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4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4/1157

  死活不肯相信和接受,所谓的北面招讨军的号令,甚至打算靠人多势众围起来用强,结果就有些得意忘形的变成了悲剧。
  当他得意洋洋的亲自站出来劝降,就被突然爆种起来的韩良臣,以数十骑强行突入到身前一刀撂倒,玩了个漂亮的斩首。
  然后又在一片哗然大变之中,以数百骑里外配合着,强行压制了关城中近十倍于己的官兵。当然,他自承这也和对方人心不齐,所部仓促聚合,亦是群龙无首,才得以冒险成功。
  因此,短时之内,从徐州穿过沂州境内的沂蒙山区,抵达青州的道路和门户,已经是畅通无阻的对我军敞开来。
  ……
  广府下关港区,在等候了一次又一次挂出来的延迟通告,以及那些望眼欲穿的船客们。
  各种抱怨声中。
  而在畿内的番禹军港,却是迎来大片入港的帆影。这些硕大的海船形制不一,但看起来是经过了漫长的航行和风浪,船体和甲板上已经变得有些残损斑驳,甚至还有点点修补过的痕迹。
  在其中最先靠岸的一艘大船放下的踏板前,等候多时的钧容直,也开始吹拉弹唱的开始奏乐。
  在《海清河晏》的鼓乐吹奏声中。
  已经官拜奋威将军,太中大夫,东单路副都督,实领西孟经制的高宠,也在微微叹息中率先走下船帮,眯起眼睛看着依旧繁华似景的畿内风光。
  此际正当沿海各地,木棉花吐蕾抽苞之节,各种粉色或是红艳艳星星点点,缀满细碎葱葱的枝头,漫山遍野的看起来就像是生机勃发的一团团霞云。
  却是之前雨热湿瘴的内陆高地风光,所不能比拟的。
  上一次脱得囹圄离开这里,还是数年前的事情了,却未免有些物是人非的错觉和感伤了。
  来自骠北高原的毒辣阳光和绵绵的雨湿,令他的肤色已经向当地军民一般,变成某种深深的古铜色,除了几处露在外平添狰狞的旧创疤痕外。
  很难想像,这位就是在骠地杀得那些叛乱土蛮和不顺藩部,各种人头滚滚而闻风丧胆的“虎烈高”“虎烈大将”。
  当年作为某种政治妥协和交换的结果,他以军中宿将的身份,带着一班部曲幕僚,一起远配到了,正在平叛中的东单路,这才发现当地情况远比上报的内容,更加严峻的多。
  这里已经不仅仅是那些,边疆那些土蛮部落联合作乱。而是有人打出旧日骠国,末代雍羌王后裔的旗号,而聚众自立宣称复国。
  是为北方高地蒲甘族为首的各只大部,皆响应之而各受王号,是以东单、西单两路局势顿然糜烂而不可收拾,戍边军民,武装拓殖团,延边商队、并诸种归化人和顺熟部落,逃亡不可凡几。
  因此,高宠一上任就是临危受命,代行起实质上的东单路都督之职来,然后带兵前出骠北高地的重镇汨罗城。
  又是招徕生聚,筑垒安民,收拢流亡。又从已经渐渐平定的安远、天南各洲,陆续找来旧部,整备练兵,不到半年就重新反攻个外出据要,平复了反乱的蒲甘各部。
  逐杀首脑全族,强分其部帐人口为十数部,又抽丁三一为前驱,围剿躲入林中的复国叛党,仅在三个月后,奇袭叛党藏身的骠国陪都,位于林中深处尸罗但废城,尽歼残党所部九千余口。
  他甚至领兵追入伊洛瓦底江中游的沿河谷地,与暗中荫蔽收容,骠国和扶南余孽的南蒙国兵马,狠狠打了一战,阵斩王弟而杀获各万,中南之地大名鼎鼎的朱波军,几乎一战除名。
  夺得坐骑大象数十头,其余金绳床、银贝、玉骨伞、翡翠屏等财宝珍货无算。
  本以为还要再镇压和巩固上几年光景,将这条狭长的河谷地,变成新拓殖州的拓土之功,才有可能被上调回来的他,却在准备继续纵兵乘胜拿下,沿河谷地最后几处关要的关头,接到国中的招还令。
  与他一起招还的,还有随他征战骠北的七千善战健士和五千娴熟山地的骠子兵。而他麾下的这些人马,也只是被国朝招还的海陆兵马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在高宠的身后,是更多遮天蔽日的船团,从海路陆续而至,都是和他一样,从各地进击抽调回来的边军和驻屯兵马。
