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校对)第8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2/1157

  此外,还有他带来的五十万缗军费,以及布帛米粮等辎重物资数十船,却是他那位枢密使老爹早在转任淮南行营前,所留下的后手和善意。
  当然了,这或许是他的真是意图和目的,但未必是他唯一的目的;或许他言之未尽中还是有所保留的地方,但至少各自初步沟通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作为回报的善意,我安排他所部在胶州境内就地进行编训,并且给予他举荐一定名额,进入官办联校修习的权利。
  于是,在抵达益都的接风宴会上,看起来就是宾主皆欢,我和他都很是痛饮了几杯,而醉意醺然的被扶了回去。
  ……
  当然了……在益都仅仅花了六天时间,简单了解和参观了当地的镇抚府、转运使、经略使、布政司等衙门的基本架构和日常运作之后;刘延庆就迫不及待的离开益都,说是要前往胶州整顿部伍去了。
  当然了,在刘延庆滞留在益都的短暂期间,籍着第一批负责给后军输送日常补给和协助就地安置营区建设等日常活动为掩护,我的人并且开始尝试打入这只外来部队的内部,并且已经发展出了个别的眼线;
  这时候,我安插在肃反委员会的人,却给我递上了一份报告,就有些令人意味深长了。
  最近,淮东境内居然有游侠在活动。
  游侠和宗族,其实是生产力不发达社会落后的时代背景下,以官府为代表行政执行力无法延伸到的基层和空白,进行自我救济一体两面的特殊产物;因此,在政权的执行力和对于社会秩序的管控能力,逐步得到强化之后,游侠这个群体就自然从历史中消失了。
  只有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的宗族,才得以在封建社会政权始终无法抵达的基层,长期而顽强的存续下来。直到新中国建立和土地改革,确立了控制性和执行力更强的全民公有制之后,才完全被人民公社所取代和消灭掉。
  但在数百年前的某个时间点,隋唐游侠最后的光辉,被某横空出世的人给续命成功了,虽然华夏大地上上游侠儿的活动空间和土壤,不可避免的持续衰减了。
  但是随着不断被开拓的新天地和域外的领土,这些游侠儿的源流,也得到了一个展现身手和发挥做那个的更大舞台,从那个时代开始如同雨后春笋到处开花的义从组织和武装开拓团,就是游侠为主体法外群体的最好继承者。
  一直沿袭到现今,大量活跃在海内外的义从结社和团体,仍旧在各自的舞台上继续活跃着,发挥着某种作用。
  当然了,大多数都和官府或是当地的豪门世族,海商大户,乃至诸侯藩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和渊源。往往承担起一些新开拓的,边缘地区和混乱区域的防务和治安工作;甚至还有一些海外领地,干脆就是从最初已从团体开拓的据点和殖民地,最终发展而来的。
  淮东自从一开始的军官体制下,没有这些游侠儿或是义从组织活动的土壤,就算是那些往来商队的护卫力量,也只允许停留在沿海港口,及其周边指定的区域内。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说,如果他们愿意以个人名义或是家庭为单位,来到淮东治下的登莱胶三州境内,购置产业和奴仆,就此安心做个顺民的话,却也不会特别拒人于千里之外。
  最近,肃反委员会那里,就报告了这么一些令人值得注意的动态,已经有数批约好几百人以各种渠道和方式,进入淮东控制的延边各州,就近购置物业而安置下来,有些人还主动申报了身份和职业。
第874章
拨乱(九)
  广府龙雀园中,依旧是一副林木深深,幽静邃远的景象。
  单人合抱以上张如华盖的大片树荫,再加上散布其间的亭台水径,不但挡住了炎炎烈日,也将穿林而过的燥热夏风,变得凉爽熟识起来。
