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3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7/1157

  新编成的第一猎骑营,带着马蹄水印的风雷旗,正随着骑兵纵横的身形,分作大队小股的战术演练,驰骋在尘埃之中。
  自从新军右厢,重新归建帅司之后,他这一小部“借调”的人马,也名正言顺的在某种条件交换下,正式成为大名鼎鼎的“满万不可敌”的一份子。
  有些踌躇满志的骑营别将赵良嗣,亲自示范和督促着部下,练习和演示着在马背上装填和发射的技艺,哪怕最初的好几次,险些被有些紧张过度的坐骑,给从马背上颠下来。
  虽然他是一名传统战法熏陶出来的骑将,但不妨碍他为了更好的前程和机会,学习熟练使用新的武器和战术,毕竟,这是一只以铳器为核心的部队。
  按照他最初的想法,若不想逐渐被边缘化,或是沦为战场配角的话,多少也要和大队步调一致的,会使火器防身才对。不想却正中那位罗将主的下怀,给人给枪的得到全力扶持。
  但是赵良嗣的这个决定,却一度在内部引起了不小的反弹和非议,一些明显坚守马战传统和荣誉感的将官,甚至带头抗拒使用这种,明显非骑兵正道的武器。
  特别是可能要徒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重新掌握这种明显会削弱,骑兵冲阵血勇的战法。
  但显然他们都低估了这位想要有所作为的骑兵官,所具有的决心和意志,他直接拿出铁腕手段,严惩了数个挑头闹得最响的,又将若干阴奉阳违之辈,赶回到本来的部队或是干脆开革出去,才将这种势头强压下来。
  先从师法教导队的战法开始,学着下马站在地上,组成简单的排射队形,然后是骑在马背上射击的适应过程,然后才进步到徐然小跑着,奔驰一定颠簸和节奏下的移动放射。
  然后是比照步队的训练大纲,结合马战的经验,从线列冲锋,衍生出横队、纵队,大步、快步,乃至散阵飞驰的配套战术来。
  这样,他的部队在正式组成密集的线状,冲击敌阵之前,便多了一个在马上排放铳子的步骤而已。
  然后冲阵的骑兵部分用刀,部分用矛,遇敌用矛在前冲开敌阵的序列,马刀跟进用近身劈杀撕裂分割后队。一旦陷入不利的缠斗,则用铳击交替掩护脱离。
  他们甚至还装备了部分,专门给骑兵用的双发短身马铳,然后他们就在日常的追逐和遭遇战中,发现这东西的好处了。
  虽然马铳这东西,比起骑兵用的角弓或是手弩什么的,在射程和角度有所不及,但是胜在轻快便携能持久,还不影响马战冲击和近身缠斗的效率。
  这也成为了这些不善骑射的南国骑兵,可以对阵乃至正面对抗北地骑兵的重要补充手段。
  由于南朝缺乏培养重甲冲阵骑兵的土壤,因此这些数量有限的马军,都是按照轻骑的标准和战术进行训练,而格外强调机动灵活。战术也对以迂回的牵制、骚扰,偷袭和分散冲锋为主。
  因此多了马铳作为副武器后,他们就可以远近兼用的打击敌人,采取分散包围,绕敌转圈攻打的战术,逐渐拖疲拖死对手。
  虽然这些理念还在实战的尝试中,有些还是纸面上的战术规划和前景构想,未经过大规模战阵的检验,且有待进一步的时间和改良。
  但已经足以让赵良嗣,对这支军队的将来,充满某种期待和和野望,也不由对于能够亲自指点他马战方向的,那位军帅大人,充满由衷的敬意和知遇感怀知情。所谓的生而知之,也不过如此吧。
  特别是马上铳击的战术,已经在侦查,警戒、巡逻、骚扰、追击中,体现出足够的价值来。起码在野外,不可避免的遇敌接战前,只消先抬手给对方来一铳子招呼,就多少有所收获和惊喜。
  就算打不中,近距离排放的惊吓,也足以打乱对方坐骑的冲势和节奏了。
  ……
  且不论新入伙的赵良嗣,是如何心潮澎湃又是个人崇拜情节萌发的心路过程。
  行军的过程中,我却在指导者我的虞侯和幕僚们,做着某种战争前景的评估。
  任何国家层面的决战,都是国库储备、生产力积累和人口比例、动员效率等因素下,综合国力的比拼和消耗,不是靠一场或是几场胜负,就可以轻易决定最终结果的。
  再这场问鼎天下的终极对决之中,南朝无疑是占了兵多将广、准备充足的天时,而北朝则更多是内线作战的主场地利,至于人和什么,那就是大哥不笑二哥,两边都有各种刷新下限的存在。
  战争打到这个程度,已经没有多少速战速决的速胜可能性了,只能是尽可能的积蓄力量堂堂正正的逐一逐点的碾压和推进过去,或者重新陷入僵持和对峙,回到漫长的拉锯和对抗时代,才是大多数常态。
  因此,只有一方人力物力彻底枯竭,精疲力竭的倒下,才有可能分出结果来。而今年的冬天,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分野。
  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我也要重新考虑,我和麾下这支人马,在这场战争中何去何从的自身定位,以及在时代和阵营的大背景下,个人山头和小团体立场的重新界定。
  毕竟,我已经是有资格独领一路军马诸事,有资格战队和表态的一方镇守候选了,而不是原本只需考虑完成任务和攻略目标,就能够满足一时的普通军头。
  哪怕目前所呈现出来的东西,还是相当的粗糙和模糊。但是有所准备,还是比还无意识的随波逐流,被动应对的好。
  这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近来一连串消息引发和触动的。
