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7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9/1157

  “却也顾不上他们了……”
  “告诉他们多忍耐一时,到时候自有转机的……”
  而与此同时……
  随着门外守候的小厮和奴仆,罗湛基被留下说了半个多时辰的话的消息,顿然再次被传了出去,而被各种各样的渠道所获知、猜想和揣摩着。
第721章
大罗(六)
  接下来的日子里,就在辽城附近的游览和偶然接待访客的漫漫等待中度过的。
  因为这里是偌大的安东都护府下辖,最早开化和纳入中原的地区,因此也留下了为数不少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古迹。
  比如,战国时代燕国留下的夯土边垒和古长城残余,就在辽城西南的十多里外,而高句丽世代所筑的白岩城故址,亦在不远之处。
  还有据说始建于东汉末年,号称辽东最古佛门的广佑寺。只是因为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火焚掠的缘故,除了一些基址、石梁、塑像外,现存的大部分建筑都是近百年间,陆续重修起来的。
  这里也是不少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和见证,据说是周武王时释箕子之囚,出奔封于朝鲜所建立的第一个邑落,就在附近。
  战国时筑黄金台广招贤士的燕昭王,派遣大将秦开奔袭东胡,自此开地两千里而始置辽东郡的古战场。
  而在太子河上,还有昔日派荆轲刺秦王的燕太子丹,杀身成仁的埋骨之处。
  三国时的司马懿奉命率魏军讨辽东候公孙渊,亦在此消灭公孙氏割据政权。
  南北朝时,鲜卑四大源流之一的慕容廆,建前燕国而定都于此,开启了北朝复国狂人燕慕容一族的历史篇章,由此也留下了名为步摇台的宫城遗址。
  辽城西南首山之上,由二次东征班师的唐太宗,就地祭告自隋炀帝三征依赖,埋骨辽东无数将士的碑亭,并留下了一首《辽城望月》,以及后世的一系列勒记题刻。
  其中,我甚至看见那位穿越者前辈的一首所谓“梁公体”——《辽东行》
  诸如此类林林总总的不一而述了。然后我发现我就算慢吞吞的一路走过来,居然还算来得早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汇聚而来的势力首脑和代表,让辽郡城变得越发热闹起来。
  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罗氏作为昔日的安东群藩之首,除了辽东本领和那些从属的分藩和外围附庸领地之外,在安东都护府的西南和西北部,还是有不少关系亲密的渊源,或是长期共同进退的诸侯盟友之类。
  因此作为新一代家主就任的仪式,他们这些关系人等,也因此得以汇聚在辽郡城里,作为参与者和见证人之一。
  因此,很有些八方风雨汇辽东的态势。到时暂时将我到来的引起的一点影响和余波,给掩盖了下去。
  这些前来见礼的各地代表,按照身份地位的三六九等,与大罗氏的亲疏远近,自然而然的分作了若干个梯次和不同的地域集团。
  第一序列的自然是那些传统的盟友和助力,以罗氏为盟主的安东诸侯联合。只可惜经过了历代的战乱和分裂,不少家门衰微甚至断绝,再加上背盟自立的。
  如今依旧追随罗氏的藩盟,还剩下六家半,至少都是拥有横跨一州以上领地的大藩,在行事上基本保持步调一致。
  之所以还有半家,乃是因为其中原本居于次席的盛藩,在前代内乱分裂中,半数以上族人连同西戎州在内地盘,都投入北部联盟的缘故。
  其次是在那些老牌藩家破灭之后,为罗氏所扶持起来,或是有条件的接受罗氏的庇护,亲附罗氏的后方中小地方势力,所构成了第二序列。
  然后才是,由罗氏世代的下臣和旁系分支,陆续分藩出去而形成的新兴地方势力。他们构成了罗氏本家最基础的外围和屏障。
  后两者在保持相当自治的情况下,也要依照当初的盟誓之约,承担相当对本家的各种征调和献纳的义务,只是具体程度有所不同。
  而作为罗氏的外围附庸,在领有经济命脉和治安防要等日常运作上,无疑更加依赖和仰仗罗氏本家的多。
  最后才是安东道中部的那些墙头草,作为和北部联盟的缓冲,因为地缘和利益趋向上,更加靠拢罗氏的一些外部游离势力。
  因此,林林总总的下来,辽东城里居然来了几十家的代表和当家人,由此汇聚一堂。而其中不少是有着历史恩怨或是种种过节的。