  “实在太安逸了……”
  新婚不久的陆务观,也在做着某种暗自的感叹。虽然身在后方,但是他自有相应获取消息和联系外界的渠道。
  相比在二次北伐之中打得热火朝天的中原大地,这里的生活日常实在安逸平静的,让人有些感觉不够真实了。
  无怪他那个妹夫辛稼轩,已经各种不耐而屡屡萌生去意了。
  而作为同样习惯了军旅生涯的陆务观来说,结婚之后也好几次在夜半风雨中自然而然的惊醒;就着滂沱大雨和风声交加的猎猎,再加上隐隐的夏日雷声,似睡未醒的那片刻间,那仿若是又回到了厮杀连天,铳炮隆隆的北地战场之中了。
  正所谓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复杂心境。
  只是,与寒庶出身的辛稼轩,所能接触道的角度和层面不同;身为陆氏嫡裔的长孙,他已经隐约可以感受到,在这广府的权利中枢,自有一层张大的无形罗网,在顽强而坚决的阻挠着他们回归北地任上的想法。
  这张莫名钩织的罗网是如此之隐蔽和遮密,就连他的父亲陆侍郎或是其他几位叔伯辈,也无法窥得多少要领,或是浑然不觉;
  至于坐镇家中的那位祖父鹿公,虽然还是可以作为咨询和讨主意的对象,单页业已经是愈发老态的风烛残年,变得越来越嗜睡而神志清醒的时间则越来越短,看起来剩下的时光也不见得多少了。
  至于那些族人和近亲,更是关心的是鹿公身后的爵位和领地、门荫的继承,以及人脉和恩惠等潜在政治遗产的再分配。
  只要他稍稍表示出归去之意,这张大网就会张罗上来,用各种于公于私的情由缠绊住他。比如他新婚的弃子还没有怀孕,陆氏嫡系尚且无后,鹿公最后的时光需人陪伴;诸如此类的名正言顺的羁绊和情由,让他无可奈何却又无能为力。
  除非他能够不顾一切的撕破脸或是放弃眼前拥有的事物,或是彻底放下尊严、身段和秉持的底限,逐步满足对方的大多数要求,否则这张刻意用权势罗织出来的大网,就会依旧笼罩在他们的头顶上。
  无论是他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的勇气和果决,或是在后方运筹帷幄而从容自如的城府与魄力,平日里他所擅长和精通的处事手段,令人称道的周密与细心;在广府的这张罗网之中却几乎派不上任何的用场,或是提供相应的帮助。
  但是,哪怕身为广府最上层勋贵之家出身的一员,他同样也是有着自己一番荣辱得失和坚持的事物,或者说潜在理想化和崇高的情节。
  因此,断然不会轻易屈服而苟全与现实,而将这些人所寄望的龌蹉勾当和肮脏企图,给带回到自己一手残余塑造起来的淮东境内去的。
  于是,事情似乎就陷入了某种死结当中了。
  ……
  洛都附近。
  因为断断续续的雨水,遍地泥泞的战场之中。
  噗嗤一声,一屁股滑坐在泥坑的少年兵孟林,再次被拉起来的时候,已经另一名带队的什长了;
  原本那位在战阵上援手过他数次的老兵,因为追击敌势过程中摔断了腿,只能颇为遗憾和无奈的,暂时退出了参战的序列当中。
  经过这段时间紧张而纷禄的战地磨练,和许多军中见习的少年兵一样,多少逐渐成熟长成起来,而在应敌和临战方面,也变得沉稳老练了许多。
  而像是少年这般孟林,已经战斗中和巡逻中,表现出某种出色的眼力和不错的臂力,而被前后两任什长和本队队将所看好;
  因此,一旦他完成了这个为期半年(战地)到一年(日常)的见习期之后,也得以面临两个机会和选择;接受更进一步的火器训练,而成为一名合格的掷弹兵,或是作为猎兵队的候补成员。
  但不管将来怎么说,他都得先做好眼前的勤务和职责才是。
  攻入都亟道后,沿途损伤颇大的河南别遣军,也被分配到了洛都城郊的东面,就地休整和补充的同时,也承当起来牵制东郊当面的营垒,以及分担警戒北面的任务。
  因此,连带着他们这些在前军中服役的淮东将士们,也获得了相对轻松的工作:沿着河流对聚集在东郊的敌垒和营地,以多股小队的形式,轮番进行牵制性的骚扰。