  虽然我人在军前,但是通过奔走在军前的特殊商队,后方的消息也多多少少有所遴选的,陆续汇集到我这里来。
  比如,后方江宁行在兼大本营,终于有所大动作了。
  北召还后方的那位东南招讨宁总管,用了半年多时间,全力整合江南地区那些易帜军州藩镇的旧部。
  最终梳理出近八万的生力军来,作为东南路大军的后援,其中第一批“常揭”“奉圣”两个新军号,约三万人已经渡过江北,向着淮上行进而来,不日将加入北伐军的麾下。
  作为某种附带影响的结果,我们这只看似兵强马壮的生力军,也不再是帅司某些人捏着鼻子,也要暂时容忍下来的唯一选择,相应的重要性和关注度,也势必有所下降,而带来任务、配给上的一连串变化。
  另一方面,则是江都的粮台营地,发来的地方见闻,说是虽然东南之地已经在南朝的一统之下,但是江南一代的民生,依旧颇为艰巨,甚至还有所恶化,出现了部分流离失所的逃亡景象。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江南士民,在统一后并没有等来天下太平,就此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机会,反而因为,北伐军前输送的需要,而陷入某种后续影响的困境中。
  主要的根源,是为了弥补秋后海陆运输逐渐困难的短板,在江宁行在的大力倡导下,江南各地新上任的官员,第一件事就是尽可能的搜刮人力物力,以满足大本营从陆路输供军前的需要。
  而相比海运,陆路长途转运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所需人力和沿途的消耗颇大,距离越远,消耗就成倍上翻,而且可以说扰民十分严重。
  而原本的漕河体系,却早已荒废多年,于是又有人提出,组织人力逐段疏浚,以部分提高输送的效率,这个消息传出后,于是沿漕百姓又有些骚动不安了。
  虽然一时半会,还很难对军前造成什么影响,但是战事一旦有所僵持,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为自身的安危乃至事业和成败,我也必须考虑一些比较坏的可能性和打算,以及相应的后路和对应措施了。
  当然了,这种悲观主义的言论和看法,在目前的形势下,还是不适合出现在我和部下探讨的范畴之内,以免杞人忧天式的自乱阵脚或是扰乱军心,只能用这种命题和试练的方式,悄悄进行一些准备而已。
第383章
战云(三)
  滑州,白马山下,赵良嗣的猎骑营,终于追上了一只数目可观的敌军。
  只见他们甚为训练有素的举枪支盾,急匆匆的靠拢在一起,然后就被那些呼啸盘旋的马队,用短暂的停驻和排射,纷纷打倒在地。
  北军队列里的弓手们纷纷还击,却大多落在马队奔走卷扬而起的尘埃里,另一个方向的弹丸,有飞射过来,再次打倒一些侧列的士兵。
  当他们在愤怒驱使下拉长两翼,想要包抄住这只游走的马队,却有些惊讶的发现对方已经放弃了马上的急射,迎面加速猛冲了过来,一头撞进正中的队列里。
  霎那间沉闷的声响,在撞击裹卷起来的飞扬尘埃中,像是拍破的皮囊一般的接连爆发出来。
  惊慌的嘶喝声,急切的怒吼声中,被撞倒的人体,带着摧折矛枪,在仓促聚拢起来的结阵里,凹陷下去。
  好些人几乎是被马上的矛枪,前后穿成一串,然后顺着冲力想着左右推挤着排开,随着前列中正目标的矛枪,都被纷纷放开。
  此起彼伏挥舞的刀光,居高临下的掠过,被撞开的人丛和兵器,将一颗颗人头,随着喷涌的血泉而飞溅而起。
  后队的弓手几乎是屁滚尿流的逃开,或是高举起弓身,本能而绝望的做出徒劳的抵挡动作,然后被马蹄狠狠踩在脚下,或是北刀光掠倒。
  随着后续赶来的步队,用排射的铳击加入战斗后,这些颇为顽强的北军终于无力抵挡,此起彼伏的大叫一声,四面溃决逃亡而去,进而变成马队追亡逐北,一一砍杀的目标。
  战斗结束后,一面被反复践踏过,而变得肮脏不堪的怀远军旗,被从尘土里翻捡了出来,快马送往后方。
  与此同时,我却在召开临时的战地军议。就像是印证了我的某种猜想,后方的刘延庆,快马急递送来的消息。
  “帅司下令召还我部?”
  脸色苍白还只能坐在抬架上的辛稼轩,有些难以置信的道。
  “前往徐州境内休整,协助操练新来的兵马?……”
  “开什么玩笑……”
  第一营的风卷旗顿时喊了出来。
  “我们都已经抓住那只河北兵的踪迹了……”
  “那流窜的敌军怎么办……”
  三营的崔邦弼也皱着眉头道。
  “自当是交给友军会剿了……”
  却是二营的张立铮,有些阴阳怪气的冷笑道。
  “什么顾念辛劳疲弊,是忧惧我等功高难制吧……”
  “当初不顾战损,催促我们上路追索敌踪的,也是帅司吧……”
  四营的杨再兴,似乎一唱一和的也在嘟囔道。
  “住嘴,此等层面的决策,岂是我辈可以物议的。”
  我大声喝断他们剩下的怀怨之词。
  “为上官者,自有成算……只需听从就好了……”
  “尔等是否都还是国朝的军人……”
  “可知什么叫令行禁止,什么叫做牺牲精神和奉公为国吗……”
  然后,我转过头来,对着表情有些尴尬,而坐立不安的观军宣慰使,恳声到。
  “还请李宣慰替我在帅司那里说得,缓颊两日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7/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