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7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9/1157

  门洞自内而外的缓缓打开了,露出大片被火把照亮的空洞,仿佛就可以看到了城中坊区的星火点点了。
  顶盔掼甲口衔短刃而手持圆牌的敢战士,首当其冲蜂拥而入之后,然后是拿着短矛的门枪手和拿着斧锤的陷阵甲士,紧接着是披甲持兵的弓手和双手平端的弩兵。
  以某种松散而不规整的层层叠叠鱼鳞阵,迅速开出营阵而向着城墙靠拢而去。就像是城郊的原野里骤然刮过了一阵阵烈风。
  在无数窸窸窣窣汇聚起来的动静和声响当中,最终变成大片大片拔腿狂奔向城墙的狂涛怒潮。
  直到这一刻,罗湛基突然有些眼圈发胀,似乎可以就此告慰列祖列宗和历代征战死难的亲族了。
  然后,他又看了看另一个方向,既然城门如约而开,那那些平卢军也该开始做出突围的姿态了吧。
  当然这场双方约定好的“突围行动”,会在罗藩调集的大队兵马的严密监视和围观之下,确保没有什么意外和变故。
  当然了,作为罗藩之主的一点心结和怨念,倒是巴不得这些突围的人马,画蛇添足的做点什么多余的举动,好让罗氏的军队有所背约而击的理由和借口。
  作为老对手的薛氏固然是仇深似海,但是这些平卢道的北朝军马,又能好到哪里去了。无非是在孰重孰轻的利益取舍之下,有所妥协和择选而已。
  也不是没有人建议过,伺机做点什么好对这只孤军下手,而不是让他们平白全身而退。
  不过,在开城夺门看起来还算顺利的情况下,他还是放下主动挑起这场是非的一点念头和打算,毕竟目前还是一切以夺下开义城,彻底解决纠缠纷绕了十数代人的薛氏老对头,为最优先的事项。
  就实在没有必要,在既定的安排和策划意外,更多的节外生枝了。
  他甚至开始考虑,该如何对待城破后薛氏所属军民的抵抗,以及改对薛氏本家的力量清算到什么地步么。
  至少就算不能如家中那些苦大仇深的激进派所愿,一味的屠城泄愤,也要将这些幸存下来的薛氏相关俘获,给流放到人烟孤绝的海岛上去作为苦役。
  然后那些阖城的百姓户口,也要打散迁移到其他地方去,各自监管起来慢慢的吸收和改造;然后再从其他地方移民填户过来,在罗氏的安排下接管这些空置出来田地房屋,以逐步取代薛氏世代统治的基础。
  他想到这里,忽然有了一个主意,可以将这些与薛氏相关的户口卖到淮东去,正好可以折价作为酬赏和军费的。
  然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会安排自己的儿孙,相继迎娶薛氏的女性,来进行某种血脉上的融合。既是作为胜利者对于被征服对象的宽悯和恩典,也是为了彻底征服和消化辽西之地的长治久安之策。
  而斩断了南边伸过来的黑手之后,山外草原的部帐和北地联盟那些诸侯们,也就不过是可以慢慢炮制的冢中枯骨了。当然还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和励精图治,然而,这显然是他比较擅长的事情了。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从淮东一边借兵协防,一边通商海贸牟利来壮大本家的势力。待到有个两三年正常收成的储集,也就是安东罗藩再度兴兵,威临北面之时。
  这时候,城们内和城头上厮杀与激斗的声音,也逐渐扩散了开来。只是时间稍久之后,突然轰的一声落下一道沉重的门闸,将正在涌进城的人马给截断成了内外两段。
  十数名正当其下的军士,当头被压成了肉饼,血水喷了附近同袍的满头满脸。
  这个结果,也让正在前沿指挥的一众军将们勃然变色。显然,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陷阱和骗局。
  上千名从洞开的城门冲进去的敢死队,在激烈的喊杀和惨叫声渐渐稀疏之后,就再没有出现在城头上或是其他地方。
