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3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7/746

  所以,他这次只想痛痛快快的打一场马球,来暂且忘却掉那些朝臣脸上各种沉重凝然、悲观失落、威严正襟、声色俱厉,之类令人积郁的负面情绪。
  至少,他可以再这里找到片刻竞技胜负中,毫无虚假与勾心斗角的快意畅谈,而暂时忘却自己是那个需要身负天下亿兆之望,需要处理如山军国大计的圣主、天子。
  因此,为了这次圣主难得的兴致,负责此事的内宦们也是变着法子来讨好这位;不但把马球场的地面重新深挖填平了一遍,还用净砂、碳灰和筛过的河泥抹了好几层;再浇上几十桶的油脂阴干后,用石碾子反复的碾平压实,又用石盘打磨得精光油亮的不起尘,让人一看就心里舒坦。
  虽然外间的关中大地上,已经是处处“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的酷热与干旱的情景;但在这里依旧是一副山溪翻涌,泉水奔流的清凉荫蔽景象。
  尤其是用一块块支起的厚厚纬纱和大片深色幕帐,巧妙的拼接在一起遮蔽了大多数的日头和扬起的风尘之后。这就更是化做了一片阴凉清净的场地了。
  而在专供休息的凉棚之中,更有堆砌起来又雕琢成蓬莱仙山模样的窖冰,还有摆设在期间的时令果食和饮子,在轻罗宫人持举大叶交扇的轻轻挥动下,散发出一阵又一阵舒爽的凉气。
  因此,穿着轻快通透绡罗的年轻天子,也满脸兴奋与得色的驾马驰骋期间,任由奔走飞驰疾风吹得身上裳袍,严丝合缝的紧贴在他消瘦身姿的每一道轮廓和褶皱上。
  至少在他所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当中,他才是那个战无不胜的主宰和无往不利的领头人,而不是在朝堂上高高受人尊崇和敬仰,却又被各种复杂心思和欲念所萦绕,被各种面目可憎的嘴脸和虚情假意的语言所包围着的圣主至尊。
  上一次他能够如此尽兴的时候,还是在那场马球定三川的比赛当中;用一场临时兴起的加赛,就此指定了西川、东川、山(南)西三镇节度使的归属了。他还依稀记得就是自己那位田大父的兄长陈敬瑄,技高一筹而得以首选为西川节度使的。
  然而,就连他这短暂的偷闲,也注定是要无果而终的;因为就在他第三次将缀满锦绣和铃铛的马球,给一马当先的奋力拨打到彩绢条幅边上时,突然听不到助兴和催阵的颦鼓声了。
  他不由在苍白潮红而又略微眼袋深重的面容上,泛起一些败兴和恼怒的颜色;就见到那些围绕在马球场周围的内宦和宫人们,都像是被施了禁口的术法,而只剩下愈演愈烈的蝉鸣声声。
  “为何、为何……停下了。”
  年轻天子质疑的声音回荡在宽阔的场地之中,也让这些周旁人等顿然诚惶诚恐的争相扑倒和跪拜下来。然后他就见到了被露出来几名朱紫冠带、腰佩金龟袋的身影。
  赫然就是他本该接见和留内奏对的当值宰臣们。只是这些宰臣们并没有一如既往的露出某种苦口婆心的劝谏之态,也没有痛心疾首的做出一番慷慨陈词来。他们只是以同中书门下豆卢缘为首,行了个稽首而沉声道:“前方讨贼之势有变,请圣主移驾”随后,在气氛重新变得沉闷难当的延英殿中,这位年轻天子才知晓和明白了名为“贼势有变”的噩耗内容;前往淮上备敌的诸道各镇兵马,具已经“不当贼势”而或溃或是退却了。
  以至于如今郑、崔二位重臣所主持的东都流司和诸道讨贼行营,已然无有多少可用之兵和外援之力,而只能靠就地仓促新募之卒来守备河洛各关了;以至于他们联袂来书所称;怕有当年封常清、高仙芝之患乱。
  然而还有更加恶劣的情况是:那个黄逆居然在关东派人到处散布文贴,向各地官军发出通告,申明自己将入长安问罪,与众人无干,让他们各守本境,不要听从朝廷调遣,惹事生非。
