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4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1157

  但我约说的很明白,我需要惩罚的不是他们的贪功冒进,作为杨再兴的这个决定虽然有些仓促,但并非是不可以接受的事情。
  作为经常有分兵在外需要的各营主官,我素来是鼓励他们在基本的战略目标下,充分发挥把握战机的主观能动性和临机应变的头脑。我需要的不仅仅是唯命是从的部下,更看重的是,在他们之中,各种特色将帅种子的养成。
  如果他不冒进的话,或许就没有这个攻守移转的机会。既要结果论成败得失,也要从动机和立场上充分考虑。
  我需要惩罚和警教的是,在军前有所沟通不畅的背后,某种各自的私心和立场。追逐军功的相互竞争立场可以理解,甚至可以予以鼓励。但是不够信赖和依靠友军,乃至与邻为堑而延误军机,这就需要敲打和警醒了。
  而第四营的前身,乃是吸收和补充了大量,原本辅军大队成员而扩编起来,因此成分上比前三个营头,要更加复杂一些,其中既有原本的润州、江宁兵,亦有后来补充自被打散的二三线友军部队,不免带上些许来自传统藩镇的旧习气,这个苗头出现的比较明显。
  但至少并非不是不可以纠正和引导的,相信通过这件事,杨再兴他们会有所明白和理会的。
  虽然计划跟不上变化。
  这次虽然被迫节外生枝的追加了一战,但所获也是颇丰的,至少门楼下的六个大型仓房里储放的物资,并不见得比之前在断潭寺少,更不用说那些作为缓冲地带,而正在进行检查和摸底的数片仓储区。
  含嘉城又称含嘉仓,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主要作用是贮盛函谷关以东州县,所交租米之国仓。至唐太宗时,主要吸取了位于洛阳城外的回洛仓,为李密所夺的经验教训,而开始大肆扩建增筑,位于皇城东北角的含嘉仓,而有了所谓含嘉城。
  因此历经两朝数百年间沿袭至今。与黄河沿岸的洛州河阳仓、陕州常平仓、华州广通仓、卫州境内的黎阳仓,并称中原五大仓。
  而在大唐的全盛之期,因为是要满足天子东狩逐粮的需要,因此位于洛都作为重要配套设施的含嘉仓城,也被历代反复营造和修缮,看起来弥久而坚。
  其中,根据我们缴获的簿册记载,虽然这处仓城周长不过数里,但在这环抱面积之内,共有半埋地下式的圆形和长型仓窖数百个。
  其中大窖可储粮1万石以上,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据说在唐天宝八年总储粮量约为五百多万石,被称为当时规模最大的国仓,几占天下之半。
  经过乙未之乱后至今,虽然其中的仓窖,已经年久失修倾废了不少,又有大量空置了不少,但是光是剩下的部分,仍旧有不少存量的记录,只是需要我们逐一去寻找和查探。
  虽然说贪婪是一种原罪啊,但是在现时现今之下,我倒巴不得这种原罪更多一些。起码可以让我的部队,在这个残酷的冬日战乱中,过的更好一些。
  只可惜的是,在现今隔城与敌对峙的情况下,我军也缺少这个时间和条件,去慢慢的探明,只能碰运气式的先从外围开始,能找到多少就利用多少而已。
  ……
  当含嘉仓城里因为北军的败势,而再次进入某种对峙和相持的短暂间歇。
  对于不幸滞留在仓城,某处库房里的陵候张德坤来说,就是各种大难临头的心思了,他觉得自己真是流年,明明呆在这个相对安全的仓城里,居然也会遇到了渗透进来的敌袭。
  然后就被困在了这个仓城一隅的库房之内,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南蛮子肆虐开来,又屡次挫败了北军的攻势,而令他的逃生大计,化为了一场泡影。
  作为一个颇有自知之明,且深知战场风险的权势人物,又有一个不那么待见自己的堂兄在当权,趋利避害是最基本的天性。
  因此,在洛都外郭的城墙都逐渐失守后,作为张氏亲族当权的一份子,也是最先一批举家撤进皇城的人选之一。
  虽然借助了这个五城巡阅使的身份,他可以比较方便的往来于皇城大内,但他却并不以擅长武艺或是军略著称的,因此,在接下来的城内攻战之中,他往日负责的职事,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最终还是请求去任,然后从大摄那里,重新讨了个监察粮务的头衔,自此与少数亲随一起,赖在含嘉仓城里不走了。
  所谓监粮还是在其次,他只是寻求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度过这场纷乱而已。按照他的想法,这里有足够的储备和用度,又不在战场的主攻方向上,应该足以让他在这跌宕起伏的战乱间隙,躲在那位咄咄逼人的堂兄视线之外,好好蛰伏/休养上一阵子。
