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7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3/1157

  是以,一头雾水还搞不清楚状况的肥孔,就成了众矢之的眼中钉和打击对象;但是更让他失望和寒心的是,那些和自己一个派系的昔日上司和同僚,将他带来的好处和资源作为自保和妥协的筹码,而纷纷出卖给了对方。
  只是为了换取一个比较体面的退场或是下台的结局。而不是耻辱的被人流放到东天竺的山区去充作苦役,或是下到大狱里等待不可测的命运。
  于是,就连他自己改名换姓的事情,都被深挖了出来,而变成居心叵测的凭据之一,而能够证明和帮助他的人,却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甚至反戈一击。
  是以,那些人乘机坐实了罪状,将他身为圣脉后裔的最后一点凭仗和家名,都给剥夺掉了。
  然后,试图用一个个精心包装的谎言和让人心存侥幸的假象,慢慢的将他手中单独掌握的渠道和资源,给慢慢的压榨出来。
  然而,他这些年在海外经营了好些属于自己的势力,在当地也有不少千丝万缕的渊源和受益者,多少透露了些风声出来。
  因此,这成为了以清帐为名,已经被软禁起来的他,在正式抓捕下狱之前,一不做二不休伪造多份重要文书,抢先一步带着亲信和重要的账册,利用伪造的身份穿关越卡,一路南下出逃的最后生机。
  然后,他冒充了分社的特权的代表,而带走了港口中的大部分船只和货物,还有沿途大量被他坑蒙拐骗上船,形形色色的工匠和技师;学徒与奴婢。
  既然要破门出逃,那就极尽所能对剩下的唯一选择,最大限度的投其所好了。至少,他知道对方格外喜欢和欢迎什么。
  望着渐渐消失的青灰色海岸线,他甚至会有一种预感。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或者说剩下的时光和岁月里,他将无缘再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了。
  船上还有少许麻烦和杂音,主要是一些意外被卷进这次出奔事件中来的随船人员。
  比如从远海和域外远道而来的,某些不同肤色的番商和旅客,他们就相当于意外的添头和不确定因素;为了保密和安全起见,就只能暂且对不住,等到了地方再说了。
第793章
萌动(十八)
  野草青青,人烟凋寂,百里不闻鸡犬之声,这就是辽河平原上最直观的现状。
  除了那些较大的城寨大邑里,还有些许人气之外,其他地方几乎成了蔓草疯长和野生动物纵情往来的乐园。
  由此也可以感受到接连不断的战事,给这些首当其冲的地方,所带来的可怕影响和恶劣后果,所谓的“兴亡皆为其苦”的基本道理。
  而事实上这些仍旧未被放弃的据点的近郊,大片的农田和菜畦,也因为缺乏合用的劳力,而早已经被荒废多时了。
  只有贴着城墙下,一些不用人怎么费心照料和饲弄的瓜菜,才在架子和土梗山,乱糟糟生长的比较繁盛。
  偶尔能够见到的也只有少许妇孺的身影,个中的死气沉沉和萧条颓败,与我当初从这里经过时,那种沿途皆是欢欣鼓舞或是踊跃呼应的情形,形成了尤为鲜明的对照。
  而对于淮东军的旗下,那些第一次踏入这片土地的人来说,则是另一种全新的体验。
  “真是上好的田土成色啊。”
  来自新部队的老军邓坊,拽着一把散发着新鲜气息的泥土,反复的叹息道,从他散落的指缝间,可以清晰的看见,里面黑黝黝的腐殖质。
  本以为辽西南部沿海的那些平原之地,就已经够好了;却没想到在被东北的苦寒之境,还有更加腴肥适宜的地方。
  因为北面和西面的群山,将蒙古高原吹来的寒流,给削夺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春夏来自东南海上的水气和积雨云,却可以通过毫无遮挡的沿海吹入内地。
  因此,也造成了当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雨热同期,日照充足的独特气候优势,也是很好的农业产区。
