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3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0/1157

  这也间接印证了某个事实,残酷的战斗中我赖以起家的老兵,比那些加入时间尚短的新兵,更懂得保护自己,存活率也随着从军的时间和经验,而有所稳步增长。
  这样的话虽然伤筋动骨的损失不小,但是我军队主体的基本构架还算在,只需要内部调剂整合一番,再补足新员磨合一段时间,就能继续发挥战力。
  于是,我现在总算可以名正言顺的,籍着战后清算的由头,大肆吞并友军的残余力量,这一战下来,崩溃的左右翼里,固然是死伤惨重。
  好些部队的主官和军将,都因而阵没军中,幸存下来的,也好些要面临我罗织的,各种临阵脱逃和指战不力的罪责。
  因此,真正有底气反抗我的,根本是寥寥无几寥寥无几,且在神机军决定置身事外后,就更是孤掌难支。
  他们几乎毫无抵抗的,就被我的部下,用刀铳顶在帐篷里,给强行解除了武装。于是,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的多了。
  那些百战余生的老兵和没有太多恶习的士官,自然以收拢整编,补员备战的名义,倘然笑纳下来。
  至于营团队火以上的军将、武官,则尽量能不留用就不得留用,专门派兵“保护”着他们,礼送南下去徐州的帅司去,各自各找娘家哭诉。
  当然,具体表现形式上,我就不能吃相太难看了。
  至少,在给予帅司奏报里的,官面解释是如是说的,“因为战后追击大股流亡敌军的需要,而从那些被打散,建制不全的友邻中,择检精壮而就地充实重构防线云云。”
  当然了,阵前吞并严重削弱的友军什么的,其实在南北常年拉锯对战之中屡见不鲜,这也是一种战场上权益行事的常态。
  虽然事后还是要遣还归建,但是人到了我手里,有的是办法和变通手段,将这些上好的兵员给滞留或是隐匿下来,大不了战后找一群老弱病残,送回去好了。
  我已经规划好了,三个主战营的剩余将士,各抽出三分之一来,重新组成第六营和第七营,由此造成的缺员,然后再从战后的五只辅军大队里,拣选表现出色的兵员增补之,也算是某种嘉勉和进身之阶的惯例。
  然后,再用这些打散的友军旧部精壮,择选相对敢战老练的人手,填充到那些辅军大队的差额中,籍此额外再扩充两个辅军大队。
  余下的兵额,再编入散兵和辎重中,这样七挑八捡下来,我居然还能得到七八千员相对训练有素,经过大战考验的新血。
  然后从最小的什层面彻底打散重编,尽量避免同乡和故旧之类扎堆的情形,以老兵充作士官,老人带新人的渐进模式,进行梳理和吸收。
  如此下来,短时之内就可以重新行程规模,整体上的战斗力,也不至于下降和削弱的过于厉害。
  接下来……
  我再次让后方用银铜等贵金属,赶制了一批记勋军章,以纪念这次兖州会战的个中参与和三六九等的出力表现。
  以鼓励和培养军中,奋勇上进的氛围和集体凝聚力,乃至塑造这只部队专属特色和群体风格的传统。
  然后剩下的时间,就是挟此大揭之功,向帅司进一步要钱粮,要人马,要装备,要编制和待遇,总之各种能够得到的好处,都要极力争取一番。
  顺便和那些被剥夺了残余部曲,而押解驱逐南下的友军将领,大打起嘴皮子官司,不过既然作为战场主力的我部打赢了,还保全了大部分实力,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和存在。
  从某种程度上说,军中是非成败的评定标准也很简单,胜利者说话无疑要响亮,也更让人信服的多。
  谁让我吞并了好几部友军的人马,但我还算是颇为良心了。起码,我把他们的番号和建制都给留下来了,日后或许还有起复和重建的机会。
  要知道,内部曾经有人建议过我,干脆连这些友军的编制,都一起吞并算了,反正挟此战之威帅司多半也不会轻易否决的。
  但是我还是拒绝了这种这种可能令我部下,参杂太多不确定因素,而导致队伍纯洁性和思想统一等情况复杂化的诱惑,还是采用比较费力一些的,渐进式内部消化措施。
  毕竟,来自底层的士兵,或许无所谓站在那面旗帜下卖命,更容易通过集体的影响来输灌和塑造,但是那些军官和将领,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能够混到如今的位置上,他们往往有各自的背景和立场,却是不是那么容易被我倡导的东西,给纠正和改变的,驱使他们的更多是靠利益。
