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6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9/1157

  万一我真的需要去安东走一趟的话,他起码是个临时接替坐镇后方军中的人选。
  不过……他这一次从淮南回来之后,除了带来后续签订的一揽子私下协议之外,还带来了一个重要的讯息。
  江南四起的叛乱烽火,已经被国朝掌握的海量人力和物力投入下,已经宣告纷纷覆灭而逐渐消停下来,就连那些闹得最起劲大云教余孽的叛乱,也被仅仅围困和压制在闽地一隅。
  所谓国朝大梁的历史底蕴,以及认真重视起来的政权机器能量,由此可见一斑。
  是以,国朝有余力抽出手来,充实和加强到中线和西线的战场中去。因此,江宁行台和大本营在开春之后,正在酝酿正一番大动作。
  比如,有人提出计划,在南方军队比较适宜的春夏期间发动攻势,以求重新将中部和西部的战线,推回到北边去各道去。
  而作为其中重要的策应和牵制攻势的需要。淮南方面也在抹兵利马、操武整训,还从淮南当地的流民中募兵补员,大量屯积粮草和其他物资,而在骤增的需求之下,也加大了与淮东方面的各种交流互利。
  但在这个节骨眼上。
  淮南到的军前,却突然出现了一股子要换帅的传闻。说是宁总管在外为帅时间已经够久了。本来要按照国朝惯例,将其转入枢密院资序,成为常值四方的枢密副使、知事之一。
  只是因为危急关头的权益需要,才被继续留任了下来力挽狂澜。现在淮南的局面已经稳定了,兵备也大致重整补足,作为东南路的总帅,也已经到了该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据赵隆接触的那些关系猜测,这似乎还与朝中分裂没多久,新老北人派系的党争有关的。
  作为仅次于参事府总纲大将军孙静邦之下,新北党的次席人物,东南招讨行司兼行营总管宁冲玄,无疑也是新北党人在军中级别最高的方面大员。这一次就不免成为了朝争之中的众矢之的。
  而理由也很简单也很有力,他已经独揽东南方面的军权太久了,培养的下属和门人故旧是一批又一批。就算是正常的左迁到,其他战区和行司去,只怕也没有足够级别来安置他,反倒是对于劳苦功高之士的折辱。
  因此,按照朝中的那些言论,正所谓是功高不赏,非君臣相得的长久之计,是该把机会让给别人,而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发挥作用了。
  而这背后,除了严重削弱的老北党人之后,似乎还有其他势力作为推手和助力。
  据我所知,作为国中两大主流派系之一的所谓东进派,本身就是一个以北人党为核心,类似主张而相对松散的地域联盟。
  而在投入无数人力物力和多年准备的北伐全面失利,新北、老北当任的严重内讧和削弱之后,这个联盟就几近四分五裂不复旧观了。
  于是,这就给了朝中那些一直以来处以下风的保守派、稳健派,甚至是被压制下去主张西拓的势力,在朝堂中乘机逐渐卷土重来,甚至反攻倒算的机会。
  只是因为监国在江宁的一力坚持,而半退养半坐镇国中的大相国,也始终站在这个立场上继续为北进的策略背书,这才将他们这些异见和杂音给压制住。
  但这一次,似乎后方的广府朝中,有些压制不住的局面和趋势了。这对我在广府地方的本家势力,也有不少牵连和后续影响的。
  话说回来,因为这个传言实在是有板有眼的并非空穴来风。
  故而,淮南军前不免有些人心浮动起来。赵隆也不得不多花了点时间和精力,和东南行司下的那些统制、守臣们,进行更加细化的交涉,以敲定更长久的后续事宜,确保当地与淮东的利益纽带不至于因人而非。
  淮东的供应和配额有所减少,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发生的,各种政治利益交换和资源调剂的某一环了。
  这对我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消息。
  从比较乐观上,这一轮战事打下来,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牵动南北阵营之间莫大的关注和经历。但也给与了我治下的淮东及其周边地带,今后数年不等的继续休养生息,低调经营和埋头发展的宝贵时间。
  乃至籍此逐步消化周边的控制区,吸收和转化当地物产、人口生聚力量的更多缓冲期。
  不那么乐观的消息则是,在这场战事中淮东被相对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要知道,随着淮东的重要性和关注度的持续下降,国朝提供的相应扶持力度和资源补充,也将进一步的走低。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政治游戏中的资源总量就是那么多,就算一时能够简在上心,但也不能保证就此天长地久的永不动摇了。
  在当权者身边永远都不缺乏,野心勃勃之辈和潜在竞争者的情况之下,要想在日理万机的过程中,长期保持对一件事情的关注度和热情,无疑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只可惜我虽然拥有称据一方的实力,但在身份地位和游戏资格上,还是没有办法走上台面,成为这盘以天下为布局其中的博弈者之一,而依旧是作为上位者的格局中,比较重要的筹码和底牌之一而已。
  “给我马上联系河北方面……”
  我想了想招来掌书记第五平道。
  “我需要他们配合,发起一场来自北面的攻势……”
  接下来,我又对着标兵营正将,兼虞侯军副都监穆隆道。
  “通过建生军的渠道,将那些降服的番胡部帐,暗中调一些过来……”
