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46

  周淮安也只能略作感激和拘谨的回答道“为什么不让人乘上驴子代步呢”然后就见王蟠又转头对着老关稍微严声道“这些陪情的玩意再多,可比不上和尚本身更加要紧的。”
  “有什么拖延和差池,唯你是问又顶什么事情”“将头说的是。”
  老关也低头维诺道。
  “是俺想的差了。”
  “既然出了这种状况。”
  王蟠这才重新回头过来对着周淮安缓声道“为你日后的安危计。”
  “接下来这些乱七八糟事情,就不要再去搭理他了。”
  “你好歹是我怒风营的人,自当时以我怒风营的事情为主。”
  “。日后还有许多地方须得多多依仗的。”
  “这个理儿就算是辩到黄王哪儿去,我也是这么讲的。”
  “真是多谢将头挂心。”
  周淮安也只能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谢到。
  “实在是无以回报了。”
  “都是自己营里的兄弟。”
  王蟠却是乘机上前拍着周淮安的肩头道。
  “学人说什么回报不回报的……不是一开始就说好了,”“只要饿不死俺,就保准有你一口吃的么”“。”
  而对于他的顺势亲近和熟稔之意,周淮安的表情迥然直觉自己实在有些无言以对了。
  虽然知道对方有邀买人心和笼络的明显意图,但是如此这幅上心全然的堂皇做派,还是很难让人生出什么恶感和不适来的。
  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塞翁失马式的因祸得福么,周淮安随即在心中默念到。虽然遭到了莫名其妙的刺杀,但光看这王将头的表现和反应,似乎也也变相的提高了自己的可靠性和存在价值了。
第二十章
升职?(上)
  回来第二天,周淮安又升职了,虽然这只是口头上的晋升和自设的头衔;理由是他这些日子在外甄别,委实替怒风营争取回来了不少好处,所以叙功得赏予以提升为副管营,一跃跨过了火长、队副、队正的级别,而日常比同副校尉的待遇。
  虽然这是各自设的头衔,而且一切待遇和级别,仅限于怒风营当中有用,但至少也代表了营内中层的身份,以及名正言顺的指使和督促,那上百号辅助人员的资格和名分了。
  比如,在他如果遇到手下人等阳奉阴违,就有足够的处置和决定权,而不是需要在转过头来去要求与王蟠进行沟通再做相应的处理。为此,那名队副老关和另外两名士卒,从近身的保护变成了听从驱使的手下,主要就是作为日常执行力的臂助。
  此外,王蟠还当众亲口交代作为“和尚”的特殊优待,他的伙食标准将提升两阶而比同旅帅副手的待遇,而仅次于他自己和邓存等十几个人而已,并且在三餐的取食数量上不做限制,想要多少就吃多少云云;其中的拳拳笼络可见一斑。
  既然临时栖身的势力中表现出了某种善意,那在将来找机会离开之前,稍微给对方留下点无关紧要的东西,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当然了,他并不是没有更多更好的想法和选择,只是生米恩斗米仇的道理周淮安还是明白,并且在非洲那片土地上有所感受和眼见的。至少那些只靠一厢情愿而缺乏足够准备和预期调查的,而仅仅是被所谓政治正确洗脑成白左的,各种民间团体和人道救援组织的许多遭遇和下场,就是很好的说明。
  作为新职务上的三把火,他主要是利用手头上的有限人力,稍稍改变了营地里的布局和规划,然后进行初步的卫生整理;首先集中人手进行了一轮大扫除,而清理出了十几车的垃圾和废物,还有各应房中堆积的破烂也被收集起来;这样在日常眼见的周边环境和气味上也就让人好过了许多。
  又用铲子和锄镐填平许多坑坑洼洼的污水坑,铲走和修整了深浅泥泞不堪的道路和棚子的地面,而用河边调回来的细沙给盖住露出的坚硬地面;再沿着营中道路侧边挖出排水的简单引导沟渠来,这样即可避免了蚊虫继续滋生的环境,也多少具有了一定防雨的持久使用功能;至少在没有足够驱虫药物之前,周淮安可不想天天都被无所不在的蚊虫给叮咬的满身是包,更别说由此可能带来的热带传染病;虽然这些已经习惯了在野外风吹日晒粗放生涯的老义军,或是被生活的困苦给给折磨的无谓麻木的新卒,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满地肮脏与污秽当中的生活环境。
  但是一旦有所改善的话,得到的效果和感触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在得到了来自王蟠为首上层的鼓励和赞许之后,他进而简单规定了如厕的位置和垃圾的对方处理区,并取得了王蟠的同意而派人监督和巡视营中,发现有所违反的就处以剥夺一顿饭食到鞭笞示众之类的处罚;因为目前营中的人头有限再加上将头王蟠的支持,所以仅仅用了两三天内,就在一片抱怨声中把这些到处便溺和乱丢垃圾的风气给整顿下去了。
