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746

  周淮安微微一笑,这厮还算有点职业道德和底线,而不是随便投靠的墙头草。
  “我打算委任你为……广州通贸馆的初等通事官……这些东西都交给你处理了。”
  “待到安然抵达广府之后,你就去通贸馆向当值的主事王启年报道吧。”
  “他自然会教导你该怎么做……一定要接洽好这船的外番商旅,做的好的话自然会有你一番富贵前程的。”
  “多……多……多谢恩公的提携了。”
  山诺看起来有些诚惶诚恐的道。
  “小人定然竭力以报便是了。”
  然后,对方又从船舱里赶出来十几名纱裙裹身而不同的女子,同样也是对上国大人周淮安私人的馈赠;周淮安捏了捏鼻子,还是让人带了过来安置在专门的仓中;虽然这些女子大多是肤色偏深色系的南亚或是东南亚种,并没有符合他审美口味的存在,但是回头作为赏格配给那些部下也好啊。
  然后这番的动静,顿时引得他所在船上士卒们纷纷跑出来,一片好奇的围观和议论声。
  “这就是昆仑奴吧。”
  “昆仑奴不是号称漆黑如炭,还能善于枭水潜匿么。”
  “这些娘们怎么也看不出来啊。”
  “娘的,穿的可真少呢。”
  这些无心的话语,却让周淮安突然想起历史上的一个笑话。
  因外唐代常年有大量外域的奴隶被贩卖到东土来,所以唐人通常以皮肤尚黑的人种为昆仑属,以皮肤尚白者为泰西属;所以也闹出了不少笑话;比如将来自非洲大陆三兰国(今索马里地区)渡海贩运而来的黑叔叔,和东南亚群岛上尚未被外来南亚次大陆的僧伽罗人给灭绝的小黑人种土著,给混在一起统称为昆仑奴了。
  又将黑发黑眸淡黄肤色居多的罗马人称为大秦种,而一度视为周天子乘八骏出西方所留下的血裔;还有把经由阿拉伯人和波斯贾贩卖而来,伊朗高原上的雅利安种,与来自东欧的高加索人种和环地中海地区的白奴,统一都叫做泰西(泛希腊地区)奴。
  诸如此类的不一而论。
第二百零三章
南天3
  随后,另外几艘船上对这些贼寇俘虏的审讯结果也出来了;这一次在海面上遭遇的贼寇,其实是在安南和广州相继出了变故之后,从南方聚集过来的不同归属好几股大小海匪的联合体;其中既有安南土生的匪寇,也有流窜自域外天竺人和真腊人,甚至还有一小股室利佛逝人。
  而居中势力最大的一股领头人,则是来自占城刚被推翻不久的前环王朝,诸葛氏麾下叛走的一名水督,人称“水猪婆”的童炳龙。也是那艘最大的贼船上被一起打沉的倒霉鬼。
  周淮安也由此得到更多南海外域藩国的消息。
  比如:如今统治占城及林邑国(胡志明市所在的九龙江平原)大部,乃是武将篡位而来的因陀罗跋摩一世,信奉的大乘佛教而取缔原有的婆罗门信仰,又以南海观世音为王室的守护。但在古笪罗(今日越南芽庄)等地,依旧有尊奉诸葛氏的残余部众在据地对抗之。
  而如今的水、陆真腊(柬埔寨和老挝)之地,则是由后世留下著名世界遗迹——吴哥窟的,大名鼎鼎吴哥王朝统治之下,虽然已经经过了四代统治者,但是真腊地方的属国和城邦的叛乱依旧此起彼伏。同样也造就了许多出海的流亡者。
  位于苏门答腊的强国室利佛逝也同样不得消停,国中九姓权贵架空国主而令王室暗弱,又在地方攻打侵扎不断;因此很多行商的土人,直接变成了劫夺海面的寇盗。
  至于安南本地,因为朝廷所代表的官府权威被义军击败,而不得不请和归附广州方面之后;同样也是问题和骚乱频生而逐渐令地方秩序驰废,开始失去威慑和约束力,自然就乘乱滋生出形形色色的,图谋打劫过往商旅的海匪寇盗之流来了。
  其中一支别号“蝇虎子”的新兴寇盗,就是引来这些外域海匪的牵头人了;因此,他们这些海匪的联合体,已经在这片海面上活动了有好几个月了,专门以那些体型较小或是落单的船只为目标,由此所获颇丰在附近建立了藏身的据点和岸上销赃的窝主。