  原本四散海陆各道洲的他们,以县、州、府、路、道为逐级集结点,最终汇聚到这畿内来。
  许多人甚至还没来得及,洗去身上的尘烟和血腥味,就不得不又风尘仆仆的踏上了归还的新征程。
第476章
归亡(二十)
  然后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全面发动起来的迁徙和大搬家,把徐州境内的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资,都全部搬走,拆光到青州一带去。
  于是一时间沂州境内,位于沂山和蒙山两大山脉之间的沂水谷地,绵延起伏的山地丘陵间的数条大道上,全是蜿蜒行军的漫长队伍和负载累累的车马。
  数万人的迁徙。和普通的行军可不是一回事,他们可不是那些久经沙场,又经过专门负重行军训练的士兵,就这么仓促赶鸭子上架的话,只怕要在沿途倒毙不少,现在并经还是天寒地冻的冬天。
  因此需要按照身体状况和具体年龄,分作若干个批次,按照比例组合成可以相互照顾和帮助的队伍,然后在沿途安排好接力式的休息点和宿营地,以及相应的食水来源,才能按部就班的逐一成行。
  我虽然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但是终究是比不了那些丧心病狂的藩镇军阀的底线,可以随意驱杀和虏获敌对地盘的人口,而且根本不在意最后活下来的比例。
  但关于徐州大规模迁徙的方案,我没想到蔡京和赵鼎的联手下,最终结果可比我想象的夸张的多,本以为能够打动迁走过半人口就了不起了。
  毕竟,故土难离的情节不是那么好摆脱了,虽然知道本军离开后,胡马儿可能的报复和蹂躏,但是抱有侥幸心理的人,还是大有人在。
  而这些人基本都是有家室的,往往年纪偏大,因此又会牵扯到若干的家人和亲属,变得犹豫不决而寄希望于等一等,拖一拖,而有所改变主意或是外部环境发生新的变化。
  对于他们,我的军队就没有也没有任何义务和责任,陪他们在这里磨叽和浪费时间。我们终究是过客而已。
  结果最后表达出自愿跟随,本军安排上路意向的批次和人口,居然达到了本军将士的两倍以上。也不知道是他们,用了什么威逼利诱或是风闻恐吓的宣传说服手段。
  而在应对意外和备用的方案中,他们甚至颇为尽心尽责的策划出了,诸如让部分犹豫不决而最后走的百姓,拿着走不快的物资,作为吸引和阻滞那些胡马儿的目标,甚至是作为乘势反击和埋伏的诱饵来使用的所谓对策。
  当然,这种赤裸裸的功利主义态度,让我有些意外之余,也更像是一种表态和投名状,对于我这个独树一帜的军事团体,未来和前程的下注,以至于不惜背上某种骂名和标签。
  只可惜,接下来的日子,就有些乏味可陈了。那些胡马儿似乎被之前的战斗,给寒了胆了,或又是还没能从混乱中摆脱出来,或是被我们留在队尾的虚张声势,给暂时下住了。
  以至于,最后一批人马都离城走出了数十里后,迟迟未有所反应。我特意抽调和安排了一批敢战之士,易装成百姓的伏兵,也就没能派上用场。
  只要进入沂州所在的山区,胡马儿的骑兵机动性和冲击的威力,也会大大缩减和削弱,而本军在阵地战上的优势也会进一步发挥出来。
  在扼守诸几条关键道路的情形下,完全可以从容不迫,或是整好以暇的应对胡马游骑的追袭。
  ……
  数千里外的南海,西婆罗洲,抚远州,罗子城,正是进入雨水沥沥的季节。
  叮咚作响的雨廊之下,罗氏藩主也在女人的服侍下,慢慢的喝着小火慢炖出来鱼鲜粥,露出某种满意的表情来赞叹道。
  “玉奴,你的手艺却是越有长进了……”
  如今,身为罗氏藩主的他,最庆幸也是最得意的,便是与自己的长子,达成某了谅解。
  从而避免了藩内外最大的一场继承危机,而令藩内格外的巩固和团结,自然也让州上的那些宗亲,和几个有亲缘的外藩,不免大失所望了。
  如今平心静气下来,不再拘泥一时得失后重新看来,这个决定却是在正确不过的事情了。
  这个孩子实在太出色了,出色到连罗藩这一隅之地的偌大家业,也根本一刻容不下他的手脚。他天生就需要更广大的天地和前程才对。