  然后又再接再厉的制订了,关于士卒们个人用品统一收集清洗的规矩,每天起床前清理所在棚子的简单轮值,简易改造了清理出杂物的仓房,摆上十几张木板钉成的长条案几,就成了最基本可以遮风挡雨的军官食堂,以及日常的聚会活动场所了;然后再把伙厨搬到隔壁的马厩,贴着墙重新用湿泥和竹子框架,垒出可以加工更多人份食物的大灶数个,接着就进行细微的调整而分出了烧水和煮汤、蒸饭和做饼食的不同用途,而其中一个灶火将友人日夜蹲守着,用来全天候提供源源不断的热水,也算是周淮安假公济私的一部分。
  这样,他用来擦洗清洁身体和保证水分补充的开水就有了,顺便还可以用来私下加工和保温一些食物。
  而转移了位置的畜厩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对于草料、饮水和粪便,也进行了分开处理;这样至少那些晚上需要抱着牲口睡觉的辅工杂役们,不用再与秽物为伍了。
  至于各个士卒棚子里更进一步的个人勤务,那就不是他可以随便置拙和干预的了了,这毕竟涉及到营中主官的权威和个人习惯的效能问题,过多的越主代庖就明显不知趣了。
  虽然他暂时改变不了大多数个人卫生习惯,但是稍微改善一下自己的周边环境,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要知道,他本来还想搭建一件用来洗澡的棚子,但是一想到这是气候常年湿热的岭南地区,附近又有现成的河流可以使用,但是显得有些多余了。
  只在完成验收和检查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因为实在是天热难耐所以带来了好几个大水桶子,那些杂役们就从毫无遮盖的露天大桶里舀起半瓢子水,就咕噜噜的喝下去,有将剩余的谁倒在脸上,露出十分清爽的摸样来。
  “这水是哪里来的”看着从这些人嘴角流淌出来浑色水渍,周淮安有些惊疑的问道。
  “当然是附近附近河沟里直接挑来的啊”一名杂役组头小心的应道。
  “哈。”
  周淮安不由有些毛骨悚然,难道营里这些天喝的都是这种鬼玩意?
  “有什么不妥么。”
  王蟠看到了他的脸色,不由惊疑道。
  “我也喝的是这水啊。”
  “将头啊,我记得那河沟上头可是埋过许多人的”周淮安心中一动,故作大惊失色道。
  “还堆了许多的秽物。”
  “这一旦雨水下来,可都是冲下去了。”
  “这可怎的是好。”
  这一下许多人的脸色都变了,王蟠也不禁喊出声来“有什么补救的手段么。”
  “有是有,不过得从根源上防起啊。”
  周淮安却是故作为难的道。
  “不然始终是有大麻烦的。”
  “好说,只要你有法子。”
  王蟠当即拍着胸口噗噗响道。
  “需要什么人手和用度尽管说。”
  于是,又再费了大半天工夫和许多人一身大汗淋漓之后,由周淮安一手设计和调试下来,让人用多个装着卵石和筛过的细沙、布片和木炭粉的,并联在一起水缸和木桶,所堆砌而成的简易自流式过滤塔,就此诞生在营房当中;无论多么混浊的水源只要往最大的缸体倒下去,经过层层的分滤沉淀之后,最后从钻孔插管的木桶里流出来的就是显而易见的清水了。然后从理论上就可以直接当凉水饮用了。
  而今后所要付出的人工耗费,也也不过是定期更换清洗筛子、布片和容器上;而且作为主体的全套容具用一辆手推车就能带走,所需的卵石和沙子也不过是随处可取的现成之物。
  最后周淮安亲口试了试引流出来的清水,虽然还略带着几乎为不可见的泥腥味,但只要放着沉淀一道再烧开之后,就可以最为保质时间较长的饮用水了。
  “好你个和尚,果然是有几分奇妙主张啊”满嘴药味的王蟠不禁大声的感叹道。
  “这样岂不是就省下了费力去找水的功夫了。”
  在这种余泽的影响下,接下来就是周淮安逐渐进入行事的状态和主持后勤杂物的营管角色当中。
  好歹手下也有百十号人了,当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来说在协调和管理上的问题和困难,于周淮安却并不没有什么大不了;好歹是参加上山区的义务教育支援,也在非洲部落里参与过援助项目的活动组织。
  简单的分组分片负责制,竞争加食物作为激励手段的原始绩效考核,还有对于怠慢和疏懒上的肉刑隐形威胁,很容易就将这些生手和新人的积极性,给初步激发(压榨)出来了。
