就会相互搀扶着重新爬起来,就算被遮挡物流淌而下火焰烧到,周旁的人也不慌不忙的,将其扑滚在地,用沙土和湿障,将其扑灭。
  显然是一只有着和南朝长久交手,拥有相当丰富做战经验的队伍。
  而从神机军中投射出来的,具有覆盖杀伤面的飞火雷和大型火油弹,毕竟只是少数而已。大多数还是发火箭、火巢车、旋风炮,皮炮、投弹器,外加少量铁臂弓、强弩等传统军械。
  而且一旦混战起来之后,这些大型器械,就失去了大多数用处,反倒不如传统弓弩更加管用。
  因此,这只北军在漫天火器的打击下,不但不落下风,战的有声有色,还几度逼近神机军所立下的营盘阵脚,突入拆毁填平了数处防线和工事。
  可谓层次梯比,进退有序,令人生出一种难以动摇的错觉来。他们甚至可以掩护着弓弩手迫近,用又快又狠的抛射,一度扰乱和压过了布置在前沿的火器部队。
  不过,这一切,都在我麾下的部队,投入战场就发生了改变。
  随着绵延的鼓号声,面向我们最近的一翼,迅速收缩了起来,然后变成一只前出迎击的队伍。
  最先完成列阵的第六辅军大队,也大踏步上前,与这只分出来的敌军,迎面撞在一起,说时迟,那时快,这片刻之间,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
  迎面冲在最前的,是一些手持管状棒槌和小盾的士兵,只见他们小跑之后,突然就停下了脚步,堪堪拉出一条长长的横阵,用小盾横支起那些棒槌,然后在盾牌边沿猛然一敲,听的乒乒声骤响,对面那边,顿时就倒下好些冲在最前的排头兵。
  飞快敲打这手牌,一口气将三发子药全数打空,这些辅军才呼喝起身挥舞着棒槌,抵近杀入列阵之中,挥牌抡棒,捣打的血花飞溅,后队的人马也绕过他们丛列,挺枪持刀从两翼杀入被挡住的这支敌军。
  于是乎,似是没有见过这种掩射-突击战术的缘故,敌阵派来迎击的队伍,居然撑不过几个照面,就败退了下去。
  被尾随追杀留下了一路尸首,方才在本阵急忙转过来的弩手,箭雨集射的支援下,逼退了那些追击的辅军,堪堪在本阵边缘,停下脚步来。
  但是接下来,战事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在分兵迎击受挫之后,北军大部迅速放弃了继续的攻势和努力,在昏暗暮色的掩护下收缩整队,缓缓向北退去。
  而那些营垒中的神机军,以及负责掩护神机军的步军人马,都没有再出营追击,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数百步外的敌军,就这么完成转向换阵,离去。
  倒是我的麾下,在见过了第六辅军大队的表现后,还有些跃跃欲试的主动请战意愿,事实证明,有所准备,而聚拢成一团的敌军大部,可不是那么好啃下来的。
  在主动请战出击的几只协从友军,前赴后继的轮番攻击下,他们仍旧能够相对从容的整队换阵,交替掩护而退,仅仅损失了若干阵断后的人马而已。
  这种战斗素养和指挥效率,让人不由刮目相看。
  “这部人马啊,乃是平海军。”
  检视过缴获的军旗样式之后,倒是有人认出来。
  “北朝安东行营麾下的五大军序之一……”
  “最远可以上溯到,乾元年间,老安东讨击军的源流……”
  “无怪如此难缠悍战了……”
  故安东道境内,多高山大谷,沟壑绵连,气候酷寒而民风彪悍,因此也盛产出色的步卒和射手。
  当年古高句丽国,据有其中,而得山河之险,生聚各族之悍,以一隅之地,而撑过了隋炀帝的三次大征,唐太宗的两次讨伐。
  才在高宗之世,被名将李绩以“春杀耕民,秋焚所获”的焦土战术给拖垮,覆灭于饥荒与内乱之中,成为薛仁贵治下的安东都护府,又经过上百年的拉锯和经营。
  才在乾元、泰兴年间,由梁公派出的讨击军,从登莱出发渡海而击,驱逐了安东都护府的叛军,进而迂回包抄了范阳叛军老巢的后路。
  然后籍着追缴安史叛军残余的由头,将安东境内的大多数部落藩族,一一扫平,将大氏渤海国打得山河破碎,最终在泰兴年间,变作天下二十四道之一的安东道。
  而在,那一路安东讨击军,就地驻屯拓殖,建州立县,改羁縻土属为指派流官之后,也形成了所谓威赫天下的龙武军集团,名为安东一脉的支系。
  其中又分为两大世系源流,初代的安东守捉使薛嵩一脉,此外就是辽郡讨击使罗先一脉。
  薛嵩乃是梁公自安氏叛党阵营,招抚而来的降将出身,不过家门颇为显赫,先祖乃是第一任安东行军总管兼都护薛仁贵,叔祖薛纳乃是开元西征的名将,乃父也做过一任平卢节度副使,因此其家门在安东颇有遗望。
  而罗先则是开元天子西幸途中,为梁公所收纳的第一批追随者,马廆之变后被委以要任,中途留下来率领那些不愿西去的将士,就地招亡纳流,与盘踞关内的各路叛军周旋有年,别号靖难军。
  直到梁公重新引兵出散关,一路克复关中,才重归麾下,成为独挡一路大军头,而安东讨击军就是由这两位正佐统领的。
  因此安东诸多将门、世家,借以这两系马首是瞻。以乙未之乱后的天下大乱为分野,分藩在安东的各家诸侯、藩家,也产生了某种分裂。
  其中薛氏一脉为承光帝所招抚,连带一批将门最终归还了北朝,成为介入安东分藩诸侯的重要势力和桥头堡。
