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7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6/1157

  罗湛基微微冷笑了起来。
  “有些东西可以让他们分享,但另一些对方确实玩玩不能指望他们分担的……”
  “一个对于我们有所长期需求,却又明码标价的淮镇,可比那些新城盟约之辈,更兼可靠和值得信赖的多……”啊。
  “你没看在打破开义城那一刻起,他们的心思和立场就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还请大人示下……”
  罗允孝不由显露出一副虚心求教的表情来。
  “我倒是听说他们正在那些藩家小姓当中,鼓吹争取权益什么的……”
  “为战死和被阵斩的藩家争取利益,只是明面上为了统一步调的口号而已。”
  罗湛基微摇了摇头。
  “难道你以为他们真的完全乐见其成。”
  “一个合并了两辽之地的罗氏,重新崛起独大一方么。”
  “若不是我拿北面的两州之地,吊着他们的胃口,而行那分化瓦解之事。”
  “只怕私底下的串联和勾结,还不知道要活跃到什么程度呢……”
  说到这里,罗湛基抽动面皮,算是冷笑了下。
  “况且,就算是那些附庸本家的诸侯。”
  “你以为又有多少人,仅仅是因为罗氏传袭的威望和名分大义。”
  他有些疲乏的顿了顿,才继续道。
  “才景然想从而世世不绝的。”
  “还不是因为历代的藩主,都是一手足够武力的鞭策,另手拿捏着他们的命脉。”
  “然后时不时的诱之以利,才得以从容驱策起来的。”
  “现在世代作为外患和大敌的薛氏已去,他们从中生出些小心思来。”
  “或是在那些同盟的诱使下有所利令智昏,也丝毫不足为奇的。”
  “但这岂又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然你们以为,我不遗余力的引入淮镇,究竟是为了什么。”
  “又是为何要大力招揽那些别家的健儿。”
  “莫要舍不得那些名器,本家多招揽一分,那些藩家就少上一分。”
  “就算是有别样的心思,也是需要人才来支持和实践的……”
  “如今正好本家要在辽西郡编练一支新军伍。”
  “好顺带从联军之中,名正言顺的抽出些兵员来驻留当地。”
  “因此,这些招揽来的人手只要好好笼络,也都派的上用处的。”
  “期间的就得着落你多多上心了。”
  “最好能够拉上淮镇的干系。”
  “他们那里乃是常年直面北国腹地的前沿。”
  “虽然立镇的时间不长,但能从南朝大败之势中,打出如今雄踞淮东各州的局面来,自有一番过人之处的。”
  “对敌方略和战法业已是饶有心得了,需要你虚心结交和求教了。”
  “安东道的地理胜势固然令我辈能够守成家业。”
  “却也局限了大多数人的眼光和进取之心啊。”
  “参照淮镇在这次战事之中的现身说法和作为,可谓已是高下立判了。”
  ……
  “当然了,明面上的大义名分这个东西也很重要。”
  “在本家有足够实力号令群藩的时候,这东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半功倍。”
  “而在本家陷入低潮和无力之时,这个东西却可以保证我们退而自保有余。”
  目送躬身退出而步履有些轻盈的罗允孝,罗湛基微微叹了口气,这位养子近期的变化,他怎么可能一无所觉呢。
  只是,相比那些关系和背景都相当复杂的家族成员,至少罗允孝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他们都是荣辱一体,损俱同修的关系;这点主动上进和为自己图谋的小心思,也就变得无所谓了。
  毕竟,在自己家里几个儿女能够成年,并且表现出令人信赖和担待的资质前,他们还需要这么一个背景干净,没有外家影响的兄长来站在前面挡风遮雨的。
  只是,先行带着马队队出发的右厢都监骆秉生,至今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传回来。这让他不免有些忧心和警惕。
  而且,不管是负责居城事务的另一位家老罗贤陈,还是现任的内宰朱彦年,或是张义新为首的内臣,代官,都没有人给他通报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状况。
  但不管是什么缘故,也无所谓什么苦衷和困难。如今,他麾下坐拥的这六七万联合大军,就足以将本家范围之内,任何的阴谋和内情给彻底碾压和粉碎掉。
第771章
忧乱(六)
  天气渐热五月初七,吉日。
