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4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3/1157

  ……
  按照第五平为首的幕僚组,所提供的研判和建议。
  国朝在前沿军行司采取的多人合议值守制,虽然有这重重缺点和不足,比如对应延迟,决策困难等等。
  但被罚之后的事实证明,在足够的军力优势碾压之下,按部就帮的步步完成既定的方略,还是不容易出错和较大偏差的好处。
  更何况,对于具有后方遥领指挥的大本营来说,就是单独靠某个人的影响,很难做到一手遮天,或是遮蔽军前的实际情况。
  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避免,当数十万人马的军权及其相关事务,集中在某个人手上,而容易发生的尾大不掉的情形。
  但是一旦军前,发生了重大的错失和缺漏,也难以靠人为手段遮掩和隐瞒事实,因此,前方围堵河北军失利,而变成大败的消息传出后。
  原本在军前事务上,好容易达成一致的五位使君,自然也不可避免的也出现了某种分歧和裂痕,各自向寻找援手和发力点,来减轻自身的干系和连带责任。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
  一个拿得出手的战绩,无疑是最好的筹码和底牌,结果刚刚转任北面事务的杜使君,就成了第一个被联手出局的对象,相比之下,刚刚转任南面事务的李使君,无疑是比较轻松的那个。
  结果,我好像又无心中枪,牵扯到什么高层斗争里去了。
  不过,这一切前提条件是,我得带着人马去把都亟道战线上,被打散五个军序造成的大口子,先给填补上再说。
  不过想想,让我这个新出炉的北面讨击军,去堵东边的口子,也真是醉了。
  我重新召见了来人,开门见山的列举条件道。
  “火炮,我要更多的炮。”
  “不管是大的小的,轻的重的。”
  “不管是从神机军的编下调拨,还从水师的船上拆解下来一些,都无所谓了”。
  “五千人份掷弹兵的配给,每个人头至少五个基数……”
  “单独给我军具列一路粮台……以及相应的车马、夫役配额……”
  “还要沿途军民并一应事务的征用权……”
  “新军后锋部的优先补充,以及至少一个军序的协力……”
第409章
应援
  事实上,当军队重新调集向着洛都方向,行进起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还是有所考虑不足了。
  现如今,我军面临的最大麻烦和妨碍,不是即将遭遇和对战的北军,或是可能崩溃不可收拾的战线,而是几天间断的雨雪过后,踩下去吧唧作响的满地泥泞,让我们这些本已经习惯了跋涉的南方人,吃尽了苦头。
  走在这软叽叽的路面上,不论是胶皮软鞋、高帮硬靴还是畜蹄,都不免黏附上大团沉重的泥浆,而行进起来多费一番气力。
  而且冰冷的泥浆,一不小心渗漏进裤腿缝隙后,就会让脚掌变得滑溜溜的不着力,还会冷冰冰的带走腿脚仅存的体温和热量。因此一旦停下来休息,就必须及时清理和烤干,才不会留下冻疮和跛劣,保持下一步最基本的行动力。
  况且,就算是雨停雪歇,风却没有停,猎猎的吹在脸上,就像是刀子刮过一般的,仿佛要把人的皮肤给剥下一层来。
  这完全是与我这只人马,之前在热带雨林的潮湿泥泞中跋涉,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体验和经历。虽然我的士兵们,大多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韧性,但是对于北方特色的寒冷天气,就没有那么容易适应了。
  而那些临时征发的民夫之流,就更加凄惨了,他们只能赤脚或者穿着破破烂烂的草鞋,跋涉在浅没脚面的泥浆里,手足都被冻的清白发紫。