  这时候射程较远且相对弓弩准头更好一些,火力更加持久耐战的火铳,就在对射当中很容易占据了上风,而把那些营垒后的敌人各种袭打的不敢露头了。
  当然,也有不甘示弱的敌人突然冲出来,试图在马步包抄齐袭配合之下,驱逐和击溃这些盘桓在外围不去,尤为讨厌和困扰的跗骨之蛆。
  这时候,处于前沿小队的稍后位置上,等候轮替的若干支援部队,就会用绵密而有序的排射,以及埋伏好的散射小炮,将他们迎人仰马翻头打回去,或是绝大多数给留下来。
  如果敌营出击的规模较大,却又被前军的布置被纠缠住;而在这时候,河南别遣军中的待机的友军,就会迅速出动而反包抄其侧翼,乃至截断敌势的后路,将这些来不及撤离之敌,大部击溃或是当场奸灭掉;
  若是战线中的敌势,再度派出人马接应的话,那就会变成某种围点打援式的局部会战,甚至是针对暂时空虚化的敌方营垒的袭夺和攻坚作战。
  由此,河南别遣军也乘势夺取和蚕食好几片,北朝苦心建造起来的防线和营垒,将战线向前又推进了数百步到一里多。
  因此,吃够了教训和苦头之后的敌军阵营,就一心一意的躲在营盘壕沟后面,做起了雷打不动的缩头乌龟;行走在和巡曳在这敌我交接前沿地带的风险和冲突概率,也变得小了许多。
  只是这一轮巡曳下来,他们大半身的灰色甲衣和装具,也被沾染成了泥浆一般的土黄色。只有装着子药的皮包和抗在肩上的火铳,还被刻意保持的相当洁净,处在随时可以击发的状态。
  一边慢慢警哨左右,一边检查着沿途的痕迹,这一路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一条河岸边上。
  他们抬头看着对岸招展的风雷旗,和同样巡曳在河岸上满身泥色的隐约身影,不由露出某种安心和亲切的表情来。
  因为雨水而变得浑浊的河水里,数条用船只和木排组成的浮桥,稳稳当当的连接着两岸,奔跑穿梭的传讯兵和拉车挽马的民夫,是往来期间最常见的一道光景。
  事实上,当风卷旗所率的押送部队抵达都亟道之后,就与王贵的前军部以及正当军中协助的张宪,取得了初步的联系;
  就此向前沿都统制王端臣取得许可,两厢互为犄角而在东南面隔着一条伊水的支流,驻扎了下来。
  因此,在两下合兵起来已经规模上万的情况下,活动范围和作战能力与规模,也无疑迅速大为拓展和提升了许多。
  隔河短暂的交换了旗语和口令之后,孟林一行十数人就继续向着上游靠近洛都的方位巡逻下去,半晌之后,他就来到了友军和本部的邻接地带,背靠河口而被各种陷坑和拒马、壕沟交错期间的复杂地形。
  突然,他似乎眼尖的看见远出的河滩里,有什么东西闪了闪,几乎是不暇思索的转举着火铳,对着河滩的方向就是乒的一声击发。
  清脆的击发声,霎那间打破了河岸附近的静谧,也让这支小小的队伍骤然停了下来,国字脸粗眉毛的什长闷声道。
  “孟娃子,打到什么了么……”
  刹那间那片河滩仿佛是蠕动着活了过来一般,居然是密密麻麻跳起来向上攀爬的人体;只是他们的甲衣和袍服,都被涂抹成了泥浆的颜色,而趴伏在地上缓慢行进时,几乎是分辨不出来。
  “娘滴……真要老命了……”
  打头阵的什长不由脸色一变,忍不住骂了声粗口,猛地将手中的小旗往身边一插。
  “就地侧列,横向迎敌……”
  “放出敌袭的烟火,寻找要掩护待援……”
  然后其他军士轻车熟路的,把仅有两匹驮马上的负载给卸了下来,又将有些不知所措的孟林推上去。
  “娃儿,你身骨子轻……”
  “我们跑是来不及了……”
  “快点找人来给俺收尸啊……”
  “老子可不想做异乡鬼啊……”
  他们七嘴八舌故作轻松的,就将满眼酸胀跨坐在马背上的孟林,用力的推赶出去。
  然后转头想着另向一边小步行走,一边有板有眼的对着那些,已经攀上河岸又冲过来的敌人放射起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2/11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