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6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2/1157

  今天,可是由阿骨打率领的直属少年都,作为中军账下的直属资序之一,正式开始服役的日子。
  虽然,因为年纪和身体素质的缘故,他们安排的勤务比例要比成年人少补一半,但也算是一种锻炼和预先见习。
  这批从少兵队里被精挑细选出来的成员,都是个头超过竖立的长铳,五里奔驰越野尤有余力的身体素质,并且能够熟练的使用从三眼铳、喇叭铳到标配长铳,等几种制式火铳,娴熟的运用相应配套的战术和技艺,为优秀者。
  这也是火器化部队的一大好处,因为标准化的配合和战术规范化,相应兵器和战术手段的使用门槛,也被大大降低了,因此只要适应了发射时的后坐力,哪怕未成年人士或是老弱妇孺,也可以发挥出火铳的战斗力和杀伤效果来。
  只是出于身体继续发育和锻炼上限的考虑,没有让他们穿甲而保持日常的轻装状态就好,但是出了轮换周期较短外,其他执勤标准都是依照军中规范和操条,而严格要求的。
  既然是比照成年军士的标准,训练和执勤的话,就自然也有相应的薪饷和勤务津贴。甚至还有准预备性质的军官和士官的配属,而阿骨打就是第一任少年都的都头。
  因此,他们也是作为我亲辖的虞侯军和衙前卫士(亲直营)的后备力量,以实现我身边亲卫力量的多样化和内部制衡。
  如今我的亲直营满编一千三百员的纯火器序列,分作四个团又一个队。
  每个团除了新式长铳和散射喇叭铳的传统长短标配之外,至少还有一个火帽转轮铳的快枪队和一个携带投掷火器的掷弹兵队;而唯一一个独立队,则是还配备了数门小炮,作为加强重火力的老掷弹兵队。
  这些亲直军士,还全部配备一人双马的坐骑代步和负重装备,以保持足够的马上机动性与下马突击能力。拥有专门设计的墨绿/深灰双色制服,以及特色的金盾棕榈纹帽徽铜章,以示区别开来。
  作为这只亲直营的前身和最初来源,乃是来自婆罗洲抚远州罗藩领内的藩生子和国人,后来随着转战各地的队伍逐渐铺陈壮大起来。
  又增加了新的来源和渠道,就是从主战、防戍各营里精挑细选出来,意志坚定且无畏牺牲、战术技艺娴熟的资深老兵,作为主帅的随身拱卫和屏护。
  而在亲直营里服事过也有相应的纪念章,因此,这通常也是一种难得的荣誉性质和资历的培养,方便在有需要的时候提拔外放的一个必要流程之一。
  毕竟对我来说,一味把这些善战之士留在身边,只是为了自身可能的安全问题,也实在是太过奢侈浪费了。因此适当的轮换和流动,也是加强军队凝聚力和控制力的间接手段之一。
  现在,又可以新增加的一个来源,就是这些少兵队里选拔了,虽然在战地经验和日常实践当中有所不足,但相对于那些时间观和眼界认知,都已经逐步成型和稳定下来的成年人而言。
  这些从小就被输灌和反复强调忠诚、服从、奉献等特色军国主义化信念,经过军事集体熏陶、洗脑出来的少年人,无疑拥有更多的可塑性和发展前景。
  因此,将来如果我要做一些反贼性质的事情,估计就只有他们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最小了,这也是我切身安危的重要保障和因素。
  当然,更大的收获,则是来自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少年都头阿骨打。
  从某种意义上说,隔了许久之后,重新回归到我身边的少年阿骨打,除了质朴淳厚不改往昔之外,也变得更加上进和刻苦起来,或者说是被这种身份剧变给刺激和触动的之下,甚至比我想象的而更加用心的多。
  虽然,他在识文读字上很有些先天不足,但是却架不住他勤于补拙的决心和信念,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强记硬背……
  而为了能够追上我的脚步,或者说是符合我的期许与要求,他甚至不惜在摸爬滚打的日常当中,一直寄予加倍的要求,而总是把自己弄得伤痕累累的。
  所以,他现在总算可以带着某种发自由心,安心而淳朴的笑容,带着就像是某种家养的守护类犬科动物一般的表情,重新站在了我的身边,再度扮演起那个亦步亦趋的常随角色来。
  想到这里,我又忍不住看了眼,站在我身后一身甲服,将表情藏在头盔兜面里的三枚。
  自从那次意外事件和表态之后,我和她之间近乎敬而远之的冷战关系,似乎又恢复到了某种常态下,甚至还有所进步。亲密度也介于亲近未满,而友善有余的中间状态。
  只是在那次之后,她临时鼓起来以身相代的勇气和决心,就像是消退的潮水一般,事后又不见了踪影。
  虽然不可避免的,被我以各种巧立名目要求,胸枕、腿枕之类的专属服务,却开始坚决抵抗着,我更进一步的举措和要求。
  当然了,她这种反应和情绪,看起来倒也不像是欲擒故纵式的矫情,而是某种天然的不适应和心理应激式的严重排距。
  好吧,至少在贴身状态下,我在力气和技巧上还是很难打得过她,也就占了点偷袭和针对性手段的便宜。
  因此,多数时候,还是只能到我家,乖巧可爱贴心的抱头蹲哪里,寻找某种后续的安心和籍慰了。