  只是遗憾的是,这股本地的海匪就在当初负责迎击和拦截的几条船上,最后还给跑掉了两艘;倒是没有抓到具体的活口。周淮安也没有继续追击下去的意愿,毕竟还有出征安南的正事在前实,实是不宜更多的节外生枝了。
  而且附近岛屿耸立而水文不明的海域,对这种大海船也是颇为不友好的存在,真要在什么准备都没有的情况下,两眼一抹黑的扑过去那也只是作死或是给人送肉而已。
  只是在这艘昆仑舶不听劝告而再度出海后,没多久就能遇上有组织的海匪;这其中就有些让人玩味了,要知道小股单干的海匪并不稀奇,但是将这么多不同地域和族类背景的寇盗给聚集起来,合理针对某个目标发动袭击,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
  这也让周淮安一直在考虑的某些想法和念头,突然有了些新的头绪了。
  接下来,沿着海岸再度航行半日之后就已经可以看见交州大港,也就是位于后世越南顺化灵江口的比景港。根据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温水》条记载:“日中头上景(影)当身下,与景为比“;如淳曰:“故以比景名县“。就是用来形容这种当地独特的风光视角,并以此为港名由来。
  自汉代收南越时已有海外贸易记载,晋及南朝之宋、齐两代俱沿其旧。至唐代愈趋繁盛,凡海商或求法僧人出航南海与印度诸国,多在这里“整帆匕景之前“。回国时,则咋这里“息匕景而归唐”,时为唐代南海之中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港埠。
  同样也是当代著名的船舶修造产地之一,是为周淮安此次图谋的主要目标之一。别的还不好说,这个交州大港能够占下来的话,就代表着各种长期而稳定的利益和收获了。
  只是似乎是这一次遇上海寇,并没有把遭遇意外的好坏运气都给消耗光了一般,哪怕在老远的地方,也能看到交州港当中所升起的数道黑烟袅袅。
  在初来乍到的第一印象里,这是一处散布在喇叭形的江口两岸,而横跨其中数片河洲之上的偌大港区;因此最为显眼的无疑就是各种密密匝匝堆叠如重障,又林立于沙洲和水上的高脚楼、木屋;还有密密如百足虫探伸入海中的长短栈桥;以及散布其间密如蛛网一般的粗细河汊水道,还有游鱼般往来代步的柳叶小船;然后在港区和市集的后方,江口骤然收缩的两岸陆地上,才有大片大片被栅式木墙围拢和分隔起来,竹木棚架、茅顶土墙或是叠瓦重楼的各色民居坊曲;而在坊曲当中点点翠翠的蕉丛花木的绿茵之间,时不时还间杂着寺庙和祠堂所特有的宝塔、飞檐、疣顶等等,却是带有相当明显的唐地风格了。
  然后在前后港市和坊曲之外,又是被大片大片长满树木和灌丛的矮丘,以及在沿江两岸间杂着许多水田和果林簇拥的庄园和村邑所包围着。在如此内外重重渐变之下,构成了中南半岛上一处独特和美的风景。只是现在这处风景已经被蒙尘了。……
  位于江口的港埠里正在发生骚乱,好些人正在抢掠和放火,还有人逐一破门而入的洗劫那些自以为是肥羊的商户。而曾经隶属于辎重大队的林深河就只能持着刀刃与自己带来伴当、伙计一起,守在堵们杂物的门后,无奈的坐视这一切的发生。
  哪怕那些贼子就在不远处的货场里胡乱放火,或是挥刀砍开一个又一个包裹好准备装船的箱笼和袋子,偶然还会有人过来撞门,但是撞不开也毫无反应就离开了;然而,他还要一边鼓舞和安慰自己的手下。
  “些许物件烧了就烧了,只要确保人没有事情就好了。”
  “只要有人,多少财货都可以重新置办起来的,这可是那位虚大师说过的。”
  “便是如今掌管广府大小事宜的那位么。”
  “阿弥陀佛,那真是蒙老天保佑了。”
  听到这个名字,躲在仓房里的伴当和伙计们,脸色也变得好看了许多;还有人主动出声给自己带过来的家眷解释和安慰着什么。
  相对于当地几大宗主要的特色物产,其实交州港平日里更多依靠得是接力式的转口贸易,以及当地的造船业带来的繁荣与景气;因此当上游的广州港出现了封港禁航的危机之后,交州港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不景气的冲击,而萧条了不少。
