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4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8/1157

  只是,除了已经被填户移民,并列入军事编管的益都等少数几处城池外,这种自上而下的控制力,还大多是建立在浮于表面上的军事占领而已。作为幸存下来的本地人,既无力抗拒这种现实,但也不能指望他们的尽心配合,或是自愿的效力。
  而且这些地方同样是凋敝的很,甚至比青州还有所不如,因此我的部队轻易就控制和占据了,这些大都保全完好的城池,然后收获的就只有一堆嗷嗷待毙的人口而已。
  因此,我只是下令拿出一些亢余物资为代价,从这些地方募集走剩余的大多数青壮年,作为修路搭桥筑垒的劳役队外,就没有办法做更多的事情了。
  事实上,面对于这遍地都是只能在冬日里苟延残喘,苦苦挣扎在饥寒之间的本地百姓,就算狠下心去做那杀鸡取卵式的收税征粮,也别想榨出多少东西来。
  反倒是因此闹得他们走投无路重新起来反抗,或是变成大规模的流民,需要浪费我的兵力和资源去重新镇压,那就是真正的得不偿失了得不偿失。
  作为一个从小深受国朝特色的思想品德课里,关于古今统治阶级本质剖析和各种统治手段理解的,新时代四有新人来说,我当然不会去犯这种愚蠢的错误,反倒是把那几个显然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迫不及待的劝我如同雷霆烈火一般,行使作为守臣权威和职责,狠狠整治一番这些穷棒子的家伙,拉到外面狠抽了一顿鞭子以示惩罚。
  最后除了位于济水和沂水间的几个桥津关要,需要筑垒设寨重点驻防,备敌入侵之外,其余的县治邑落中,暂时就只留下维持地方秩序和基本日常的少量三流部队。然后象征性的宣布免除来年的赋税。
  多余的兵力都被就近收缩到,以益都为中心四面辐射开的,位于交通干道节要几个较大城邑中去,即是作为就近的机动应对力量,也可以减少日常消耗和对地方摊派的压力。
  目前阶段,我们的主要威胁和对手,还只是那些流散与游荡在中原大地上的各部胡马儿,以及背后的塞外诸侯们。
  只是,反复看着地图上被标注出来的延伸点线,我总觉得似乎还有那里差了点,这时候军中赞画朱武求见的通传声,让我回过神来。
第480章
渐变(五)
  朱武走进来的时候,肉眼可见他明显瘦了一圈,眼睛也满是血丝的,只是精神势头还好。
  “辅、散各团的操行,可还满意否……”
  我开口询问道。
  既然见识了他在冷兵器为主的传统战阵、战术上,很有些手段和心得,那我干脆就让他参与编列,重新补充后散兵和辅军的冷兵操行,以充分发挥他的用处和价值。
  对于这些次要部队,并不特别要求他们能够像主战营那般的令行禁止,但至少能熟悉相互保存和掩护的阵列,有足够战地应敌的基本条件反射。然后在必要的时候补入主战部队,也能比别人更容易的上手和熟练,火器相关的配合战法。
  因此,这段日子倒也干得不亦乐乎,就连劳役队和武装输送队的日常列操,以及遇敌后结守待援的步骤和阵势,也是开始由他一手重新编做的。
  “大体构架已经编列齐全了。”
  朱武如是回答道。
  “只是细小处,还有不少有待商榷和改进之余……”
  “那就先按照既成的东西,操行下去吧……”
  我点点头。
  “那些部队不能轻易让他们闲着……”
  “无论是越野拉链,还是营中竞技……”
  自从有了长期安定下来的常驻地之后,虽然总体上的编制并没有因此扩大,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行军跋涉,接踵而至的高强度战斗后,已经变得残缺不全的各只主战营、辅军大队,散兵各团,乃至是劳役队和输送队,都被各种来源充足的人手,给补得满满的。
  而除了我嫡系的御营左军(游击军)外,在我麾下接受整编和补备的,尚有王贵的前军,崔邦弼的行营右护军,踏白军为首的六个营头等几个尚存建制的军号,通过这个编练的机会,交叉置换人员和更进一步统一步调号令。
  主要是因为有相对充裕的补给做底气,又收拢了大量东线的散兵游勇,还从地方上获得新血来源,可以将那些有一定战斗经验的兵员,从日常繁琐的劳役中解放出来的缘故。因此轮驻后方的部队日常项目上,已经被新一轮的各种编练项目给排满了。
  其中除了崔邦弼手下的个别老营成员之外,几乎都是传统的冷兵器部队,因此,林林总总的分摊下来来,直接和间接压在他身上的担子委实不轻。
  “完全可以从底下,推荐几个得力的人手来帮衬……”
  我如是宽慰道。如今随着我收下地盘和人口的铺开,帐下幕僚,参军、虞侯各团组严重不敷所用,可是恨不得一个人当好几个人来拼命使用的。
  “不用这么辛苦才是……”
  “其实……某家终究还是才学有限的……”
  他犹豫了一下,才继续道。
  “某倒知道山上还有好几位,却是更胜于我的人物……”
  “都是近些年走投无路,才逃奔到山上的……”
  来自朱武隐晦的提醒,让我这才忽然记起来,在河南河北两道交界处的梁山上,似乎还有一班故人,等着我去接收呢。更何况还有一只自带在野属性的鹏举兄,在等人去登用呢,就部知道这个时空,他的背后还有没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的典故。
  不过,朱武能够隐忍到现在才开口,也算是不错了。这也让我多少又高看他一眼,就算有了新身份和更好的前程,没忘记自己当初的职责和任务。
  “理应如此……”
  我脸不红心不跳的回答道。
  “诸事依然安排的差不多……”
  “我亦打算亲上梁山一趟……”
  于是,这成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我已经厌倦了这段时间堆积如山的公文版牍,借机偷闲一下也好啊。