  周淮安也再次发现自己身上这个不知名系统最有用的地方,就是运算处理和扫描记录的辅助功能,因此,周淮安发现了自己有了过目不忘和飞速计算的能力了。
  在一片忙碌(偷闲整私货)当中的周淮安,再次见到那位小柴校尉,已经是半个多月后的事情了……
第二十一章
升职?(中)
  校尉柴平骑着一匹枣红大马行走在广州附近的田垄上,却是心思翻陈而浮想联翩的;最近义军治下依旧不得平静,各种作奸犯科之事总是屡禁不绝,时不时还有杀人越货的恶事发生,而官军的余孽奸细却依旧阴魂不散的出现在各种阴暗角落里,而制造出层出不穷的谣传和流言,给义军的后续之利和安抚民生,造成了好些是非和妨碍。
  他曾经是河南汝州乡下的农家子弟,世世代代靠土里刨食的穷困农家出身,也有一个还算过得去的家庭;父亲柴铁牛乃是四里八乡出名的庄稼把式,一身力气谁人见了无不适要挑起大拇指赞叹声“真铁牛也”,因此,还曾有人感叹过,着这一身气力不去投军某个好出身,而是留在乡里埋头在土里实在可惜了。然而他却有着一副与世无争的憨厚性情,对此也就是笑笑不语。
  而他的母亲也是一个十分勤快吃得苦的妇人,下得了田间上得了灶头,还能向男子一般在许多事情都毫不逊色多少;因此依靠父母勤勉与努力的加倍汗水浇灌,不但自己种着十几亩的山坡地,还有同时祖佃着村中大户的地,在同样的地里头也总能比别家在土里多刨出些东西来;而让他这个狭小局促的破家,一点点的添置起来还中上了树苗,开辟了更多边边角角的菜畦。
  然而,他这个一家一户的努力,却是始终改变不了也跟不上整个时事境迁的剧变与流传势头。
  自从朝廷实行了量出为入的两税法之后,他们这些平头百姓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了,因为在官府的考绩治下,户口和税赋只能增加而不能减少,但是因为灾荒、动乱造成的户口损失和削减,却又不能出现在官面上,以免有损大唐天子泽背万民的恩德。
  而逃亡者愈众而相应的税赋却是不能减少丝毫,反而还要作为官老爷们的政绩和考评而与日俱增,于是越来越多的缺额就被分摊在了这些尚未逃亡的户口身上了;当然了,官府加征的数目摊派下来之后,那些豪强大族和胥吏的关系人等是无损分毫的,反而还要在其中分泽好处和过手取利;然后在上下齐动手的催逼和盘剥之下,这就构成了一个恶性的死循环,税赋越重逃亡越多,逃亡越多反过来加载剩下民户身上的税赋就更重。因此作为村里最为勤勉卖力持家的典范,柴铁牛家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困境和窘迫。
  为了提供下乡胥吏所需的酒食,差不多就吧他们这些辛苦攒下的一点底子给折腾光了,然后为了不伤所谓加征的“历年积欠”,又不得不含着眼泪将大姐交给了人牙子;接下来又遇上了天子千秋诞而官府“号召”百姓进献心意,他的小妹又不得不被送进了城里当死契卖断的丫鬟。
  前后依靠卖掉姐姐和小妹的周转,好容易过了这么一个凄冷孤单的年关,来年青黄不接时老天爷又再次翻了脸子。赤地千里,流火之下颗粒无收,但是官府征发的捐税和徭役却是一点儿都不能少,再加上对方上繁多的杂支、孝敬名目,一波又一波下乡催逼的胥吏和杂手,就像是捋过田野的箅子一样收割了一茬又一茬,牵走了猪羊砍走了树木,拆掉了房梁,就连鸡仔和鸭雏都没有放过。
  老实巴交的空有一副身板和气力的柴铁牛,却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的默默忍受和苦熬着,哪怕那些纷纷除外逃亡的额乡人一次次来邀请,甚至,却又被胆小怕事而故土难离的他给意义拒绝了,他总是会说“再忍一忍”“忍忍就过去了”“日子总会有好起来的那天”,反过来劝说来好在这时候村上那个曾经柴铁牛当中庄稼人典范,而时不时在嘴上提起的崔太公家庄子主动给他家一个机会,需要借助他这一把力气来装卸和输送粮食到州城里去以供“备寇”只用;而柴铁牛也因此能够每天带回一个从牙缝里省下来的杂饼子,而让着困苦不堪的日子继续熬下去。每天累的一身臭汗而疲惫不堪回来的柴铁牛,也会以此作为例子,念叨着“好人总会有所好报的”“老实干活才又机会得到人家的看重。”
  然而好景不长,一次输送州府当中因为在庄子里装运的太多,一辆粮车在上坡的时候突然断了轴,金灿灿的麦粒和栗米就这么摔破袋子撒落了一地;然后在急得直跳脚的柴铁牛哀求和哭声当中,这些散落粮食就被附近嗷嗷待毙的流民给哄抢一空;就连地上的土都被刮走了三分厚而再也找不回来了。于是,一个“里通流贼,毁弃官物”的罪名就凭空落在了柴铁牛的头上了,回头还没进庄就被守候着的给当场捉走送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