  至于罗氏一脉,更倾向南海梁氏,很早就分出一支前往海南,拜为世臣,于是就有了八叶的罗藩。因此,历代与南边暗中往来不绝。
  早年,我在洛都活动时的掩护身份,也是来自安东罗氏的某一分家。
  连带想起另一种身份下的过往重重,还真有好些怀念和惆怅的感觉啊。
  话说回来,在那些归还北朝的安东将门中。
  平海军无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所谓“登山涉水,无往不利”的辽东劲旅。所谓平海之名,就是因为他们多次作为援力,驰援南下沿海各州,与侵攻抄掠沿海南朝军队作战的丰富经验,而得此“韬海平波”之号。
第358章
合流与袭变
  安东都护府故地,最盛时下辖九大都督府,五十四州,一百七十余县,又有渤海、新罗等若干藩国臣属。
  沿袭至如今,在北朝的安东行营下,设有怀远军、保定军、平海军、威化军和安东守捉,五大军序,外加延边各驻屯的军、城、镇、戍,屯所和燧哨,以镇抚和平定,事实上自立一方的安东诸藩。
  而其中,怀远军、保定军和安东守捉,这三只军号,甚至可以上溯到第一任都护,薛仁贵的时代。
  平海军和威化军,则是泰兴年间安东大开拓后,陆续增置的,但不管怎么说,都算是北朝军事序列中,一等一的强兵劲旅,不由人不由格外重视起来。
  只可惜俘获甚少,只能提供一些真假待定的粗略情况。
  比如这次从安东境内紧急调遣南下,河北东面行台听校的,除了平海军外,还有另外两个军号,外加数目不等延边抽调的驻屯戍军……
  粗粗收拾好阵前事宜,其余编制的后队也陆续跟了上来。
  天色黑下来后,用随行的大车,对角联结若干个半环大阵,然后以这些多角环阵为基础。
  抵临神机军的营盘东面而驻扎下来,很快各种栅墙拒马、壕沟陷阱、哨楼敌台,层次梯比的营帐样子,也初见规模起来。
  这时候神机军的阵营里,才派人过来发出邀请,请我过去商聚军前事。我从协从军序里点了几个名字,方腊亦在其中,随我一起去旁听,也是某种坦然无私。
  亲军队在前打着火把,由对方派来的代表领头,一路穿过若干道刁斗森严,巡曳如织的栅墙之后,我终于看到了那顶格外大的中军帐,以及飘摇在夜空中那面,代表神机军的飞火流星旗。
  “北面防御都指挥,知天平军,权两济观察,罗游击到……”
  站立如标枪的司迎仪仗卫士,大嗓门唱报声悠长的响彻在夜空中。
  然后只听得哗哗作响的甲片撞击声,大帐的帘幕被掀了起来,走出来数个全身披挂的身形,连身的甲胄,直接折射出里面通明透彻的灯火。
  随即我看到,领头亲迎出来的居然也是某位熟人,颜公的近交旧识,神机军里的那位郭统制,全名郭守平,他对我微微颔首。
  “帅司对你们这部生力军,可是期许已久,我部在前沿也是日盼夜盼的,怎得不来啊……”
  他颇有些热诚的把臂,相邀道。
  “如今总道是可放下心来了……”
  然后顺势将我引了进去,里面早已经会聚一堂,一时间,都将各色目光,齐聚在我身上。
  放眼望去各种披挂整齐的将星云集,林林总总至少也有二三十号人,最低的职阶也是肩镶三枚银月的都尉或是正将。
  而我带来的七八名将佐,不但级别略低,还有方腊这般毫无任何衔标的,倒有些相形见绌,成了某种少数了。
  片刻思考间,郭统制已经开声为我介绍起来了。
  “这位本部的叶中侯……”
  “这位是宁武袁中尉……”
  “这位是左骁卫的岑中郎……”
  “这位是知兖州的宋经略……”
  郭统制,介绍了几位站在前列,职介较高的代表之后,其他的将领的职衔和名讳,则被略过了。
  从他简而意概的话语中,我才知道,在这座大营里除了神机军外,居然也汇聚了好几个正编的军号,当然都是帅司临时从周边的防要,十万火急的拼凑起来的。
  因此不是编制不全,就是严重缺员,这些军将也是,空有高配的职介而麾下兵力不足,或是大量新卒来凑数,只能用来屏护在神机军周围,协助抵御一二。
  如此这般,我对他们在阵前攻战中的保守作风,也就不难理解了。协调指挥上的困难和繁复固然是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主动出击全力以赴更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而神机军固然是编制最大,且火力齐全,但是没有足够步军的掩护下,同样也是缺乏主动攻击性的。
  因此,在一一介绍的看到我的眼神,也不免有些繁复陈杂,我也微微可以感觉他们之中,所散发出来的,从惊异、叹息、感触,到羡慕妒忌恨之类异样情绪的混杂总成。
  我虽然已经留了胡子,但是看起来,还是比他们年轻的多,若是没有想法那才不正常了。
  最受瞩目之下,我定神下来清了清嗓子,正想开口和他们说些什么场面话,缓和下气氛。
  突然就听,远出传来轰鸣声,随着外面一片奔走呼号之声,然后,有武官跑进来说,是北军来偷营了,攻打东面正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3/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