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6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4/1157

  “只是因为看起来能够长期互利而已……”
  “这是固然是好事和机会……但也有不小的风险和潜在危机的……”
  “因为摊子铺得越大,对于那些觊觎各种利益的人来说,也就意味着越多的破绽和机会……”
  “虽然本家已经在广府发展了不少,有力人士和背景作为利益均沾的盟助和援手。”
  “但是经营的时日委实尚短,很难说能够比得上,那些显赫门第之间经年日久,培养下来的人脉和渊源……”
  “澄海公家之事,就是最好的范例和教训……”
  “因此,如今能够确保本家,始终独占北贸源头的根本……”
  “就是让人无法忽略的淮东地理胜势和武力威慑……”
  “别人想要毫无付出或是较少代价的插进来分润这条线路……”
  “首先就是无法绕过淮东的控制范围……”
  “故而,如今本家一切的利益出发和资源获取,都要优先和侧重于投入维持淮东镇的存在事实……”
  “起码态度含糊不明的国朝水师,就是一个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而本家除了海兵总署经营的关系之外,就一直没能从中打开突破口……”
  “所以必须借助淮东镇这个旗号,来作为名头上的日常遮掩和保护手段……”
  “虽然他们在东南沿海一代的实力,已经在北伐之中受了重创……”
  “但是真要不顾脸面,反手对付起本家航线的话,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还有那些横行与两海道之间的海贼和私贩集团……”
  “出于利害关系上的冲突和矛盾,总不可能日日都防范周密的……”
  “不然,本家又何苦不惜花钱的去行船护卫,轮翻的操练能够海战的人手……”
  “还不计代价的额外费力去探索和开辟,能够绕过夷州外海的航路……”
  “对了,阿兄不是来信说,要小心提防和留意东海分社么……”
  思考了好一阵子的罗璐璐,再次开口道。
  “不错,作为东海分社的能耐的确很大,也要让人忌惮的多。”
  谜样生物继续道。
  “但也要看在什么地方……至少在外道州府,他们或许是无往不利的强横之势……”
  “但至少在广府这种靠近朝廷中枢,局势分外微妙的地方,光靠经济上的影响力。”
  “至少是没法像那位澄海世子一般的肆意行事的……”
  “最多能够凭借长期经营的财力和资源优势,在行情上进行间接的打压和逼迫……”
  “但是,如今国朝行情普遍这么不景气的状况下……”
  “作为国朝最大的经济实体和利益集团之一……”
  “只怕他们还要比本家,更加自顾无暇了……”
  “短时之内能够产生威胁次序,也要更加靠后的多了……”
  说到这里,谜样生物不免叹了口气,露出与她年龄严重不符的深沉表情来。
  “但是话说回来,就算预判道这个饥荒的结果……”
  “本家也不可能有余力,再做更多的事情了……”
  “哎呀呀呀……老娘真是不甘心啊……”
  下一刻,她放弃了这种情绪,而不自觉的再次趴在桌案上,用拍打翻滚的方式,发泄起烦恼来。
  “明明是大好的机会啊……”
  “这该死的世道,就不能让人安安静静的经营和赚钱,过点自得其乐的好日子么……”
  ……
第702章
履新(一)
  开春之后。
  打点好行装的李富贵,再次告别了妇人和一双儿女,而踏上了临县上番服役的道路。
  过去辛苦了一整年,中间还出过一个多月的派差,分到手的收成和其他集体劳动的进益。除却了例行预留种子、农具折耗、堆肥的人力和借用牲口的料钱等,一应不可避免的花销之外。
  又蒸糕做羹,割肉摘菜,过了一个还算充裕的年节,连带全家人一起吃了好几顿带肉馅的汤牢(水煮饺子),年后再到供销社卖掉一些杂七杂八的收获。这么一点点的折算下来,除掉基本的口粮日用外,居然还有百十个子的结余。
  对于这种普通庄户人家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大不小的积财了。
  于是在年过完后没多久,这笔小财就折变成一枚当百文的小银宝和几枚铜子,然后被女人不声不响的放进了即将出门的男人包裹里。
  经过发现之后当面强硬的放回去,又被偷偷塞到行囊里,如此往复数次争执和推让之后,李富贵还是对着女人的眼泪妥协。
  在“该花销就要花销,千万不要亏待了自己”的反复叮嘱之中,把这一枚代表全家绝大部分余财的银宝贴身藏好,只留下几个日常备用的铜子儿。
  只是忙活了一整个冬天,婆娘的小腹依然是扁扁的,这让他的女人多少有些遗憾和失落。
  头戴宽边皮帽,手里柱着长棍,身后挑着换洗衣裳和路上吃食包袱的李富贵,迎着依旧寒意十足的春风,慢慢的行走在田埂之上。
  时不时的与那些遇到那些正在田间劳作的庄户,此起彼伏的打声招呼,或者开上一两句下里巴人式的粗俗玩笑。
