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5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2/1157

  大运河白沟东段——五丈河边的合蔡镇,环镇流淌而过,最深不过齐肩的蔡溪里,已经是水花翻滚而人声鼎沸了。
  在炎炎夏日里,一路少有停歇和间隙的战斗和行进下来,将士们身上流淌的汗水,也早已经被蒸晒成了一层层灰色的盐花和积垢。
  因此,正泡在相对清凉的河水里,带着坐骑一起洗刷风尘与疲惫,这就是他们最好的休息和与享受了。
  一列列蜿蜒的队伍,押着俘虏和战利品,以及逃奔的人口,还在继续向着东面行进,这次千里东征的总体结果还是好的,虽然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但是起码最初的目的和停止线已经达到了。
  除了随着损坏掉的车辆和累死、受伤的牲畜,一起半路抛弃掉的外,一路所获的战利品也大多完好的弄回来了。
  阵亡者同样得到较好的火化和就地掩埋,所有伤员都安全带了回来。因为总体建制的相对完整,除了走散掉队后重新归建的外,实际失踪的人员控制在十位数左右。
  只是为了减少累赘,兼给那些北军制造些麻烦,原本抓到的相当部分番胡俘虏,又被批量放归回去不少。因此,这次所获的额外劳动力,比预期要少了一些。
  而作为主将的特权,我则是可以泡在一个用水车改成的大汤桶里,一边慢慢搓着身上泡软的积垢,一边思考这些问题和具体得失。
  由于郓州境内的相对稳定,在这里我也可以得到一些,从徐州转道宋州境内呈达过来的,关于后方留守的情况通报。
  比如夏粮后续征收和入库管理的例行通报;徐、兖两州境内,新投附的户口统计,及分营安置情况;十几处大小矿监的月度生产情况;各级供销社及流动贩售车的阶段性经营汇总;来自扶桑藩的第一批回馈货物和劳力,已经数日前抵达了。
  这都是比较好,或是属于正常运作的例行报告。也有不那么好的消息,或是突发情况。
  比如夏末持续的晴好之日,已经给靠北边的滨、潍、州的农业生产带来的干旱迹象,要求更多的劳力,来挖掘和抢修引入济水灌溉的渠道。
  以及,因为淮河最新的汛期,而在泗州境内的支流——泗水流域,所造成的局部泛滥和若个城邑的损失。
  还有,关于在密州境内新出现的,疑似急性传染性痢疾的局部疫情处置情况,以及新设益都医院的第一次集体出诊;
  又如放养在相对干燥凉爽的蒙山谷地的牧群,因为连日持续暑热引发的水土不服,又死了好几百匹,全部被就地做成了马肉罐头。
  此外,还有一些涉及见不得光的私密手段,以及需要暗中运作的内容。
  又比如作为当地名义上的最高文官,现任的淮东布政使李格非,以及通淮转运使曾华的日常动态,生活起居的点滴,身边人物与事务的变化……
  下至各地方军队中,士委会对于一些可疑人员,及潜在不安定分子的日常报告;乃至益都、临沂等地民间最新的风闻与传言。
  代表着内外两套检查体系的初步运作成果。
  但是,截止到最近一封三天前的邸文,依旧有一个情况让人觉得忧虑和困扰。
  要知道,我这里都已经带领人马沿着黄河,打了一大圈转回来了。
  而被我安排在泗州境内,淮河北岸渡口的接应部队,连同渗透到队岸淮南的侦查人员,据成依旧没有看到任何,有朝廷军队,发起攻势的迹象。
  而海州方面,同样除了与本家和婆罗洲会馆关系密切,而例行往来同行船只外,也依旧没有见到了任何渡海而来的援军,或是其他的后续动作。
  这个结果,就让人十分玩味了,难道我这次是做了一番白用工了?
第524章
兵戎(九)
  运河之畔,向青州班师的准备工作,仍在有条不紊的继续着。
  而随军的炮团,正在将一些小炮或是轻炮,搬到车船上去逐一固定好。
  这也是这次出战后的偶然所得,这样可以在伴随大军前行的时候,顺带提供一些近岸的火力支援。
  这里虽然地处平原的黄泛区,但是相对密集延伸的运河支系,却成了某种天然的防线,只要搭配以足够的船只机动的话。
  如今的战线,暂时被维持在了郓州一线,以濮、曹、郓三州交界的雷泽县为核心,建立哨垒和烽燧,作为最外围的警戒线。
  在这里我也成立了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水军,虽然初步只有两个营的人马,漕运的车船十几艘,外加几十条平板大船而已。
  而其中大多数桨手船工,兼作肉搏战兵,皆来自本地人士。目前以大野泽畔的河道入口——巨野县,为后方驻留和训练基地。
  主要职责是负责沿河机动巡曳,在需要的时候输送和支援陆师的战斗。
  在前方情况不利之下,还可以沿着运河掩护其他部队,退入大野泽,继续与来敌周旋,而为后援争取时间。或者干脆沿河转入济水,向齐州和济州方向撤退。
  在我率领的大队人马相继归建后,一个直属兵马使和一个州兵马使,外加三到四个防戍营,将成为支撑郓州前沿,与北军对峙的主要战力。
  从临沂换防过来的第一兵马使风卷旗,和新任的郓州兵马使折可适,将成为这路人马的正副主官。
  而有了人心相对靠拢的郓州,作为本方势力的外围屏护。我就可以稍稍空出手来,处置和肃清一下处于后方的济州、齐州、兖州境内,那些被击败或是打散后,流亡于道。
  途的番胡余孽,流民残匪之属。
  这时回程过境的部队,就正好派上用场了。
  根据之前地方肃清的经验,他们将被按照马步炮各种合编成更多混成中小战团,并配备足够的代步坐骑,以更加灵活机动的对应地方清剿的需要。