  经过一番卜告山川神祇和祭祀先祖有灵的仪式之后,猬集在辽西郡内的大队人马,也带着大批被裹挟而走,当地人的怨望、伤痛和眼泪,终于踏上的班师回家的路程。
  当然了,因为联军下辖足足有六七万大军,除了各藩按照各自的实力份额,留下来镇守对方的两万多人之外。
  剩下的依旧还有好几万大军,不可能都一股脑自行其事就这么散了伙跑回去的,而是按照距离的远近和主从的批次,逐次出发的。
  而先行出发的自然是罗藩的人马。
  因为这些诸侯联军,除了少部分可以穿过东面的显州,沿着大凌河上游,直接返回北方之外;大多数都是来自西北和西南的藩家,少不得要穿过罗氏的领地,甚至是新城州之类的腹心之地,才能以最短的距离和速度,返回自己的领下。
  因此,罗藩本部的人马先行一步,安排好沿途的事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根据罗思瑾那头的消息,待大部分诸侯的军队纷纷返还之后,他们的当主或是代表,将会汇聚在按东南部的额重要枢纽之地——新城州境内。
  以便对于昔日诸侯们的盟约和誓言条款,进行更进一步的修正和深化,要知道,当初以罗氏为首的七大家联盟,就是在罗氏的这处重镇——新城给定下的。
  这一次还不成热打铁,将大势之下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那也妄为昔日的安东第一家了。
  当然了,我和我的部队就被留在了辽西,暂时不去愁这个热闹了。说实话我,自从前往辽东观礼依赖,各种突发状况的热闹,已经凑合和参与的不少了。
  而本地留守的手尾和事情也有不少的。
  据说罗氏还打算在辽西四州新设一镇一军,外加上当地数十城主辖下,自募和训练的藩兵,构成最基本的防御体系和武装力量格局。
  其中新设一军就是驻留辽西郡的广乐军,以罗允孝为军使,预期的具体编制在六千至八千人左右。
  而新镇则设在南方的锦州境内,由当地藩兵四营为主干扩充而成,以家老罗思谨为镇防使,预期下领四个中等军府,以驻地所在命名为松山镇。
  以轮流协助淮东军驻防南方那道,沿着小清河所建立的墙垒防线;在来自罗藩不计代价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下,这道最初由土木仓促草就,而颇为简陋的战地防线,也已经是完全大变样当中。
  比如开义城附近几座子城被拆除后的材料,都不约而同的出现在了,这段两三里长的防线上。专门的城门和门楼,还有若干大型的塔楼,以及防范和监控附近山区的哨楼等一应设施,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造当中。
  此外,还有就是其他人事上的安排:
  诸如那位阵前监造官金富试,仓言州小分藩的家主,居然做了辽西别驾,成为实质上留守文武的二号人物,以负责战后的营造和重建事务;
  而负责提刑狱讼的辽西司马,由藩主罗湛基身边的藩卫头领罗襄贤出任;至于负责钱粮户册的州主簿,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家臣李梦德出任。
  而与此同时,第一批武装屯垦团,也已经自淮东渡海而来,开始在盘州沿海几处河口附近圈地划界,建立若干个屯围,进行补耕前的准备。
  相应的种子、农具和各种生活物资,也陆续随船抵达了。至少,从大多数人中反应可以看出来,他们对于当地深褐色的肥沃土质,很是有些满意的。
  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解决那些逃进山区的当地百姓,以及混杂在他们之中的散兵游勇和残余力量。
  这个进山搜捕和清剿的任务,大可以交给那只罗藩的友军,而只要专心驻守小清河的墙垒防线;这样就可以省下今后一段时间内,打治安战的成本来。
  至于残余的敌对势力,跑到平原上来骚扰的话,那就是排队枪毙的最好靶子和目标。从守垒和野战经验上说,还没有人能够避得过我的淮东军呢。
  况且,我还有至少一营以上的骑兵,正在当地编练和武装当中,作为清剿行动的配合手段,搜捕和追击那些,被驱赶出山区的漏网之鱼,是再合适不过的对象了。
  然后,就是后续驻留部队的安排,我的本阵不可能长期留在这个地方的。作为淮东镇的精锐部队,长期在外行军打战的耗费也是一点儿都不小的。
  因此,日后驻军的规模虽然大体不变,但凡事成分和结构就发生了调整。
  毕竟,如果只是守垒兼维持地方的话,长期用主战营驻留是杀鸡焉用牛刀的浪费。就算是用防戍营和守备团,也完全可以胜任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6/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