  我可不想学后世某个,吃相难看且不择手段的光头君一般,北伐事业尚未成功,就把自己名下的部队弄得遍地大小山头,各种明争暗斗不休,外战外行内战也外行的丢掉大好河山,被赶到某个海岛之上后,才稍稍有所改善。
  因此,我宁愿直接用既成事实,来向帅司要讨要编制,也不想留下什么较大的手尾和隐患。
第365章
荡响
  徐州,彭城附近,汴河南畔的七里亭。
  检校前沿左护军副都虞侯、徐州巡检使毕国生,满身披挂的正在巡视这条运河的堤岸。
  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事无巨细,不厌其烦的检查着,连日泥滩里打下的木桩数目和状况,主要是为了防止对岸的北兵,连夜偷袭强渡的反登岸措施。
  虽然具体效果还未真正实践过,但对于巡守沿岸的将士们来说,有这些没这些,也不过是聊以自慰的程度。
  因为,以作为人工运河——卞水的这点宽度和深浅,实在起不到多少险阻的作用,特别是靠近秋冬的枯水期,只消十几艘横错的大河船,就可以轻易将其淤塞拥堵起来。
  之前,就有一只北军,用麦草和木板铺垫在泥淖上,轻易强登上了汴河上游的某段堤岸,建立起一条浮桥来。
  紧急赶至的护军中卫和彭城新建的团结兵,废了老大功夫才将他们重新击破驱散河道,用投掷火器焚毁了小浮桥。
  因此事后,帅司掌握的少量海兵队,也被派进汴河之上,负责操作车船来巡曳,结果在东段近岸为北军所伏,可谓死伤累累,仅有一船数十人逃还。
  因此,剩余的守军放弃了,任何主动出击的打算,一心一意的谨守卞水防线。
  随着笼罩在河面上的雾霭,渐渐淡去,突然他有些惊讶的发现,原本在对岸驻留的少量北军,都已经消失无踪,只剩下些许凌乱的痕迹。
  于是他不免警惕起来,一方面派人急忙通传城中的帅司,另一方面则当下决定,就地招募勇士,渡河过去侦查情形。
  这时候,哨楼敌台上,又有新得发现,却是有人打着大梁的旗号,从对岸渡河过来了。
  他下令吹响军号,令堤岸内的驻守将士,全面进入战备,然后才发现是虚惊一场。
  随后,在帅司的安排下,微山湖大捷的消息,传遍了彭城之内。
  只是,对于帅司里那些,高高在上的决策者和大人物们而言,随后而来,还有大捷的始作俑者,所带来的一屁股麻烦事。
  前方发生的大小事件和详情,在目击者实在太多且人多口杂,又没有刻意遮掩的情况下,自然很容易被军中的暗子,各种渠道和角度,汇集到了帅司的议案上。
  “诸公又是怎得看待此事……”
  支持这场短会的,是最年长的一位章帅臣,在江宁行在和大本营派来新的人选之前,他权领原本“蔡候”的职分。
  “当然是贪渎无厌,满口诳语了。”
  一个声音愤然道,却是以仕途转任武职的杜使君。
  “这厮委实太过无法无天,肆意妄为了。”
  他慨然陈词道。
  “折辱囚并友军部将之外,居然胆大包天的,连神机军的家什辎重,也敢公然行那劫夺之事。”
  “还胁迫指使他人,做这虚妄之词,来胡混上官。”
  “这是视帅司,置于何种境地呢……”
  “此言不亦然……”
  另一个声音打断他道,却是帅司里的李使君。
  “格非公又是做如何想法……”
  章帅臣将目光投向这位。
  “我觉得倒可以放心大用了。”
  李使君,有些慢条斯理的道。
  “你这是什么意思……”
  杜使君骤起眉头。
  “要是他爱兵如子,分毫不取,皆散于下,又与友军邻部亲睦,令人信赖折服。”
  说到这里,李使君不免牵扯嘴角冷笑了下。
  “帅司这里,反倒要头疼如何处置了。”
  “既然神机军遭此大创,短时之内无法堪用了。”
  另一位朱使君,也突然开口道。
  “那且让其部来顶替一二如何,反正都是火器的资序嘛。”
  “什么!!!!”
  杜使君闻言刷的站起来。
  “你这是养虎为患么……”
  “是否为患,我暂且不知……”
  李使君不紧不慢的回应道。
  “到我直道若是处置不当,帅司这里就好有大麻烦和关碍了……”
  他这话一出,顿时在众人中激起若干反响,连那位一直置身事外,没有开口说话的赵使君,也不免露出某种若有所思的深色。
  “经此一战之后,南北具要扬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0/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