  再加上历代数条流域之内,冲击沉淀下来的有机质,可谓是土厚水深,事宜长久耕拓的天赋之地。
  而在辽河两岸流域,分布相对密集的人口聚居区。
  前段时间各家诸侯乱奔于野,相互火拼和争斗不休,由此在地方上留下的纵情烧掠和肆意破坏的痕迹,犹然体现在那些城寨村邑之间。
  而罗允孝帅本家大军,一而再再而三的击破叛党的战场;依旧是到处新土皑皑,游曳着成群野狗和昏鸦,残断遗弃的兵器旗帜,仍然是随处可见;
  就仿若是一处处悄然在风中叹息的碑丛一般的,徐徐簇立在旷野之间,又隐约埋没在新长出来的芳草萋萋之间。
  当我们度过辽河的最后一条支系——浑水,算是进入传统罗藩的腹地之后。随着围墙环绕村邑的重新出现,而再度变得人气和烟火藩息起来。
  但是依旧是难掩那种萧条颓败的气息,而且不分老幼人人皆是面有菜色;就算是少许站在墙头或是村口,持木矛警戒的青壮年,也难掩那种肌疲之态。
  而在道路上,更是不乏成群结队游荡的流民,以及陆陆续续倒毙的新旧尸体,有些上面还有被切割和啃噬过的可疑痕迹。
  无不在提醒着我们,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半夏时节;这时候我们自带的淄粮,就成了某种先见之明了。因为相比过来的时候各种地方百姓争相带着自家的农产品,汇聚成临时草市的盛况;现在,却是有钱也在地方买不到多少东西了。
  而罗藩为首的联军,屡次追加在他们头上的战争,不但抽干了当地的青壮劳力,征收走了地方上最后一点积余和库存;也让当地最忌本的农业生产,陷入了严重的短缺和困顿之中。
  从田地里稀稀拉拉,长势很差的禾苗看,最起码今年的歉收乃至绝收,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这就是农业社会和小农体系的脆弱性。上位者一旦处置不当或是准备有所不足,便是很容易从局部的问题,演变成弥散开来旷日持久的天灾人祸。
  但是显然现在辽城方面对此似无所觉,或者暂且无暇顾及这方面的问题。
  当然了,战争中壮年的损失固然很大,但是对于当地的人口底子来说,也不过是一代人的事情,只要等到青少年的一代重新成长起来,或许就可以有所缓解。
  但这个前提是,他们得能熬过这几年的光景,继续活到成年为止,而不是饿死、病死在相继逃荒的道路上。
  本地的百姓因为靠近本家腹地,又处于相对产出富庶的地区,总算可以靠历年积攒下来,最后一些积蓄勉强坚持着;
  但是稍远一些的外州领下,却是都已经过不下去,而由乡社一级的领头人,带着出来逃荒和乞食了。
  其中甚至还有一些从外藩越境而来的,因为他们各自的诸侯藩家,亦是打得不可开交而各种生灵涂炭,民生艰迫。
  再加上因为多次抽调走驻守的兵员,而导致的边防空虚;以及相当部分的驻军和府兵,牵涉、参与进本家叛乱而击破俘虏,导致他们原本驻守的据点变得几乎不设防;是以,轻而易举的就这么一路流窜过来了。
  然后,这又变成了外来者和本地人的矛盾。本地的代官治下维持现状业已很是勉强,更是没有多余的资源和余地,来帮助他们摆脱或是缓解困境;
  反倒是因为骤然涌入的编外人口,造成了更多治安的压力和其他社会秩序上的问题。因此,沿途的城邑和村镇,在面对外来逃荒者的群体,采取了某种严防死守坚拒在外的态度。
  当然对我来说,这其中未尝也没有某种转移内部矛盾的手段和行迹。也就是在普遍生活艰难的情况下,用流民悲惨境况对比出来的差距感,来保持治下的稳定和团结。
  只是……在我同行的队伍当中接连发生了好几次,群体自发性的陆续沿途赈济行为,而导致一大群人跟上我们,主动要求卖身为奴的事件之后;
  我也正式下了一个决定:以提供安置家人或是卖断身价的少许口粮为代价,就近招募这些流民去辽西劳役营里的开拓荒地。而所需的粮食合格物资,通过海路从淮东追加好了。
  虽然这种挖名义上盟友(领民)墙角的行为,在平日里会很有些麻烦和手尾;
  但是现在这种对方明显有求于我的局面下,相信还是可以比较顺利的交涉出一个结果来的;说不定对方还要暗自感谢我,替他决解了某种烦恼呢。