  在城外划出来的驻地里不小心撞见了,顿时恶言相向拔刀以对,那也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因此,驻留在城中的安东守捉军和罗氏藩兵,不得不有些疲于奔命式的,东南西北到处灭火和弹压,以平息纷争。
  到了后来,甚至还有一些满身腥膻味,明显来自山外草原的番胡部帐,或是兽皮羽冠面刻刺青,名为“林中百姓”的山民氏族,等有所往来的境外势力,也随着长途跋涉迁徙的畜群和满载货物的车一起,出现在了辽东城外。
  到让我顺带见识了不少关于安东境内,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等,以及丰富多彩的风物和人文景观。
  当然,出于好奇心理和直接或间接利益上的诉求,而跑到我这里来点卯式的投贴认人头、混脸熟的,依旧也有不少。
  比如,我刚刚接待了一个来自洛东川的向家藩主。而向藩正好处在第三个梯次当中,属于西南地域的外围附庸势力之一。
  而向氏生聚的洛东川,位于萨水(大同江)下游折转处的南岸河谷地带,以经营中型的猪羊等畜牧业著称与地方。当地繁育的洛东猪和黑头羊,及其皮肉鬃毛制品算是地方最大宗的特产和进项了。
  而在数十里外不远处的大同江对岸,就是属于新罗藩(行海东道)的地界。因此,与对岸平安道的新罗诸侯们,算得上是一衣带水,而颇有渊源了。
  因为当地所产的猪鬃,很适合作为枪炮通条和清膛的刷子,数年前就建立联系和往来的渠道。
  只是如今洛东川一代的河谷,遭到了严重的雪灾和持续霜冻,希望能够从我的淮东,进口一些专属配方的饲料制品,来给那些羸弱不堪的牲畜,进行补膘和恢复,好赶上春夏之间的繁育季节。
  为此,他甚至可以联络周边的几家,用优选出来的种畜,来进行交易。
  只是这位藩主的名字,让我有些恍惚和错觉,因为他叫向正义。没错就叫做向正义,因为他的本辈排行是正字,而在分藩之中也很流行以礼义仁智信忠孝梯,来作为各自的姓氏。
  这不由让我想起后市那位如雷贯耳的口工口漫画老师,所留下的诸如銀竜の黎明,灵欲之间、X落游戏、真实的补完、背徳の彼方之类,诸多让无数绅士们脍炙人口,令人格外治愈的作品。
  然后说到银龙,不由又想起某只弱鸟的火龙故事集;又在恍然之间,仿佛看见了一个头顶青天,脚踏大地……不,是头顶主板,膝跪蚂蚁的男人在大声的告饶着什么,然后虚空之中还有一只半人半蛙为首的一群奇异生物,在那里捧腹狂笑着。
  ……
  与此同时,辽城十数里外,位于太子河对岸的子城——白崖城中。
  新近回归的东宁军副使,领中大夫衔,蒲宁城主的罗世文,也在对着此间的当主,另一位气度携雅,领右中卿的家老罗肃先,大声的抱怨道。
  “老藩这是铁了心要交权么……”
  “这一趟回来,郡城中已然换了好些生面孔了……”
  “交权未必,但是退居幕后,却是一定的了……”
  家老罗肃先微微摇头道。
  “据内府所传,大兄这番病愈之后,需要长久的卧床调养……”
  “至少短期之内,都无法出入起居视事了……”
  “这才匆匆扶了三郎上去撑住台面……”
  “本家那些旮旯事我不管,也参合不起……”
  罗世文摇摇头道。
  “可从盖牟镇到东宁军,已经好几年没有大宗的补充过钱粮军械了。”
  “就连每年一期的补兵,也是落在最后……”
  “反倒是合用的老手,被陆续抽走的不少。”
  “难道让我用一群生瓜蛋子,去威慑那些北边的墙头草么……”
  “你这边还算好了……”
  罗肃先也叹了口气道。
  “起码有地盘和户口在,多生聚上几年就可以撑过去了……”
  “但是保定军,定襄军和梁河镇那里,才算是时日艰难了……”
  “他们所面的可是薛贼的前沿……至今大部还是残损不全。”
  “更兼地方残败而户口凋敝……想要打都打不动了。”
  “为了保住他们的防地,东面的仓勿镇连同七府建制,都被抽的只剩下个空架子了……”
  “若是战事再起,只怕剩下本家一个刚补全的守捉军,可以动用了……”
  “不然又何苦大费周章的放出,像淮东借兵的风声呢……”
  “这次当家的继立,也有借此因势向那些附会而来的分藩下臣,聚敛搜刮一番的打算吧……”
  “据说本家……”
  说到淮东,罗世文不由有些精神振作起来。
  “年初才从淮东输入了一大批兵仗甲械,甚至还有发石砲和三床弩。”
  “可是我麾下儿郎那里却一点儿影子,都没有见到过。”
  “如此之多的军械,究竟都去了何处了。”
  “难道连您老的军前奉行司,也不知道情由么……”
  “你不是在倭国和海东那里,有所渠道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9/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