  更加恶劣的事情是关东那些藩镇的反应。无论那些素来桀骜不驯或是暗中疏离阳奉阴违的,还是历代顺服和亲近朝廷的,乃至对朝廷唯命是从的,都在这个时候难的一致失声了。
  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那位从贼反正而来的河阳节度使诸葛爽。
第四百六十一章
谁肯相为言(续)
  庚子年夏。
  黄巢众号十五万,曹全晸以其众六千与之战,颇有杀获。以众寡不敌,退屯泗上,以俟诸军至,并力击之。而高骈竟不之救,贼遂击全晸,破之。
  黄巢陷申州,遂入颍、宋、徐、兗之境,所至吏民逃溃。
  《资治通鉴》司马光……
  等到周淮安率领的太平军本阵月八千多人,进入潭州境内而准备登船北上江陵时,负责当地民政和屯田事务的主薄郭言前来汇报工作时,却顺便呈见的一个意外消息。
  “有颜鲁公的后人来投,这是什么状况。”
  周淮安不由楞了一下,才回过神来这所谓的颜鲁公,应该指的是做过宰相受封鲁国公的颜真卿,而颜体柳字可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啊。不过随后详细询问起来,他才发现是自己接待的人搞错了状况。
  严格说来投奔的是颜真卿的兄长——颜杲卿的后人。相比做过宰相历任五朝,无论是书法还是文学成就在历史中大放其彩的颜真卿,这位则是某种意义上世代忠烈满门的标杆。
  安史之乱时,与其子颜季明守常山,从弟颜真卿守平原,设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河北有十七郡响应。吓的安禄山躲在洛阳宫殿里对着谋臣严庄、高尚泣泪悔之。
  结果遇上肃宗在灵武登基,号令天下军马都汇集到身边勤王。原本已经攻入中原的郭子仪和李光弼,都不得不引兵回去为新君站队;于是这些河北举义的军民官吏就悲剧了。
  (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祖孙三代的猪队友,给敌人送人头的神操作,简直无人能出其右了)
  在各地守臣纷纷弃逃之下,天宝十五载(756年),叛军围攻常山,先擒杀颜季明。不久城破,颜杲卿被押到洛阳。他瞋目怒骂安禄山,最终在洛水中天津桥上被拔舌、肢解投火遇害;等到肃宗收复两京,才追赠颜杲卿为太子太保,定谥号为忠节,文天祥《正气歌》便有言:“为张睢阳(张巡)齿,为颜常山舌。”然而后世更加知名的,则是颜真卿为他儿子所留下的一段典故和公案。
  因为包括颜杲卿在内满门三十余口遇害,仅有长子颜泉明因为送奏表入朝,却被太原尹王承业给扣留而在事后得以活了下来;当时颜真卿为蒲州刺史,便命颜泉明到河北寻访失散的亲人。
  其中发现妹妹的女儿流落叛贼手中,颜泉明的一个女儿也落入贼手,都要索取三万钱赏钱。颜泉明筹集全部费用,赎得姑姑的女儿回来。等再去纳款赎人,自己的女儿已不知去向。
  当颜泉明把寻获弟弟颜季明的头骨和父亲颜杲卿的部分尸骨,捧到颜真卿跟前时,颜真卿一时悲慨不已,并研墨铺纸,挥毫写下了文情并茂的书法作品——《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通篇情发肺腑,意凝笔端,诵之疾痛惨怛,哀思郁勃,虽然有三十余处涂改,但姿态横生,神采飞动,浑厚雄沉,苍郁刚劲,完全不同于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秀润妩媚风格,被誉为继《兰亭集序》之后的“天下第二行书”。
  但是因为兰亭序的真本被书法爱好狂——唐太宗给殉葬进自己的昭陵,而只剩下一堆名家的临摹本了;所以这份烧掉正文而留下的草稿,实质上已经是当世第一的书法作品存在了。
