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157

  比如毫不留情的拷打这个女人,以便事无巨细的对照浣熊的生活轨迹,只是我用锤子敲扁了她第四个手指之后,就轻易问出了所有的事情。
  包括那只浣熊的活动规律和生活日常,以及,最近向她炫耀的某些事迹。
  我总算松了口气,走了出来,抹抹手上的血迹。幸运的是这只浣熊,在女人身上的口风,并不像他表现的那么紧,所以我还是多少得到一些我想要的东西。
  比如这只浣熊并不像他宣称的那样,掌握相当给力的渠道和资源,平时走的最近的几个人,也不过是当地青皮无赖什么的,充其量掌握一些下层的眼线。
  和南边的联系,也是恢复没多久的,起码像我这样的生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也意味着,就算他有心做些什么,但是连基本的人手和物资上的支援都还没有到位,才把苏景先忽悠,留下来帮忙兼充当台前的旗子,然后自己躲在幕后观察。
  然后遇到了我和抱头蹲,才起了某种心思。
  然后我们多找上那几个地方的功夫都省了,因为几个地点中,明显有一个与他目前的掩饰身份不相符的地方,那是他吹嘘攀结上某位贵人的所在。
  只要不进城,那就还有挽回的余地。
  我如是想着,驱赶着红老虎,和苏景先带着兵刃,穿过人群和集市,在城东郊,一处偏僻的院落里,找到了漆雕花纹车驾的时候,已经接近旁晚的下午时光了。
  侧享的大门前,两名百无聊赖的强壮护卫,正在不耐烦的靠着墙根,低声说着话。他们穿着颇为体面青色粗绸,腰上扎着皮护套,脚蹬钉铁的厚底靴,挎着绿色漆鞘的佩刀,看起来颇为精干。
  忽然,一个清脆的叮当声,沿着石阶路面响起,两人耳朵竖了起来,手按刀柄齐齐转身过来,然后相互示意了下,其中一人伸头出去看了看。
  躺着一枚白晃晃的小银钱,上面有些磨损的花卉纹,在下午的斜阳中,格外的动人,忍不住走上前去捡起来。
  然后从这个角度,可以看见另一枚闪光,他心中虽然起了疑惑,但四顾了下,静悄悄的只有风吹枝叶的沙沙声,还是走上前去。
  然后他看到草间石缝里,又有几枚同样的事物,转过院墙拐角,将同伴的叫喊声,暂时泡在身后的时候,他看到了一个破损了大半的钱袋,莫不成是自己的福缘来了,他这样想着,暂时忘却了其他,眼中只有那个钱袋。
  突然如蜂鸣的清响,他胸口一痛,蜷缩着倒在地上,就见树杈上攀着一个拿弩的人,然后他鼓起余力像大喊,后颈被人用力一扯,细长的利刃割着喉咙,只来得及让他冒出低地的半声哀嚎。
  我夺过他腰上的佩刀,转手递给苏景先,洒上一把银钱,就把他们引了一个出来,他探头探脑的跟到面前,就被手弩射穿了胸口,尽管如此,他的惨叫声,还是引来了麻烦。
  因为,剩下一个起了警惕和疑心,就没有那么好收拾了,虽然在我俩声东击西,一前一后的突袭下,他拼命挥刀抵抗着,还是劈开苏长生的挡隔,在身上留下一道不小的刀口,给他稍微包扎了一下,然后我们把马车拉走,从另一端作为垫脚从摸了进去。
  这处宅院不大,基本没有遇上什么人,连仆役都没几个,主要集中在前厅,很容易就绕开他们来到了后园。
  爬过墙头就可以听见里面的声音,不大的庭院里,肥猪一样的家伙,正在得意的追逐着一个小小的身影,似乎恒享受着某种猫捉老鼠的乐趣。
  看到这一幕,我不免怒发冲冠的猛跳下去,倒把那胖子吓了一大跳,不由惊慌失措的转身就要跑,却被绕到另一边的苏景先,冷不防给用刀鞘敲在腿上,摔了个大马趴。
  这才想起来,拔出腰上的精致短刀,做出一副困兽游斗的抵抗样子来。
  可惜这个家伙的战斗力和他的体形不成正比,在手弩和刀刃面前,很容易就被再次吓尿了,满身的肥肉也成为了他逃脱的累赘。
  虽然他死命迈开短腿,没跑几下就气喘吁吁的绊倒在花丛中,然后被我一弩子射在腿上,再次跪了做了俘虏,各种讨饶和哀求不绝于耳直到把嘴塞上,然后剩下的事情,他只要点头和摇头就行了。
