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7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0/1157

  并且有人信誓旦旦的宣称,相应的价码都已经放出来了;只要一次性交足了打点的钱,就可以带着亲随朋党一起上任的。
  这个传闻真要变成事实的话,那也意味着,淮东先行体系下的各种代行之职和权设官们,都要就此彻底靠边站,或是重新看别人的颜色来过活了。
  更别说那些尚在底层厮混,或是正在联校修学的生员在内,想要谋求一条出身前程和晋升空间的人们,就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无根飘萍了。
  然而,这些发话的人,同样也给他们指出了一条“明路”。就是大可以花钱打点一番,通过他们这些“有门路”的人,预先与未来的上司和主官,进行结交和沟通,自然可以保住现有的差事,甚至还可能更进一步呢。
  因此他们在私下里,也同样开出了三六九等的价码来,作为交通上官的费用。
  于是,不但是那些基层官吏,连这些各个部门的中层也坐不住了。纷纷以各种名义找上,蔡、赵他们这些领头的,好容易才安抚下去各安职事,让他们尽量相信罗帅回来之后,所有的问题自然是迎刃而解的;
  结果事情发展下去,却是除了虞允文外,他们这些中高层本人,也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试探和骚扰了。
  赵鼎是个干脆利落的性子,直接以公务忙把对方推拒在外了不见了;而蔡元长则是比较寰转的见了个面,好声好气的说了一堆废话,将对方给打发了。
  但是对方主动风声传出去后,还是不可避免的在现有事态上,造成了相当不好的影响。一时间人心浮动,惶惶不安,就连日常政务上的效率也受了影响,还出了好些个小纰漏。
  正所谓是“夺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而妨碍侵夺别人的前程和努力的成果,那又算是什么呢,不会比断子绝孙或是破家灭门,更加轻松吧。
  因此,不得不破例留下来碰头,商榷一下各自对策和何去何从的走向。
  而像私下聚会的这三位,也各有相应背景和切身利害关系:
  像赵鼎是典型的河北人,北地清流名士的出身;蔡元长虽然是福建子,但却是淮北徐州本地发迹的路数;
  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在南朝大梁的体系内毫无跟脚和渊源。对于他俩来说,几乎所有的事业和成就,也都是围绕淮东镇的发展,而逐步取得的。
  真要被一支调令,弄到人生地不熟的岭外去充任个清冷闲职;实在蒙心自问也并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本事,以区区一介北地人的身份背景,在南朝官场之中重新博得一番出头之日了。
  而虞允文虽然曾是大梁的臣下,但他同样也是东路帅司的弃子。在北伐全面溃败,帅司相关逃回去的人,几乎全部收到清算和追索的情况下,他这个依旧活得逍遥自在的弃子,就显得十分碍眼和讨人嫉恨了。
  因此,他也只有在淮东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而不是被国中那些侵轧的暗流,给卷碾的粉身碎骨。
  要是换了他人掌权,那真是天倾难支的末日景象了。
  与此同时,在镇抚府的后宅花园里,一个搭起来的烧烤架旁,一大一小两个女孩儿,正在翻烤这红薯什么的。
  而不远处。
  “根据大帅预留的备案,看完之后就当场烧掉……”
  掌书记第五平也在私下里,分别递给着童昊和苏长生一份东西。
  “如果反应还不错,可以考虑进入下一阶段了……”
  “注意关注军中民间的舆情联动……”
  “主公特地交代过,千万不要过犹不及的……”
  “这件事中需要循序渐进的,让普罗大众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
  “而本镇只能站在被动无奈的辟谣角度上……作出努力安抚的姿态来……”
  “这个新状况,既是眼下大大的麻烦,但也是我等难得放手行事的大好契机……”
  “从某种因由上说……这世上永远不缺少利令智昏的人……”
  “适当的刺激和鼓励对方的私心、欲念和贪婪,反过来也是我们最好的武器……”
  “不过,私底下你们的部门,还是不要露出什么主动的行迹……”
  “若有什么需要,就想法子安排秦长脚那里去出面……”
  “他这个观风查闻的御史里行,也该派上些用处了……”
  “想要在职分实至名归的话,就得给驱使的卖力些……”
  又过了片刻。
  “此间事了之后,你名下的那个文促会,也可以籍着由头走上台面了……”
  随后他又见到了满身脂粉味的前画师方应物。
  “新一期的小抄和画本,已经准备停当了……”
  方应物难得一本正经的肃然应声道。
  “暂时还是以倡导移风易俗的淮东新生活和风尚为主……”
  “可以追加一些似曾相似的,史上贪官污吏的小故事了……”
  “省的了……”
第743章
抉择(八)
  逐渐变得温暖的阳光之下,营地里满是发汗如雨,正在操使各种器材的各色身影。时不时,还有代表火器发射的烟云,一团团一片片的笼罩在远处营地的上空。
  按照本军的传统,就算是在行军打战的间歇,只要有一点可能性和条件,相应体能和技艺的军事训练,也是时刻不能给拉下的。