  只是,周淮安一想到一千多年后海边那个小岛上,有群果脯败犬留下来的龟儿子,把这东西送给霓虹可劲的糟蹋;还不如在现在就被斩获烧毁了,纯粹留下个鼓舞人心的想念和传说好。
  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控诉“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岂不就是后世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各种猪队友下黑手坑自己人的果脯政权的最好写照么。
  而前来投奔的这位,显然就是出自颜泉明这一支,叫做颜让。当然了作为忠臣烈士之子,这颜泉明也组成是一个既有担当也有气节的大丈夫式人物;虽然有从(叔)父位宰相;但是他生前为官却是甚为清廉。
  几乎一辈子的俸禄所得,都在用于赎买和供养那些,追随父亲死难将士官吏的家眷,足足有数百人的生老病死一直供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堪称是是另一个真正意义上义之所至的道德标杆了。
  虽然现在的京兆颜氏已经衰微和破落了,但是这父子两所设立的道德标杆,和那位张(巡)中丞一样,至今尤为世人所称道之;更别说他们祖上是正儿八经的圣人首徒,作为亚圣陪祀在文庙正殿孔子身边的颜子(颜回)。
  如果有人就此公开背弃(腐朽)朝廷,投附了(新兴)太平军的话,哪怕是作为暂时性的自身标榜和后续宣传手段,也是很有利也很有震撼性的一个素材了。
  “那又怎么可以证明此人的身份,而不是假托妄言呢。”
  想到这里,周淮安并没有急于下定论道。
  “他自称带来了家传的《祭侄贴》,愿请军上派专人进行赏鉴一二。”
  看起来胸有成竹的郭言当即应道。
  刹那间周淮安就一口饮子呛在喉咙里,又猛地喷吐出来;这。这这是什么状况,天下第一二的书法著作兼国宝《祭侄贴》,就这么自己送上门来了?这简直像是在做梦一样啊。
  就冲着这个缘故,周淮安也决定破格见一见来人了。随后就在潭州的州衙里,由虞候长米宝将来人引了进来。
  “在下颜涉,京兆人氏……因为家世有变辗转至今,不得已求庇于贵人麾下。”
  只见对方生得像根瘦竹竿而阑裳破落鄙陋,满脸亦是愁苦的表情畏畏缩缩的拱手道。
  好吧,这个名字不由让周淮安想起了不久之前在车马上,并蒂花开一般凑在一起的两张娇颜,果然是很应景的存在啊。
  “如今寒家破散仅存此物为念,只求贵上使人临摹、赏鉴即可,勿要再起强取豪夺之念了;不然宁愿与之同赴一炬。”
  来人继续恳声道。
  “哦,居然还有这种缘故么……我太平军以生民济时为己任,最恨世上强取豪夺之事,自当允你便是了。”
  周淮安一下子就起了兴趣,而略微提高了对于来人的评价。
  随即又暗自脑补了起来,这难道还有为颜氏后人保护被觊觎的传家宝,而不得不出奔投贼的内情所在么。这可又是一个用来评级朝廷黑暗和腐朽不堪的上号宣传题材啊。
  你看连满门忠烈之后的颜氏都被逼的无奈,只能带着传家宝来投贼,那岂不是代表天命所在的王朝气数,已然陆续的偏转到了我方阵营里来了么。
  至少对于大多数愚昧、盲目、见识有限,而需要进行潜移默化改造才能觉醒的普通人来说,就很吃这一套神神怪怪“气数”“天命”之类的神秘主义玩意。
  然后周淮安就叫了同行的顾问虚中等人过来一起品鉴。至少周淮安对于这种东西是没有任何分辨能力的;他最多只有欣赏街边专门给人写春联的老大爷,书法是否好看不好看的程度。
  毕竟,但凡这个时代稍微有点名头的诗人,必然都有着一手上好的书法功底。理由很简单,可谓是文以载道、字以鉴人;不然在投寄和发布自己大作的时候,根本是没法见人或是被当场打脸丢回来的。