  然后在不经意豁然回头视野中,女人孩子的身影,已经彻底的消失不见了,而等候在庄前的敞厢大车,已经坐满了十几个人。
  于是,他将一枚代表前沿役使过的纪念徽,给戴在了帽子正中,算是某种身份的证明和标识。被勉强挤在车尾颠簸最明显的位置上,李富贵这才发现,这一车都是戴着宽边皮帽的汉子。
  自从淮东有了大量廉价的皮毛来源之后,这种用制皮边角料的皮条编束成的帽子,就成了当地的一种风尚。
  轻软宽大的边沿在炎炎夏日里可以遮阳防晒,还兼作扇风之用;而到了冬日只要在里面垫上保暖毛毡,把宽边折下来遮护住后脑和耳根,就可以在天寒地冻之中继续使用。
  而几乎每个参加军役集训的人,都会准备上这么一顶式样。好与那些戴着宽檐帽和圆边盔的正编将士,看起统一一致一些。因为用料的来源不同,可以说每一顶自家手工编织出来的皮帽,在细节上都有所不同,因此这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身份象征。
  因为参加过支援前沿的战斗,手上沾过血杀过敌的缘故,他也在开春后,就很快被征召进了临县守备团组织的脱产训练名录。作为广大后备役在编的一员,在此期间李富贵可以暂时免除庄里日常编排的春耕劳役,而领一份在训和执役期间的钱粮。
  两天之后,在临县守备团的营地里,一个少了一只耳朵的瘸腿老兵,充任的团副兼教头,开始教授他们使用最基本的火器,几十只统一式样的三眼铳。
  这也是李富贵第一次接触这种武器,因此不免有些激动和跃跃欲试,差点儿连教头交待的话都听漏了,为此没少埃了好几次喝骂。
  因为,在淮东大多数人的印象之中,也只有会使用火器的,才能算的上是真正的军人之属。
  当然,他们这些生瓜蛋子,是没有直接试射的机会,而是按照示范的步骤,用专属卷勺和权作火药的细砂,反复练习快速称药,填弹,封膛,插入火门,然后敲击发射的模拟过程。
  许多人因为生疏和不习惯使用这种东西,而没少在练习过程中出错犯差挨了排头和惩罚。
  而这种看起来甚是粗陋的武器,在那老兵出身的教头手中,就像是活灵活现的身体一部分般操使娴熟无比。
  只见他用力的敲下手牌突出的边沿,砰砰砰一鼓作气将三发铳子给发射出去,以颇为有限的散步范围,将十步之内的稻草人靶给打的碎屑飞溅。
  然后,怒喝着小跑加速举牌掩身突进,用射空的三眼铳作为抡打的兵器,三下五除二的将稻草人靶给捣砸的七零八落的。
  在这里,李富贵也得以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和关于军队生活轶闻。
  比如,据说在那些正编的资序里,那些将士用的是真正意义上更加犀利的长短铳和快铳;每人每天还有至少半斤子药的打发量,不打完不准吃饭;隔三岔五的还可以拿活猪羊,作为射击和刺杀的练手靶子,然后事后再用被打杀的惨不忍睹的牲口进行加餐。
  ……
  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大地的解冻和慢慢恢复崩腾的河流,新一年春耕的报告,也从地方上陆续汇总过来。
  经过整个深秋和冬日的忙活与准备,今年新投入耕作的田土面积又有所增加,其中主要以屯庄聚落和大型官营农场的形式,集中在淮东北部延边的济、齐、滨三州,位于济水以南的带状地域,以及逐步变成后方的兖州境内土地上。
  因为初步修复和清理了当地的水利灌溉系统,因此在今年开发利用上出现了一个小爆发的高潮,最终能够如期投入生产的新耕地,大概达到了六千多倾,约三十多万亩。
  因为,主要是不同程度落荒的现成熟地,因此平均了上田和下田的产出,以及集体劳动和生产组织管理的加成之后,预期作为稻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可以亩收三石有余,合计起来的就是九十多万石的数目。
  当然了,考虑到需要搭配高粱玉米等其他种类种植的实际情况,是不可能收足到这么多产出的。如果终年能够水旱不扰的话,大概可以收到八十多万石。
  然后再折半除掉屯户的自留和庄上应急的储备部分,收取过程之中的损耗和折变,最终入库的有三十七八万石未脱壳谷物,就算是不错了。
  当然,这些并不包括在主要作物地里,利用时差间歇套种的豆类、花生、油菜其他经济作物,还有在生产季结束后,抢种的瓜菜豆薯荞麦大麦苜蓿等等速生短收作物。
  一个全天候满负荷劳作的正常壮劳力,一天要消耗大概三斤谷物;如果杂以瓜菜豆薯和适当油脂的话,这可以进一步省俭掉些小半谷物的消耗量。而如果是做工中的妇女和儿童,具体的消耗则要更少一些。
  而一个处于操训、勤务和战斗等不同状态中士兵,则要消耗的更多。依照传统军队的标准,差不多在地需日食二升,而阵前则要日食三升;定期还需要相应菜豆肉鱼等蛋白质和脂肪来源补充,才能保证满负荷行军和高强度战斗之下,最基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4/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