  而城头上亦是骤然火光通明的,将堆聚在城下的伏兵给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滚油炮石坠如雨下,让毫无遮掩和防护的罗氏兵马,死伤累累而尸横遍地。
  罗思谨几乎浑身冰凉的看着这一切,然后一股腥味冲上喉头,又在嘴里蔓延开来。却又兀自强撑着身体。
  “我要那些平卢军偿命……”
  他几乎是声嘶力竭的怒吼出来。
  “一个不留……”
  片刻之后,他就得到了另一个让人吐血的噩耗,从南门出奔的平卢军只是虚晃一枪,磨磨蹭蹭的转了一圈之后,又当众给缩了回去。
  而与此同时,从另一个城门偷偷开出来的一支骑兵,却突然翻脸猛扑向最近的攻城器械,虽然在左近守卫的将士努力反战之下被包围歼灭了部分,但是相应的器械也被对方投掷的燃烧物给焚毁了大半。
  最后,脸色苍白的罗湛基,几乎是被亲信搀扶着回到自己的营帐,然后再也撑不住吐了一大口发暗的血水,软软的倒了下去。
  “快……把淮镇的人给招回来……”
  在他昏迷过去之前,只来得及留下这一句话。
  ……
  在开义城头的一片厮杀和欢呼声中,闻变带队赶过来的薛鼎封也在亲眼看着。
  那些一鼓作气冲进城里的敌军先头,又是如何错愕和震惊的,在城头箭发如雨的攒射下和三面刀枪如林的围攻下,绝望的厮号怒吼着一点点缩水,最终全部横七竖八的倒在形同瓮城的拒马围栏之内。
  然而相比周围一片欢呼雀跃的氛围和叫喊声,他与临时赶过来的薛世荣对视之下,却毫无任何喜色,反而有些心情复杂和很不是滋味。
  这些平卢军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石破天惊的,将罗藩前来偷城的人马和城外的攻城器械,给一石二鸟的坑了进去。
  这是对罗藩来说固然是欺敌的诡计和手段,但对于一直被蒙在鼓里的薛氏来说,这又何止是一石二鸟之计啊,只怕连薛氏的后续反应和对策,也给算了进去。
  毕竟,类似诈降献城的事情发生之后,没人会再轻易相信下一次了。
  而这一场连环欺诈,不但破坏了罗藩的攻城准备,同样也像是绝户计一般的,断绝了薛氏内部为了保全自己,而私下交涉与投降的渠道,乃至最后一线可能性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有些深深忌讳起这位在东山城败走后,断然引兵入开义城而不是远遁而去的,卢龙军副使知都团练使李希尧了。
  相比这位心思深沉,手段毒辣的平卢军主将,之前变相挟制了少藩主等高层,远窜回家的左企弓和康公弼之辈,也不过是守户之犬的格局耳。
第753章
思变(八)
  龙城县境内,小清河岸边的合营操练还在持续着。不过,那只伴随藩兵的精神面貌和整齐度,已经有了不少的提高和改观。
  远比别人充足的供应,彻底武装到牙齿,再加上一贯以来伴随打胜战,缴获战利品颇多的士气高涨,也根本不用像罗藩其他部队那般,去地方抢劫和哨粮来补贴日用。
  因此在本军的鞭策下,吃饱喝足就是往死里操练,这时候辽东子弟的身体素质和坚韧彪悍的性子,在模拟演练的身体对抗当中,就得以充分突出来。
  就算被打的浑身都是白点,鼻青脸肿满身淤痕的状如死狗,第二天也能生龙活虎一股劲的埋头往前冲,就仿佛不知道疲累和畏惧是怎么回事。
  而且在背对着友军的密集排射下,躬身冲击和短距离突进的勇气,也比淮东刚上手的大多数新兵,要出色的多。
  要知道他们之前大多只是对方藩兵,或是屯垦府兵的出身;这也让我不由有些羡慕起,安东大罗氏本家所拥有的优质兵源了。
  如今我淮东的训练操条随着具体的武备状态和用途需要,大概也分为三个阶段和层面:
  守备团还是按照冷兵器为主的操训标准,火器只是辅助和掩护手段,作战模式更类似于中世纪晚期的瑞士方阵,乃至效法明中期大小鸳鸯阵样式的多兵器合成战阵,强调的就是一个“守”字;
  而比例更高一些的防戍营,编成和训练则更接近另一个时空的西班牙大方阵,远近交替打击的作战手段,拥有一定区域镇压和控制、巡防能力;
  至于主战各营,则已经是火力为王的密集线列步兵,配合相应的炮队、骑兵和车垒,而直接进入排队枪毙的初级阶段了,因此也是正面进攻和压制敌军的主要力量,强调的是既能强行突破又能稳步推进。