  只可惜作为当代名士的皮日休、陆龟蒙,或是丘宦、樊绰等人尚不在此。当然了,也没有必要为了一份专门的书稿,而让他们放下手中走上正轨的事务,而路途迢迢的赶过来。
  然而,虚中在见过这份泛黄帛纸卷上的东西之后,固然是一时赞叹和震惊不已;但是为了更加慎重起见,也是自承书法品鉴造诣其实尚有不足,而难以对对这份天下第二行书做出合适的判断来。
  因此,虚中又为周淮安推荐了一个老友和同门中人,亦是当代著名的诗僧兼画僧,如今正好在荆州境内的龙兴寺住挂单的贯休和尚。
  按照虚中的介绍:据说这位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人,七岁就在兰溪和安寺出家法华宗;成年后行迹广泛,云游四方,广泛与各地的高僧、文士、官宦交游;自此和虚中等人交游往来长大十数年的交情。后来才辗转到越州桐庐县富春江畔的泉教寺驻锡下来;然而就在数年前,因为作诗嘈讽时弊恶了当时的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崔缪;(没错就是那个陪嫁司赞崔琬婷他爹,如今身在黄巢军中当任大礼仪使的崔缪。)方才被从当地赶走,自此沿江而上跑到江陵挂单的,还专门在袁州拜访过虚中的草庐。
  据说他从小师法的就是是梵门书法大家怀素和尚的草书。这个怀素和尚就是书圣王羲之的曾曾孙,而同样有《怀素贴》传注于世;唐太宗殉葬的瑰宝《兰亭序》就是派了同样精通书法的大臣萧禹,以临摹为由从这位手中强取豪夺式的骗过来了。
  因此,他浸淫数十载的书法造诣同样出类拔萃;不但精通王氏一脉相承的行草、狂草,也钻研过同样出名的颜体柳字,甚至在京兆时临摹过类似的颜鲁公作品。
  只是一直以来被在诗文和书画上,更加的成就和名声给掩盖了而已;因此,若能请他来鉴定这份《祭侄贴》无疑是更加的十拿九稳了。
  然而,这位显然又是一个周淮安所知道的历史名人。主要是因为他在唐诗里留下五百多首著作,其中的那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也经常被引用来作为网络中刷逼格的口头禅。
  此外作为虚中推荐来鉴定书稿的候补人选,还有正好位于荆南和湖南、江西一带境内的齐己、尚颜、顾栖蟾等人物,而他们共同点都是当世略有名声的诗坛兼书法圈子中人。
  其中齐己自称衡岳沙门的狂生,尚颜是在荆门出家的僧人,洞庭人顾栖蟾却是个以声律闻名的道士。一时间简直就是僧道儒三教都齐活了。而用他的话说,只要有这份《祭侄贴》可以品鉴,至少不用担心他们不会来的。
  而周淮安也就此向虚中担保,如果他们都真有预期水准之内的话,给他们专开一个书法艺文类的学科和培训班,也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这正所谓是相应的权位和大势都有了之后,天下的英雄豪杰、俊秀人物想要出头的话,自然就会像是遇上吸铁石一般聚附过来的道理么。
  只是周淮安感觉自己用惯了和尚的身份角色扮演之后,似乎也把世上有点名头的僧人之流,都给变相的牵涉和吸引过来了。
第四百六十二章
鸣鼓兴士卒
  《祭侄稿》和颜涉带来的影响,也只是周淮安回归路途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而另一个小插曲,则是他将身为特殊俘虏曹翎,突然就被叫到了自己的面前,将一份来自朝廷的塘报转递给对方。
  “父帅,兄长。”
  随即曹翎就面色骤变而大声号哭起来。因为曹全晸率领的天平军将士,在孤立无援之下覆灭的消息,就赫然跃在纸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7/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