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3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9/746


第五百一十六章
四海崩乱似永嘉(下)
  “不好了将主,咱们的器械在半路上被人给劫夺了啊。”
  只是朱老三在刚刚抵达汝州境内,汇合和收拢了两路溃退至此的兵马之后,就骤然接到了这么一个噩耗。
  “是谁做的……谁人。”
  这下朱老三再也保持不住相应体面和威严而急忙喝道;按照大兄的来信说,这其实是那位太平军大都督的一番好意和襄助之意。希望他在关东之地能够大有作为和表现;谁不想才导致手中就出了这么一个大纰漏了。
  这可是在黄王手下也是弥足珍贵,而无法自行打造和供应的攻城器械啊;当初在攻打潼关的时候可是发挥了很大的用处,也由此折损了不少而所剩并无多;如今只有攻略西面的精锐兵马才有配置的。
  “看遗落的旗帜是旧朝邓州刺史赵式的团结兵,只是其中颇多可疑之处……俺已然派出马队的追踪好手寻迹过去了。”
  负责南下接应的兵马使朱珍,脸色亦是有些难看的道:“再派人过去,把我的马队都带过去,打陈州的策划反正也被破了围子,如今也不急于一时了……但是这件事情一定要有所交代和始末。”
  朱老三却是格外郑重的把手交代道。
  “我再让那个好运气的苏校尉和你一去好了。”
  ……
  襄阳城中。
  “大唐朝廷真的不在了么。”
  坐在周淮安怀里骤然松弛下来的小挂件,喘着细细气息用幽幽然的声音道:“黄王都义军在长安建元大齐金统年间了,你说这朝廷还在不在呢。”
  周淮安笑笑而意有所指的道。
  “当然了,有消息据说那位多才多艺却不问国事的马球天子,已然在义军进兵关内之前,丢下满城的文武百姓只身出逃了,如今或许在蜀中以小朝廷苟延残喘呢。”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他主动放弃了天下名位的鼎器,也舍弃了无数忠臣良将舍命牺牲所维系的局势;就不要怪天下的野心家和觊觎之辈,所代表各方群雄要蜂起争相逐鹿了;”“所以这朝廷亡不亡还有什么意义么,不过是名存实亡和迟早寿终正寝之间的些许差别么……或者说是天下英雄豪杰即将崛起与乱世的最大踏脚石而已。”
  “那……郎君呢,郎君也有志跻身于其中之一么。”
  紧贴在身上的小挂件,却是再度开口道。
  “其实啊,就让世人且去争一争又如何;我也不急,真的没必要着急啊。至少这么大一片地域内的绝大多数士民百姓,尚且还没称得上安居乐业之前,我是不会轻易再搅扰进去了的。”
  周淮安却是不以为然摇头,摸着她尤有些婴儿肥的粉嫩面颊道。
  “所以,你没必要想的太多了;想多了也就不好看也不可爱了……为什么要为已经不属于你的过去,让自己耿介于怀呢。”
  “郎君。”
  怀里的小挂件不由身子绷紧起来,而在大手摩挲下颤栗出许多细微的颗粒来。然后就见周淮安掏出一个小物件仔细轻巧的挂在了她的脖颈上。
  “这是你的吧……千万不要再把东西偷偷丢了,而躲起来暗自地抹泪了。”
  赫然是她原来那个随身不离的鎏金银丝熏笼球。只是原来被压扁的样子已经被恢复过来,并且光洁如新的稍微一拨动起来,在精美的纹理飞速流转之间,就有若隐若现的飞鸟拍翅翱翔期间。
  小挂件不由心中百味翻沉起来,只觉得鼻中酸楚难耐的一直冲到了眼睛里去,而变成某种热乎乎的温润;然后就听周淮安继续道:“想要找到能够修复这玩意的手艺,可真是不容易啊;早些年是没有什么机会遇上,直到那个悲催的穆好古留下来后,才找到个会修理的老匠师。”
  “不过,这东西虽然修复一新,但是与原来的成色终究还是有所不同了……在材料上有些朽坏的被剔除了,有些缺损的被填补了进来,还有些重新熔炼之后变成了另一番的模样。”
  “郎君。”
  小挂件不由仰起头,却又被周淮安给掩住口。
  “你且听我说完好了。其实啊,有时候生在大贵之家可不是件好事情,锦衣玉食的奉养也不过是为了年长后为了权益的需要和利弊,身不由己的别许他人而已。”
  “而且一旦遇上了王朝末世、天下动乱的倾覆之祸,这些世受显贵的人等,难道不就是最先一批被万众所指的拖出来,再送上新朝刑台以正天下人心的最好祭品么。”
  “所以啊,不管之前你是怎样的情形和遭遇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现下你依旧好生生的活着,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和余裕,来顺从本心做自己喜欢事情不是。”
  “更何况,经过这些事情之后,见过了我身边的这么多机要内情之后,你觉得我还有可能放手么……所以啊,此生此世你都莫想要在脱离我身边了。”
  “。”
  小挂件再也没有说话,却是把俯首紧贴的更加紧密无间了,心中却像是找到了某个答案般,慢慢一丝丝松动了开来……
  这时候,外间却是传来数声恭敬的问候和通报声:“参见娘子。”
  “娘子万全。”
  却是曹小娘子亲自过来了,只见她留下跟随的两名高壮仆妇之后,才提裙敛袖的缓缓登堂入室,径直来到了帷幕之后。然后见到正蜷缩在周淮安膝怀上的小挂件,也是毫不以为意的对她微微一笑而款声道:“郎君安好,奴正有件事儿须得郎君拿个主意呢。”