  然后,就可以进一步消化和梳理,这些地区现存的资源和人口。哪怕是作为第三类,就地维持现状的丙区来处理,也可以为镇抚府治下,增加不少现成人口和田土、产出。
  这样也算是有所征拓,将战线向东推进了不少,获得了至少两州之地的折转缓冲,让我这次西征之行,不至于缺少实质上的建树。
  但是随着地盘的扩大,与传讯、交通距离的拉长,我也需要一种传达和响应方式更快的通讯手段,作为传统的快马寄递和烽燧传警之外的补充手段。
  特别是对于眼下,正处于我势力范围突出部的郓州来说。
  而眼下所能获得最好的选择,无疑是就是岭外正在使用的有线电报线路了,但这些前代的技术残留,却是南朝一只保持和垄断的国家机要,没有那么容易搞到手。
  而要想自己研发的话,虽然有明确的方向和科技树,但是在具体材料工艺上,却需要慢慢的积累和实践。
  比如作为导线的金属抽丝工艺已经有了,如果不在乎那点传导损失的话,直接用铁线也可以凑合。而作为线路绝缘和防腐蚀的外部保护手段,在缺少塑料外皮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外涂大漆,或是包裹杜仲胶的土法来解决。
  但是作为提供电脉冲信号源的基础设备,原始缸式铅酸反应电池,所需要的化学原料,在三酸两碱进入量产之前,还无法自行解决。
  因此,我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一种过渡性的手段。也就是眼下,正在我面前建造起来的,像是木制塔楼风车一般的高层建筑。
  在大野泽畔一处遗弃的烽燧土台上,来自建生军的工程兵和军匠们,用锹铲刨除那些已经风化或是松软开裂的夯土外皮,直到露出相对坚实的深色内里,再按照可以利用的部分,抹上一盆盆用来加固的三合土浆。
  而另一些士兵,则围绕着烽燧残址为中轴点的,交叉画数条五十步长的直线,再沿着支线对角掘土为沟,并碾筛夯实成一道新的墙围,再用碎石包贴城一道矮墙,作为附属建筑的规划。
  大量新烧的土砖,被包贴在涂满新鲜膏泥的燧体上,直至五丈高台,复又插入三只大木支柱,钉板加固成又三丈高的中空尖顶,顶部装上大盘绞车杠杆等机括。
  最终以烽燧旧址为基础,搭建起一个类似十字风车的高大建筑,只是叶片要狭窄的多,通过下部手摇绞盘而转,还留下来作为夜晚照明的折射镜室和孔洞。
  风车的叶片位置,变成了数条多折的外延长臂,而通过下部绞索的牵引,来改变多节臂棍的造型,进而来表达数十个,到上百个相应的符号来。
  这就是在近代一路流行过的,远距离信号中继手段——扳臂信号机,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扳臂信号塔。
  而作为我印象深刻的出处,也是在小说《基督山伯爵》之中,用作炒作公债的日常手段。
  改名换姓化身海外大富豪前来复仇的主角,就是用收买了信号站的操作人员,而让自己的仇家得到虚假信息,在外国公债投机中破产的。
  在近代欧陆的两次拿战时期,那位矮子皇帝,依靠层层中继的信号站,据说在巴黎只用几个小时,就能收到远至莱茵河畔的战报。
  而且作为一种近代传信的产物,技术上的门槛并不算高,在天气晴好的白天,可以采取彩色镜片反射阳光,来传递信号。
  而在夜间或是能见度差的白日,则用精炼油灯所提供的,类似折射灯塔的不同颜色的闪光,来继续传达讯息。
  这样下来,除了过于复杂的内容之外,转发一些简明扼要的专用密语,完全可以满足日常军事传讯,甚至是各级民政管理上的需要了。
  因此,哪怕在无线电发明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壁板信号器依旧作为铁路管理的配套设施,一直沿用到现代社会。
  当然了,在我这个时空,为了日常维护的方便与节约成本考虑,这些传讯节点,是沿着传统商路干道上的城邑村落,或是屯田安置点布置的。
  而每个信号塔的基址,除了继续发挥烽燧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兼作驿站和粮台所,便于巡逻维护和守卫。如果出现故障或者天气延误,还可以就近采取快马急递等,人工手段进行补救。
  这样日后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在这些信号站兼军事据点的节点基础上,进一步布设电传线路。
  当然,这都是很遥远的事情的,而眼前的计划和预想是好的,具体使用起来,恐怕还有不少具体问题和细节,需要解决的。比如在平原上的视距缩短问题,信号传递过程中误差亢余和延迟管理。
  因此,郓州这里到青州益都的沿线设置,还只是初步试点,能够穿州不过夜,就是我的最低底线,一亦有所成效之后,还将延伸到治下所辖各州。
  ……
  淮南道,高邮军与泰州兴化镇,交界处的临泽城,刚刚插上了代表光复的飞黄战旗。
  “挺击队在什么位置。”
  “为了么还没如期进入楚州……”
  东南路招讨行营总管,宁冲玄也在大声质疑道。
  “明明只消稍加努力,就可以在两淮连成一片了……”
  “大帅,本军已经后力不继了……”
  一名发梢灰白的披挂老将,面不改色的开声道。
  “虽然粮草器械供用尚足……”
  “但是将士们已经实在打不动了……”
  “特别是经过了前段时日的节节拉锯,又由守转攻之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2/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