  如果错误的话,我割掉他的一节手指,答对了就不用割,陆陆续续的又问出一些东西,比如浣熊是什么时候怎么攀结上他的,其中又牵扯到多少人,当然这些问题是夹杂在,一些诸如几岁尿床,几岁偷看洗澡,在女人身上结束魔法师生涯之类,之类杂七杂八问题中。
  避免他过多的可以思考,来糊弄我们。但到了最后。
  我们还是称职的扮成入室蒙脸强盗,逼问出财物的位置之后,我亲手将这个死胖子嘴巴塞紧,然后将他的下身,锤成烂泥一样的东西,算是利息。
  昏黄的天色下,将泪汪汪的抱头蹲,越墙背了出来。负伤的苏长生在前面牵着红老虎走着,她在我背上拍打呜咽着,好像要把被人诱拐劫走的这短暂分离的时间内,所受到的惊吓和委屈,全部倾诉出来。
  就像是一只被不小心遗失的小猫小狗一般,用不痒不痛的撕咬和抓挠,来宣誓自己对主人的再次专有权。
  我却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好容易捡回来的萝莉,总算没有白便宜了别人。不过冲动之后,下一步的事情,就有些棘手了。
  青丘集那里已经没法回去了,在急匆匆的追索过程中,我们已经留下了足够的痕迹和线索,那些仅有一面之缘的目击者,可是没法全部灭口也杀不光的。
  而且……当地的转运判官,被入室抢劫弄死在别宅里,可不是小事情,虽然因为地方隐僻,可以稍稍延迟一些时间,但是久了不归自然有人出来寻觅,肯定要大索地方的,各种想干人等也被被挖出来。
  还有南朝在本地的眼线,虽然不知道这只浣熊经营了多少,但肯定是随他身死而完蛋了。
  这里已经不是久留之地了。
  收刮了钱财之后,回程的时候,看到青丘集里冒出来的烟柱,和走水的喊声,那是我设置的一个小机关。
  放置在淋油柴禾上的蜡烛,显然发挥了延时的坐拥,把这家南货行给烧着了,反正没有多少值钱的东西。
  老门子和浣熊的尸体,也在其中一起被火烧过之后,相信可以多少拖延一些追查的效率。
  只是我之前的计划,又要泡汤了,虽然之前的凭信还可以用,但是却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待合适的船期。
  从那个转运判官那里,倒是有所收获,一些钱票和珠宝,这些东西我都留给了苏景先,只留下一些便携的金银钱。
第37章
逃离
  随着船行在河水中的哗哗声,齐州城在我们的视线中,越来越远去。危机和风险,也似乎离我远去了。
  期间虽然有划着舟船的官兵,过来盘问和查探,但在某种金钱和物质的润滑下,只是在甲板上看了几眼,虚张声势的喊上几声,就虚应了事。
  虽然船商配备的弓箭刀枪之类的,就在他们眼皮底下。
  为了规避可能的变数,我和苏长生是分开行事的,因为受了伤需要另地修养,他主动要求稍迟一步走陆路。
  因为我两是临时,匆忙花大价钱加塞进来,因此作为额外捎带的私客,待遇不会好到哪里去,也就是船工开伙的时候,捎带一份而已。
  泛黄的糙米饭,几片水草一样的绿叶菜,唯一的荤腥,就是半条缺油少盐的煮鱼,但是我还是沾点自带的酱料,强迫自己吃下去。
  经过野外颠沛流离的日子,抱头蹲也习惯了这种生活,闷声不响的就吞了下去,唯一的消闲,就是躺在又湿又闷的船底舱里,和我依靠在一起,听我说些故事解闷。
  然后再水声月色中,满是水草和河塘翻出来稀泥的味道中,相拥睡去,保持足够的体力和精神,才能应对各种情况。
  我也籍以日常接触的机会,稍稍了解我所在的周围情形。
  这是一艘行走漕河特有的平板水轮船,共有三层舱房,其中两层在船板下,一层在甲板上,分别是足够分运人和货物,还有相应的牲口的用途。装满之后,大概可以运三百石左右的货物,或是数十号人客。
  因此,最显著的就是船尾可以升放调节的硕大水轮,湿漉漉的木质轮叶,很有些蒸汽时代的怀古风格。
  而且在上层建筑,同样具有传统的帆缆,在离岸或是水浅的地方,可以船艄和橹作为助力,而进入狭窄的河巷或是需要逆流时时,用多重轮轴的脚踏水轮推进,到了宽阔的水域则利用风帆的力量加快行船。
  然后按照三五只组成一队,依靠自身携带的物资自持能力,只要有足够的人手,大概可以独力完成数百里的航程。