  “药儿却是所谓何事啊。”
  周淮安也温容浅笑道。
  “乃是北边的阿母那里,又遣人给送一批陪奁的事物和人手过来了,”曹小娘子轻声道。
  “那就由你自行处置和定夺好了,只是人手上要报备虞候一番。”
  “只是,据说其中还有不少的旧朝宗室女眷呢……说是由孟左军的建言下保全下来,又转送到这边来了。”
  曹小娘子略有为难的又道。
  “哦。”
  周淮安顿然惊讶了起来,这个孟揩虽然听取了自己派人传递的建议,却给一不小心就把问题和麻烦给这么丢过来了么。
  这下坐在膝怀上的小挂件甚至依旧僵硬不动,两只小耳朵却是不禁竖了起来。这时候,外间再度想起来了新的通报声。
  “启禀都督,那王姓豪商派人送来了相应的礼数和诚意到了。”
  “那就送进来看看好了。”
  周淮安随口应答道。
  然而片刻之后,他就有些尴尬和隐隐的后悔了。因为被送进来的不是什么礼盒或是宝货,而是裹在绒毛毯子里只露个脑袋,两个活生生的小人儿。
  ……
  而在上游涪州境内的峡江水道上,随着顺流而下漂浮的船只碎片和零星尸体,意味着作为前哨和遭遇战中的官军舟船,又一次遭到了覆灭的结局。
  然而在岸边狭长的远野当中,大队人马云集的官军列阵在营栅之间,已然是做好了相应迎击的准备了。但是最先迎接他们的却是从江上轰击而来的远程投射。
第五百一十七章
峡江试险眼初开
  自深峡之中奔流而下的大江之畔,飞投的石块散乱轰击在荆南军的营盘中,激起了此起彼伏的喧闹与叫喊声,还有稍闪即逝就被掩盖而过的惨叫声。
  但是大多数官军还是在钲鼓的号令声中,继续在栏栅和拒马之后维持着队形和阵列,对着远处陡峭山壁下缓缓推进而来青旗人马,张弓搭放出一轮密密麻麻的漫天白羽来。
  在雨打荜拨的密集细碎响动声中,已经升格为火长的王健也心情少有波动的,斜向上高举着插满白羽颤颤的横排;有条不紊的快步行走在最前排的阵列当中,还一遍遍的对着左右低吼道:“稳住……稳住。”
  “稳住……左右对齐了。”
  “别大口吸气,顾着点脚下,”“莫要太过硬挺和使力……左右搭紧了。”
  “莫要慌也莫停顿……走。走。走。”
  虽然时不时有人被漏过的箭矢所射中,闷哼或是痛呼的栽倒在地,但是只要还能动就会按照训练下来的习惯,努力蜷缩起身体而任由同伴相继跨过去,然后由下一阵列的辅卒拖到一边进行收容和救治。
  “莫要着急,”王健鼓舞的话语,突然就被一股重重撞在他胸腹上力量打断,而在剧痛中变成龇牙咧嘴的声音继续道。要是在数年前的话,他也许就会痛哼和惨叫出来而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来。
  但是现在经过了长时间吃饱喝足之后,所培养出来的体魄和耐力;以及让人根本无暇思索就带着满身疲惫入眠的熬打筋骨和操行;他已经被一种名为纪律和坚韧的事物刻进了他本能反应的骨子里。
  此刻他根本没有去看钉在自己身上的箭矢和甲衬里慢慢淡开来的湿润感,而强忍着对着左右继续沉声道:“看好了前方,相信你手中的挡牌和护甲。”
  因此他们就这么高举着满是风中颤颤箭羽的手牌和横排,顶着看起来格外漫长的数轮抛射,一直推进到了清晰可见官军盔子上羽毛的二三十步之内。
  这些看起来巍然不动的太平军阵,才在骤然爆发出激烈响彻的哨子声中,整齐如同倒卷浪潮一般竞相丢下宽长横排、擎起刀矛,变成了小跑加速的无数个冲刺锋头。
  刹那间就摧枯拉朽一般的撞翻、掀倒、析开、填过,官军阵营所布设的外围障碍和壕坑,而突进到了足以短兵相接的栏栅之前。然而最前排的刀矛手突然就停步,平举着兵器成片蹲伏了下来。
  随后露出来的是成排紧随的连弩手,他们一边小跑飞奔着一边奋力按动手中的箭匣;呼啸如风的喷吐出一支支无尾短矢,又将那些竞相探出身来准备接战的官军,在急促之间连片吹倒射翻在地。
  而在他们急速射空第二个箭匣的刹那哨声再响,前排蹲伏中的矛杆以迅猛之势争相挺起,又狠狠捅过栏栅的间隙,将那些变得残差不齐而抵靠在后的官军给纷纷戳杀、刺倒在地。
  而后配合娴熟全身披挂齐全的刀牌手,纷纷踩着着他们架在栏栅间的肩膀和后背,一跃飞身过这重简单的障碍而扑杀在那些死伤累累的官军阵列之中,与之撕斗和缠战起来。
  这时成片丢下弩机的短甲连弩手也抽出携带的刀斧,填充到了矛兵的阵列中去将木制的栏栅,被挥砍扯断出一个个足以容人突入的大小缺口来。
  与此同时,在官军阵营向内延伸处,因为抢先攻击而暴露出来的射手阵列,也开始遭到了推进而来太平军射声队,后发制人的集中攒射,在惨叫连天当中迅速溃乱开来。
  而这时候,停在栏栅后的火长王健才有心思靠着泥地坐下来,和其他伤员一样撩起披甲,检查起自己中箭的部位来了;然后他就微微松了一口气。
  虽然中箭部位在左胸侧下,但作为排头老卒所配备的连身铁鳞甲和半身镶皮甲双层防护,让远射偏转后的箭矢透入不深。比较麻烦反而是箭头上的倒勾,一旦想要取出来就会在皮肉上撕开一个大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9/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