  而在某种力量的推动下,那只专门配属的藩兵,也得以加入进来,作为某种协同性和适应性的配套混合训练。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代表罗藩那边,以这支部队为代价,想要近距离了解和亲身接触淮东火器战法和相应军事战术细节的潜在意愿。
  我却忍不住打了个哈欠,因为这种日常也太过平静了。
  联合大军的先头,在北镇邑和那只城下结阵的白衣哀兵,狠狠打了一战之后,最终还是兵力和装备都具有优势的联军占了上风;
  然而眼看就要包夹全歼对方了,却是半路那只撤走的平卢军又杀出来,在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之后,还是将对方残余力量接应回到了城中。
  接下来就进入攻守相持颇为无趣的垃圾时间了。因为对我来说,围城溺战什么的是最讨厌的事情了。
  只可惜辽西郡城或者说开义城,作为薛氏世代经营的老巢,兼带数次遭受过围攻的坚城,虽然规模和格局上比起辽城还要小一些,但在城防的布设和坚固程度上,却是丝毫不逊色多少。
  就算是我随军的四寸野战炮打过去,在造成貌似惊人的相应杀伤同时,也只是崩碎一点城垛外缘;当然了,如果有口径更大的攻城重炮,或许还可以考虑慢慢的啃城防。
  或者还可以考虑用爆破的手段,则需要长时间的勘探和准备。但这显然不是我目前具备的条件。
  而且对方同样还有大型的石砲和床弩,来提供居高临下的反压制和支援手段,对射起来简直是白白浪费我的炮兵火力啊。
  另外,在开平城的外围,沿着山脉还有若干个驻兵的坚固子城,作为屏护和呼应。因此,在将他们彻底拔除掉之前,也是无法全力投入围城攻占的。
  因此在稍微尝试受挫之后,罗藩接下来的战略也只是重点围困了五个城门,而分兵洗劫和扫荡其他地方的村庄、市镇、城邑之属。
  因为,诸如燕然守捉,阆中守捉等这些地方,因为薛氏的损兵折将和大幅度收缩的缘故,已经是相当的空虚甚至是不设防的。
  我的部队也有空腾出手来,主动承当了其中一路的扫荡任务。主要是与那只专属的藩兵合作一处,沿着山脉向西南,打通前往辽西走廊北端,隶属于柳林郡(今朝阳市与锦州市之间)的沿海地区通路。
  同样的,因为这一带沿海内陆地势低洼,岸边缘沙洲遍布,海汊纷歧,泥沙带广阔,而颇多适宜船只靠岸的地点。
  这样,多少可以通过海边临时获得登陆点,从海路获得来自淮东一些有限的补给和后续消息、外界情报上的支持。
  当然了,按照薛氏藩主罗湛基的公开表态,他至少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而喊出拿下平卢道的重镇营州,或是重新打到幽州的无定河边去,一雪前耻之类的口号来。
  由他领导下,罗藩倾尽全力这一次进兵的目的和预期,还是以彻底解决世代仇杀不休的薛氏为首要目标,而他在私下的交底也说的很明白,并不觉得这一次就能一劳永逸的解决薛氏这个老对头家族。
  至少已经退守到开义城中,与薛氏关系密切的十数万军民,是不会那么容易坐以待毙的。
  因此,能够籍此机会尽可能的削弱和摧毁,薛氏在辽西赖以立足和维持下去的根基,就已经很让人满意了。
  因此,我这一路偏师的行动又被称为关门之战,因为如果战事顺利达成最基本目的话,就可以一劳永逸的封上河北各道,从辽西走廊入侵和介入安东的门户。
  而让纷争不休的安东之地,暂时断绝了外来因素的干扰和推动,从而可以关起门来,再与孤立无援又实力大损的薛氏,慢慢的解决历史恩怨和诸多遗留问题。
  不过就我看来,这世事又哪能都尽如人愿了。然而还是提前恭贺了他的预期和前景,然后有条件的接受下来这个分兵南下的任务。
  这样一番运作下来,我似乎在这场战事当中越陷越深了,一方面是后续利益取向上的考虑,比如从薛氏的衰败乃至覆灭当中,尽可能崛起更多的好处。
  又比如从实力大损的罗氏所占据的辽西土地上,以协守为名获得相应的港口和物产资源……等等的诸如此类的预期条件。
  另一方面,也有我不怎么甘愿的私心和执念,有机会的话还是很想再见那个熟悉的身影一面,拿着那只青鸾短剑,理清相互的关系和渊源,也算对过去做个了断……
  因此稍事休整的我军,一路扫荡连克数座城邑和七八座堡寨之后,就轻而易举的得到了预期的终点——柳林郡的龙城县。这里也就是北朝那群复国狂人鲜卑慕容氏,发家崛起的那个龙城祖地。
  不过,待到我们到达之后才发现,现在龙城县的位置上,只剩下一堆供人凭吊的遗址,以及新添加的残垣断瓦,显然还是上次罗藩大军,长驱南下所留下的杰作。
  因为这里地势较低,经常受到海潮的侵蚀,甚至还有部分残存城墙的旧址,居然是半截浸没在涨潮时的海水中的。因此剩下来的部分,基本没有可以利用起来的地方了。
  因此看来,这个任务还真是非我部莫属了。毕竟本军在野战中善守第一的赫赫名声,可是经过北伐的一系列大战,所检验过的。
  于是,我麾下最新的任务变成了,从附近的牙查山上伐取合适的木材;然后顺着小清河漂流而下到海口再捞起来;以重新在沿海到山区最狭窄的收缩处,先竖起一道里半的木制围墙为首要之事。
  待到木墙初初完成之后,再以木墙为依托,逐段逐段的前掘为深沟,后堆土为垒台;然后,又从龙城县的废墟上,将那些大段的砖石建材搬运过来,作为增筑哨塔,角楼、箭台等重点防御设施的加强材料。
  这样一道沿河靠山面海,扼守要冲的临时防线就此基本成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0/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