  于是往常大河两旁拉纤的人群,就变成了船上蹬踏水轮的水夫,他们也是按照里程来从沿岸的行会雇佣的,按照不同的河段分作不同的乡党团体,有地方专人作保和做册,上船自带饮食,船家只需付钱给他们的领头人就行了。
  因此南北的漕河及其支流之中,总是不乏他们的身影。但在这个时代,则是另一回事。
  南下的船队经过。
  出了济水支流的河渠之后,水面一下变得宽阔起来,我们行船的速度,也变得快了起来。
  进入波涛阔览的大河之后,他们总算稍稍放松了戒备,让我们这对“叔侄”,到甲板上来透气。
  我这才发现,我们同行的还有十几名其他客人,都集中最后这艘水轮船甲板上,算是短暂的碰个面,又躲会各自的舱房中。显然大家都是有秘密,或是其他隐情的人。
  所谓的漕河风光,伴随的并不总是春融初绽的景色,原本应该是人口稠密繁华的漕河两岸,大部分时间都是人烟稀少的寂寥,甚至还有被焚掠过的痕迹。
  少数拥有人气的集镇,也是哨楼弓箭,高墙重围,兵器在身,巡曳戒备着内外。至于河水里漂泊的疑似浮尸和其他水流物,更是屡见不鲜的场景。
  这才让人重新意识到。
  齐州的繁荣和某种程度上的安逸,在这个以饥饿和死亡为主旋律的乱世中,毕竟只是少数个例而已。
  虽然我们走在漕河故道至上,但是……
  而作为自隋炀帝下扬州以来的数百年间,水殿龙舟畅行南北,人货数千里赖通波的盛况,早已经不复存在;昔日江淮通衢的贡船,满载轻贵之货,长程迢迢直抵长安西门外积水潭,最好的盛世年华也已经成为过眼黄花。
  只剩下沿岸斑驳不定的草木深丛,各种深藏在苔草染绿中的渡口码头,随风荡漾偶尔隐露出来的轮廓,还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与繁盛。
  毕竟已经陆陆续续的乱了百多年,来自岁月和自然潜移默化的威力,漫长的足够让蔓草重新侵占和夺还,人类社会世代开拓,所积累下来的人工痕迹。
  事实上,自从这个时间线的乾元年间,因为中原沦陷和江淮大乱,而兴起的大规模海运风潮,自隋以后兴盛一时的东南漕运,就已经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败的命运。
  而乙未之乱后,朝局的混乱和天下的动荡,更进一步造成了漕河水路的萧条,年久失修和战乱中的人为损毁,造成了运河水系的严重崩坏。
  失去约束的洪水和河流,衍生出各种淤塞和改道,冲毁额大片的良田也生造了大片的水泽,将漕河沿岸变得面目全非。
  随着逐渐废弃的堤岸和水利设施,原本贯通天下权力中枢的两京,与东南财赋重地之间的水运大动脉,也变成了一段段深浅不一的大小内河。而战乱中的拉据和相持,则更进一步的将漕河流域,人为阻隔成了大大小小的势力范围。
  再加上。
  因为饥饿无食或是其他缘由,满地的流民和多如牛毛的贼寇也对运河沿线构成了相当程度的事实威胁。
  因此只有像我乘坐的这家绉氏船会在内,少数拥有强大实力和地区背景的船帮行会,才能在继续利用漕河的部分功能和遗泽,在这个乱世中维持自己营生手段。
  但是风险依旧存在,因为官方或是地方豪强匪类,还存在可以交涉达成某种有条件通过的事实,但是对于那些时不时冒出来,总也杀不光的流寇水贼,就只能靠人品和运气了。
  因此,行程中,我至少看见过两次,疑似被抢劫后烧毁的船只,搁浅在岸边的残断,都会让他们兔死狐悲,又如临大敌的警戒上好一阵子……
  每到停船休息的时候,也是他们最警惕的时候,都要安排足够的人手,持有弓箭巡哨四顾,除非船损严重等其他理由的必须,否则坚决避免靠近浅水。
  入夜泊船的时候,走上甲板活动的我,也可以看到远远岸边荒草中的火光点点,据说那就是身份不明的人,在跟随和窥探着这只不大的船队。
  因此虽然船行水上,但还是具备了相当程度的武装,既有大件的拍杆,叉排,也有传统意义上的个人兵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