  “我需要这些货真价实的番胡,在淮河北岸演出一出人人都可见的好戏……”
  要说养贼自重和假敌自肥,从来都是历朝历代长盛不衰的戏码,就算是我也不能免俗的。
  既然要闲下来,至少也要给外界一个忠于国事,而自顾无暇的基本印象才对。不然各种眼红党和朝中的是非,还是不会让淮东轻易置身事外的。
  最后,第五平又特意和我提了一件事情。
  “肃反委员会的工作很有成效。”
  我漫不经心的道。
  “这是秦里行的领导有方么……”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什么其他动静的么……”
  既然是专门向我报告,而不是出现在例行的通报里,那就意味着还有其他什么的内情。
  “确有一些事情……”
  第五平点头道。
  “牵涉到肃反会的干系……”
  按照他的说法却是,随着流民甄别和检疫事务的走上正规,这个肃反委员会也开始,自然而然的扩张起在外的追捕和搜拿在内的执行权来。
  因此,不免与一些推官、巡官、巡事构成的地方各级提刑(司法审判)系统,由此产生了些许管辖上的争端,以至于互相指责对方越主代庖的小矛盾和摩擦。
  因此通过各自的渠道,几乎同时申诉和告请上来了。
  真不愧是另一个时空遗臭千年的秦长脚,这一有机会就会努力见缝插针的顺杆往上爬。
  不过真要算起来,他这个分巡道监察御史里行的职责,其实也有提领判司,监督狱讼的部分。只是若不被我承认的话,他的所谓职权和行动力就完全是个笑话。
  不过,这对我来说是好事。他这种潜在功利化的进取心,在淮东暂且也有足够的用处。
  而作为一个制度健全的新兴政权,就算是讨人嫌的污烂事,也需要人去做的。而且如果这种位置用人不当,或是没有足够能耐做好的话,后果和影响也是同样糟糕。
  而第五平报告的另一个方面,则是在有过接触的同僚和部署之间,对于秦长脚的个人风评,也呈两端分化的趋势。
  既有觉得他生活简朴清苦,自律甚严宽裕待人的好同志。也有颇为不屑的说他是过于节约,小气和抠门到家的。
  基本除了偶尔去蘅清苑喝点花酒,鹗茄从不留宿之外,再就别无花销了。所有的待遇和福利都被积攒起来,然后路途遥遥的不远千里寄回去,看起来是一副伉俪情深,相当专一和忠于职守的样子。
  而作为他的那些部下来说,则居然是普遍很让人服气和颇得口碑。只是因为,他很有些做事的执拗和手段,又有足够的担待。
  因此,肃反委员的工作上,固然不免失之粗暴和矫枉过正之嫌,但是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以至于,光看社统调和马统调查货的人和事件,还没有肃反委员会加起来的四分之一。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肃反委员的存在,在各种外来人员进入淮东治下的过程中,就扮演了某种意义上变相防火墙的过滤角色。
  这听起来简直就是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体国爱家的新时代典范啊。可我印象中那个口蜜腹剑,两面三刀,杀人不见血的秦长脚,却究竟跑到哪里去了,难道是在这个时空藏的格外深么。
  因此,要找他的毛病和错失,在短时之内就似乎变成不可能的事情了,最多只能申斥一下相关部门的做事手段和急功近利之心而已。
  这可不是我希望的画风和趋向啊。我还想等他作法自毙,好彻底的用完就丢呢。
第708章
启东(三)
  “会之见过镇帅……”
  于是,在某种因素的推动下,来到淮东许久之后我终于见到了秦长脚的本人,不过稍稍有些大失所望。
  这位在另一个时空遗臭万年,唾骂千古的大名人,与后世跪在岳飞墓前的铁像相去甚远,可以说长得十分清瘦甚至有点道骨仙风的味道。
  肤白须长而脸颊凹削,而在下巴有点歪长得像个拔子,静静的站在那里活脱就像是个,乡下进城的私塾先生,或是整天宅在家里,穷读经史的老学究。
  就是那对细长的眯眯眼,让人总是会往“貉、狈”之类的犬科动物上去联想。还有安静下来聆听的时候,嘴角时不时的惠抽动几下,看起来就在不自觉的咬牙切齿。
  我也设想过无数种见面的场景,但似乎都没能派上用场。他明显有些拘谨而客套的与我回话,让人觉得也不过如此的感受。
  只有在说起他自己的工作来,那是眉飞色舞的绘声绘色,看起来很是全情投入一般的。
  然后,我又问了一些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以及在公事上的态度和看法。这才发现我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
  我面前的这只秦长脚,虽然一生之中很有些跌宕和坎坷,但是好歹是个榜上提名,事业家庭皆有所得的同进士出身。
  虽说在仕途有些不畅,面对岳家还有些惧内和底气不足。但距离另一个时空经过了北宋末年到南宋的国破家亡,自己被胡人掳去折辱驱使,老婆和那些后妃命妇宗女一起,变成金人随便上公厕之类的苦逼范儿,还是有不小的距离的。
  而在这个时空,难道我还要在找一对徽钦二帝式的奇葩败国,外加一个畏敌如虎的赵老九模板来合谋,才能造就出历史上那个被金人调教的毫无底线和原则,不择手段专权和剪除异己,“挟强虏以要君”的秦相爷来么。
  由此,我也再次想起来关于他这个“秦长脚”的绰号由来。
  据说其实有两重意思:
  明面上的意思是他早年在太学的时候,表现的很是急公好义,基本相熟的人至贱有点什么事情,他都会及时赶到帮衬一二,因此得了这个“脚快且长”的外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9/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