  因此,他在外很快的风生水起,自成一片基业。以至于,根本不需要本家的扶持和助力,就在军中谋得功名卓著了。
  要知道,别人都是父业子承,沿袭余荫,他却是父蒙子荫倒了个过来,根据宗藩院的陆续封赠,他现在已经恢复启年公时代的伯位世爵了。
  虽然领地还是原来那么大,但是各种家臣和部曲的配置和数目,却不免是水涨船高了,这对家臣国人都是一个不小的激励。
  他甚至在想病体稍好后,是否再组织一次家臣和国人,对山内土蛮的武装征拓,好扩展一些领下的村寨田土。
  虽然还不及八叶罗氏最鼎盛之时的显赫,但也足以让他含笑去见列祖列宗了。
  毕竟,无论这个孩子身上可能,流着如何显赫而高贵的血脉,他还是姓罗的,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罗氏增光门楣的,这就足够了。
  何必再取强求和纠结其他的呢。想到这里,他忽然有些怀念起,早逝多年的亡妻了,虽然只是相敬如宾式的政治婚姻,却给他带来了一段颇为美好的回忆,以及这个自小就与众不同的孩子。
  只可惜,出身名门的她,却有些福薄的抱病早亡,未能活着看到这一切,不然也会十分欣慰了。
  现在就连他身边这个青梅竹马的女人,自从小儿子被带去广府之后,也暂时放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作为了,努力学着调理羹汤和养生益体之道,一心照顾起藩主的身体来。
  毕竟,藩主才是她立身和依靠的根本,而在小儿子与兄长之间的巨大差距面前,实在太令人绝望。反而就因此绝了某种徒然无益的想念了,既然对方很可能看不上这点基业,在意的也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那再刻意去争,就成了某种不知量力的笑话了。
  她固然有所心计,且为了儿子很有些急功近利,但不代表就真的足够愚蠢了,更何况儿子还在对方的掌握之中。
  想到这里,他又看向了另一边,正在忙活女红活计的混血妾侍,缓缓询声到。
  “尔莎,璐儿那里,还没有什么消息么……”
  作为罗璐璐的生母,她如今负责着与广府的书信往来,和一些府内对外呈达的角色。
  “会老爷的话,去广府的船还没有回来……”
  她有些小心的回答道,既有女儿可以做凭仗,又有大公子撑腰,如今这个同样出身卑微的女子,已经足以许多人的高看一等了,虽然她本身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倒是州上有传闻说,朝廷正在海外各洲大募征用海船,会不会是因为这个缘故耽搁了……”
  罗藩主微微摇头,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深究,反而有些叹息道,只可惜女儿还是太小了些,不然可以早早的在广府,为本家的血脉再开一只流传下去,又当如何……
  这样,除了直接在广府继承八叶家名的一支外,还在可以在夷州再开一脉,这样罗氏的正房嫡系至少有三只分家,可以抵御和应对日后的风险变故。
  ……
  而在气候依旧温暖适宜的广府,作为被暂时遗忘的某人。
  被称做罗二公子,小罗,罗少的罗念祖,也在某种乐不思蜀的情绪之中,充分享受着广府藩家子弟特色的,相对丰富而优裕的生活日常。
  除了基本的学业安排,隔三岔五的迟迟睡到自然醒起床,简单而精致的早茶,在汤池子的早间社交之后很快就是中午丰富的正餐,然后出去访友游乐,在自家或是酒楼食肆里,然后是漫长的夜生活。
  只有到了广府,并且亲眼见识了这光怪陆离精彩纷呈的一切,才知道自己之前局束在抚远州罗藩领地里,接受各种家族教育的时候,有多么的狭隘和无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4/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