  不过,这两天小嘉佳无意向我透露了一件事情,她偶然在私下里撞到正在看书的三枚,看起来十分的全情投入,连她走近了都没能察觉。
  这些书籍本身到没有什么机密可言,都是市面上能够比较容易获得的通俗读物。
  只是,我格外让人留意了一下,就发现三枚所看的书籍类型,主要是《三国志异》历史相关的各种演义之外,还有就是我专门提供给小女孩儿们消遣散心用的,《欢喜冤家》《错点鸳鸯》《倩女离魂记》《奇婚记》之类,才子佳人终成眷属性质的言情类读物。
  不过,看起来女汉子一般的风范之下,还有如此柔腻情怀的一面。
第645章
怅怀(四十)
  洛都城中,再次迎来了一场难得的盛会。
  紧随着告捷的露布,则是得胜归来的甲骑。
  他们血战得归的甲胄,早被修补清理擦拭一新,成从成列的走在洛水边的大街上,正所谓是“甲光向日金鳞开”。就算是远在对岸的军民士女,也依旧可以看得分明的一时盛况。
  而紧随在他们队列旗仗身后,则是满载着战利品和其他缴获的大车,形同长龙的远远排开。
  一些杂七杂八式样的火铳,和其他被缴获的枪仗甲械一起,被如获至宝一般的摆上了巡城游街的车马中。
  当然,看起来虽然数量极多,但只有最上面的一些是真正的火铳,其他则是战场上收罗出来的破烂,用意滥竽充数的货色。
  而且,就算是这些摆在上层做样子的火铳,实际的完好率也是极低的。
  但是对于这些被号令走出家门的洛都士民来说,他们既不懂这些斩获的猫腻,也自然分辨不出这些差别。
  于是,在那些混杂在人群中,拿了一人一斗米的酬劳,而负责起哄叫好的各色游手青皮、无赖混混的带头下,为衣甲光鲜的王师,忘情的欢呼雀跃,就只能是他们眼下所做的唯一事情了。
  以他们有限的眼界和渠道,只会知道,那只曾经在洛都城里,横行往纵的“满万不可敌”,在国朝的铁骑面前,也不过时土鸡瓦狗尔尔。
  观阅游行的城头之上。
  枢密左使,通政司都承旨张叔夜,对着左近吩咐道。
  “得了这么多的式样……以供他们尽情的拆解与仿做……”
  “军器监的那些能匠们,再造不出足够合用的铳器来,那真该去死了……”
  而在城墙的另一角。
  “羽林骑、屯门军……呵呵……”
  重新起复的兵部尚书杨嗣,对着以及退养在家的前参知政事高潜,毫不掩饰的哼声道。
  “当代大摄,还真是自比汉武。太宗的志向啊……”
  羽林之说,最早鉴于汉武帝时期的建章宫卫士,取义“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用意,开天子近卫之初;
  而屯门军,则是自出唐太宗时,于玄武门置“左右屯营”,世称屯门军,以高祖起兵太原时,身为上柱国兼唐国公的家将部曲亲从子弟世系充之,是为大唐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北衙诸军之始。
  由此可鉴,这位摄政迫不及待的用心和期望了。
  “就不知道,那位君上是否还有这个气量和格局了……”
  高潜不动声色的回了一句。
  虽然,北朝经过洛都保卫战之后,朝野之中的皇道派,都已经被彻底打压下去,但是相对于军队中涌现出来的新生力量,新一代朝廷在事关政务和选官方面,就有些乏善可陈,或是说人才凋零了。
  因此,就算新一代的摄政,再如何不待见这些人,也不得不在现实需要之下,捏着鼻子重新起复了这些皇道派的残余,来确保朝廷运转和日常施政的基本效能。
  因此,杨嗣等人的境况和际遇,反而没有之前那么糟糕和紧迫了。当然,这也和他们失去了在军队中的影响和发声,大有关系的。
  而在皇城大殿中的气氛,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孤家养军千日,彼辈就是这么回报的么……”
  当代的大摄兼卫王,正在冷着脸训斥道。
  “从滑濮到毫宋的沿黄各州……”
  “整整布下五镇人马,七州防要……就都没排上什么用处么?”
  “近七八万人马的军额,居然就挡不住南逆区区一只长驱直入的马队。”
  “反倒被人以寡击众,座困在居城而始终畏不敢接战……只会一味的告援……”
  “若不是孤的羽林和屯门军,正当其会……”
  “难道还要让这些南逆骑旅,径直闯到畿内来么……”
  “什么时候南逆的骑兵,也有这种驰骋纵横的能耐和本事了……”
  “须得知晓,现在可是积雪塞道的凛冬时节啊……”
  卫王张恩贤话锋一转,有对另一些跪伏在地的戎装身影道。
  “还有你们……”
  “这般的战绩,哄骗下外面的大多数人也就白了,却又有什么可以自夸一时的……”
  “培养羽林骑士的耗费甚巨,光一甲骑的口嚼,就抵得上十数军卒的日资所用……”
  “却被拿去换取敌势倍半的杀伤,委实值得夸耀么……”
  ……
  听到前方讯号塔传回的急报,步骑混成的突击部队,在打到滑州境内遭受了,先胜后败式的受挫,乃至严重失利的消息,我反而没有什么特别动容或是太过诧异的表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2/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