  好在义军治下的广州诸港,在某人的主持下重新得以开海通贸,作为中转地的交州港也就得以恢复了不少市面的景气;而破落小商人出身的林深河,自觉在后勤辎重大队里已经没有多少作为余地;也就自告奋勇的充当义军暗中派遣的眼线和触手,随着一家老牌商号来到了这交州港;以货栈和贩米行的主事身份,开始在这人流与物资、消息交汇的港埠之地,收集当地的各类物价、民生状况,人口和物产等种种消息与其他相关事物。也亲眼见证了这交州港这几个月慢慢恢复起来的过程,以及地方秩序和约束力逐渐崩坏的趋向。
  先是有零星的行人和商旅被劫道,然后就有被剥得光溜溜的尸体,堂而皇之的被弃之于道路了;于是夜间再也没有人敢于行路了。再接下来就有许多当地的富户和行脚商人,也相继逃到了港市当中;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开始出现光天化日之下聚集在一起劫道,或又是埋伏在港湾外不远处山林中。
  以至于有时候站在港市外的栅墙上,可听到被他们所残害行人惨嚎和哀求、告饶的声音。至于港市当中仅存的税丁和团练,根本就是得过且过的静观其变,或者说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在约束着他们,不要做任何多余的事情;最后,附近几处与港区相关的市镇里,也有大量的居民成群结队开始逃亡过来了。
  而这时候那些衣裳褴褛的盗匪眼线,也开始明目张胆的出现在港市围墙外窥探;因为有消息说,地方上再也没有什么能够制约他们的力量了,那些大户豪族相关的土团,都被聚集起来去围攻交州州城了;而就算没有留下足够的武力,他们所营造的坞堡也足以让普通的盗匪无可奈何;但是坞堡外或是更远一些村寨的普通百姓,就没有这种幸运了。
  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这处原本占地颇广的水陆港市也变得狭促和混乱,乃至充满了各种形形色色的治安问题来;先是饥而无食的抢夺事件,然后是夜里针对性的破门洗劫;然后迅速扩张之后的税丁和团练,所残余的权威和维持的表面秩序,也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内讧而彻底破灭了。
  演变到现在的情形,显然就连那些逃难过来的难民,也加入到了这场肆无忌惮抢劫的狂热风潮当中去了。想到这里,林深河不由摸了摸自己还隐隐闷痛的后臀,那是在带人出去接应那些关系户和员工亲眷时,被一直流矢给射倒的结果。
  “该死。”
  他突然恨恨的叫了起来,因为他透过缝隙看到不远处的堆场上,已经抢劫的暴徒给引燃起来了;如果不赶紧冲出去扑灭或是进行隔断的话,只怕会顺风烧到自己藏身之所来的。
  他不由握紧了手中尺八横刀,对着身后道。
  “我需要几个胆大的。”
  然后就听到了某种莫名如海潮的呼啸声,还夹杂着隐隐有些熟悉的横笛和哨子声。
第二百零四章
南天4
  而在交州大港外,随船许多放下满载人头的小划子,而如回游的鱼群般的向着最外围的天然沙堤和栈桥末端汇聚而去只穿着一身布背短胯的王健赫然也在其中,在充满咸腥味的海潮与湿气当中,随着船头老卒吆喝的口号机械划动着手中的桨板;直到撞上明显的阻碍而触底靠岸的那一刻,他们这些不怎么习水性而最多只下河洗过澡的内陆士卒们,这才将提选在嗓子眼的一颗心,彻底落了下去;因为在这次并不算合适时机的潮水当中,他们可是亲眼见过那些没保持好力度和平衡不小心倾覆过去,或是撞上逆涌的浪头给掀翻的同袍,挣扎翻沉在海浪当中情形。因此,为了减重兼带方便落水时的救援,他们都只穿着最简单的布背和短胯,另外就是人手一面充作浮板兼防箭挡牌的木盾。