  也只有,数百年前建造的直道,还曾留下的一点比较坚硬的路基残余,才能比较利落的滚过车轮轮毂。虽然是在号称阡陌纵横的平原地区,但是适宜大规模集结和新军的路线,就只有那么聊聊几条而已。
  而这几条大陆同样被高强度的军事行动,早已给使用过度了,再加上半化不化的雨雪一泡,大小坑坑洼洼都变成了一个个泥淖和陷足之地。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不得不派人沿途拆取一些建筑,收集了大量的板材和圆木,在沿途一些容易陷没的地段,作为临时通行的铺垫,才让一些比较笨重的炮车之类,得以勉强通行而过。
  然后又,缩短休息批次的间隔和增加轮替的频率,来尽量保存应对突发状况的一点体能和精力。在每辆大车后面后保持一具简易火笼,即可以用来烘干身体,也可以提供分量有限的几口热水。
  只是这样下来,进度就自然快不起来了,也就比传说中的龟速爬行,更好一些而已。
  既然有所准备的我们,都如此举步维艰,那在帅司的强令下,紧赶慢赶输送往前方的,那些辎重队和民夫团的遭遇,那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南下曹州之后,沿途尽是战斗后留下的痕迹,原本肥沃膏腴的土地上,布满了尸骸和残断的旗帜兵器,甚至都还没来得及收拾和掩埋,就这么暴露在寒冷的天气下,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组组凝固在原野中的灰白雕塑。
  而在原本的路基旁,还散落分布着些许被抢割得只剩血架子的骡马残骸,以及各色被抛弃路边的尸体,主要都是那些被冻死和累死的本地民夫和牲畜,大多数人员的尸体上,连单薄的衣裳,都被拔光了只剩一条聊胜于无的犊鼻裤。
  显然虽说我已经有所心里准备,但是北地的寒冷天气,造成的减员和整体危害,可比我预估的情形,还要严重和麻烦的多啊。
  无怪乎帅司,这么急匆匆不惜代价,病急乱投医式的,把一切能抓到手的兵力,都想办法给顶上去了。
  只是越往东走,就越是人烟寂寥,就算是深入道路两边村邑的探马回报,也是各种无功而还的消息,亢长拉锯的战乱,已经把这些道路周旁人烟聚集区仅存的青壮劳力,给消耗殆尽。
  他们不是被北军裹挟而走加入到守城的丁壮中去,就是被南军强行征发为苦役,劳累冻毙于道途,剩下的全是些留在原地等死的老弱妇幼。
  我虽然不在乎追逐胜利的手段,但也没有不择下限到,直接把那些女人孩子老人也抓来军前劳役,不但与我军心士气无益,反倒是个拖累的大包袱。
  如此思量着,我胯下的坐骑却发出某种哀鸣声,用手在马鬃上抹上一把,却是汗津津冷冰冰的有些肌肉发硬了,看来马力已经有些不堪使用了。
  如今我的坐骑,已经换成了第五世的灰熊猫,因为作为前任的红老虎九世,在渡过黄河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受惊,而突然挣脱束缚,从船上跳进水里,被冲走不见了。
  当然这件事被讹传为,我用坐骑祭黄河龙王,而换取了回程的风平浪静云云。
  沿着道路缓缓驰走,巡视了一遍行进中的后队将士,询问和察看了他们的基本配备与精神面貌之后,我这才呵着冻僵的手甲,迫不及待的一头钻进了准备已好的坐车之内。
  车内车外仿若两重天,吹多了冷风之后,骤然扑面而来温暖舒适的感觉让人,忍不住要赞叹一声。
  虽然这辆马车,外表与其他军用大车差别不大,但是内里却是别有洞天,在不大的格局之内,安置了相当紧凑精巧的陈设。
  壁板上包得是上好厚实的松江棉花,地上垫着整块的绒毯,折叠的灯具和桌案,固定式的壁橱和屉格,坐卧两遍的裘皮软塌。就连透明的车窗,也是双层白琉璃的保暖夹层。
  可谓麻雀虽小然五脏俱全。固定的炉架上已经煮好了暖身提神的汤饮,啜饮了几口红糖姜水,顿时觉得一股由内而外的热辣辣,的让人顿时精神起来。
  连带原本被冷风吹的,硬邦邦冻结在体表的一层硬壳,也在逐渐的消融掉,慢慢恢复了大部分知觉来。这就是身为主将,最基本的特权。