  因此,正当别人不得不在冰天雪地中浴血奋战之时,他却可以悠然自得的躲在温暖融融城楼里,终日饮酒作乐同时避开,大内那些汹涌波黠的暗流。
  只可惜好景总是不见得长久的。
  他昨夜只是照例多喝些馥郁春,稍稍小醉沉睡了一回,却又被近在咫尺的发炮声猛然惊醒过来,欲哭无泪的发现,自己好死不死就在敌军的攻打方位上,短时之内他的区区护卫就死伤殆尽,但终算掩护着他躲到了这里。
  然后就这么被困住了,无论是他派出去探查的亲随,还是留在外面的护卫,都再没有人可以回来向他报信了。
  于是在某种喧嚣之后的静谧之中,就算是自认心志坚定而处变不惊的他,也被不可抑止涌出的担忧和恐惧所捕获了,虽然那些敌人因为某种缘故,一时半会还没有发现他的存在。
第455章
天倾(二十)
  战火绵连的洛都,天明之后的南郭,西天津桥畔,已经是兵马戎碌一片,各色汇聚和巡曳的旗帜,往来川流不息。
  以这处为出发点,延伸出来的数条战线,穿过了那些被厚厚大雪覆盖的街道,而将盘踞在敦化、敦行、崇政等数个坊区之间的南军残余,给团团围困住。
  虽然他们距离长厦门,也只剩下半个城坊,但是就这半个城坊的距离,仿若成了某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天堑。因为,张叔夜派出雪橇运载的精锐部队,在拼命驱使累死上千匹军马的代价下,已经抢下一步在长厦门前的归德、仁和坊之间,布下了防线。
  他们就地挖雪堆墙拆屋筑垒,而在一夜之间构建成了内外两重防线,硬是将对方拼命突围的努力,给强行挡了回去。剩下的时间,就是后续各种围攻和蚕食,这些在饥饿疲敝寒冷中,逐渐衰弱的敌人。
  “什么,需要调兵支援?……”
  张叔夜有些惊讶的看着来人。
  “我的麾下,如今也是用兵颇紧啊……”
  “好容易围住了南逆的殿前诸序,万万不能再出什么纰漏,给脱出去了……”
  “却是东面出了变乱。”
  来使低声下气的道。
  “浔阳观察使邓壁城,刚刚接掌东线兵马。”
  “等等,为什么是邓壁城,东线的杨都统呢……”
  张叔夜突然皱起眉头,开声打断道。邓壁城也算是分排在他的麾下,单自己却丝毫不知情相应的调动。
  “杨都统已被召还大内,以邓观察代行其职……”
  来人继续道。
  “就遭到了盘踞在上东门的南逆强袭,身陨当场……”
  “最后连含嘉城,都被失陷了一隅……”
  “天雄军统领石守一率众强攻夺还不果,已经壮烈成仁了……”
  “余下大内拱宸、环卫诸军残损过半,只能坚守东夹城待援,却是无力夺还……”
  “含嘉城中储集甚多,系军国之要,绝不容有失……”
  “是以亟待更多的生力军……”
  “这是大摄,还是留守的意思……”
  张叔夜再次打断他道。
  “乃是大元帅府的意思……”
  来人迟疑了下,还是开口道。
  “孰轻孰重,还请张令公,思量再三……”
  张叔夜种种叹了口气几欲开口,突然外面传来喧哗和喊声。
  “报……归德坊的南蛮子,已开始全力突围了……”
  ……
  大内前廷左掖,睿观殿,杨可世一行人,已经在这里等候了好些时间。一边听着城外的喧闹声,一边却只能在这里干等的感觉,真可谓是度日如年。
  期间他的部下,已经被先行一一传召出去,最后只剩下杨可世一个人。收入他几度三番想知道外面发生的变故,单都被门外值守的内班卫士,给颇为客气而坚决的挡了回来。
  直到那位传召的内使再度踏入殿内,他已经迫不及待的迎上前去。
  “请问大摄……”
  “大摄暂时抱恙,不得空见人。”
  内使用一种平淡的语调安抚道。
  “还请使君静候一二。”
  “若一应所需,尽管吩咐左右便是了……”
  留在大内的杨可世,突然发现自己就这么陷入进退不得,被等候觐见的由头,给变相软禁式的给困住了。
  “大摄真的病倒了?……”
  “毕竟是年事渐高啊,又亲帅出征了反攻之战。”
  “连夜不眠不休奔走指使军前,一下子劳累过甚就不免感了风寒,只能躺下修养了……”
  “大元帅府已经迎请留守大内的君上……重新出来主持大局……”
  “为防动摇军心,宫中已下令封锁出入消息了……”
  各种刻意压低声线的微小议论声,弥漫在宫室柱廊之间等候的身影中。
  ……
  与此同时,游击军的将士们正在抓紧时间,检查自己控制下的一间间库房仓窖,就像是某种战场间歇寻宝的游戏一般,这些库房和仓窖,也被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轮流安排人手进行搜检,用做犒劳和放松。根据找到的物资作价抽成,可以当做他们的额外收入。
  于是有惊喜,自然也有失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