  因此,由此淮东治下防务分布,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两淮置制使名下辖有的三军一守捉,为日常军事管领单位,而在前沿和二线的野战部队,则以一到六字号的各旅兵马使为主的具体指挥序列。
  因为时有独力越境追击或是主动出击的需要,除了本部直率的三到四营之外,还会搭配以若干的防戍营和其他辅助役,大致保持在五六千人比同一个小军序的状态。
  如今一旅已经移驻到了辽东半岛的积利州,还有一旅大部则在辽西的我麾下直接听令。剩下四旅其中三只依旧坐镇西北和西面、西南,一旅坐镇沂州后方作为预备队。
  此外,后方各州的守备力量,则以不满编的四个州兵马使和两个州团练使,加上各地的防戍营、守备团为主。
  如今驻留在辽西我麾下的本部,也刚完成一批的人员轮换和修整;并有所加强了重火器,以提高战线的防御能力。
  同时,海上从新罗藩全罗道的飞地,送过来一批骡马和其他物用,如今受到制约的,反而是淮东军士方面掌握的海上运力了。
  既要同时要保障辽东方面和辽西两条线的均是需要,还要维持与新罗藩当地的日常往来;光靠草创未久的板桥和莱州南北两只水师,就有些勉强了。
  短期还可以从联合船团那边,临时抽调征用一些作为补充,但是长期就有些不敷使用,还影响了南北间大三角海贸的正常运营收入了。
  这也是淮东所不得不面对的短板,因为过多的资源都集中在了内陆拓殖和建设上。因此,目前沿海水师的力量,则主要还是靠当初扣下的那批水师船只,再加上一些武装商船和客舶来补充。
  从整体吨位和数量上来说,也就是南朝大梁的地方缉私船队的规模。短期爆发出来的投放力量固然不小,但是长期维持下去就有些拙计了。
  另一方面,则有一个勉强上是好消息的发现,就是私下无形壮大的军火贸易。
  根据南边渠道获得消息,似乎是因为本镇的带动之下,现在南朝前沿各军也时兴起,争相配备和使用火器和配备相应的火铳为时髦。
  除了那些在淮东有渠道和来源,可以私下花钱获得每年上万件简化版和数量不等汰换产品配额的部分军序之外;据说就算在江南各道的驻军,以及江宁的殿前军、拱卫军、防军,甚至是东南的水师和海兵队,也想方设法配备了一些铳器。
  这也算是北伐之后,淮东军的某种流毒和遗殇了。
  虽然国造的火铳依旧笨重厚实坑爹的很,但是架不住各地人们多多少少追赶时尚的热情,并且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魔改;
  比如装上两脚架或是撑杆;将数只十数只火铳并在一起使用;在火铳上装上可以砍劈的刀剑和枪头;把铳管装到长杆上发射;
  然后,当作火力更持久威力更大的弓箭,与弓弩手混编在一起,作为接战前的远程压制和掩护,则是最常见的手段和方式。
  虽然机动力和便携性各种惨不忍睹,但是用来守硬寨打呆战,还是比需要费力拉弦的弓箭,体现出某种便利性和更加持久的优势。
  因此,更多是充当作为预备队或是在亲兵队里配备一些。连带原本南朝军序中地位低下的铳手,也算是扬眉吐气而地位大为改善了。
  当然了,就算有相对稳定的供应,但是受限与品管和材料的缩水,以及使用方对于日常武器保养和使用的认识不足,损耗率一直也是居高不下。
  因此,开春之后很快就有新的订单,随着各自的信使已经出现在了益都的镇抚府里。
  就算一只售价才一二十缗之间,许多家的订单加在一起,也有大几十万缗的单子了。再加上配件和子药等零敲碎打的玩意儿,可谓是细水慢流的生意。
  现在,显然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大客户——安东大罗氏的需要,头批一万只三眼铳、两千五百只喇叭铳,五千只粗口短铳,五百只老式长铳的货款,已经用各种安东的物产作价交付了一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9/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