  相比之下,普通士兵们休息的长箱车里,就只有两排布包的条座和一个烘脚烧水的火炉而已,但至少可以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干脯饼食,放在上面烤制加热。为了过冬的准备,我们随军携带了不少柴碳、火油和动物脂肪。
  停营的时候,这些长箱车同挂钩联结或是堆叠起来,架上火铳和刀枪,就是某种掩体和简易哨垒。
  而辅军和散兵的序列里,就只有大篷车和车里一个火盆,作为轮换的休息了。这种用平板大车加上木条蔑架罩上雨篷布,而临时改制的大篷车,形同一可以在车上移动的简易帐篷,虽然有配重高,不好保持平衡之类的缺点,但是好歹有个挡风遮雨之所。
  行军时,则把牲口拴在车后,牵引这缓缓行进。宿营时直接并排挤着睡在上面,也可以通过架高的轮毂,隔开地面的潮气。
  数车围成一个小圈,若干小圈组成一个大圈,将骡马环绕在其中,然后平整沙石铺上干草捆,用篷布罩顶,就是临时马厩和储物棚子,再在车前挖一条排水兼防线的壕沟,环环相套,就是基本营盘的格局了,简单而便利的多。
  这种寡淡而沉闷的行军,直到遇见滑州的韦城境内,被掠一空的粮台所废墟,才重新警戒而振奋起来。
  我的前哨部队,也终于遇到了零星的战斗和小股出没的敌人,只是他们都没有什么组织和次序,在这片战线后方的空白中,忙着抢掠和搜括地方。
  直到远远见到我大队人马的旗帜,这才惊觉起来,纷纷向着远处逃窜而去,或是丢下武器脱掉袍甲,四散与乡野之中,却是没有多少像样的战斗意志。
  很难想像,我们之前交手和追击的那只河北军,就是靠这些人来吧,动线上回防包抄的至少五个军,给打的满地找牙,溃不成军的。
  这是我军的标准太高,还是作为对手的友军实在是太弱菜,我是抱着这种疑问和纠结的心情,开进汴州的防线,然后在五丈河畔的陈桥镇,遇到第一只据垒固守的敌军。
  陈桥镇,没错就是另一个时空,赵家老大黄袍加身的那个陈桥镇,只是作为原本水运折冲的沿线粮台据点之一,已经被环绕的壕沟木栅,和筑高两丈的外墙,给严实的包围起来。
  好些北军的旗帜和人影,在上面探头探脑的打量着我们。
  好容易遇到这么一个像样点的对手,一路被糟糕的道路和恶劣天气折磨的,已经老大不耐烦的六位营官,几乎是在军前摩拳擦掌的,争先想我请战起来。
第410章
陷没
  看着城外,那大片紫电赤炎的风雷旗,和居中粉色团子的爪印旗,还有正在整队当中的,连片闪耀的火器反光。
  和别人一起挤在城头上的晁军都,却是暗暗的嘴中叫苦起来。
  他重重咬着舌尖想将自己从某种梦魇里拉出来,却只有淡淡的咸腥味和刺痛在提醒他,所需要面对的现实。
  天见可怜,怎么会是这只人马,明明打散四窜的官军那么多,却让自己给撞上了。
  这些日子以来,他可是豁出命去周旋,使出全身解数保全,好容易才在军前熬过阳武、原武、荣泽、河阴的连场大战,最终带着一些故旧,摆脱了军中的束缚活了下来。
  只是,当河北大军的余部,都顺利的冲进汜水关后,他们这些用来掩人耳目的杂属人马,也自然被抛弃在后方,自生自灭了。
  他也乘机联手其他人发难,做翻了负责监督他们的军将,将部伍的主导权给夺了过来,然后打着官军的旗号,收拢了好些走散掉队的军卒。
  却发现,附近已经没有多少南军的活动行迹了,他们似乎暂时放弃了夺还这片地区的打算,这多少也给他这只残师孤旅些许自理周旋的信心。
  好容易与别部合兵一处,在雨雪下来前,乘乱占踞了此处的粮台旧址,本以为可以在这个冬日里,依靠高墙的屏护和所获的物资,好生苟且残喘一短时间,再作打算。
  却未想到,本以为消失不见的那只“满万不可敌”,又沿着五丈河打过来了,而且看起来阵容更加的鼎盛强横。
  虽然,晁军都仅有几次外围交手的经历,就足以让他刻骨铭心了。要知道,那些还不是全数铳器的正战之兵,而只是些次流的军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3/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