  然后,随着船头最先跳下的老卒,将一只固定船身的尖桩给狠狠捶打着钉在泥滩里。他们也相继从各做落座的船边翻身跳入齐膝的海水中,步履蹒跚的感受着海潮涌动的裹挟拖曳,而努力保持平衡的向前跋涉而去。
  直到王健的手摸到了最近一处栈桥潮湿而满是粗糙附生物的木板,这才大大歇了一口气;只觉得口鼻里脸面上已经全部是浪花激溅有干透后的盐渍火辣辣了;然后他解开胸口的防水油纸包裹,将一面四尺见方的青色旗帜拖展开来,穿在别人递过来的矛杆上,再慢慢挺举道头顶上去,顿时就在吹得猎猎作响的海风中,构成一处鲜明的方向指引和聚拢处。
  而随着这么一面又一面的青色旗帜,在栈桥和沙地上相继抖擞开来,那些斜落下部分风帆而开始靠着划桨调整方向的大海舶,也缓缓的进港靠上了那些还是空档的栈桥。随着放下的搭板鱼贯登陆的,则是那些背着沉重包裹和装具的长蛇队列,等到第七条大海舶也靠上了空位之后,再放下来的就是一些被牵挽的牲畜和小推车、平板大车了。
  而最先上岸的王健,也终于得以晾干湿漉漉的裤腿,而领到一份在船上先做好热乎乎夹着油煎臊子的蒸饼和甜得发苦的姜茶;三五下口吃个精光,再将下一步划子上带过来的镶皮甲子穿戴起来,挎刀拄矛背着面小牌开始向着港区深处列队行去。
  而在那个方向上,稍后一步下船的先兵和探哨,已经开始与不知名的敌人遭遇和接战起来了。而在这时,港市当中停泊的其他船只连同岸上的部分区域,则是一片这才慢慢反应过来,彻底被惊动起来而鸡飞狗跳奔走乱窜的情景了。
  如果以盘旋在天上海鸟的视角而俯瞰望下去的话,就会见到在许多面青色旗帜的引领下,源自海船上的灰褐色袍甲与刀兵闪烁,所构成的不同粗细长短涌流,轻易的淹过了港区延伸出海面的外围,又向着港市深处坚决而沉稳的推进而去。
  进而将沿途所遇到的那些杂色人群的暗流和街头间的阻碍,给掀翻、冲散和掩盖过去,最终将所过之处晕染变成统一的色调和风格。
  ……
  当周淮安踩着嘎吱作响的搭板,在旗手和亲兵的簇拥下,前呼后拥的踏上码头的时候,港区和海市之内的局面已经是尘埃落定了;而攻入港市后方坊曲的义军,也正在逐一扑灭那些四起的火头,和镇压、平复街头的骚乱暴动;因此时不时又衣衫褴褛或是垂头丧气的人等,给陆续押解到海市当中划定的临时监管区内来。
  然后他就见到了义军派驻在当地的负责人,在辎重大队里挂着计吏头衔的林深河;这是个被交州的物候晒得黝黑发红的却依旧有几分清秀眉眼的青年人;只是包扎在他一瘸一拐后股上的一大团累赘,让他多有几分滑稽可笑的意味来。
  他原本是攻读不成转而行商的殷实人家出身,只是乱世里靠辛苦吃饭的行脚商人生意也不好做,很快就因为几次三番的遇劫破产而负债累累父母相继病亡,如今家里只剩一个妹妹相依为命勉强维持糊口。结果在他出门收账的时候,他家的债主之一曾经颇为信任和慈祥的叔伯辈,突然带人上门想要他妹妹绑走冲债;然后正逢怒风营打破他家所在的县城,不但对这些普通小户百姓秋毫无犯,还审判和惩治了那个不怀好意的叔伯长辈在内的城中大户豪强,也变相解救了他妹妹的危机,所以就干脆应募投了义军来报答;如今的他也是周淮安掌握当地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重要的参照来源之一。
  而与此同时港区后的坊曲里,亦是另外一番反应。
  “这是高令公的人马杀回来了么。”
  “一定是高令公的麾下,才有这种森严怔然的气象和阵容啊。”
  “北望王师多少年了啊。”
  许多人惊疑不定的窥探着这些迅速控制了诸多坊曲,而不断将藏匿其间的乱匪和暴徒、流民,给搜拿出来的褐袍青旗之师,而纷纷喃喃自语的感叹道。甚至是还有人引章据典的念出了诗句。
  “真是遗民泪尽南蛮里了。”
  “还不快快准备香花神案、清水和净道沙,令季老牵牛担酒以犒天兵不。”
  “对对,怎么能让官军久候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