  毕竟,在我的名下,除了御营右军和北面讨击的军事本职外,还兼有了镇守、观察、经略三个使职和差遣。先前在行军打战中,这些只是兼领暂代的一种身份。但是有了初步的地盘和基本的人口之后,就自然变成了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运作和实行的实际职权。
  而我也需要这些职衔,所代表的权利和职责,来间接维持和供养我的麾下军队。
  而这一切,都需要在草创初期,由我领头一点点的构建和营造出来的,理由无他,我需要的不是抱残守缺式的沿袭和照搬,北地或是国朝旧有的制度和体系,而是希望能够打造出一个,在表面上徒具其名的一切照旧,私下却带有我向明个人色彩和新式构架的,相应政权体系来。
  因为体系和配套的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并因循而例之后,就再也没有那么容易朝令夕改了,只能针对性的有限调整和优化。因此,我宁愿花更多的功夫和时间,一步步的在实践中琢磨和摸索着,一点点的积累和细微调节后,一步到位最终塑造成型。
  这样虽然事先麻烦和繁琐了一些,但是后续运用起来的行政班底和体系,无疑可以更加得心应手而事半功倍,执行和效率上也不可同日而语。
  在我离开后,军队日常方面主要交给副统制辛稼轩,政务方面由参议陆务观看着,备敌应变方面就交给都虞侯赵隆,而韩良臣以马步军都监的身份,坐镇的益都大本营,掌握我直属的教导队、猎骑营、捉生游弋团、车团、炮团等数只机动力量。
  剩下的前军统制王贵,一路过来都是以我马首是瞻,表现的极为配合,而右护军统领崔邦弼在回归我麾下之后,也是相当的低调服从。剩下的其他六营正将,则连跳出来别苗头的资格都没有。
  这六人构成的练习会议,已经足以商量和决定大多数事务和细节了。因此,只要不是北朝全力来攻,至少在短时间内,这个架构和布局不至于出什么问题的。
  而亲直团和标兵团、猎兵队,连同第一营,第一、三辅军大队,外带几个炮组,满员齐装的随我去梁山武装游行一番。
  虽然有拥埠阿骨打和已经投效的朱武,这些熟悉梁山的带路党,但还是需要足够的武装随行,既是以防万一的临机应变,也是某种名面上的武力宣示。
  毕竟,我离开那里已经好些年了,足够发生许多事情和翻天覆地的变化了。所谓大炮射程之内的发言权,显然更有说服力。
  这个时空的梁山,乃是位于河南、河北与淮北三道之间,黄河出海口附近的交界处。
  因此从地图上看,益都前往梁山在直线距离,其实并不算太远,只是这段路线经过淄州和滨州间的大部分地域,都被鲁西绵延起伏的小段山地和丘陵,分割成支离破碎小平原和谷地。连带着行经的道路,也变得曲折蜿蜒起来,而需要多绕上好些地方。
  除此之外,倒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妨碍,大队人马行过冬日雪野中死寂,除了沙沙作响的行走声外,连鸟兽都没有丝毫惊起。
  就这么波澜不惊的行经过博兴、昌博、淳化、新广等大小城邑,又度过了淄河和济水支流后,就进入梁山所在的滨州地界了。
  滨州者,取义黄河之畔,大海之滨的意会,虽然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却是一个只有三个县的下州,更兼境内梁山群盗活跃,并且饱受海路洗掠的缘故,北朝设立在这里的官府,几乎是形同虚设而长期驰骋如入无人境。
  从地理上看,淄水在这里与小清河交汇,然后又流往梁山的八百里水泊,又散做十数条水网支系,顺着梁山折转向南环绕了大半圈之后,才径直流入大海之中。由此也构成梁山附近的天然险胜。
  只是按照朱武的说法,这种层叠连环的险胜之要,已经远不如往昔了。北朝官军的数度围剿,虽然始终没能打破梁山的核心地区,却成功的将梁山的防守范围,给步步为营压缩到山脚下。
  那些曾经作为外围屏障和秘密通道的河网芦荡,也被费了相当的气力给烧成白地,或是一一填平为坦途。如今,无法可想的梁山军民,也就剩下山后靠海一点缓冲纵横之地了。
  突然有前方探马来报,说是前路有两只人马正在交锋,激战正酣连外围的戒哨,都没有留手。
  “前方正在打战?……”
  我惊讶了一下。这都大冬天的,拼死拼活的打个毛啊。
  ……
  江宁的蔡侯别府,作为这座大宅的主人,也在私下小圈子聚会中,庆幸着某种集成的事实。
  虽然当初因为一时私心意气下的小动作,触怒了一贯宠信的监国,丢掉了军前帅臣的次席位置,又被免除参知政事的职衔,至今犹未能够复位,而只能以参咨的身份,相伴左右。
  但也由此躲过了这场天大的罪责,看着那些正在牢狱之中各谋出路的使君们,却是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复杂心情。
  当然了,虽然现在他已经部站在台前了,但是丝毫不妨碍那些正当要职的门人故旧,给他带来最新的消息和局势变化。
  “现在章玉吉身陷囹圄,他的亲族疯了一般的上下打点,各种活动的紧……”
  一名亲故道。
  “连我这个不相干的衙门,都莫名其妙的受了些好处……”
  “这只是无用功尔……”
  蔡侯微微摇了摇头。
  “你们没必要去沾这个手……”
  “尊侯所言甚是,如今局势颓丧如此,迫切需要人来顶缸。”
  这名亲故应道。
  “别人还好说,他这个首当其冲,却是没有那么轻易脱身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8/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