  结果多停留了一天操作下来,我还顺便从沿途地方招揽到了一些少年男女;虽然当地的壮劳力严重匮乏,但是各家生养的子女可不算少的,干活固然没法和成年人相比,但作为吃饭的嘴巴却也是不小的负担。
  因此通过地方的代官出面,其实不乏有人家主动要求,籍着这个机会给生计艰难的家中减少负担,还能增加些许收益。
  当然了,说是作为类似学徒的雇工干上几年再说,但是进了我的劳役营,就别想那么轻而易举的再出来了。在大集体环境影响之下,自有一套对于这些少年人的同化,或者说洗脑的手段和制度。
  这样,他们与辽西当地编管起来的土户居民,有着天然的隔阂和地域上的排斥性,混编在一起相互监视之后,也不至于在地方串谋起来做点什么;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和调控,甚至会形成某种相互制衡和竞争的关系。
  恩,我发现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呆的久了,考虑问题也似乎变得越来越腹黑和极端功利主义化了。
  然而,也在这个时候。
  我再次得到一个消息,实质上分裂自立的前家老,曾经贵为讨伐大军的二号人物罗湛容,在大势使然之下,终于对罗允孝为首的本家方面低头认输了。
  因此,自愿遣归部众而前往辽城为两代藩主奔丧。因此代藩主罗允孝也颇为慷慨大度的表态,特许他带扈从五百前来本家。
  于是一时之间,罗藩领内十一州上下震动而各地反响连天;那些骑墙派和尚在观望的地方人等,也几乎不约而同在一夜之间就“无药而愈”或是“道路通畅”“地方平靖”了;纷纷动了起来带着部属和凑出来的贡礼,开始向辽城而去了。
  因此,除了远远出逃外藩的若干罗肃先残党之外,眼见得刚刚走向崩解离析危崖和关口的安东大罗氏,又再次被强大的外力和内因,给统一聚合起来了起来,而令人再度见到某种家业复兴的前景和预期。
  再次见到了依旧宏伟异常的辽城,以及城外车水马龙的营地;只是短短月半之间,却已经是物是人非,此下而上都换了一番面貌了。
第794章
萌动(十九)
  辽东,辽城州州城之下,正是连绵旗帜招展如林,鼓号喧天人声鼎沸。
  两都督府十一州的代官、世臣和支族,还有若干因为地缘较近,而赶过来的外藩附庸,将辽城和数座子城之间的偌大郊野,给填充了大半。
  就仿若昨日或者说前段日子,刚刚举办家主继位仪式一般的热闹。只是这一次,却变成了两代人的葬礼了。
  我显然是最晚抵达的一类,不过原本的驻地,安舜堡还是给我们留着,甚至里面的陈设和人员,都没有怎么变动过呢。
  出来迎接的依旧是安东守捉军的旗号,不过领头一干军将都是年轻得多的生面孔。而麾下的将士们,相比当初所见到的那种整齐肃杀的彪悍,也多少有些些差距。
  看起来,接二连三的战事和内乱,对于这只罗氏本家的核心武力,委实折损和消磨的尤为厉害。
  而在内城重开饮宴接风洗尘,虽然几个头面人物依稀还在,但这一次参与作陪的人数和规模,就明显少了许多;
  虽然水陆珍馐,飞禽走鳞极尽丰陈,依旧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在一些细节上,就不免让人感觉出某种生疏和仓促来。
  有心人就可以注意到某些细节,比如内宰以降的三管六典并不齐全,大司丞和国造,还有大断事,也都是新面孔;而原本七席的家老,除了远在辽西善后的罗思瑾之外,也只到场了四席。
  看起来,罗允孝麾下临时构成的这个政权班子,有些不够齐全,相互之间的年龄差别,也有些大的出奇。
  显然,罗氏本家内部在这次变乱当中,受到的损失和影响,还是比我预期的要更大一些啊。
  而来到了这里之后,关于罗氏内部的情报收集,就更加的详细与周全了。只要稍加打听或是些许代价,就有人争先恐后的向我派出去的人,通风报信和各种诉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3/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